1976-02-07

第 1 版

1. 北约组织秘书长伦斯在加拿大说:不准备抵抗苏联的侵略等于挑动它侵略

【合众国际社加拿大渥太华二月四日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名官员今天说,不准备抵抗苏联的侵略就等于挑动它侵略。    北大西洋理事会(北约组织最高决策机构)主席兼秘书伦斯说,加拿大未来的安全可能取决于它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是否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    他说,今天世界上极为突出的现实之一,就是苏联支持的华沙条约联盟的军事力量日益增长。    伦斯对加拿大俱乐部的大约四百名会员说,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华沙条约组织的军队已经使它们的火力、机动性能和装甲力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现在对美国说来象对西欧一样已成为一种危险的力量。他说,苏联的核能力不断增长,并且是世界上所知的拥有巨大的化学战争武器储存的唯一国家。    伦斯说:“西方需要拥有足够的能力来防止苏联扩张,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强大的联盟。而且,用基辛格博士的话说,‘欧洲的防务就是美国的防务’”。    伦斯说,在国防部长理查森于去年十二月份表示加拿大将会履行它要保持其空中和地面力量,同时使其装甲兵部队和炮兵部队现代化的保证之前,他(伦斯)对于加拿大今后对北约组织联盟承担的义务所持的态度曾感到关切。    他说,如果西方国家允许一种军事不平衡现象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就不能排除苏联称霸的可能性。    伦斯表示对安哥拉目前的局势感到不安。他说,苏联试图在一个距离它的边境如此遥远的地方来扩大它的势力范围,这是一种严重的事态发展。

2. 美十六名参议员联名写信给福特要他不要匆忙达成核武器协议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五日电】十六名参议员今天联名写信给福特总统,要求他不要匆忙与苏联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这封信说:“我们要求你指示国务卿,应该继续进行谈判,而不要理睬那些没有经过谨慎考虑的要马上达成协议的要求。”

3. 丹麦军事发言人说:苏轰炸机经常飞近丹麦领空

【美联社哥本哈根二月五日电】丹麦军事发言人今天说,四十架到五十架的苏联重型轰炸机群经常飞到用几分钟就可进入丹麦的波罗的海领空的地方。    军事情报机构发言人博贝尔少校说,仅在几年前本是“不正常”的戒备局势现在是很正常的了,使丹麦军事警报系统紧张到它的极限。    博贝尔是在评论交给议会防务委员会的一份不保密的军事情报报告时说这番话的,同时,一些政党开始准备新的防务政策,以便在目前的五年防务计划于明年期满时生效。    博贝尔少校说,苏联的飞机是从苏联在波罗的海国家的机场上起飞的,在丹麦的波恩荷尔姆岛以南不远的地方飞过,再飞到东德的吕根岛,然后返回。    博贝尔说:“这些轰炸机和其他飞机的飞行已使得在万一发生国际紧张局势时的整个戒备问题大大复杂化了。”

4. 基辛格说安哥拉人运即将获胜:美要在安哥拉做什么也许为时很晚了

【美联社怀俄明拉腊米二月五日电】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昨天承认,在安哥拉的马克思主义的部队即将在同亲西方的组织进行的内战中取胜。    基辛格在怀俄明大学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要在安哥拉做什么事情,也许为时很晚了。”

5. 美负责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肖费勒说:美政府不排除要求国会公开援助安哥拉两派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五日电】国务院负责非洲事务的高级官员星期四说,美国政府并没有排除试图向国会发出呼吁,要求美国公开援助在安哥拉与得到苏联支持的人运作战的两派。    负责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肖费勒说,尽管国会禁止向安哥拉提供秘密援助,但是“还有其它供选择的办法,主要是公开的办法”。    在被问到他对国会批准关于美国进一步支持安哥拉解阵和安盟等两派这样一个要求的前景作如何估计时,这位国务院官员说:“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肖费勒说:“国会反对进行秘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对发起单位,而不是反对活动本身。”早先的援助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给这块前葡萄牙殖民地的。    肖费勒说,虽然苏联报刊最近有些文章反映出莫斯科政府在安哥拉问题上的调子比较温和了些,但是“迄今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苏联正为获得某种妥协的解决办法而采取行动”。    他说,他和国务卿基辛格强烈认为,应当抗击苏联在安哥拉的作用,因为“如果他们这一次获得成功,那么他们在发现局势可以利用时,可能又会情不自禁地做这种事情”。    在被问到阻止人运一派全部接管的可能性时,肖费勒说:“现在已经相当清楚,在目前情况下,人运有大约价值二亿美元的苏联武器和负担大部分作战任务的大约一万二千名古巴军队,它是会胜利的。”    但是他说,如果国会批准美国提供进一步的援助,局势还有希望稳定或扭转。肖费勒说,美国政府决心继续反对人运,因为“我们认为,它是由外界干涉强加的少数派”。

6. 佐尔扎文章:《恢复遏制共产主义的做法》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二月五日刊载佐尔扎的文章,题为《恢复遏制共产主义的做法?》,摘要如下:    基辛格博士恢复了“遏制”这个冷战概念,这应当是开始对克里姆林宫响起的一阵警钟。基辛格在旧金山发表的讲话中追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扩张的“恶梦”,这样导致了西方“遏制和孤立苏联”,以使它愿意保持和平。他的结论是,我们采取遏制的做法很见效,苏联的扩张被制止了。    现在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中东、亚洲和非洲这些更遥远的地区进行威胁。因此“我们再次有责任遏制苏联力量”,虽然不是通过全球战争的办法。但是在一个已经发生这样大变化的世界上,这能做到吗?他认为能做到,因为西方国家“拥有遏制苏联力量并且引导它走向建设性方向的巨大实力”。    有人问美国官员们,这篇重新出现“遏制”字眼的旧金山讲话中有什么新东西,他们说,这只是重申了政策。但是他们要全世界把它看作是一篇重要讲话,是基辛格企图从历史和政治角度阐明缓和政策的最全面的讲话之一。但是,克里姆林宫自己的分析家将不是研究讲话中说明过去历史的那些方面,而是研究讲话中说明未来政策的方面。对他们来说,“遏制”是一种会使克里姆林宫冒火的密码字眼。    有人问一个美国官员,他认为这个概念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设计师凯南提出的关于遏制的旧概念有什么不同。他解释说,这是一项比旧的模式更为“积极”的政策。他说,凯南的遏制是要永远制止苏联力量的扩张,以使美国不需要无休止地花力量对付它。现在基辛格所说的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最终解决办法。苏联已经上升为一个超级大国。问题不可能象凯南建议的那样得到“解决”,就我们所能看到的未来局势而言,对这个问题必须加以“控制”。    这次新阐明的政策究竟有什么想法仍然是秘密的。但在准备这篇讲话的时候,基辛格的一个最亲密助手索南费尔特在华盛顿的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次讨论中公开发表的讲话可能透露一些线索。    同基辛格一起去莫斯科访问后刚回来的索南费尔特透露了同勃列日涅夫举行的关于安哥拉问题的讨论的一些情况。他说:“我们向苏联人清楚表明,当力量关系发生这种变化时,另一个超级大国将寻找并找到补偿办法。如果我们沿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将成为铁的法则的俘虏……即迟早将发生冲突。”    他不知道这对勃列日涅夫的影响如何,但是他说,他们已尽量清楚地说明了他们的理由,他们将观察今后情况如何。索南费尔特承认,“苏联的帝国野心”可能靠世界的不稳定局面获得滋养,但西方并不是没有手段的。    他说,虽然苏联的力量大大增长了,但是增长是极不平衡的,使莫斯科有许多易受攻击的地方。其中之一是苏联社会的新的“可渗透性”,对外部世界有新的需要。    但是这样的讲话有许多方面,写讲稿的人知道,不同的听众对同样的话有不同的理解。对克里姆林宫来说,“遏制”是一种威胁。但是,原来的意图可能是要警告苏联,如果它不同基辛格合作,就可能导致他早日离职和导致冷战的恢复。

第 2 版

1. 美新处报道:《基辛格呼吁国内团结》

【美新处怀俄明拉腊米二月四日电】题:基辛格呼吁国内团结    国务卿基辛格本周在美国西部旅行时强烈呼吁保持国内团结。    基辛格结束他的三天旅行时在怀俄明大学发表了演说。他说,美国面临的“主要危险是我们国内的分裂”。    他强调说:“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结构仍然健全的情况下和在它还没有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坏之前恢复我们的团结。”    他列举了许多理由说明应当对美国对外关系的现状抱乐观看法。这些理由有:    ——“如果我们有决心”,美国可以“保持阻止我们的对手进行军事扩张的能力”。    ——美国“同各工业化国家的联盟关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牢固”。    ——“(同莫斯科)达成限制战略武器竞赛的进一步协议是可以做到的。”    ——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持久的和得到赞许的关系取得顺利进展”。    ——“中东实现和平的因素是存在的。”    ——“同发展中世界的对话已经在一种有希望的气氛下开始。”    ——“世界各地的战争威胁已经减少。”    国务卿基辛格坚持说:“在一个战争危险已经减少,而共产主义同自由的竞争继续存在的时代,介乎对外政策和公开冲突之间的领域继续是重要的,并且确实具有越来越大的意义。”    基辛格还警告说,美国国会“没有组织结构,不了解情况,也不负有责任来决定在执行我们的对外关系方面日常出现的策略问题和执行一项始终一贯的全面政策”。他说:“归根到底,美国在同其他国家打交道时必须用一个声音讲话。”

2. 巴尔干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会议结束

【法新社雅典二月五日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第一次举行的巴尔干五国之间的会议今天在这里结束。会议就可能进行合作的方面达成了协议,但没有立即产生具体结果。    会议的最后公报说,经过十一天的会谈之后,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的代表一致认为,在农业、贸易、能源、运输、电讯和环境领域中进行多边合作是可能的。    但与会者没有确定下次开会的日期或地点。他们说,将来开会的日期和地点应由各国政府商定。    【法新社雅典二月五日电】今天这里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说,关于经济和技术合作的巴尔干五国会议遇到了障碍,因为保加利亚坚持扩大会议的范围,以便把其它东欧国家特别是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包括进去。    这位人士还说,保加利亚拒绝在会议的最后公报上签字,除非公报包含了扩大会议范围的可能性。    这位人士说,代表们一直开会到今天凌晨,以设法在推迟举行最后会议之前解决这个问题,但未能成功。    但五国看来已就可能达成的经济和技术协议的纲要取得一致意见。    【南通社雅典二月五日电】在历时十一天的巴尔干会议结束时,与会各国代表团团长都发言强调了雅典会议的意义,指出现在已经有了促进巴尔干各国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并对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    南斯拉夫代表团团长维达斯说:“会议取得的成果是对发展巴尔干合作作出的重要贡献,从而这个地区的国家也首次为实现赫尔辛基精神作出了贡献。”

3. 香港《快报》评论:《戳穿苏联的“和解”虚招----再论美国昏庸外交正在助长苏联侵略》

【本刊讯】香港《快报》二月五日发表题为《戳穿苏联的“和解”虚招——再论美国的昏庸外交正在助长苏联侵略》的评论,摘要如下:    本周二晚上,法新社从巴黎发出一则长达四页的电讯,内容是一名最近脱出樊笼到达西方的苏联知识分子提供的名单,包括三十名现正被关禁在苏联“精神病院”里的著名知识分子的身世和受迫害情况。苏联统治集团把精神健全的公民监禁在精神病院里,每天注射麻醉剂摧毁他们的脑神经,早已不是新闻。但这份名单却第一次向全世界揭露了竟有如许之多苏联科学和文艺界著名知识分子正在受到这种迫害。这一事实,对于那些醉心于对苏“和解”的人说来,无异是一项重要的启示:苏联统治集团对他们自己的同胞尚且无所不用其极地横施残害,凭什么理由可以相信他们会以真诚态度与西方“和解”?    自从去年八月签订“赫尔辛基宣言”以来,“美苏和解”呼声高唱入云,随即签订了美苏粮食贸易协定,而谈判多年的美苏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也在“和解精神”推动下行将签订。和美国总统及国务卿签订这些宣言、协定、条约的人,正就是下令把精神健全而无辜的公民关进精神病院强迫注射麻醉剂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同胞如此残酷,难道他们会以至诚的“和解精神”对待一向被视为敌人的美国?    醉心“和解”的基辛格之流所持的主要论点是:为了避免玉石俱毁的核子大战,舍“和解”之外别无他途。    但事实上并没有这种“必定性”。今天的事实摆明核子大战不会爆发,因为西方国家不可能发动核子大战,而苏联则不需要发动核子大战。试观过去三十年来,国际共产主义已经蚕食了一个又一个非共国家,单是在过去一年内,他们已经吞噬了印支三国和非洲安哥拉的大部分,他们何必发动核子大战?    只要象基辛格之流沉迷于“和解”的人继续在美国外交决策中担任主流角色,苏联就根本不需要发动核子大战。美国政府为了促进“和解”,把粮食和轻工业产品源源不绝供应苏联,使苏联政府可以放心地把全部经济力量投入核子军备的扩充,而一方面在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中对美国虚与委蛇以维系“和解精神”。苏联全力扩展核子军备之目的不在于打核子大战,而在于“威慑”美国。十年前美国核子实力比苏联大一倍,而今天则已接近相等地位。在“和解”的虚招下再过十年,当有一天苏联的核子实力比美国大一倍时,试想将会发生甚么后果?届时苏联根本不必使用核子武器,只要向美国发出个警告:“不准动!否则我们要消灭你们!”就可以放胆把庞大的苏联地面部队开进中东或西欧。    三十年来已经有太多实例证明苏联不可能遵守条约,也决不会停止扩张,但偏偏仍有人执迷于“对苏和解”,而不幸的是今天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正就是这些执迷不悟者。

4. 意报文章:《巴尔干会议没有出现任何政治接近》

【本刊讯】意大利《日报》二月五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巴尔干会议没有出现任何政治接近》,摘要如下:    卡拉曼利斯在一段试探之后建议举行的巴尔干会议在低调中结束。任何政治接近在现在还是渺茫的。与会五国间的不同点事实上是很大的。    至于说到希腊,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上周表示反对雅典立即参加共同市场,这造成了新的局面。    转向中立会使雅典采取一种类似于南斯拉夫的立场:也许正是雅典—贝尔格莱德“政治轴心”能够成为在赫尔辛基精神之下的巴尔干协议的现实出发点,这一协议是在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但是,现在,任何预料都只是猜测。

5. 风雪严寒袭击欧洲 英法等国冻死人

【合众国际社布鲁塞尔一月三日电】对住在没有御寒设备房屋的穷人和无家可归的人,隆冬就是寒冷的地狱。    巴黎的流浪者,晚间寻求地下铁道的格栅,睡在暖气之上,用破絮和报纸裹身。    在英国,最近的寒潮至少冻死八个市民。    就整个欧洲来说,这是四年来最寒冷的冬季。在南斯拉夫,这是十四年来最凄冷的。上个月,至少有十个人在严寒和大雪中丧生,约有五十人在溜滑的街道上跌断四肢。    上星期,贝尔格莱德下降了十五年来最大的雪量,超过一点五英尺,使公路、铁路和空中交通陷于停顿。    冬季漫天风雪使数千英里的欧洲公路阻塞。这是一片茫茫白雪,使驾车者提心吊胆,因为视线不清。这个冬季,给葡萄牙经常带来雪雨,和葡萄牙报纸称之为“一九七六年流感”的流行性感冒。    在法国,热内德雷上尉一日在睡眠中冻死,因为在他的车厢中的暖气中断了。而他曾参加这在零下二十度(摄氏)的天气中举行的冬季演习。    欧洲天气是由摄氏零下一度至零下二十八度,瑞士尤拉山脉是最低的。荷兰在这个冬季遭受最大的冲击。零下的天气,已使河道变成无涯的茫茫冰块。

6. 大风雪袭击美国东北部

【合众国际社美国芝加哥一月二日电】星期一美国东北部陆空交通都受到时速五十英里的大风雪所阻。纽约市内火车和地下火车都推迟了开行时间。还有许许多多驾车上班的人都滞留在宾夕法尼亚至新英格兰冰封的公路上。纽约市的肯尼迪、拉瓜迪亚和纽瓦克三个机场国内外班机都已停航。纽约和新泽西州议会取消了会议,纽约股票市场延迟开市。整个东部地区电线杆被风吹倒。单单是宾夕法尼亚东南区就有一万四千户人家和办公楼没有电力供应。    低气温使有雨水的新英格兰道路变成了冰封的带子。数百辆汽车滑出公路。康涅狄格州哈特佛的州间公路到处都塞着汽车。

7. 欧洲十一个国家武器合作会议结束

【安莎社罗马二月三日电】欧洲十一个国家的代表们一致同意在今年春天举行第二次会议,以便为走向欧洲武装部队一体化和制定共同武器计划的行动奠定基础。    被正式称为“在防务供应方面进行合作的独立的欧洲集团”的范围内在这里举行第一次会议的高级部长级官员们,昨天作出了这一决定。    虽然这次讨论的前提是不应限制各国的责任和不应破坏大西洋联盟,但是,这个集团希望协调各国的采购计划,消除军事发展努力的重复现象和制订共同防务计划。    建立这个集团的基本原因之一是:实现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将必然意味着建立一个共同的欧洲军事组织。    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欧洲具有巨大的技术潜力,这种潜力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用于防务目的,而它可以被用来部分地取代美国武器工业的霸权,节约宝贵的货币,并在严重的衰退时期中创造非常需要的新的就业机会。    意大利副外长巴塔格利亚在昨天的会议上致开幕词时说,这个集团是要成为独立于大西洋联盟内所有其他联络机构的纯欧洲组织。

第 3 版

1. 法新社评述:七十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发言

【法新社马尼拉二月三日电】在这里举行的七十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第二天的特点是号召该集团一百零八个发展中国家之间团结一致和加强合作。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加马尼·科雷亚告诫大会说,第三世界国家要能在世界舞台上成功地充当主角就必须比以往更加团结。    第三世界正在准备同时进行两项平行的谈判;这两项谈判对第三世界的前途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第一项是将于二月十一日开始的委员会级南北对话;第二项是预定五月份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贸发会议第四届会议。    那位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还敦促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总目标上要团结,而且在具体问题上也要团结。在他看来,现在即将举行的谈判不应当只是提出原则性宣言,而应当达成给第三世界带来实际好处的协定。    但是,要一百零八个国家在有时利益不同的具体目标上意见一致是很困难的。    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最近的一些谈话是为了要分化第三世界。    基辛格说,在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中对美国持敌对态度的发展中国家可能遭到贸易上的报复。    这个威胁看来已对某些国家产生了一些影响。这些国家现在正放弃对亚洲集团提出的一项决议草案的支持。这项决议草案要求对南非、罗得西亚和以色列这样的“种族主义”政权实行经济制裁。    科雷亚对会议说,已经有人提出了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将遭到考验。这番话指的也许就是这些引起分裂的原因。    今天,巴西首席代表乔治·马西耶尔发出了要团结和要采取现实态度的呼吁。    他说,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个目标应当是加强双边的和区域性的联系,然后再实行更加宏大的计划。    阿尔及利亚商业部长拉西亚·亚凯尔敦促第三世界国家采取一致行动,贯彻自力更生的原则。    会议已经设立了一个专门讨论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问题的工作小组。这个事实明确表明了该集团各成员国很重视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它们的政策。    非洲国家已原则上同意在非洲建立共同市场。    第三世界在准备应付其历史上最重要的谈判之时,看来已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并正在设法克服彼此间的分歧。    【法新社马尼拉二月四日电】(记者:特奥多罗·贝尼尼奥)七十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为了同先进国家今年五月在肯尼亚的内罗毕进行“历史性的”对抗,今天一方面发表了大量漂亮的演说,另一方面也已开始在委员会内进行艰苦的准备工作。    在全部五十六名登记发言的人中,有二十四位部长大叫大嚷,要第三世界团结起来,并且要他们在为准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一世界、或者说发达国家也参加这个会议)的三个月期间团结再团结。    七十七国集团的一百零八个成员国的部长都呼吁团结,并且都为达到这一目的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此同时,四个工作委员会则在费劲地解决由这一集团的高级官员所准备的世界经济新宪章中所包含的错综复杂的问题。

2. 日本《读卖新闻》文章:《政变以后孟加拉国新政权还有风波》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一月二十一日刊登它的特派记者田田开二十日发自达卡的文章,标题是《政变以后两个月,孟加拉国新政权还有风波》,摘要如下:    经过孟加拉国第二次政变掌握了独裁强权的陆军总参谋长齐亚·拉赫曼,在政变以后两个多月,试图以戒严令为武器来遏制反政府力量,同时在内政、外交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措施。    譬如如经济自由化,同巴基斯坦互派大使等。但是,大概可以说还在图谋卷土重来的不满分子的努力却是不可轻视的。    现在,在达卡的外交界中,“齐亚将军”(拉赫曼将军的爱称)的“声望”正在步步上升;在军政两方面,“齐亚体制”正在日益加强。    粮食价格已经下跌到一年前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此,群众对独裁体也没有抵制情绪。“和平恢复了,米价也大大下降了。我们希望的就是这两件事。戒严令不论怎样严,和老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关系”(一位中年汽车司机语)。这样的意见就是朴素的反应。巧妙地掌握军方那次大动乱以来,两个月过去了。能够恢复治安的最大原因在于齐亚将军利用他在下级士兵中享有的可以说是绝对的人望,采取了巧妙地掌握军方的措施。军队改革的第一阶段是肃清十一月政变中进行争夺的穆什拉夫将军一派。传说在政变后的一段时间里,各地兵营中发生过两派的流血冲突;但是,齐亚将军一派取得了胜利,完全控制了直接的敌方。接着,平息了下级士兵的“造反”。在相继不断的政变下,士兵中以下犯上的风气严重;据说上月初,一部分兵营中,竟有军官再也呆不下去而逃出来的。    齐亚将军答应要大大改善待遇,安抚了官兵。目前在达卡等地看到的军人的服装,都是新制的,以致令人吃惊。这样的布局做完以后,就实行了上月底的军队领导的人事调动。    齐亚将军不仅掌握了军队,而且一方面在名义上拥戴法官出身的赛义姆这位文职总统,同时牢牢地掌握了政治、经济的实权。在经济方面相继提出新政策治安问题告一段落以后,从上月后半月开始,特别以经济为中心,相继提出了新政策。象加强民间企业的活动,大幅度放宽对投资的限制,支付对国有化企业的保证金等等,陆续作出了可以明显地看出要实行经济自由化的姿态的决策。这也取得了西方提供援助的国家的好感。    在外交方面,也是一方面同印度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又争取独自的方向,鲜明地表示出了说来是“等距离外交”的姿态。同巴基斯坦互派大使曾经处于停滞状态,现在孟加拉国的查希尔丁大使已赴任,递交了国书。对中国,开设使馆的先遣人员也已经出发了。    从这些积极的行动来看,齐亚体制似乎大体上在顺利地巩固起来。但是,这种状况究竟能不能导致长期稳定,而不是“小康状态”呢?一说到这个问题,很自然,慎重的论调就占多数。警惕地下武装组织当局特别警惕的是潜入地下的两个武装集团。一个是拥有称为“人民革命军”的武装组织的国民社会党。据说,它在军队内部也有相当多的同情者。另一个是独立斗争时的游击队英雄“猛虎西迪基”,拥有数千名部属,在靠近印度边界的米门辛格一带建立了根据地,正在等待时机。    同旧人民联盟系统的一部分有影响人物暗中合作发动“二月攻势”的说法等弄得人心惶惶的传闻也听到过。    还有人怀疑,被强迫退役的哈利勒·拉赫曼将军一派是沉默了吗?他们对此感到不安。因此,当局尽管强调形势已经好转,但是,非但没有放松治安措施,反而是在加强。    据外交人士等说,齐亚将军及其他政府领导人都怀有深刻的危机感,觉得今后如果再发生政变之类的内阁混乱,就可能关系到国家的存亡,这和严厉的政治措施是分不开的。据说,在一部分政治家中有一种气氛,觉得齐亚体制如果就这样巩固了,自己就没有出头之日了。总之,在“平静”的政局深处隐藏着风波。

3. 路透社报道:七十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努力商定与发达国家会谈时的集体立场

【路透社马尼拉二月五日电】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部长们正在拼命努力商定今年五月在内罗毕与发达国家会谈时的集体立场。    会议人士说,看来发展中国家仍会在有关贸易和金融的具体问题上同美国发生直接对抗。    他们说,很多发展中国家仍坚持它们原先在去年九月联合国大会第七次特别会议上提出的建议。    这些人士说,美国已正式表示在这些具体问题上有不同意见,虽然它在富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了「和解气氛」。    这些具体问题包括解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原料价格同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工业品价格指数化,把特别提款权同开发援助联系起来,平等地参加就金融和货币问题作出决定的工作以及使援助达到预定的指标。    预料,部长们自二日会议开始以来一直在商定的表明立场的文件,将表明七十七国集团是否同美国争论这些问题。    【美联社马尼拉二月五日电】第三世界国家五日着手加强它们在将于五月份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中的集体谈判地位,将委任十九个国家充当本月在巴黎举行的南北对话的发言人。    发达国家和十九国集团讨论能源和原料问题的巴黎会议预定二月十一日到二十七日举行。    七十七国集团部长会议秘书长、菲律宾的曼努埃尔·科连特斯说,十九国和在这里集会的七十七国集团之间五日举行的协调会议,是这类会议的第一次会议,意味着加强第三世界同工业化国家的一切谈判中的共同战线的重要的努力。    科连特斯还说,七十七国会议商定了一份将由为了稳定原料的世界价格而拟设置的共同商品基金保证的商品的初步项目单。    科连特斯说,会议一致同意成立一个由各国政府组成的研究小组,考虑菲律宾提出的设立第三世界经济体系并且加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使之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和发展组织的建议。    同时,伊朗经济事务副大臣贾瓦德·瓦法在会议上说,由于发达国家几乎「不断的通货膨胀,有必要通过工业国家以通货膨胀为指数调整物价的制度把石油价格直接同工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直接联系起来。」    他没有详细说明他的建议。    赞比亚商业部长姆瓦南希库建议:所有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降低或取消它们在非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对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实行的关税壁垒和其他的壁垒。    【法新社马尼拉二月五日电】七十七国集团会议的一位高级官员今天宣布,会议在为拟议中的第三世界统一商品计划最后确定一张商品目录表方面取得了    「进展」。    会议原计划在明天结束,但是科连特斯说,现在规定大会结束的日期是七日中午。    科连特斯在回答问题时说,拟定拟议中的「马尼拉宣言」——它将是大会的主要文件——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第 4 版

1. 港刊刊载蒋教授访华观感:《哑行者访华归来话今昔》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二月号刊载蒋彝教授的一篇访华观感,题目是《哑行者访华归来话今昔》,摘要如下:原编者按:蒋彝教授,原籍江西九江,现年七十二岁。曾在伦敦、牛津、哥伦比亚等著名大学讲学三十多年,是美籍华人教授中最享盛名者之一。并以“哑行者”之名,先后写了十二本包括伦敦、纽约、巴黎、旧金山、日本等地的画记。此外,还著有“中国绘画”、“中国书法”等十多本英文书籍。    一九七五年四月中旬,去国四十二年的蒋教授,如愿以偿地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与阔别的亲友团聚,并游览中国大陆各地,旅程整整两个月。回到纽约之后,抚今追昔,蒋教授特围绕几个问题,将此行的观感口述,由殷志鹏博士记录整理。    我这次在国内住了六十整天,差不多每天都参加活动。除探亲访友之外,我着重要看的是整个新社会活动。看了不少大小工厂,也看了不少博物馆,特别是新出土的文物。总括来说,我的观感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在世界历史上,每当一个国家政体改变之时,新政府成立之初的工作是异常复杂而往往不得不采取激烈的手段来实施新政。有许多事情是不会得到新政以外的人士同情的。我赞佩中共新政府的领袖。他们一方面推行千头万绪的新政,一方面积极充实国家防卫的力量,使中国一跃而成为一个拥有核子武力的国家。这使全世界各国都震惊不已!    第二,我觉得新政府具有团结的力量,同时又有详密的计划,一步一步的实行新政。他们认清中国最大的困难,是人口多、文盲多。我四十二年前出国时,据说四亿人中有百分之八十是文盲。现在祖国人口八万万,能识字读书的已达到百分之九十或九十五。这是最使我惊奇的一件事。普通要想教育一两百万人,就需要经过不少年代才能办到。中国新政府居然能在二十余年内,竟把八万万人中的这么多人教育得都能读书识字,这种成就真不简单!要想施行新政策和推动新思想必须要使群众能够了解新政策新思想,也就是说群众必须先要有识字和了解的能力。新政府认清了这点,才大力着手消除文盲。    在去国之前,我接触到的农民、工人,绝大多数目不识丁。而今,他们不仅大翻身、当家作主,而且人人都会读会写。这不只是奇迹,简直近乎“神迹”了。    第三,就是现在八万万人个个有饭吃、有衣穿,绝不象四十二年前我所见到的陈尸街头的饿殍和褴褛不堪的乞丐那种惨境!过去很多人每天吃不饱;吃了一餐,不知道第二顿饭在哪里。一般城里的和乡下的富户,每日饱食三餐,见了要饭的就骂。至于当政者的眼睛根本看不见那些饿殍和乞丐的存在,一心钻营贪贿。那时的当局,制造分裂,强调内战。我那时住在英伦,想到家人大小奔命的情形,泪流满面,不能入眠。这次回到祖国,看到没有贫富悬殊的现象;人人吃得面圆体壮。每日下午散工的时候,城市和乡间公社的百货商场,都是挤得满满的,好象人人都有余钱购买。我在六十天内,跑过几十个城镇和乡村,没有见到一个乞丐,没有一个人穿的衣服是破破烂烂的。最使我惊奇的,是看到农村公社的许多人,下雨时在田里穿着塑料雨衣。这是四十二年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在上海,从前街头巷尾尽是私娼流氓,城隍庙有成千成万的乞丐追着游客要钱。现在一个乞丐也看不见。这怎不使我对新政府的施政成绩大为感动。等到我六月十五日从广州到香港时,马上看到“太子大厦”过街的路旁,倒地睡着三个乞丐,一个母亲带着一对小儿女,伏在地上向过路的人要钱。我那时心痛极了!走到“无名英雄墓碑”旁坐下,闭起眼睛,想到过去六十天在国内所见,真是天渊之别了!我的感触由是更深。我赞佩中国新政府的成就,更是有加无已。    照现在欧美人士的推计,中国人口约在八万万以上,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年来,欧美新闻界常讨论世界粮食危机问题,但是中国粮食并不缺乏。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曾经说:“中国人口太多了,中国历来政府不能使他们人人饱食暖衣,所以频年扰乱。”这是他十多年前说的话。要是他能现在到中国去看看,看到现在新中国新政府能做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成绩,他一定会感佩无限的。    第四,现在的新政府怎么能够使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呢?毛泽东主席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种着眼在“人民”,就是新政府施政的第一要件。中国人民就是创造新中国历史的动力。要靠人民去改造新中国,必先使人民个个有得吃有得穿,才能发生创造的动力。所以在生产上毛主席首先领导改善农业,增加生产,研究黄河、长江、淮河各处水利,并大倡“农业学大寨”等等。我记得从前在南京念大学时有一位江西老学长杨惟义兄专门研究蝗虫,每年都被派到西北各地捉杀蝗虫。这次我在山西大同及河南郑州问有无蝗患,他们都答好多年没见过蝗虫了。这又可说是奇迹了。    新政府在各地增建各种轻工业工厂,差不多县县都有增加。这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推行政策,使从前人民出外逃荒,忍饥挨骂的日子,早已是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现在有吃有穿,有说有笑,这怎不令我赞佩新政府的努力为国为民。我在祖国时,我的二女二婿常常告诉我国内一切日用品现在都是国货,自己制造,可以随便买到,只有米和布还得按名配给。但每人的每月米布配给票都够用。把那么大的八万万数目,每人都配给得公平不苟,这种有精密计算的系统和组织力量,真是令我五体投地!想起从前三、四十年前国内样样有黑市,贪污横行,又何能不令人发指呢!    第五,全国男女一律平等,各顶半边天,分工合作,同职同薪,这是世界上任何先进的工业国家还没有做得到的。我这次在祖国,每到一地,都要参观几个工厂,每个工厂里都有不少女工。北京首都钢铁厂里有五分之一是女工,至于轻工业如纺织、化工、陶瓷、食品等厂,则是女工占大多数。在乡村农业公社,女农民也差不多占半数。女子既是能同男子做同样工作,她们就不要倚靠男子供给生活。我上面说现在个个都有饭吃有衣穿,是说除孩子、老人外没有人靠另一人吃饭穿衣的。我每次看到女子在认真工作时,除内心非常敬佩之外,每每回想到我四十二年前在国内所看到的畸形社会,真有许多说之不尽的痛苦。那时女子因为没有社会地位。除了一般做老妈子或是娼妓外,女子是不能随便同男子交谈的。她们有时受着一肚子闷气,无法诉冤。一般丈夫有钱的妇人和女儿,整天整夜的打麻将;至于那些穷苦人家的妇女,丈夫常常毒打老婆;要是养不起的女儿就把她们出卖做婢女,或做童养媳,甚至卖去做娼妓。我记得在上海八仙桥,看到很多娼妓拉人。那时那种畸形社会,人人都知道,可是从没有人出来设法纠正,当局还习见不以为非。    第六,祖国现在医学发达,医护普遍,对人民身体健康,特别重视!我未回祖国之前的近七八年来,听到中国针灸医疗,成绩卓著,不但在报章上、广播中和电视上常看到听到,而且我见过好几位中国医师在美行医,也用针灸法,同时有几位美、法行医的朋友,特别到中国去专学针灸,回来行医,组织特别医疗室,使针灸医疗大为畅盛。这样使欧美民众认清中国医学在过去很早就有成就。我参观过不少工厂和人民公社,差不多每个较远的工厂或公社都有一、二位医师住在那里。我住在大寨公社时,特别去参观了大寨医院,住院的医师招待我说:房间虽然不多但各种设备都有,并且带我去看另一间房间,有两位助手,一男一女,在那里用机器自制药片。四十二年前,中国的乡间从没有过医院。有的乡村周围几十里地没有一个普通医生。从前乡下人得病,只有多喝浓茶,或用传统的迷信求神拜祖,否则只有等死,或让病恶化下去。现在却大不相同了,因为各村居民都属于公社,公社里有医师及一般药品,有病的人可立刻去附近就医。    国内更有一种新组织,就是训练一批“赤脚医生”。他(她)们学会普通医疗方法和医护常识。遇到病人不能来医院治病的,他们就立刻送医上门。我的二女健兰,除在地安门中学教书外,她特别抽出时间出去替人医治,她能施用针灸,用法简单而收效亦速。据她告诉我,她近四、五年医好了几百人。照这样全国医治方便而又普遍,怎不令我为祖国人民幸福而赞佩新政府的伟大成就。    第七,祖国在过去二十五年内,尽量利用通俗文学和实用艺术的形式来辅助普及教育之不足。另一方面,设法推广普通话,减少各地方言,使大家都能说一种“共同语言”,成绩卓著。    我在祖国两个整月,所听到的各地广播都是用国语,没有一处是用当地方言的。这样一来,中国各个地方的人都可懂得国语,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加上各地的学校多用国语讲授,所以年轻的一代,差不多都会讲国语。我在南昌的家中,有五个孙儿女,他们都是在南昌出生的,因此都会说南昌方言。但是他们知道我不会说南昌话,所以同我交谈时总是用国语。过去,江西分六个地区,八个市和八十个县,各区各市各县各有一种方言。当时我和各地人交往很不容易。这次我在江西跑了不少地方,没有感到语言上的困难。    第八,就是祖国近二十多年有系统地发掘地下的历代文物。我是一个喜欢文化史的人,对出土文物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四十二年前,国内很少听见发掘文物之事。    一九三三年我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看到埃及和希腊的出土文物,我当时就想到,我国地下宝藏必定异常丰富,为何不设法发掘?那时我国大学对于考古学这门学问,尚无系统。国人在欧美大学研究考古学的,只有极少数人。    我记得四十二年前在国内只晓得北京有一间故宫博物馆,我们南方的学生不容易去看。这次我在祖国住了六十天,每到一处都有博物馆可看。花的时间最多的是参观北京故宫古物陈列、郑州博物馆、西安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我也参观了永泰公主墓室、陕西半坡遗址、以及郑州大河村遗址。后两处都代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现在参加出土文物工作的人,愈来愈多。相信:将来全中国的地下宝藏,会一一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总结上述,我这次重返祖国的八点观感,都是我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而发出来的心声。我活了七十二岁,从来喜欢就事论事。听来的话,绝不轻信,非得亲自看见,才算真的。中国有一句俗话,就是“百闻不如一见”。我在海外流浪了四十二年,居然能回到祖国各处看看;虽然两个月的时间不算长,但祖国在各方面的成就,是人人皆知的。    四十二年前,我所看到的大部分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苦、最穷的人。四十二年后,我回到祖国,看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工作、有医护,和以前中国对比,形同两个世界,教我如何不感动、不兴奋呢!?    一般欧美人士常问我:“中国将来会怎么样?”我满怀信心告诉他们:“将来中国一定会更好!因为现在中国人民都有新知识、新思想。对内,他们会反对贪污、腐化和分裂;对外,他们会主张正义,反对霸权。大家一致团结、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怎能不日新月异地向前迈进呢?”    中国人在过去二十六年里的艰苦奋斗和丰硕成果,是世界人类历史上所没有的。如果我们说:“现在中国是为全世界、全人类创造新历史”,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