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1-24
第 1 版
1. 日报文章:《国际政局中的寒流,缓和没有进展》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一月十八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国际政局中的寒流,缓和没有进展》,摘要如下: 中国周恩来总理去世,马来西亚拉扎克总理去世,政治领导人的噩耗接踵而来。在此种状况下,亚洲、太平洋的形势在新年刚刚开始就遭到了寒流的袭击。另一方面,在非洲大陆,安哥拉的内战打得不可开交,并且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干涉已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缓和不得不冻结起来。而且,中东黎巴嫩的内战最近日益严重。总的说来,一九七六年国际政局僵化的兆头是很强烈的。决定胜负关键的“安哥拉”国际政局目前最大的焦点是安哥拉形势。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战略和整个国际政治的观点来看,安哥拉形势的中心是,美苏在七十年代的缓和之下进行的全球性均势竞赛已迎来了可称之为决定胜负关键的局面,说不定会给缓和基调本身以沉重的打击。苏联对安哥拉的干涉,究竟是不是以缓和为“幌子”的扩张主义的决定性的第一步?莫斯科对安哥拉人运的干预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了;人们多半认为,苏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撒手。 据说,过去十年到十二年内,苏联的非洲战略是,第一,在这个大陆上建立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国家;第二,排除中国的影响;第三,也阻止出现任何分派的解放运动,结成苏联控制的革命统一战线。从苏联的这种战略来看,当初苏联干涉安哥拉的目的,似乎在于阻止中国向非洲扩张,而不是同美国或者西欧对抗。但是,中国高明地避开了深陷安哥拉,这反而加强了中国谴责超级大国干涉的外交地位。苏联不理睬美国的警告问题是,美国将同苏联的扩张主义对抗到什么地步。将于二十日访苏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安哥拉问题上将怎样同苏联对话呢?美国方面警告说,苏联在“安哥拉冒险”将给缓和以沉重的打击,也不能不影响到整个美苏关系。美国方面的这一警告,似乎对现在的克里姆林宫没有用。也不能设想基辛格国务卿有决心甚至不惜“牺牲”缓和而与苏联进行全面对抗。可是,从基辛格国务卿的不以均势为依据缓和就根本不能存在的战略观来看,美国将不至于坐视苏联在安哥拉单方获利。因此,安哥拉形势的演变,将成为左右今后美苏世界战略和国际政治基调的唯一最大因素。东南亚形势也不稳定要找出安哥拉内战和黎巴嫩内战的相互关系是困难的。但是,在它们各自争夺政治上的正统性的派别抗争中,周围国家的利害以及美苏超级大国的世界战略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在这一点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从非洲大陆和中东转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在这里也不乏潜在的或明显的争端因素。越南战争结束,硝烟已散,但是,转瞬之间,由于泰国和老挝的边界争端等原因,印度支那战争结束后东南亚的形势,仍然处于危机状态中。在这种时候,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台柱之一、马来西亚拉扎克总理突然去世,这给东南亚形势增添的不安因素,大概要超出一般的想象。虽然不能设想会发生象安哥拉和黎巴嫩那样的内战,但是,如果马来亚共产党和反政府游击队的活动加强,再加上泰国国内的动向,那末就不能保证这一地区的安全、政治和经济不会出现动荡。作为印支战争结束后对东南亚的政策——福特总统提出的新太平洋主义的基础坚固到什么程度,尚属疑问;能不能同坚决支持河内的苏联的亚洲战略保持平衡,仍然是今后的问题。
2. 澳总理弗雷泽表示:支持美在印度洋加强力量以抗衡苏联
【法新社堪培抗一月二十二日电】澳大利亚撤消对成立印度洋和平中立区的支持。 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本周称,成立印度洋中立区的目标是一种理想,成功的希望不大。他在一次同记者谈话中明确表示他支持美国加强在印度洋的力量,以确保不让苏联成为主宰的力量。 他说,“虽然成立中立区的目标是很好的,我能够理解,但是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现实情况,考虑到苏联的态度,是不大可能的。实际情况是需要有一种均势,而唯一可以造成这种均势的国家是美国。” 直至去年末惠特拉姆的工党政府被赶下台时,澳大利亚一直是支持印度洋中立区这一主张的。 弗雷泽是保守政党联盟的领导人,据悉他最近在吉隆坡和新加坡同东南亚各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谈中,透露了他的政府改变立场。 他在同记者谈话中,反驳了对美国海军出现在印度洋和美国建议扩建迪戈加西亚基地的批评。他指出,苏联舰只在印度洋的航行时间三倍于美国舰只,这反映了苏联的活动从比例上说比较大。他说,“我们不希望大国在印度洋的角逐升级。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印度洋成为被一个大国主宰的地区。” 弗雷泽举最近的安哥拉局势为例,有两艘苏联军舰在冲突的关键时刻靠近安哥拉海岸,他说,在那个特定的时刻,苏联的行动影响了冲突的结果。
3. 勃列日涅夫同基辛格继续会谈
参加会谈的美官员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美“相当感兴趣的主张”,美方要带回去研究;在安哥拉问题上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美联社莫斯科一月二十二日电】国务卿基辛格今天晚上结束了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现在这轮核武器会谈,美国方面称“会谈取得相当程度的进展”,但是承认双方未就签订一项新条约达成原则协议。参加谈判的一位美国官员说,两个主要问题——苏联的逆火式轰炸机和美国的巡航导弹 ——已部分得到解决,但是,在限制武器的总协定中如何处理这两类武器的其他问题仍搁置起来了。 基辛格将把未经透露的苏联建议带回,供福特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研究。可以想象,会通过各种渠道,包括通过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再进行必要的谈判。 这位官员说,基辛格认为这次为时三天的访问是“值得的”,对达成原则协议,双方目前的态度比基辛格访问之前更接近了。 但是,记者被告知,长达十四个月的僵局只不过部分被打破。 这位官员没有谈苏联的立场,而是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某些我们相当感兴趣的主张”,现在我们必须加以研究,给予估价。 据了解,双方现在都在制定一项妥协方案:如果不是全部的、那也是绝大部分的中程轰炸机将都不算在俄国的总数之内,例如这种轰炸机是驻在美国容易击中的射程范围以外的地方。 作为交换的一部分,美国将同意对巡航导弹的射程进行限制。这位官员说,这种谋求妥协的做法是基辛格和勃列日涅夫最近两天来举行的七个半小时的会谈中提出来的。 关于安哥拉问题——在设法说服俄国人不要再大力支持安哥拉马克思主义那一派方两显然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这位官员说,关于分阶段撤出外国军队的想法“仍待讨论”。这同撤出支持马克思主义派别的古巴军队有关。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一月二十二日电】(记者:达尼洛夫)一位美国官员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在限制武器会谈中就一个重要问题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在其他几个问题上也取得了进展,但对解决安哥拉问题上的对峙问题,眼前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据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美国在迄今徒劳无益地为通过谈判解决安哥拉问题作安排时在外交上处于软弱地位。
4. 赖斯顿评论基辛格访苏:《基辛格的使命》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十一日刊载赖斯顿的文章,题为《基辛格的使命》,摘要如下: 在福特总统发表国情咨文讲话那天晚上的深夜,基辛格国务卿飞往莫斯科。关于这次访问,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次访问是在苏联政府建议下进行的,它先提出一个日期,后来又提出另一个日期,最后经过谈判双方确定了第三个日期。 在福特的催促之下,基辛格也顾不得他的妻子目前正患着病,终于动身了。他动身时说,不知道苏联政府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最恰当的解释是,莫斯科政府对于美国在总统竞选运动中在限制战略武器、中东和安哥拉问题上日益高涨的反苏情绪感到关切。 在华盛顿的设想是,多勃雷宁大使及其在苏联政治局里的同僚们催促基辛格到莫斯科去并不是为了羞辱他。在两国政府在葡萄牙、安哥拉和中东问题上发生分歧以后,这样做显然会造成危机,并且使老的冷战精神在美国选举辩论中复活。 因此,根据这种设想,至少有理由认为,苏联可能准备在策略上,如果不是在实质上的话,作一些让步来打破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僵局。 如果基辛格本周在莫斯科在限制核武器问题上取得让步,特别是如果它是朝着限制核武器竞赛方向前进的一个真正的步骤,即使这是表明有所进展的策略上的让步,那么它仍然将是竞选总统的辩论中的一个因素,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比福特或苏联人知道得更清楚的了。 里根现在正在争辩说,与莫斯科搞缓和或和平共处的福特—基辛格政策是“一条单行道”,是华盛顿作出种种让步,莫斯科在技术上和政治上得到种种好处的骗局。 勃列日涅夫再过几周就要参加共产党代表大会,而福特就要在新罕布什尔的预选中与里根角逐,他们都将为缓和政策进行辩护,他们有共同的利益都将表明,妥协比对抗和恢复冷战要好。
第 2 版
1. 马斯基代表民主党攻击福特的国情咨文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二十二日电】参议员埃德蒙·马斯基今天晚上告诉美国说,福特总统关于美国经济的计划意味着就业机会减少、物价上涨和预算赤字越来越高。 他是代表国会的民主党人就星期一(十九日)晚上发表的福特总统的国情讲话做出反应时讲这番话的。 马斯基说,总统的预算不仅没有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而且建议削减国会已经通过的有限的紧急就业计划。 他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说,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实行福特政府的政策,失业率在本十年内“将不会低于百分之七”。 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马斯基说,福特提出的两项预算案——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七年的预算案——中,光是失业救济金和失业福利金就占四百多亿美元。另外一百四十亿美元是用来支付由于政府救济失业者而负担的特别国债的利息。 他说,这些经费一直是预算赤字中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福特提出的一九七七年的预算赤字为四百三十亿美元。一九七六年的赤字估计为创记录的七百六十亿美元。 马斯基说:“现在国家需要的不是刚刚应付完一场经济混乱又去应付另一场经济混乱的领导。我们需要制订一项防止经济受到进一步的冲击的始终一致的、负责的、无党派之见的计划。” 他主张设立一个工资—物价委员会来“使没有很充分的理由而抬高物价的任何大公司日子不好过”。 他说,美国需要执行一种能保证农民能有合理的收入、保证消费者能有合理的物价的粮食政策。他说:“不应当让俄国的歉收打乱这种平衡”。 马斯基主张在恢复中的经济能够经得起该价格的进一步提高之前,在执行一项能够把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的能源政策。他说,需要制订一项反托拉斯政策以便立即着手防止强有力的公司过多地控制市场和资本。 马斯基说:“我们的目的是在经济情况许可时迅速实现预算平衡”。他说,众议院和参议院过去已经给联邦政府的开支规定了严格的限额,并且今后也将规定类似的限额。 他抱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以不适当的、往往是易引起恐慌的”管理经济的作法加重了国家经济灾难。 马斯基要求国会继续制止政府内部滥用职权的行为。 他说:“滥用总统权力的行为还在继续。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滥用我们的权利一事已经被揭露。越南战争曾经进行了多年。在安哥拉秘密进行的战争仍在继续。” 他说,这些问题加上失调的经济的需要、能源价格的上涨、保健费用的扶摇直上和正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不仅是国家的情况,同时也构成了国会“采取纠正措施的议程”。 全国三大电视网都前所未有地报道了马斯基的反应。 【本刊讯】《纽约时报》一月二十一日报道:参议员埃德蒙·马斯基指责福特总统的经济计划是“小处精打细算、大处挥霍浪费”,他在二十一日晚表示反对那些主张“退回去并放弃希望”的人们的意见。马斯基代表国会的民主党人反驳福特于十九日晚提出的国情咨文,他对全国的电视观众说,国家绝对不要害怕发生变动。他说:“正象我们不能退回到旧时代一样,我们必须准备好改变旧的方式来满足新的需要和适应当今的现实状况。” 他的讲话表明了总统同国会居于多数的民主党人在哲理方面的分歧,这篇讲话大部分集中地谈论了经济问题。
2. 美海军作战参谋长说:苏在争夺海上霸权竞争中力量日益增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一月十九日电】美国海军作战参谋长今天对国会说,苏联人在争夺海洋控制权的竞争中正使它的竞争力量日益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研制成功一种他希望美国海军将能拥有的反舰艇导弹。 詹·霍洛韦对众议院军事小组委员会说,苏联现在拥有“在公海活动的能力”,一反它过去只限于在它自己的边境附近地区活动的情况。他说,这意味着苏联的舰艇现在能够到远离自己海岸的海上游弋,而且“能够在我们认为完全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地区之内部署”它的海军力量。 有人要求他说出苏联哪一种行动对美国海军的活动具有最大的影响,霍洛韦说,这必定是苏联研制成功一种反舰艇导弹这样一种行动。 他说,这已促使美国海军集中力量来研究能够击败这种导弹的武器和战术。“这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反舰艇战。这是我们在十五年前实在并不需要拥有的一种能力”。 他说,虽然美国海军仍能发挥作用并执行任务,但是他对于这种状况不是“非常满意的,因为由于苏联海军的改进,我们只能够在保持一种非常微小的优势的情况下作到这一点”。 他说:“苏联海军使我担心的一种动向就是它的增长,倒不是它的数量方面而是它的能力方面的增长。”他说,苏联军舰的数量可能保持不变,但是它的已建成十五年到二十年的舰艇正由新式的、高性能的舰艇来替换,而且拥有象反舰艇导弹系统这样的武器。 他说,在苏联海军能力正在增长之际,美国海军能力至多是保持平稳。其结果是苏联海军“将要越过界线,而我们并未采取新的行动来加强我们的海军,我们可能出现,同苏联海军比较起来,我们是处于劣势”。 霍洛韦谈到他预见在八十年代中期美国有可能拥有的海军力量,他说:“我认为我们将有一支控制海洋的海军,它将能保持这种非常微小的优势以战胜苏联的冒险行动。”
3. 北约核计划小组会议结束并发表公报
【合众国际社汉堡一月二十二日电】拉姆斯菲尔德和勒伯尔在北约核计划小组两天会议结束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都不同意下述说法:苏联在战术上和战略上都胜过美国而处于优势地位。 拉姆斯菲尔德说,但是,俄国正在不断地改进和增加它的核力量。 拉姆斯菲尔德说:“这意味着西方面临的问题是保持自己的核潜力,并且要根据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日益加强的力量不断调整这种核潜力。” 拉姆斯菲尔德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国同欧洲在地理、经济和防务诸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正在减少。事实上,今后这种依赖的程度很可能会有所增加。” 勒伯尔说,他高兴地注意到,几年前成为美国驻欧洲军队的特点的那种不安情绪已消失了。 北约秘书长伦斯说,拉姆斯菲尔德、勒伯尔和他都一致认为,苏联目前无意袭击西欧。 伦斯还说:“但是,意图是可以很快改变的,如果你想实现缓和,那么,你就得在武器方面具有同等的力量。” 【美联社汉堡一月二十二日电】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北约核计划小组举行两天部长级会议以后对记者说,西方的战略核能力足以胜任北约组织所面临的一切防御任务。 他说,但是北约将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防止在常规武器、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三个军事方面东西方力量对比都发生变化。 他说,面对着华约迅速增长的力量,“我们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来增强我们的潜力”。 拉姆斯菲尔德说,他同参加这次绝密会议的西德、英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和土耳其的同僚仔细讨论了如何保持和改善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力量。 最后公报说,部长们一致同意就为保卫这个联盟而在欧洲使用核武器问题制定一项新的“共同的政策声明”。
4. 霍夫曼说美可能保持民兵导弹的生产作为美苏核会谈可能失败的防备措施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二十二日电】(记者:弗雷德·霍夫曼)美国国防官员表示,是否停止生产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最后决定可能取决于在同苏联达成一项限制核武器协议方面是否有进展。国防部副部长克莱门茨在介绍一九七七财政年度国防预算的情况时对记者说,民兵导弹是否继续生产的问题已经提交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 前国防部长施莱辛格的行动是保持民兵导弹的生产,作为美苏限制武器会谈可能失败的防备措施。五角大楼人士暗示,基辛格国务卿反对停止这条生产线,因为多生产民兵导弹是讨价还价的筹码。基辛格现在正在莫斯科努力打破谈判的僵局。
5. 西德报纸文章:《苏联想使西欧芬兰化》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一月十九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沃尔夫冈·莱昂哈德说:苏联想使西欧芬兰化》,摘要如下: 苏联想通过它的西方政策努力促使西欧“芬兰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苏联问题专家沃尔夫冈·莱昂哈德在汉诺威附近的黑伦多尔夫对国家和宪法保护部门的高级官员作的报告中说的话,该报告现已公开。他说:“芬兰化的特征是,议会制和自由市场经济将继续存在,然而,苏联的影响是如此强烈,以致不能做任何克里姆林宫所不同意的事情。” 他说,苏联始于一九六九年春执行的西方政策的近期目标“并不是想使西欧或若干西欧国家转而处于卫星国地位”。它致力于“提高苏联的影响和加强它在西欧国家的势力,以致人们作出的重要国际性决定都须符合苏联利益”。 虽然除了芬兰,芬兰化还没有在任何地方得到实现,“但存在着一些警告性的迹象,表明某些国家正走在芬兰化的道路上”。 对这种事态发展来说典型的事情是: 利用外交政治方面的条约作为杠杆,以便创造一种对内政更为有利的心理气氛;对宣传工作施加影响,这方面主要是限制西方广播电台的俄语广播节目,使之非政治化和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最后是变得更容易进行的外交干涉。 扩大经济关系,使所有经济部门依赖苏联的市场。 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力求建立一个“农民、民主的知识分子、有职业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联盟。该联盟应当处于共产党领导之下,但这些共产党不应构成作出决议的机构里的多数。莱昂哈德援引苏联驻芬兰使馆的一项指示中的话说:“经验表明,在左的社会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中都能找到在重要问题上保证奉行共产党指出的路线的同志。” 据莱昂哈德说:莫斯科希望,“在这种国家中,共产党将起指明方向的作用,只要条件一旦成熟,就转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第 3 版
1. 香港《快报》文章:《苏联向东南亚推销“友谊”》
【本刊讯】香港《快报》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题为《苏联向东南亚推销“友谊”》的文章,摘要如下: 只不过在半年之前,美苏“和解”呼声高唱入云,核子裁军谈判接近协议,赫尔辛基宣言“保障”欧洲安全,基辛格公开声言有必要缓和美国在环球各地与苏联的对峙。但不幸的是俄国人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苏联继续露出帝国主义的凶相,撕毁墨沈未干的赫尔辛基宣言,悍然企图颠覆受“安全保障”的欧洲国家葡萄牙,一面进行裁军谈判而一面扩充核子军备,并且公然干涉他国内政,运送军火和派遣人员介入非洲的安哥拉内战。 现在苏联又到亚洲来兜销“集体安全体系”,继苏外长葛罗米柯访问日本之后,又派出各种各样的代表团访问或即将访问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甜言蜜语要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对于一个象苏联这样的国家,究竟是否值得友好合作? 不妨看看过去苏联对外“友好合作”的案底。凡曾经与苏联友好合作过的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结果总是反目相向或甚至摩拳擦掌,不论咎在何方,总之与苏联“友好合作”必定没有好收场。 苏联曾经与中共建立“牢不可破的友谊”,却在友谊幌子下以沙皇式的高压手段欺压凌榨中共,终于导致一九六○年十月的翻脸,在十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之间,所有驻在中国大陆的苏联专家和顾问全部撤退。 在“牢不可破的友谊”破裂之前,苏联又与埃及建立了“钢铁般的友谊”。一九五六年美国拒绝协助埃及建立阿斯旺水坝,接着英法联军进攻苏伊士运河区,埃及徬徨穷途之际,苏联伸出友谊之手,一口承诺建造水坝,并向埃及提供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援。但到一九七三年,苏联竟阴谋夺取埃及政权,萨达特总统在一夜之间下令俄国佬全部滚出埃及。 六年前,苏联邀请日本资金联合开发西伯利亚的庞大资源,但当开发计划准备付诸实施时,莫斯科忽然改变条件,要减少承诺供应日本的西伯利亚石油。于是联合开发计划告吹,日本现在转向中共购买石油。 一年前,孟加拉首都达卡最大一家酒店的游泳池被称为“黑海”,因为在池中和池畔的全是俄国人,那正是苏联和孟加拉建立“兄弟般友谊”的时候,但在去年八月以后,达卡的俄国人几乎完全走光了。 甚至连乌干达总统阿明,也受不住俄国朋友的颐指气使而要与苏联断绝友谊。 近年来受到苏联最大量军经援助的叙利亚,现在也破获共党夺权阴谋而展开清共,叙利亚很快就会列入这份与苏联“化友为敌”的长名单中。 苏联有过这些“友谊佳绩”,现在向东南亚各国伸出友谊之手,且看李光耀、克立、苏哈托、马科斯等才智之士究竟有谁敢伸手相握?
2. 香港《快报》载文《俄国佬在泰国出洋相》
【本刊讯】香港《快报》一月二十一日刊登一篇题为《俄国佬在泰国出洋相》的文章,摘要如下: 一位曼谷记者对于最近中苏共在当地的势力竞逐,作了这样的描述:“如果把中苏两国在这里的斗争比喻为一场篮球赛,则最近中国杂技团在这里的精采演出可以得两分,而俄国人在这里举办的笑话百出的贸易展览会和芭蕾舞表演,应视作技术犯规而判罚。” 中苏两国在泰国进行的贸易竞赛和友谊竞赛,中共已取得领先优势。六个月前中泰建交以来,双方关系的发展一日千里,上月中国杂技团的演出轰动曼谷,有人隔夜带着铺盖在剧院前轮票。而泰国的上流社会现在也把访问中国视为一时风尚。 苏联在曼谷展开“友好攻势”已有五年,但成绩远不如新介入的中共。俄国佬的作风与中国人完全不同。一 位泰国记者最近被邀 访问莫斯科,回来后苏联大使馆官员一再催促他:“为甚么还没有看到你所写的苏联观光记?”这位记者一怒之下决定不写,而把这句话写了出来。 苏联的一个著名芭蕾舞团上月到曼谷,想和中国杂技团打对台,但票价高达每张折合十元美金,而表演完全不合东方人口味,连当地“友好人士”也皆埋怨。 较早前在曼谷举办的苏联贸易博览会,会场冷冷清清,有人发觉苏联要向泰国推销的一种水翼船,马达上印有挪威制造字样。有一位泰国记者写道:“如果我们要买水翼船,何不直接向挪威买?” 中国贸易展览会将于今春在曼谷举行。 可是杂技表演与展览会之类的活动,决不是中共势力在泰国迅速凌驾苏联势力的最主要原因。西方记者指出鄙苏亲华将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泰国的必然趋势。
3. 日报报道:《缅甸对华倾斜程度加深,苏转而受到冷遇》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缅甸对华倾斜程度加深,苏联转而受到冷遇》,摘要如下: 印度支那战争以后,被认为掌握着加强动荡性的东南亚的关键之一的缅甸,以十一月奈温访华为转机,加强了对中国的倾斜。 已进入第十四个年头的奈温政权,迄今在经济方面一直采取闭关自守主义,同时,还一向坚持“消极的中立”这一基本外交政策。但在越南崩溃以后,改变为“积极中立”的外交路线。 奈温访华,于十一月十五日发表的联合公报,推翻了接近苏联的说法。奈温总统执政以来曾八次访华,但发表联合公报的先例极少。并且,公报确认了五项和平原则和经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进行共处与合作,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强烈地强调了作为非共产党国家第一个承认中国的缅甸的立场。 继奈温访华之后,又派遣以第一工业部部长吴莱为首的由大约四十人组成的经济代表团访问北京,而北京也破格迅速地派遣代表团回访仰光。另一方面,苏联也大举反击,它的驻仰光大使馆在各国驻缅使馆中规模最大,包括非正式人员在内,超过七十人,大规模地从事宣传活动。在市内,苏联人相当多,但普通市民似乎以“反感和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在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前不久,苏共代表团访问了缅甸,报纸不予重视,人们纷纷评论说,“苏联代表团受到冷遇”。 政府有关人士“对苏联的戒心”是颇为根深蒂固的。新闻部报刊公司副总经理吴东明确地对记者说:“对于苏联提倡的亚安设想,只要不是其他所有亚洲国家都认识到它是必要的并表示赞成,那么,缅甸就不参加。”
4. 合众社说宣布停火协定生效后在黎巴嫩东部和西部又发生战斗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一月二十三日电】基督教和穆斯林的带枪的人们昨晚在贝鲁特的一些地区互相用火箭炮和迫击炮进行射击,使最近叙利亚倡议的停火在被宣布以后的几小时之内就受到一次考验。 警察说,在叙利亚外长哈达姆斡旋的停战协定于昨天下午八时生效前二十四小时,至少有三十二人被打死,七十人受伤。 当下午八点的最后限期逼近时,战斗在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已开始逐渐停止,但几个小时以后,在贝鲁特的东部和西部,又发生了火箭炮、迫击炮以及机枪的战斗,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凌晨。 大多数观察家们认为,现在就说目前的停战最终是会坚持下去,或者将象过去九个月中的二十五次黎巴嫩停火一样地崩溃,尚为时太早。大多数观察家和外交官们一致认为这次使命表示叙利亚还存在着最后希望,希望在不采用可能引起与以色列对抗的全面军事干涉的手段来安排和平。外交官和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内战已走得太远了,因而无法取得简单解决办法,而且双方仍在一心要以血相见。
5. 香港《文汇报》文章《关于黎巴嫩内战》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题为《关于黎巴嫩内战》的文章,摘要如下: 连日来,黎巴嫩内战转剧,总理卡拉米十八日提出辞职,以色列蠢蠢欲动,扬言要入侵黎巴嫩,阿拉伯联盟正酝酿召开高峰会议以解决黎巴嫩问题。 黎巴嫩内战,从去年四月开始,到现在已历时九个多月,其中虽曾达成停火协定二十多次,而每次都告破裂。 黎巴嫩内战的两派,一派是天主教徒,另一派是穆斯林(伊斯兰教徒)。这两派的冲突,过去表面上是「民间」冲突,而最近,在内政部长夏蒙指使下,黎巴嫩政府空军加入作战,轰炸穆斯林左派和巴勒斯坦人,使事情更加复杂起来。 在黎巴嫩政府领导人中,总统弗朗吉亚是天主教徒,总理卡拉米是穆斯林,而与卡拉米直接对立的是内政部长夏蒙,他是天主教右派自由国民党的头目。 卡拉米要保持黎巴嫩的独立和统一,进行政治、经济的改革,争取阿拉伯人的地位。 夏蒙则要维持天主教徒的原有统治地位,不容许阿拉伯人分享政经的主要地位。 夏蒙指使空军参战,酝酿军管黎巴嫩,甚至要搞分治。这导致了卡拉米提出辞职,从政治上向弗朗吉亚、夏蒙抗议。 黎巴嫩内战,表面上是宗教纷争、民间冲突,但是其背后有着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争夺的暗影。 在内战中,穆斯林使用的是苏制武器,天主教徒用的是西方装备,右翼长枪党获得以色列的极力支持,夏蒙已提出要求联合国通过美国来进行干预。
6. 黎巴嫩总统宣布黎各方已达成全面解决冲突协议
【美联社贝鲁特一月二十二日电】弗朗吉亚总统今天宣布,叙利亚提出的一项结束黎巴嫩内战的计划已为多方所接受。 消息灵通人士二十二日说,叙利亚提出的结束黎巴嫩内战的和平计划包括如下这些要点:停火、脱离接触、有利于穆斯林的重大政治改革以及对在这个国家里携带武器的巴勒斯坦人加强管制。 据这些人士说,这个计划的内容包括:在各方于协议上签字后六个小时内实行停火;双方对于在各自控制区内的对方孤立居民点解除封锁;基督徒把在战斗中所占领的德巴伊难民营的控制权交还给巴勒斯坦人;让受战斗破坏地区的难民回去,如基督徒在北部、南部和东部聚居的一些孤立村庄以及穆斯林在基督徒控制区东贝鲁特的聚居区;把一切武装人员撤回营地,其中包括撤回巴勒斯坦解放军以叙利亚为基地的那些部队,这些部队是为了帮助穆斯林和巴勒斯坦人而越境进入黎巴嫩的;陆军将监督基督徒一方实行脱离接触,保安部队则对穆斯林一方进行监督;双方将一致同意,黎巴嫩的总统将和过去一样,由一位马龙派基督教徒担任;不过基督徒过去在议会中所占五到六席的多数将予取消,这些席位将由双方平均分配;总理将由总统任命,并由议会多数通过;在总统(现在掌握着大部分权力)和总理(现在权力较弱)之间重新分配权力,特别是总统发布法令和解散议会的权力问题。
第 4 版
1. 日本各界人士发表谈话悼念周总理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一月九日刊登日本各界人士回忆周总理的谈话,摘要如下: 已故松村谦三的次女小堀治子:从一九五九年父亲带我访问中国以来,我七次见到了周先生。每次他都说“一定再来呀”,他慈祥地眯着眼睛挥手同我们告别的形象,我是忘却不了的。 他是领导那样一个大国的人,可是我得到的印象是温厚而且非常和蔼的人。无论什么人说话,他都顺着你的意思,认真地听你讲完,并且亲切地讲话,直到说服你。父亲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时,他亲自手扶父亲坐着的轮椅,领到自己的房间里,表现出了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父女都非常感激。 “饮水不忘掘井人。”日中交流扩大以后,周先生每次相见都这样说,赞扬松村和其他故人,以告诫今后。就是这位周先生现在也是已故的“掘井人”了。我正在重新领会他说的这句话。 早稻田大学教授安藤彦太郎:一九七一年,我作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中国时,在宴会上,周总理突然向我说:“请你谈一谈日本的学生运动。”我就扼要地讲了。恰巧有学生在座,我便给周总理介绍了。这位学生因为事出突然,口吃了。 周总理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笑着向他说:“日本的青年见了我,都和我展开争论。你也大胆讲吧!”话就这样谈起来了。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他是既严肃又幽默的人。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一月九日晚刊刊登几位日本友好人士的谈话,总标题是《记忆犹新的亲切的握手》,摘要如下: 作为排球教练曾四次访华,训练了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前参议院议员大松博文说: “这是我在第二次或第三次访华时候的事。周总理到北京体育馆来看我们练习,那时,可能是他碰巧看到我打运动员的屁股。后来他在休息室里一见到我就笑着说:‘解放后,中国有条法律,就是不准打人。身为总理的我请来的大松先生,这样对待运动员,她们要是说责任在我,那我就不好办了。’ “当时,我忽然注意到他穿的衣服的袖口,在破了的地方补着一块补钉。我会见过各式各样的重要人物,但从未见过一个穿这种衣服的人。看到他穿这样的衣服,就再次使我感到,他是个比任何人都严于律己的人。” 作为文化界代表,曾同周先生进行过无数次促膝相谈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评论家中岛健藏说: “是患癌症了!?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前年的国庆节。觉得他身体很弱,此后,因再没见面,所以很是惦念……。从十六年前开始,每年都能见一次面,对我来说,一生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周先生。每次见面,都被他那毫无掩饰的、坦率的性格所吸引。日本的政治家只考虑日本的事情,而周先生是考虑整个亚洲的事情,尺度不同。但他总是惦记着日本的事情。” 在访华公演话剧时曾先后八次会见过周总理的话剧演员杉村春子说:“一句话,失去了一位那样好的人。他具有一种使人不愿离开他的吸引力。在演出《日本的幽灵》时,对其中提到的原子弹的问题进行了非常热心的讲解。尤其是我出生在广岛,所以反复地说,地球上可不能再发生那样的事件了。”
2. 米尔克斯发表文章追忆周恩来同志往事
【本刊讯】美国《亚利桑那共和报》一月十一日刊载该报总编辑哈罗德·K·米尔克斯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自一九四六到一九四九年将近三年时间内,我认识了和观察着这位谈吐文雅而热情认真的红色领导人(指周恩来同志——本刊注)。那时他一部分时间是领导共产党联络小组通过马歇尔将军同蒋介石谈判,力图结束中国内战而未获成功。 另一部分时间是在共产党的隐蔽的根据地延安。我曾在谈判告吹后同周和他的小组一起飞赴延安。 周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奇怪习惯——他的英语相当好,但是他从来不在公开场合讲英语,除非为了纠正他的正式译员的错误。 一些美国记者在和谈期间几乎天天同周见面,他们发现他既是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又是彬彬有礼的人。我从未听到过他象赫鲁晓夫经常在莫斯科表演的那样夸夸其谈。 红色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是在法国接受共产主义的,他在巴黎一家汽车厂工作时懂得了共产主义。他可以谈论而且经常谈论他的人民同美国政府之间的分歧,有时在他家边喝茶边谈,我的妻子和我是他家受欢迎的客人。 但是,这些谈论尽管范围广泛,却从来没有激烈争论。 马歇尔将军同这位谈吐文雅的周恩来会谈时间持续了好几个月,马歇尔有一次说这位身材细瘦、头发乌黑的共产党人是「我所见过的人中最有才识者之一」。 他的个人生活很朴素,当和谈地点随着迁都而从重庆移到南京时,周和他的夫人住在一所小小的房子内。附近一个楼房是他的办公室和他的工作人员的宿舍。 在延安,他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一起住在窑洞里。 我在马歇尔将军谋求和平的行动结束后(周的一些工作人员那时在延安非常隐蔽的机场上一下飞机后,几分钟内便脱下他们在南京时所穿西装而换上了游击队员制服)离开延安以来只见到过周恩来三次。 周在那三次见面时的举止证明了他政治上的机智敏锐。 第一次是在印度尼西亚方隆举行的中立国家——即现在的第三世界——会议上。 我在那里见到了周总理,迎上去盼望得到热情的招呼。他的目光越过我朝前面看。 第二次,他在会后去新德里,当时我的新闻报道据点在新德里。他再次目光越过我而没有表示认识或打招呼。 第三次是两年后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厅里,周恩来是赫鲁晓夫总理的国宾。. 周在向外交使节致意后从一群外国记者中认出了我,他离开赫鲁晓夫,匆匆穿过大厅伸出了手。 在热情地打招呼和互相问起对方夫人的情况之后,我提醒周恩来说,我在万隆和新德里都曾看到过他,并且温和地埋怨他没有招呼我。 周笑了,把他的手放在我的肩上,通过他的译员说:「我感到抱歉,不过在那些会议上,要我招呼一位西方记者是不合适的。」
3. 日本连日大露 今冬冷过往年
【时事社东京一月二十一日电】日本列岛在二十一日的清晨,因受强力冬季气压影响,各地气温普降,为今冬最冷的纪录。 自十八日起一直继续的日本海沿岸一带大雪仍未停。二十一日东京最低气温为零下二点一度,是今年最冷的一天。各地最低气温较往年低四——八度之多。 【路透社东京一月二十一日电】由于大雪,日本海沿岸的日本北部地区的火车、公共汽车与飞机服务今天全部取消了。这是一九六三年来最大的风雪。
4. 日本千岛群岛海域发生七级地震
【合众国际社丹佛一月二十一日电】今天,东京东北约七百英里的千岛群岛据说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这次地震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情报处报告的,它说,这次地震发生在一个人口稀少的地区。预料不会造成破坏。该处说,这次地震在里氏震级标度上属于七级。 该处说,这是今年的第三次大地震。前两次是一月份在南太平洋的克马德克群岛发生的。 【共同社东京一月二十一日电】号外二十一日下午七时六分,北海道根室半岛以东约三百公里处海下发生地震。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一月十七日以《日本首都迁往何处》为题报道: 日本迁都之说,再一次传出,日本人对于把他们的首都迁往何处,以及是否应该舍弃现时的国都东京,争论得非常激烈。 早在一九六四年,已故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河野一郎首先提出这个建议,当时,讨论这个建议的着眼点,主要集中于如何阻止因经济高速发展而促使人口和工业在东京太过集中。然而,目前讨论这个问题,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如何防止一场大地震袭击东京时所导致的巨大伤亡和损失。 日本国土厅负责考虑这个问题,并且已拟出一个粗略的想法。国土厅的初步意见是,新的首都迁移到离东京一百公里至二百五十公里的地方,国会大楼和其他的主要政府办公室,均应迁移到新首都。 初步意见认为,新首都约占地八千公顷,人口约为五十五万,兴建费用要耗资三万四千亿日元,需时十年至十五年。 日本迁都的念头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担心,如果首都仍设在工业和人口都十分集中的东京,一旦东京遇到极其强烈的地震,伤亡人数极多,作为日本经济支柱的工业,亦会毁诸一旦,对国家的创伤就难以弥补了。 这种可怕的想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地理学家和地震学家均表示,足够引致地震的能源,正积聚在关东地区南部的地壳下。国土厅行政长官也担心灾难会发生。但是,反对迁都的大不乏人。不过,无论如何,迁都的问题势将会成为日本需要紧急处理的一个问题。
5. 日报报道:《去年的(日本)人口动态》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一月一日以《去年的人口动态》为题报道: 厚生省归纳整理的“一九七五年人口动态统计和一年推算”,暗示出我国人口动态已到了一个大的转折点。 这个统计以一九七五年一月到九月为止的户籍申报为基础,推算了去年一年里的人口动态。据它说,一九七五年平均每隔十七秒钟就有一个婴儿出生(上一年是十六秒),每隔四十五秒就有一人死亡(上一年是四十四秒);计算出,每隔三十四秒有一对夫妇结婚(上一年是三十二秒),海隔四分二十五秒就有一对夫妇离婚(上一年是四分三十八秒)。 出生:比上一年减少十三万人。一九七四年就已比一九七三年减少了三万四千人,减少的速度加快起来了。在一千个人当中,新出生的是十七点二人,回到了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一年前后的状况。可以认为,这是由于战争结束后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婴儿出生率剧增时期出生的女子多半已经结婚,现已生完了平均分娩数即两个孩子的缘故。 死亡:六十九万八千人,减少一万二千五百人。每一千人中,有六点三人死亡,有略微下降的趋向。死产达十万一千人。据推算,哺乳儿死亡达一万九千一百人,在出生一千个孩子中有十点一个死亡,仅次于瑞典的九点六人和芬兰的十人。是居世界第三位的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