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1-01
第 1 版
1. 美《纽约时报》文章《第二次冷战》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刊载一篇文章,题为《第二次冷战》,摘要如下: 一九七五年岁末,缓和死了,第二次冷战正在进行之中。 每一个争取和平的战士都希望情况与此相反,都希望超级大国的合作精神迅速复活,但是,如果把我们的愿望当作现实来行事,那是危险的。在历史上,一群领导人可以使世界永久摆脱战争的时机已经消逝了。硬说我们仍然具有这样的时机是没有益处的,相反,我们必须采纳一项使这种时机可以立即重现的新政策。 我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第二次冷战已经开始? 苏联人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巩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成果之后,立即背弃了他们就增加人身自由作出的含糊保证,而提高了他们要各地共产主义者遵守意识形态纪律的要求。他们力图接管一个北约组织国家——葡萄牙;当这一企图失败时,苏联人便雇佣了本世纪的黑森人——古巴共产党人——来帮助苏联取代葡萄牙而成为安哥拉的殖民国。 至于限制战略武器(这被认为是喜筵上的一道主菜),苏联人却违反了我们对他们的限制所达成的默契,从而把那种本来有可能导致进展的信任破坏了。 我们参院在一九七三年所显示的软弱以及其后在东南亚遭到的溃败,都加速了缓和的死亡。 苏联由于无法压制利用我们的弱点的心情而把缓和杀死了。 我们对苏联在安哥拉进行的试探作出的初步反应能不能算是第二次冷战中的高明战略?绝对不能。我们的直觉反应——向当地与受苏联保护者对立的派别提供武器——是第一次冷战式的反应。 那么我们在第二次冷战中是否应该对苏联进行的侵略和颠覆置之不理呢?不能,姑息几乎总是无法达到目的的。但是,我们绝不能落入圈套,而在我们敌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作出反应。我们必须以一种争取主动和获得成果的方式施加压力。使上次冷战得以结束并导致近一时期的缓和的战略是:提高对局部性挑战的赌注,把控制军备方面取得进展同经济酬劳联系起来,从实力地位进行谈判,然后在最高级会议上达成一项同共产党世界平起平坐的协议。但是,基辛格先生现在并没有这样做,他是用——或者说想用第一次冷战中采用的办法来灭火,这永远不会使我们获得新的缓和。 我们有什么武器可以在第二次冷战中使用,一直用到我们获得新的缓和时为止?我们的新武器:不论是这个与我们对立的超级大国还是第三世界,都渴望得到我们的制度下大量生产的一种商品——粮食。
2. 美报文章《新年的决心》
【本刊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九七六年一月五日一期(提前出版)发表一篇文章,题为《新年的决心》,摘要如下: 在所有的年代中,这一年 ——第二百周年——正在进入一个令人不安的开端。 千百万美国人惶惶不安。他们由于怀疑自己而显得冷漠无情。他们有这样一种忧郁的感觉,即这个正义和自豪的民族在国内外的威望正在下降,也许这样的情况是理所当然的。 人们仍然由于水门事件而感到恼怒。他们听到一些情报活动的肮脏勾当后感到羞愧。没有公布的外交活动内情使他们对本国的道德标准有所沉思。他们看到巨额国防预算不禁自问:如果我们是这样地热爱和平,那为什么要为了战争而使我们自己破产呢? 此外,最重要的是,情况不象它本来应有的那样好。 美国——慷慨的和特别善良的人民——正带着羞怯和充满内疚的心情进入它的第三世纪。 这是令人遗憾的,而且这也是荒谬可笑的事。 国务卿基辛格在国内和其它国家都有批评他的人。有些人对他的外交政策的做法和方针都抱怀疑态度。 同意或者不同意他的工作方法不是目的。但是基辛格关于美国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长期考虑是这新的一年里需要思考的事情。 国务卿在陪同福特总统去中国之前不久,在底特律对一个团体发表了一篇讲话,这篇讲话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 他在讲话中说: “是我们认识到抛弃某些幻想的时候了,这些幻想是我们消逝已久的孤立主义时期的特点 ——即认为我们总是上外国人的当;担心对盟国的军援会导致卷入而不是其它;声称国防开支是浪费并且会引起冲突;误认为美国情报活动是不道德的;怀疑外交机密是一个欺骗公众的阴谋,以及幻想一个抽象的历史上无先例的纯洁动机能够实现太平。” 这长长的一句话是值得重读一遍的。
3. 时事社报道《外务省对国际形势的展望》
【时事社东京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电】题:外务省对国际形势的展望:世界形势的基调不会发生变化 美中苏三大国都着眼于内政,世界形势的基调大概不会有什么变化。——外务省在新年的时候,整理归纳了一九七六年世界形势展望。 美国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要举行总统选举。苏联由于去年农业不振,经济增长不得不放慢速度。中国则面临着最高领导人的交接班问题。 外务省的世界形势展望分析说,美中苏三大国在国内都面临着重大的课题,因此不能不倾向于“重视内政”;构成世界形势基调的美中苏三极关系将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外务省倒是注意与国际形势有决定性关系的世界景气的动向,认为总的来说“将出现缓慢回升的基调,国际贸易也将朝着扩大的方向发展”。但认为,这将对不产油的发展中国家较多的亚洲地区的政治稳定产生微妙的影响。 关于朝鲜半岛的形势,认为“南北对峙状况不会变”,但又认为:韩国如果在国内控制过火,反政府运动也有可能重新兴起。 在东南亚的其它地区,苏联将积极地谋求接近,但认为,总的来说,通过今年二月召开东南亚国家联盟首脑会议等,“地区内的团结将加强”。
4. 法新社报道:苏正压加勒比四国承认安哥拉人运政府
【法新社乔治敦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电】一位消息可靠的官方人士今天在这里说,苏联和非洲统一组织正在向加勒比共同体的四个独立国家施加压力,要它们承认罗安达的安哥拉人运政府。 这位人士说,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和牙买加的政府目前正在商量承认安哥拉人运为独立安哥拉的政府的问题。 同时,在华盛顿表示担心古巴运送军队的运输机可能使用圭亚那机场后,圭亚那内阁就承认问题进行了讨论。
5. 美联社展望一九七六年中东形势
【美联社贝鲁特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电】(年终专稿)一九七六年,中东发生更多冲突的可能性似乎比实现和平的可能性大。除去被纷争搞得七零八落的黎巴嫩之外,过去的一年对阿拉伯国家来说是个佳年;对以色列来说,则是糟糕的一年。而且双方认为新的一年情况更是这样。 来自石油的数以十亿计的美元倾入了阿拉伯的国库。更多的国家转向支持阿拉伯为无家可归的巴勒斯坦人争取权利以及要以色列人从其占领的领土撤走。 在联合国大会绝大多数国家都投票谴责犹太复国主义就是种族主义的时候,以色列发现支持它的只有美国和英国。 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代表,由于联合国邀请它出席明年一月关于中东问题的辩论,它又取得了一个重大胜利。使以色列感到沮丧的是美国并没有否决这一邀请。以色列人表示耽心华盛顿会在一九七六年走向对巴勒斯坦人采取一种新的和解的政策。 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十月份再次提高油价百分之十,为诸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波斯湾酋长国之类的保守的阿拉伯国家以及诸如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激进的国家促进国内发展和提高它们的国际影响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以色列却在遭受着经济的耗竭。以色列镑一再贬值,贬了百分之六十八。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四点二○以镑等于一美元,到了今年十一月贬至七以镑等于一美元。经济学家们估计一九七六年将会贬到八点五○以镑等于一美元。正在要求以色列公民做出种种牺牲。 面对国内经济困难问题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冒险签订了西奈协议。 萨达特的冒险是建立在希望通过外国投资、归还西奈油田和开放苏伊士运河而使埃及经济得到复兴这一基础之上的。如果不能很快做到这一点,埃及政府就有面临内部不稳的可能。
第 2 版
1. 希一些官员透露土耳其已正式接受参加巴尔干合作会议的邀请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报道:希腊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今天透露,土耳其已正式接受了希腊发出的关于参加一次巴尔干合作会议的邀请。 这次会议是卡拉曼利斯在今年秋季建议召开的,此建议得到了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这些国家政府的赞同。阿尔巴尼亚是拒绝参加的唯一的一个巴尔干国家。 会议组织者们在土耳其接受邀请以后,已把明年一月二十六日定为召开这次会议的初步日期。 根据卡拉曼利斯提出的建议,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是“确定适合于立即在巴尔干内部进行合作的领域”。卡拉曼利斯特别提到商业、运输、环境保护和交通。
2. 美刊报道《美国人的心情》《“我们何去何从?”》(上)
说美国人在一九七五年的心情是沮丧、恼怒和惶惶不安。大多数人看不出美经济有改善的迹象,有的人怀疑美制度已不能运转 【本刊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九七五年十月六日一期刊登一篇报道,题为《美国人的心情》,《“我们何去何从?”》,摘要如下: 美国人在一九七五年初秋时候的心情是沮丧、恼怒和惶惶不安,而两次行刺总统的事件使这种心情变得更沉重了。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编辑部人员在二十五个州访问了好几百人之后所作的报道,反映了这种心情,这种心情已使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事情总还会好起来”的坚强信念受到一些影响。 这种情绪大部分是由于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看来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引起的,这些问题是:通货膨胀漫无止境,政治上陷入僵局,犯罪活动日益增多,政治暴力行为再次露头。 通货膨胀显然是笼罩着人们的生活和人们对未来的展望的最浓的阴影。更为拮据、花钱要更加注意。照许多人看来,“我们的生活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二三十年内的那种蒸蒸日上的好光景——就要结束了,而要让位给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们在今后许多年内都要过的一种更为拮据、花钱要更加注意的生活。不仅在底特律这样一些不景气的城市可以听到这种冷静的估计,而且在一些繁荣的地区也能听到这种估计。 失业仍然是许多人担心的事情,虽然大多数人最忧虑的事情还是通货膨胀。 “福利主义”正在成为困难时期的一个给人们造成分歧的问题。没有激愤情绪。在对外事务方面,看不到人们料想美国国内对它在亚洲遭到的挫折会怀有的激愤情绪。 大多数美国人似乎是安于美国目前的国际地位的。虽然有些人表示对美国在中东承担义务的程度感到担心,但是大多数人赞成基辛格国务卿在这一地区和其他地方进行的外交活动。 由于九月二十二日又发生图谋行刺总统的事件,刑事暴力行为再次成为使公众特别感到不安的事情了。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这个情况同通货膨胀一样,也正在成为一个关系重大而又难于对付的问题。 我们访问过的许多人都认为,一切问题的关键都在于这个国家的领导。 在这次关于国民情绪的调查中,人们对福特总统的品格都给予高度评价——但是许多人也对他的工作能力表示怀疑。如果说对国会有什么可说的话,那就是它由于行动犹豫和党派活动而受到更猛烈的攻击。 本刊的兰加哥分社社长w·罗伯特·肖普在访问了中西部农业地区之后作了这样的概括: “谁能帮助我们呢?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这个问题。许多人对政府能够对付当前问题已经不再抱希望了。其结果是:听天由命吧。” 下面将对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态度作一个比较深入的介绍。中西部:“这个制度还能运转吗?不能了。” 生活在我国中心地带的人们由于陷入一种看来一时摆脱不了的经济困境,因而普遍要求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以便使担任公职的官员们能够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克利夫兰一家家用电器商店的经理说:“我一向认为‘我的国家毕竟是我的国家,不管它是对还是错’。不过现在我认识到,我们有不少事情是做错了。我们应该不盲目相信选举出来的官员,就象我们不盲目相信所有其他人一样。” 这个人还说,中东协议“还只让我们付出了一部分代价,我担心我们将会通过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逐步陷入另一场越南战争”。 底特律的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埃里克森太太问道:“这个制度还能运转吗?不能了,我看不能了。强加于我们的东西太多了。我感到我连个诉苦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向我丈夫诉苦。” 威斯康星州森普雷里的一位理发师杰里·赖宁格说:“我在内心深处是个民主党人,可是我找不到一个我能给他投一票的人。” 最根本的是人们对出了毛病的经济感到忧虑。大多数人看不出经济有改善的迹象。 从古巴移居芝加哥的理发师克雷斯·梅纳说:“现在已经是三点钟了,我还只接待了一位顾客。等到我给他理完发之后,他告诉我他要到下星期才付钱。” 大多数人是同明尼阿波利斯一位失业的操纵重型机器的工人瓦尔·门罗一样感到困惑不安,门罗说:“我不是一个研究经济、政治、国际问题或任何问题的专家。我的确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只知道人们遇到了困难,很大的困难。”南部:“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变。”目前南部普遍存在一种对美国社会正在变质感到不安的情绪。 人们从失业和物价高涨的情况中认识到这一点。从国家领导人看来只能应付而不是引导局势发展的情况中认识到这一点。也从彼此的生活状况中认识到这一点。 在亚拉巴马州阿希兰开着一家铁器商店的莫里斯太太,站在她那挂在天花板上的六副犁杖下面同记者谈起过去的日子。她说:“那个时候,工作的人几乎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现在,好象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变——很象是又变回到我还是小孩的那个时候了。”亚特兰大州一位有两个小孩的黑人妇女科纳太太自从被一家电子设备公司解雇以来曾经到十五个地方去找工作。她说:“他们都说现在不雇人。”(上)
3. 米德尔顿谈北约地中海一翼的局势
说苏在地中海中部的空海军基地将把北约南翼司令部切成两半,如在亚得里亚海获得立足点,会威胁美在中东的战略地位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记者德鲁·米德尔顿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报道:据伦敦、波恩和设在这里的联盟总部的情报人士说,人们认为从葡萄牙到希腊这个北大西洋联盟地中海一翼的局势是不稳定的。 虽然造成这种不稳定的原因是政治原因,但是这些人士强调说,最严重的方面是军事原因。 希腊退出这个联盟的军事一体化意味着,它的军队在新武器出现的时候没有从同其他国家的军队进行的演习中得到什么好处。 土耳其对希腊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所感到的关切已使它把注意力转到西部和南部,而不去注意苏联了。 虽然葡萄牙看来正在摆脱常常是濒于混乱的不稳定局势,但是这里的一些军官仍然对设在那里的北约海军基地的前途感到不安。由于俄国人显然在扩大他们设在非洲西海岸的空军和海军设施,设在葡萄牙的基地在保护横跨大西洋的船队方面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人们还对南斯拉夫问题感到关切,因为人们担心,八十三岁的总统铁托元帅死后,那个国家可能由于内部和外部压力而出现分裂。据说,苏联将认为这种局势是一次机会,使它在南斯拉夫的亚得里亚海岸上作为一个地中海强国的地位确定下来。 一位高级军官说,苏联在地中海中部的空军基地和海军基地将把北约南翼司令部切成两半。 苏联在亚得里亚海岸获得立足点,将会改变意大利的军事地位,给意大利的政治局势增加一种无法估量的因素。意大利的海军和空军力量 ——目前这些力量主要是保卫爱奥尼亚海和蒂勒尼安海的安全——将被迫转到亚得里亚海。 据说,如果苏联在亚得里亚海获得立足点,也会给美国在中东的地位带来战略上的后果,因为苏联驻在南斯拉夫的海军和空军力量将使第六舰队在出现危机时在东地中海的活动变得困难起来,也许无法进行活动。
4. 柯西金说他对苏土会谈结果感到满意
【路透社安卡拉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苏联总理柯西金今天结束了对土耳其的访问,他显然对他同这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友的领导人的会谈内容感到很满意。 柯西金今天在机场对记者们说,他同总理德米雷尔和总统科鲁蒂尔克的会谈涉及了“双边、经济和国际等方面的广泛问题”。 他说:“我对会谈结果感到很满意。这些会谈使世界和平和土耳其同苏联的关系得到加强。” 观察家们从德米雷尔所讲的话中也觉察了这种迹象,即这次的访问比预想的成果要大。 德米雷尔说:“为在相互友好与安全的气氛中发展政治与经济关系打开了新的境界。” 今天,德米雷尔提到的土耳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东面的盟国)与其巨大的共产党邻国之间建立新政治关系的可能性可能意味着,柯西金的访问开始驱除了这里的长达几世纪之久的疑虑。 但据消息灵通人士说,这次访问并未搞成苏联为把土耳其推向中立并使之脱离西方联盟而竭力促成的不侵犯条约。 【美联社华盛顿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电】美国国务院今天就苏联—土耳其加强关系一事发表评论说,它们昨天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没有任何东西“同土耳其与美国或者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安全联系是矛盾的”。 国务院发言人指出,公报的重点是经济和文化联系。 土耳其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最反苏的成员国之一。但是外交观察家们说,由于在塞浦路斯问题上未得到西方的支持,而且美国对土耳其实行武器禁运,使得它对苏联人抱有的敌意减轻了。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电】国务院昨天说,美国并没有因苏联和土耳其本周达成改善关系的协议而感到不安。 【美联社安卡拉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电】大多数观察家们认为,土耳其对苏联的开放不会到达同北约联盟和西方世界断绝关系的地步。土耳其对它的北部大邻国仍抱有戒心。
第 3 版
1. 美派肖费勒去非洲五国讨论安哥拉问题
【美新处华盛顿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电】国务院特拉特纳十二月二十九日新闻发布会: 特拉特纳说,美国新任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小威廉·E·肖费勒十二月二十五日已被派往非洲五国讨论圆满解决安哥拉问题的办法。 特拉特纳对提问者说,肖费勒将“顺序”访问扎伊尔、加蓬、喀麦隆、象牙海岸和塞内加尔,然后于一月五日返回华盛顿。 特拉特纳追述说,基辛格国务卿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曾强调指出,“我们将竭尽全力……来圆满解决”安哥拉局势。 特拉特纳解释基辛格的话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结束战斗……使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提倡在安哥拉成立一个由该国各派参加的政府。” 特拉特纳说,基辛格曾着重指出,美国认为,“应由非洲统一组织来寻求安哥拉问题的适当的解决办法”。 有记者问到在安哥拉的古巴部队的最新人数时,特拉特纳说,总数在四千人到五千人之间。他说,他没有掌握在安哥拉活动的苏联顾问的人数。 【美联社华盛顿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记者:巴里·施韦德)据国务院的官员们说,助理国务卿小威廉·肖费勒正在访问五个非洲国家。他此行抱有三个主要目的。 这些目的是:使现在安哥拉的一切外国军队撤出,鼓励那里的互相对抗的派别组成联合政府和结束战斗。 肖费勒将在非洲统一组织于一月八日在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安哥拉局势之前,完成对扎伊尔、加蓬、喀麦隆、象牙海岸和塞内加尔的访问。 美国的官员们私下担心上述有四十八个国家参加的会议,将会在倾向于接受人运对安哥拉的控制的同时,集中谴责南非对反马克思主义的一派的支持。 这些官员说,肖费勒的任务之一就是争取这些国家支持一项一律反对一切外国干涉和促使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的决议。 这些官员们说,肖费勒不是在谋求非洲国家的军事援助以弥补美国的支持。参议院已经表决,在剩下的仍在“源源输送”的八百二十万美元用完之后停止美国的上述支持。 【美联社华盛顿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电】一位国务院官员今天说,国务卿基辛格向非洲派去一位高级外交官,以争取支持在遭受战争破坏的安哥拉实现停战。 肖费勒的非洲之行同将于一月十日举行的非洲统一组织的会议恰巧发生在同一个时候。预料非洲统一组织的会议将努力阻止承认苏联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肖费勒是在圣诞节被派往非洲进行这次未经宣布的访问的。两天前基辛格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尽管最近参议院投票决定不再为向安哥拉的反苏组织提供秘密援助而拨经费,“我们正在外交上和在当地作出重大努力设法用我们现有的手段来对付”。 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之后,国务院的一位高级官员告诉一位记者说,基辛格的话表明,美国将用福特政府尚可动用的八百二十万美元秘密活动经费继续秘密地提供武器。
2. 阿明呼吁非洲国家组织一支军队粉碎在安哥拉的南非军队
【路透社伦敦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电】据乌干达电台今天报道,乌干达总统阿明呼吁非洲国家组织一支军队来粉碎南非部队,他说南非呆在安哥拉是他们污辱非洲大陆的明显例子。 但在伦敦收听到的这家电台援引阿明总统的话说,苏联去安哥拉并不是去干涉那个国家的内政。 电台说,阿明总统说,如果非洲国家不准备调拨自己的军队的话,就无法粉碎南非部队。
3. 外电报道:安哥拉人运军队新年初将发动一次攻势
【路透社约翰内斯堡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电】西方外交人士今天说,苏联支持的在安哥拉的人运部队,预期在新年初将对西方支持的它们的对手发动一场重大攻势。 这种攻势的目的在于在非统组织一月十日就安哥拉内战问题,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特别会议之前尽可能多占一些地盘。这次会议可能呼吁从安哥拉撤出一切外国军队。 来自安哥拉的情报消息表明,人运和苏联正考虑是否利用苏联提供的米格—21战斗机和T—34型坦克投入战斗。这些消息说,这些米格飞机将由正在增援人运的古巴人驾驶。 苏联的机动的地对地导弹组,主要正在被用来破坏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 这里认为即将举行的非统组织会议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国际上对这个新独立国家的分歧日益增长,这次会议可能招致和平或招致战争强化。 南非从未透露过它现在在安哥拉保持多少部队。南非提出的撤出的建议,可能成为这次非统组织会议上的一项和平计划的一部分。但俄国人和古巴人也须撤出。 提供消息的人士说,这样一项计划可能不仅将得到南非、安盟和解阵的支持,而且也得到赞比亚和扎伊尔的支持。最后是,目的在于组成一个由人运、解阵和安盟组成的全国政府。 【德新社约翰内斯堡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电】非洲月刊《中肯》说,除了苏联的“顾问”和大约五千名古巴军队以外,大约一千名东德国民军紧急部队已经到达了安哥拉。 这家刊物根据内图收到的一项报告的材料报道说,东德的紧急部队不仅有军事顾问,而且还有小批战斗部队。
4. 沙特国王哈立德访问约旦和叙利亚后返吉达
【法新社吉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电】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德在结束对约旦和叙利亚的两天正式访问后,今天从大马士革返回这里。人们普遍认为他此次访问的目的是重建阿拉伯的团结以对付以色列。 他在今天向叙利亚人民发表的一封电报中表示沙特保证帮助三个阿拉伯“战场”国家——叙利亚、埃及和约旦。 大马士革的观察家们说,他的目的之一显然是要使叙利亚和埃及的关系得以恢复。在埃及与以色列在今年九月签订第二次西奈脱离接触协议之后,这两国的关系便紧张起来。 另一个目的被认为是结束黎巴嫩正在继续着的内战。今天在大马士革发表的联合公报说,那里的“令人痛心的”局势对阿拉伯民族有着“灾难性的影响”。 公报要求面对“种种阴谋”,黎巴嫩要继续保持团结和领土完整。 【路透社大马士革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电】这位沙特国王在结束对叙利亚的三天访问时发表的一项声明说,“以色列继续顽固不化并仍然无视国际社会”。 声明还要求阿拉伯加紧努力在联合国安理会一月十二日辩论中东问题期间形成一个联合战线。 两国领导人再次重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代表,并且拒绝目的在于排除它出席讨论这一地区未来的任何企图。
5. 外电评朴正熙改组内阁
【合众国际社汉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日电】以代理总理崔圭夏为首的南朝鲜新内阁,今天在政治专家们发出政府政策不会有重大改变的预言声中正式就职。 据政府消息灵通人士说,据认为,任命五十六岁的前外务部长官任总理,是为了在北朝鲜最近加强外交攻势的情况下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对外关系方面。 一位政府发言人说,崔在昨天得到任命之后,要求他的阁员们团结和睦,在处理国家事务方面敢想敢做。 新内阁成员中有三个(包括崔圭夏本人)都是朴正熙的心腹,这表明新内阁将更加紧跟朴总统制定的政策。 报纸发表评论说,崔的内阁与前任内阁相比,考虑“政治”方面较少,而更注意实际“行政”工作。他们说,预料新内阁将积极推行朴的政策,根除贪污现象,为实现自助和自主在国内开展一场“精神革命”。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报道:崔圭夏是个职业外交官,对他的任命看来反映了当前的让技术治国论者担任政府要职的趋向。 据说,新总理对美国是友好的,他紧跟世界政局缓和后的变化。预料崔将继续执行目前的谋求同华盛顿和东京建立更密切关系的基本方针。
6.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南朝鲜要求美今后五年提供十五亿美元军援贷款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报道: 南朝鲜要求美国在今后五年为它的一项发展军事武器的雄心勃勃的新计划,以政府支持的贷款形式至少提供十五亿美元。五角大楼和国务院正在研究这项计划,有迹象表明它最终会取得美国的支持。 目前的援助计划包括美国提供大笔馈赠援助,但是南朝鲜为新的五年援助计划提出的建议中只要求给予政府支持的贷款。南朝鲜和美国官方人士都认为,这种由馈赠变为贷款的情况表明南朝鲜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并表明它认识到国会越来越不愿意批准馈赠援助。 南朝鲜人士说,改进军事力量新计划的一百三十个项目,包括根据美国的特许在朝鲜大幅度地增加轻武器的生产以及朝鲜开始生产M—60型坦克和高性能的喷气式飞机。 据报道,美国单方反对朝鲜生产重型坦克,并且还未准备批准它生产飞机。美国一向不愿意让南朝鲜生产先进武器,唯恐在这个已经大大军事化了的半岛上造成新的不稳定局势。出于这种担心,国务院不给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出口先进技术的许可证,因为汉城打算向这家公司购买一套生产固体燃料火箭推进剂的设备。后来南朝鲜得到商务部的同意,通过商业渠道购买这套设备。 根据汉城政府的计划,改进军事力量五年计划的总费用约为五十亿美元。南朝鲜人士说,由于费用增加,向美国初步要求的政府支持的十五亿美元的贷款可能要增加到二十亿美元左右。 据防务情报中心(一个私人研究小组)的一个报告说,南朝鲜自一九五○年以来已获得总共为三百八十亿美元的美国各种形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中包括一九七一年以来近二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第 4 版
1. 西德《世界报》社论《中国获得丰收》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刊登奥斯卡·韦格尔撰写的一篇社论,题为《中国获得丰收》,副题为《俄国把宝押在军备上,而中国押在有保证的粮食供给上》,摘要如下: 一九七五年苏联的谷物收成最坏——这已是十年来第七个歉收年,而中国的收成创了新的绝对纪录,达约二亿八千万吨。 中国始终还能没有困难地养活它的八亿人口,而苏联不得不进口越来越多的粮食来养活它的少三分之二的人口,这一点怎么解释呢? 如果说中国农民在“技术上”优越于苏联农民,那大概是荒谬的。苏联农业处于劣势的真正原因在于其他方面:就是不灵活的经济体制和过量的军备。 首先是关于经济制度,在苏联的计划里重工业仍然占优先地位,而中国(在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曾仿效了苏联的样板,有着创伤性的后果)自一九五八年以来就把农业作为对将来起着最重要作用的部门而放在首位。在这方面的公式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照这种自我理解,所有的工业上的进步首先应该为农业建设服务。 此外,苏联拙劣的计划制度也几乎不能适应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的特殊农业条件。相反,中国的经济却有意识地采取权力下放和“分散”的形式。换言之,中国的人民公社是这样的一些组织,这些组织各自是由大约两万人组成一个农业、工业、教育(学校)、医学(医院)、军事(民兵)和经济——行政单位;而在苏联,集体农庄(经济管理)和行政是平行的,部分地甚至还通过莫斯科这个“脑水肿”的脑袋加以操纵。 此外,在苏联,“逃避农村”的问题是令人担忧的事实之一,而在中国,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五年却有一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二,军事开支在整个预算中所占的不断增长的比例,对苏联的农业亏空来说也许还更加重要。根据苏联官方统计,收入大约相当于美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六,而苏联的军事开支却比美国多百分之二十……勃列日涅夫集团把越来越多的人员、物资和金钱用于军事扩张和备战上,这势必直接影响苏联的农业。 人们认为,有活力的经济比加强军事装备更有助于使中国强大起来。最近的各次收成表明,这种考虑看来已实现。 所以中苏的“竞赛”必须从以下结果出发:苏联在扩充军备,农业停滞,而中国相反,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如果人们把世界历史的范畴作为基础,那么中国人比较小心,同时希望得到长期的力量增长。另一方面,看来苏联人的活动目前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耐心”。它的政治态度和军事行动就象是一只受了伤的野兽。
2. 香港《新晚报》资料《中国一九七五年工交科技战线若干捷报》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以《中国今年工交科技战线若干捷报》为题刊登一篇资料,转载如下: 下面是一九七五年中国工交科技战线上的若干捷报,是极不完全的记录: 大庆至秦皇岛和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建成。 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建成投产。 上海市金山县兴建石油化工总厂。 中国第一套原油外输计量装置在上海建成。 陕西宝鸡制成新型石油钻井工具。 深海勘探船在黄海试钻油井成功。 大连一年内建成两艘二万四千吨油轮——“大庆六十二号”、“大庆六十三号”和两艘一万五千吨油轮。 “长虹号”、“徐州号”等七艘万吨巨轮在上海建成下水。 广州建成二万吨级远洋货轮“信阳号”。 杭州湾建成二万五千吨级原油码头。 广东湛江建成两座万吨级码头。 天津新港建成十个万吨码头及货箱码头。 广东石龙港工程完成。 浙江省兰江大桥建成通车。 山西省建成柔性墩桥。 昆明到拉萨的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宝成铁路电气化工程完成。 横贯冀东平原的通古铁路(从通县直到古冶)建成。 河北沧州制成载重四百吨的公路平板车。 兰州至拉萨航空线通航。 北京市纺织工业系统制成无锭纺机。 上海制成抗癌新药“消瘤芥”。 上海制成切除耳鼻喉肿瘤的激光“笔”。 北京制成太阳能加热箱,可以用来蒸馒头。 北京制成混合模拟电算机。 武汉制成预报地震新仪器激光测距仪。 我国研制成功受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 青海制成卫星云图接受设备。 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原子频率标准研究小组和上海国营灯具厂工人相结合,制成铷钟。 十月二十七日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第一次在一九六九年)。 七月二十六日成功地发射第三颗人造卫星(第一颗是在一九七○年四月二十日发射)。 十一月二十六日又成功地发射第四颗人造卫星,而且可以回收。 十二月十六日成功发射第五颗人造卫星。 柳州建成万吨冷藏库。 东北齿轮厂在长春建成。 福建古田溪水电站建成。 三门峡大型水利枢纽改建完成。 陕西引渭灌溉工程建成。 山西引黄灌溉工程——芮城电灌站枢纽工程首期完成。 我国最大输电工程刘天关输电工程建成。 甘肃景泰川电力灌溉工程建成。 我国东北某地新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炼钢厂。 辽宁省研究成功“泡沫塑料快速密闭”和“干粉灭火”两项井下灭火新技术。 贵州建成一座年产九十万吨的大型煤矿。 珠江河畔的黄埔新港二十六日举行简易投产大会。
3. 苏联新闻社反华文章《国际舞台上的北京--一九七五年》
【塔斯社莫斯科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电】题:国际舞台上的北京——一九七五年 苏联新闻社最近一期新闻稿刊登了历史学副博士尤·卡什列夫写的一篇评中国领导一九七五年对外政策活动的文章。文章指出:「爱好和平力量在加强国际安全方面的每一个步骤都在北京不仅受到言论的谴责,而且受到实际行动的抵制。」 作者接着写道:「就是在亚洲,中国的对外政策在一九七五年也完全带有消极的破坏性质。在一切方面反对亚洲集体安全的主张、不久前对印度边防人员进行挑衅性的袭击、试图在『反霸权』的借口下把日本引进反苏方向、对邻国不断提出领土要求,这只是北京当前对外政策中引起亚洲各国人民不安的一小部分因素。」
4. 塔斯社反华文章《北京干涉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事务》
【塔斯社新加坡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电】题:北京干涉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事务 在东南亚越来越希望扩大同所有国家的互利联系(不管这些国家的政治方针如何),其中包括扩大同印度支那各国互利联系的情况下,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不久前发表的关于「全力支持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反霸斗争」的述评在该地区并没有引起积极的反响。 这篇述评被看作是中国企图在东南亚国家联盟最高级会晤前夕对该组织的首脑们施加政治压力。
5. 马克斯韦尔文章《中国的粮食产量增加》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刊登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粮食产量增加》,摘要如下: 中国政府公布的新的粮食产量数字说明,中国的农业产量在七十年代开始上升了,增长率显然比西方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们所估计的要高。北京农业部的高级官员最近对我说,一九七四年的粮食总产量为二亿七千四百九十万吨。 情况表明,自一九七○年以来,每年增长率为百分之二点五。照此推算,一九七五年的粮食产量是稍低于二亿八千二百万吨。到一九八○年,粮食产量将会超过三亿六千万吨。 实际上,在今后若干年,增长率可能加速,这可从这两方面来说明:首先,中国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的天气条件很不好,有些地区普遍干旱,还有些地区则有涝灾和虫害;其次,中国领导正在推行一场新的规模巨大的运动,其规模比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运动还要大,其主要目的是加速农产量的增长率。 但是,即使产量增长是以新发表的产量数字计算出来的最低的增长率即每年百分之二点五来算的话,也比西方专业观察家所估计的数字高得多。今年,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小组委员会拟就的一份权威性报告估计,中国一九七四年粮食总产量为二亿五千五百万吨,这就是说中国自一九七○年来的年增长率不超过百分之零点五。 观察中国情况的人士的一致看法是,中国农业一直艰难地为使生产率赶上人口增长而奋斗着;近年来的产量一直处于到顶状态,等待着普遍推广现代化耕种方法,如机械化和使用化肥等。 这些观察家总是不相信那些能够在最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人带回的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的伟大生产干劲的观感材料,认为这些材料是片面的、有选择性的甚至是受欺弄的。 中国人亲自看到,最近四年农业生产开始上升了,这是因为充分地贯彻了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问题的基本主张 ——即中国农业的前途在于农业合作化和自力更生。 一九六四年,毛先生把大寨树立为全中国的榜样。中国今冬开展的新的运动表明,要加紧推行毛先生以“农业学大寨”为口号发起的运动。 七十年代初,在北京的消息灵通人士估计这个国家的储备粮大约有四千万吨,但种种迹象表明,自那时起储备粮已经增加。 那些最近卖粮食给中国的国家的政府驻北京的外交观察家认为,从今年起中国人开始减少购买粮食。 中国感到用船把粮食运到沿海大城市比在陆路上用火车车皮运送粮食更为合算,因此它也许会继续进口一些粮食。 由于石油的出售情况不错,外汇已不成问题。但是这样的情况也是可能的,即由于粮食产量正在向一九八○年前达到每年三亿五千万吨的目标前进,中国在适当的时候除了石油之外,也可能把粮食作为主要的出口项目。 (原注:马克斯韦尔是英国牛津大学的高级研究员,目前是国立澳大利亚大学的客籍教授,最近完成了关于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月的实地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