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01-10
第 1 版
1. 美苏霸权统治已严重动摇
日本《东京新闻》举办记者座谈会,回顾去年国际形势。谈到美帝内外交困,白宫头子焦急万状,“老尼克松”面目大暴露,今年将更加痛苦;苏修集团愁眉苦脸,找不出“得分多的人”;在打破美苏主宰世界的体制方面,中国活动引人注目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三十一日以《今年的国际形势回顾——记者座谈会》为题报道如下: 光辉的七十年代的开端首先是困难重重的。在这里,我们召开了国际部记者座谈会,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国际形势动态。 A:今年确实是惊心动魄的一年。劫持飞机,城市游击,西班牙的巴斯克事件,北爱尔兰和波兰的暴动等等,原因和背景虽不相同,但其共同点都是由于对现存体制的绝望和不能忍受。 C:革命思想的混乱和堕落也助长了这种风潮。苏联革命后经过五十年已沦为保守的、维持现状的国家,这是一个大事。 G:从大局来说,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是一切的先决条件。而美国和苏联的毫不掩饰的保持现状政策在国内国外都遭到反对。戴高乐将军的逝世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有象征性的。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的这个时刻,看来可以说是战后处理进入最后阶段的一年。这也表现在对统治战后时代的美苏体制进行种种反抗这样一种形式上。 A:在打破美苏主宰世界的体制方面,中国的活动是引人注目的。中国的国家目的或者说外交的基本姿态,无论文化革命以前或文化革命以后都是一贯的,就是“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中国在最近外交正常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结成印度支那三国的统一战线,结成北京、河内、平壤轴心,向巴勒斯坦游击队提供武器,对东欧政策,同法国友好等等,严重地动摇了美苏两大势力的统治。中国好象已自行规定它是这种运动的旗手。就是说,它是以世界的第三势力自居的,而中国的这些活动影响了非洲、中南美洲和阿拉伯游击队,鼓舞了他们。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C:还有智利,阿连德社会主义人民政权通过选举这个民主方法而诞生了。这是值得特别提起的。这不仅给“美国的后院”中南美世界的历史写下了新的篇章,而且它表明了在世界史上用和平的方法建立“人民政权”这个新的可能性。越南和平渺茫,巴黎会谈前途暗淡 G:在亚洲最大的事件是美军进攻柬埔寨,战火扩大到整个印度支那。美军破坏“庇护所”这个目标好象大体达到了,但是由于共产党方面的旱季攻势,朗诺政权陷于困境,美国负担增大等等,柬埔寨形势明显地有变成“第二个越南”的迹象。而且尼克松的有限轰炸北方等虚张声势的做法却事与愿违,使“北方”更加强硬了。 D:今年的特点,用一句话来说,从六八年开始的走向越南和平的动向是渺茫的。至少,以巴黎会谈来开辟和平的道路是没有希望了。可以说,目前走向和平的希望已经消失,暗淡的悲观论占有统治地位了。 F:不过问题是尼克松不放弃“体面的解决”。美国目前还没有下决心“让步以达成政治上的妥协” ——在西贡建立实质性的联合政权。美军撤退、军事上失败、政治上妥协,这条路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的。为此,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彻底打垮共产军。于是制定了重创胡志明小道直到北方的据点这样的战略。 B:老实说,实际情况是,即使说尼克松认为“不可能失败”,但是在军事上要取得多么大的”胜利”,政治上按什么条件达成“妥协”,这是很难决定的。在限定的时间内到底是否能够体面地撤退呢?在再次当选总统以前,尼克松必须回答这个难题。 A:对其他亚洲国家,总的说来,是平静的一年。可以说按照尼克松主义,美军撤出亚洲已开始有了相当大的影响。泰国、韩国、菲律宾等向美国一边倒的国家对美军迅速撤退感到惶惑,开始摸索同共产主义阵营的外交和贸易关系。中国的影响今后在东南亚将越来越大。(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G:七一年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可能会更加增强现实性和积极性。恢复中东和谈必然会遇到困难 C:我原以为由于纳赛尔逝世将发生更大混乱,但出乎预料地平稳。本来我担心萨达特到底能否控制住局势,看来是搞得不错的。包括拒绝中东和谈的叙利亚在内,阿拉伯四国联邦的设想开始实现,这件事做得非常出色。侯赛因(约旦国王)虽然在内战中搞得精疲力尽,但是如今真是“雨后天晴”,地位是稳固的。 A:在罗杰斯提出和平方案以前,美国似乎要竭力公平地考虑阿拉伯和以色列双方的立场,但是在苏联和阿联制造违反停火事件以及以色列抵制和平谈判以后,似乎又积极袒护以色列了。 G:一月初,以色列也将回头,在联合国特使雅林居间调停而恢复和平谈判。不过,在谈判当中,也只能就二月五日这个停火期限过后仍继续停火达成谅解而已,谈判本身必然是困难重重的。美国变得软化了,苏联回避对中国摊牌 E:表面上中苏关系似乎是好转了,双方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在这种意义上是没有分歧意见的。中苏边界谈判没有明显的成果,但是中苏之间同意设置这一条唯一的热线,可以说是象征着中苏目前的关系。 F:中国克制对苏联的指责是出于战术上的目的,是为了回避同苏联发生正面的武装冲突。并且以此加强中国态度软化的印象,使国际环境变得有利于中国,而同苏联及美国对抗下去。中国同苏联已经既不是兄弟,也不是亲戚,而处于无缘的状态。 G:中苏恢复了大使级关系、在北京举行边界会谈、签订贸易协定等,两国关系确实是改善了。但是也许可以说是“同床异梦”,双方都认为至少在目前避免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而演变成正面冲突,是上策。使人感到双方对改善党的关系都已完全绝望。 E:在东南亚方面,明显的是中苏都等着美国撤退以后积极扩张。现在东南亚同苏联没有外交关系的唯一国家是菲律宾。苏联正在同它进行新的建交谈判。它同泰国经三年多谈判的结果,在本月二十五日签订了通商协定。这当然是针对中国而采取的行动。苏联在今年八月间也同印度尼西亚签订了延期偿还债务的协定。 D:但是中国正在改善它同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关系。东南亚在传统上同中国的关系是深的,华侨的势力也很强。所以恢复正常邦交的国家,在数字上,中国还不如苏联,但是影响却大得多。 C:今年一月和二月举行过两次的美中会谈,对中国来说,牵制苏联的意义是很大的。但是因为美国进攻了柬埔寨,所以中国的外交方针集中于建立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反美统一战线,加强了同美对抗的姿态。因此,目前恢复美中会谈的希望不大。但是美国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挂上同中国接触的线,以掌握北京的反应,同时一步一步地推进困难重重的对中国外交,这一点没有改变。 A: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虽然很缓慢,却也开始从遏制转向缓和谐调的方向。去年以来,准许中国制的商品在价值一百美元的范围内可以带进美国。这一事实说明,多少是和缓了。正如在前不久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菲利普斯演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中国本身的能力和文化作了很高的评价,但对台湾的地位和处境却很为难,这是实情。 A:美苏关系基本上没有变化,但是九月以来,形势不正常了。 E:最近美苏之间冷淡的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柏林问题。西方在苏联—西德条约、波兰—西德条约上表现了诚意,但在柏林问题上,苏联却毫无让步的样子。东欧经济暴露了缺陷——波兰暴动 C:西方先进国家都一样苦于景气停滞下的通货膨胀,同样,东方也因经济停滞而愁眉莫展。同欧洲共同体各国的地区内贸易增长比较,经互会各国的地区内贸易仍然不能摆脱停滞状态。波兰暴动的发生又一次暴露了不准自由化、加强监督和纪律的苏联式经济的破产。在预定于明年春季召开的苏联党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怎样打开经济停滞的局面将是一个大问题。 D:波兰暴动看来又会使东西方之间增大隔阂。东德对西德的强硬姿态进一步增强了,苏联也将阻止东欧国家同西德接近。活跃的人物 B:今年的“活跃人物”首先是勃兰特(西德的总理)。他精力充沛地为东西方和解而作出了努力,是应该予以高度评价的。失败最多的恐怕是威尔逊(英国前首相)吧。败于保守党,真是没出息。 G:仅次于勃兰特的,恐怕就是周恩来。 C:周恩来的干劲真是惊人的。使人感到他作为中国外交象征的形象已在世界上固定下来。 G:尼克松因越南、失业、通货膨胀,逐惭表现出焦急的样子。明年他将更加痛苦。今年是事与愿违的“老尼克松”形象大暴露的一年。 C:在东欧阵营中,匈牙利的第一书记卡达尔实行扎实的自由化政策,在经济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得分很多。 相反,丢了脸的是因临近年底宣布提高物价而倒台的波兰哥穆尔卡。 A:苏联、东欧阵营中没有卓越的得分多的人。如果勉强地说,可能只有纳赛尔逝世以后,固守积极中立的孤单堡垒的铁托总统了。他在考虑自己的继承人问题时规定了总统轮班制,不是一个普通的独裁人物。 C: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也没有受到国际性的冲击。 但是在国内,以列宁诞生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为中心,加强体制巩固,政府部门也加强了党的控制。明春三月的第二十四次党代表大会就在眼前,勃列日涅夫独裁的趋势似乎将会加强。(文内小题是原来的 ——本刊注)
2. 日本报纸驻苏南记者展望今年世界动向说:东欧确实是个地震带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一日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今年的世界有何动向》,副标题是《越南和平难以实现,中东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东欧仍是个地震带》,摘要如下: 世界在动荡。七一年也必将剧烈地动荡。本报以驻世界各地的特派记者在报上举行座谈会的形式,对新的一年的世界动向作了估计。 ——去年年底的波兰暴动震惊了世界,东欧将怎样? 驻贝尔格莱德特派记者柳原:坦率地说,在估计七一年的时候,最令人注目的动向是东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当今的世界中,东欧确实是个地震带。六八年捷克火山大爆发,七○年波兰火山大爆发,七一年是否也还会爆发呢?只要洗耳静听似乎就可以听到各地不断的令人害怕的地鸣声。一个原因是因为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落后于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国民生活的提高也难以取得进展;另一个原因是国民对一党专政的统治机构怀有不满,这就像“失去平衡的能量”正在地壳内部增大。 驻莫斯科特派记者吉冈:今年也有可能发生同样的事件。其中最令人不安的恐怕仍然是波兰。因为在东欧,波兰的一切是最落后的……。 ——今年国际形势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中国的作法,其中对日本影响很大的是对参加联合国的估计如何? 纽约特派记者关:开门见山地说,中国在七一年不会进入联合国。明年大约会进入。其根据是,日美在今年秋季第二十六届大会上将提出“开除国府(指蒋帮)是需要三分之二通过的重要事项”这样一个一味维护国府的方案。这实际上意味着“一个中国,一个台湾”。这个方案将由目前承认国府的全部国家和承认中国的一部分即几个国家赞成而形成过半数得到通过。因此,阿尔巴尼亚提案虽然获得过半数,但是以微小的差数而不能达到三分之二,所以不能通过。不过,到七二年,承认中国的国家还会增加,他们中的百分之九十九会赞成阿尔巴尼亚提案。在七二年,阿尔巴尼亚提案将获得三分之二。
3. 美联社自华沙报道: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继续斗争
【美联社华沙八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晚在这里说,波兰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继续停工,以迫使共产党当局接受三点要求。 据说,他们提出了如下要求: ——释放没透露人数的、由于反对食品涨价而参加圣诞节前骚乱而被民警逮捕的造船工人。 ——波兰党的新领导人盖莱克到格但斯克来。 ——交出下令民警向示威群众开枪的人的名单。 今天从格但斯克来到这里的人士说,停工是有周密组织的,但是不能把他们说成是罢工或甚至“怠工”。 他说,抗议是以下面的方式进行的:船厂一个一个的部门轮流停工,“讨论他们提出的这些要求”。然后,工人们回去工作。 这位人士说,这样的做法持续了约三天。 后来,格但斯克造船厂的一位负责人说,在有些会议上,工人们提出了他们的“问题和反对意见”。有人问他是否可以谈一谈在造船厂里所讨论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他说:“我不知道,因为我自己现在正在要去参加这样的会议的。”
4. 智利《民族报》发表文章说:中智建交对两国有明显的历史意义
【本刊讯】智利《民族报》七日在社论版发表一篇贝尔纳多·列拉署名的文章,同时刊登了一张毛主席在北京会见外国朋友的照片。文章题为《与人民中国的关系》,摘要如下: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当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继古巴和加拿大之后在美洲打开的第三个大门,无疑这是中国对外政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开始,中国的对外政策就遭到美国压力的野蛮封锁。 欧洲列强一度在一个帝国分崩离析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地把中国瓜分成“势力范围”。 后来,当蒋介石和中国共产党之间进行斗争之时,帝国主义继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向国民党提供援助。但是历史重演了:葬送满清帝国的那种同帝国主义卑躬屈膝的勾结使蒋介石垮了台。 这个失败在美国引起了歇斯底里:政客们和军人们相互指责把中国“丢掉了”,从而他们确定了蒋介石的傀儡身份。 从那时起,中国不得不单独地对付帝国主义的封锁,美国新闻报道网歪曲中国的理论,讽刺中国的措施和领导人。二十多年来,一直以不知疲倦的劲头挥舞着“黄祸”这块牌子,作为吓乌的草人。一场得以使一个陷于破产中的民族有吃、有穿、有装备和得到巩固的革命所取得的可钦佩的成就,却被美国国内外的一批“公正的评论家”故意加以掩饰、隐瞒和歪曲。中国自从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起,不得不进行防御,对付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经常不断的进攻。所以,从拉丁美洲的南部向它伸出的这只手,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我们都有明显的历史意义。今后将出现贸易、工业、农业等方面的理由,证明同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关系是有利的。
5. 毛主席语录
一个反对美帝、苏修的历史新时期已经开始。
第 2 版
1. 莱尔德窜到西贡活动
【合众国际社西贡八日电】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八日晚上到达西贡以进行四天会谈,他说:他将立即投身会谈以“估计越南化进展情况和军事形势”。 莱尔德是在两年不到一点的时间里第三次到达这里。 【法新社西贡八日电】美国当局担心共产党人刺杀定于今晚到达这里的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对他的活动计划实行完全的新闻“封锁”。 他到达的确切时间没有宣布,他逗留三天期间的活动计划和日程严格保密。 从曼谷传来的消息说,他在中午以前离开了泰国首都。由于从曼谷到西贡只要一小时的飞行,显然莱尔德在金边、在泰国境内的一个美空军基地或者在老挝作了停留。 他将同美国驻太平洋部队总司令麦凯恩海军上将和驻南越美军司令艾布拉姆斯上将会谈,他还要会见阮文绍总统。 【合众国际社曼谷八日电】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今天中午十二时零七分离开这里去乌塔保的B—52轰炸机基地进行短时间的访问,然后将飞往西贡。 莱尔德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勒海军上将在这里听取了第三○七战略联队和第六三五战斗支援大队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的汇报。 莱尔德向泰国保证在今后十年美国要增加援助。 他还说明美国“将在人力方面依靠我们的盟国”。从而他阐明了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原则,那就是要求非共产党国家更多地承担它们自己的防务,使用它们自己的部队,美国配合以物力。 最高司令部参谋长他威·尊拉塞空军上将欢迎莱尔德的声明。他透露了政府的使泰国在军事上更加依靠自己的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再购买一些飞机,用于支持在泰国边界以内打击共产党叛乱的地面部队。
2. 科曼说美国已原则上同意把美驻泰军事基地的武器移交给泰国
【路透社曼谷八日电】(记者:通敏)泰国外交部长科曼今天说,美国在原则上同意把驻在泰国的美军基地的武器和军事装备加速移交给泰国。 科曼对记者们说,美国国防部长昨晚在泰国总理兼国防部长他侬·吉滴卡宗元帅的住宅同泰国领导人会谈时达成了这个协议。
3. 莱尔德宣称:美军今夏「将结束在南越的作战任务」
【美新处巴黎六日电】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说,美国“今年在南越可以卸下战斗责任”。 莱尔德先生是在一月六日在同参加巴黎谈判的美国代表团团长戴维·布鲁斯大使谈话以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莱尔德是在前往东南亚估计东南亚形势的途中经过巴黎的。 国防部长说,美国“正在接近这一点,那就是,根据我们五月一日到期的削减军队的限额”,美国在南越的军队计划由两年前的五十四万八千五百人削减到二十八万四千人。 莱尔德先生说:“一九七一年仲夏以后,美军在南越处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承担后勤任务和承担空中支援任务。担任后勤供应和炮兵任务的战斗部队只是履行安全任务而并没有战斗任务。” 他解释说:这些战斗部队“将在那里保护”执行其他一些任务的美军的安全。 部长说:“在今年将完成的越南化计划的第一阶段中,南越的战斗任务将全部交给南越政府。” 他又说:“在越南化计划的第二个阶段,由于我们将交出在后勤、炮兵和空中支援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将要有负责安全的作战部队。” 他指出:“越南化计划的第二个阶段的实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空中支援、后勤和炮兵等任务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他说,美国和南越正在“提前”实现这个计划的两个阶段。 他指出,美国虽然“十分重视谈判”,并且仍在寻求东南亚的“谈判解决办法”,但是美国把越南化作为在谈判一旦失败的时候的取代办法。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日电】华盛顿人士今天说,尼克松政府已规定五月一日为美国战斗部队撤出越南的截止日期。 他们说,尼克松总统和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都认为,保证五月一日以前撤军的声明还包括这样一个公告,即美国在地面上的战斗任务宣告结束。 莱尔德今天在巴黎对新闻记者们说,希望在今年夏天能够结束战斗任务。 五角大楼官员解释说,国防部长的意思只是指在夏天之后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战斗活动。但是另外一些人士说,莱尔德的计划实际上要比讲话中表达的乐观情绪较大,而不是较小。
4. 马尼拉汽车工人举行大罢工
【合众国际社马尼拉八日电】公共交通工人的一次大规模罢工今天影响了马尼拉市区,促使当局下令学校暂停上课并且通知政府和警察部队保持戒备,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麻烦。 这次罢工是由拥有三万会员的三个公共吉普车司机工会号召举行的,是为了抗议汽油价格每公升上涨两分(合美元一分的三分之一)。公共吉普车是马尼拉和郊区的三百五十万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菲律宾武装部队已下令一千五百名军队戒备待命,准备可能要在首都地区执行任务,以避免发生广泛的暴力活动。还派出了警察巡逻队到市内街道上巡逻。 各石油公司在六日开始在它们的油站按涨价后的汽油价格收费。之所以采取这一步骤是由于关税高、运费提高以及由于菲律宾比索在十一月前贬值造成了开支的增大。 马科斯总统在七日晚上会见了罢工的领导人们,但是没有能够说服他们下令停止罢工。 这次罢工使得政府机关和私人机构里有许多人不能上班。调来了军用卡车来运送为难的行人,但是不足以满足交通方面的需要。有些私人机构租用了车辆,把雇员接运回家。 【美联社马尼拉八日电】大约三万名参加工会的客运吉普车司机步行上街劝说其他司机参加他们的罢工时,听说有一辆客运吉普车被烧,还发生了一些投石块的事件。这些司机是抗议汽油价格最近上涨百分之六,他们说这将使他们的净收入大大减少。 【路透社马尼拉八日电】大约一万五千名出租汽车司机今天在这里罢工,抗议汽油涨价。由于罢工,本市交通运输系统瘫痪了。
第 3 版
1. 英工人罢工运动给垄断集团以沉重打击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六日刊登该报记者迈克尔·托马斯的报道,标题是:《一九七○年是罢工最多的一年,四个部门各损失一百万劳动日》。摘要如下: 自从一八九三年开始有罢工的记录以来,一九七○年是罢工最多的一年。 详细的情况要到本月晚些时候才能得到,但是今天在就业和生产率公报中所公布的数字表明,在七○年头十一个月中发生了三千七百二十五次罢工。 这比一九六九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而一九六九年是以前的罢工次数最多的一年。 到去年十一月底,罢工已使工业部门损失了一千零四十八万五千个劳动日,有一百七十万二千五百名工人参加了罢工。全年的总损失可能达到一千一百万个劳动日,使七○年成为一九二六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 在去年罢工损失的最后数字发表后可以看出,七○年因罢工而损失的劳动日比一九六九年约增加三分之二。 去年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是采煤、机械、汽车制造和地方政府,每个部门都损失了一百多万个劳动日。其次是码头,大约损失七十万个劳动日。 港口方面遭到的损失:在过去的一年中,默尔西河码头和海港局所面临的财政危机爆发了,由于一万零八百名码头工人在利物浦港罢工,总共损失了二十万个劳动日。 利物浦港雇主联合会统计的初步数字表明,在这个总数中,七万个劳动日完全是由于地区性争端而损失的,另外十一万二千个劳动日是在全国码头工人罢工中损失的,再有一万八千个劳动日是在反对政府提出的工业关系法案而举行的两次游行示威中损失的。
2. 美联社报道:西欧面临严重通货膨胀
【美联社伦敦二十六日电】五大国际经济组织发出警告,西欧面临以下危险:普遍的通货膨胀,威胁着人民的生活,破坏着国家经济,削弱了公众对纸币的信任。 通货膨胀和罢工运动在西欧如同西方世界大部份地区一样,是一九七○年主要的经济问题。 美联社的调查表示,一九七一年可能仍有这两项问题。 一九七○年,差不多每一个国家都受到通货膨胀的不同程度的打击,特别是英国、丹麦、荷兰和瑞典,通货膨胀很厉害。比利时和西德一九七○年还能应付过去,但是一九七一年能否应付,要打上问号。 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统计,瑞士物价上涨比率最大,在一九七○年头三个月,涨了百分之九点二(以年率计,下同),但是英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被公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 第一季度其他国家物价上涨率如下:爱尔兰涨百分之八点五;日本是百分之八:英国是百分之七点七;法国是百分之六点三;比利时是百分之六点一;美国是百分之六点一;西德是百分之五点九;意大利是百分之五点五;荷兰是百分之五点一。 以年度来说,物价一年上涨百分之二、三,一般地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 除了通货膨胀外,一九七○年在经济上还是相当宁静的一年,至少是五年来没有国际货币或黄金危机的第一年。 但是,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日趋恶化,又由于英国出口价格在世界各市场的竞争力剧减,这样一个没有货币或黄金危机的前景,在一九七一年来说,似乎在消失中。 英国一九六九年的国际收支盈余为十亿零九千万美元,一九七○年的国际收支盈余降至九亿六千万美 元。 一九七一年看来将继续下降。 罢工是英国的一大难题。一九六九和一九七○年,英国发生的罢工事件,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自发性罢工,使英国经济遭到麻烦。
3. 德新社报道:美支持以继续侵占阿拉伯领土
【德新社华盛顿六日电】据这里的绝对可靠人士今天说,美国准备在外交上支持以色列为继续占领其在一九六七年六天战争中征服的中东三块重要的领土而作的努力。 这三个地区是,叙利亚边境的戈兰高地,约旦的那一部份耶路撒冷地区,可能还有约旦河西岸一带的几个地区。 如果以色列同意这个保证,那实际上将意味着放弃广大的西奈半岛。 【法新社华盛顿六日电】这里的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美国权威人士认为联合国中东调解人雅林昨天在纽约举行的会谈可能取得足够的进展,而使停火在二月五日到期之后有可能延长下去。 但是他们强调尼克松总统在星期一(四日)晚上的电视谈话所说明的条件,即苏联对埃及施加影响来实现一种和平解决办法。 美国中东问题专家之所以比较乐观,是因为他们看到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在接受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去年六月提出的关于举行和谈的建议时都为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由于美国对苏联对和谈的动机有怀疑,美国的乐观态度受到限制。 许多中东问题专家认为莫斯科的目的是保持以色列—阿拉伯之间的紧张局势,作为帮助扩大苏联在这个地区的影响的一种办法。
4. 雅林动身前往以色列活动
【美联社联合国七日电】联合国特使雅林今天飞往耶路撒冷同以色列政府官员举行高级会谈,这次会谈可能是决定已经恢复的阿以和谈前途的关键。 雅林计划会见梅厄总理和埃班外长,然后在十日返回联合国总部。
5. 美刊报道:《美国和俄国:紧张关系加剧》
【本刊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四日一期刊登了从伦敦发回的一篇报道,题目是《美国和俄国:紧张关系加剧》,摘要如下: 尼克松总统在一九七一年同苏联打交道时将面临这样一种前景: 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什么改善的话,也只会有很小的改善。 苏联问题专家坚持认为,美国总统最好还是打消任何这样的微弱希望:在未来的一年,同俄国领导人取得真正的和解。 这些专家强调说,苏联的领导人看来是一心想在世界范围内发起一次强烈的试探性运动,要使自己在美国受到损失的情况下得到军事和政治上的好处。 这就是他们对尼克松所要求的“谈判的时代”作出的答复。 克里姆林宫在大力扩大俄国在世界各地的力量和影响时,指望这三个有利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俄国在核力量方面达到了同美国大体上平手的地步,这一点在一项军备控制协议中可能正式得到承认。 第二个因素是苏联的常规实力得到明显的增长,这已使克里姆林宫能够增加它在欧洲的军事优势,以及在大西洋、地中海、中东和印度洋驻留越来越大的军事力量。 第三个因素是在美国出现了社会和经济上的紧张局面,从而产生强大的压力要求不断削减防务开支,并且摆脱美国在世界各地承担的义务。 看来苏联领导人认为,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他们也许能够把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力量对比不断向着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美国的方面变化。 问题。在一年开始的时候,尼克松面临的大问题是要使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相信,美国决不会让他们在核军备竞赛方面得到战略上的优势,也决不会让他们在全球进行试探的过程中不受到挑战。 看来苏联领导人确信,苏联在全世界同美国争夺权力和影响的竞争中,情况终于在朝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发展,有影晌的英国杂志《经济学家》归纳了尼克松在面临克里姆林宫的挑战时遇到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同俄国人的关系中感到棘手的是,他们与别人打交道时只进不出,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告诉他们,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为使莫斯科确信苏联领导人不可能“只进不出”的这一工作过程可能在一九七○年最后几周已经开始。在那段时期中,尼克松总统宣布如果没有苏联相应的削减,美国军队不会从欧洲撤走;国防部长莱尔德发表声明说他打算要求增加防御拨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决定,必须就柏林问题缔结一项令人满意的协议,然后他们才会朝俄国人要求召开的欧洲安全会议前进。这些足以使俄国人的活动放慢吗? 西欧的权威人士说,大概不会。在波兰引起的不满和政治变动大概也不会使苏联放弃它长远的目标。
6. 法《费加罗报》文章:《两大国的对峙》
【本刊讯】法《费加罗报》二日以《两大国的对峙》为题刊登雷蒙·阿隆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在一九七○年刚刚结束的时候,评论家对判断犹豫不决,因为在他自己看来,趋势似乎仍然是不定的:两大国之间的关系是走向新的对峙,还是走向合作阶段? 在一九七○年,苏联作出了极小的让步,却在欧洲和亚洲达到了它的目的: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人民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勃兰特总统的政府事实上承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接受了二十五年以来的边界现状,同苏联和波兰签订了一些协议,虽然还未经批准。 人们认为,联邦德国丝毫没有牺牲它长期以来没有失去的东西。 在亚洲,在一九六九年春天乌苏里江上发生军事事件之后,一九七○年也标志着“正常化”。 苏联在中国边界上集结了有五、六十个师的大量军队。苏联不顾中国当权者的抗议仍然在中国边界上保持着这些军队。至于美国外交,它没有对中苏冲突施加任何影响,至少是有意的影响。在美国、苏联、人民中国的三角关系上,每一方仍然是另外两方的敌人,敌人的敌人没有成为朋友。 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尼克松总统不打算放弃其前几任的战略。 在越南,尼克松总统希望逐步撤走远征军,而又不使南越成为共产主义的。看来苏联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个计划。事实上,克里姆林宫应该支持北越的战斗,以便保持一个革命国家的威望。在逻辑上它也应该希望在东南亚保留一些美国军队。两大国在越南或在这一整个地区没有在政治上真正对峙。 这两大国对峙正是在中东。它们正是在战略武器上设法达成谅解。 由于罗杰斯计划,在苏伊士运河和约旦的军事行动才停止了。但是,就是这个罗杰斯计划引起了苏美关系的严重危机。 苏联人在军事上驻扎在埃及。他们使士兵远离他们的边界,这还是第一次。他们是否认为这是一个符合他们的利益,可以保持他们的影响的解决办法?假设他们赞成一种解决办法,以色列人是否会甘心进行必要的撤退,埃及人是否会容忍以色列国家的合法存在?对于这些问题,一九七一年至少将会给予初步的回答。 一九七一年也将会回答另一个问题:两个大国是否有可能和愿意限制他们的战略武器? 所谓的谈判取得的成就,可能有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但是,这还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协议。在世界各种问题上,特别是在近东问题上都还存在着对立。罗杰斯计划使人产生了希望,两犬国有可能首次达成协议,这不仅是为了避免对它们自己是危险的冲突,而且也是为了消除其它国家之间冲突的原因。希望落空了吗?悲观主义者为他们的怀疑寻找了好多理由,而乐观主义者则坚持他们的信念。也许这些人或那些人太重视记者和外交官在评论时所强调的紧张和缓和交替现象的重要性了,这种交替现象没有改变问题的实质。
第 4 版
1. 美报报道:波一些城市的工人进行革命串联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六日刊载保罗·沃尔的文章,标题为《波兰劳工绕过工会》,摘要如下: 绕过官方途径的波兰工人中间的基层活动使厂方感到震惊。 一个工人地下运动是正在波兰表现出来的一股新的力量。 工厂工人正在派遣使者从一个工厂到另一个工厂,彼此直接进行磋商,而绕过了党控制的工厂委员会。 波罗的海造船工人正在同大型乌尔苏斯拖拉机工厂、季拉尔多夫纺织厂、波兰菲亚特工厂和波兹南的铁路车辆工厂的工人们进行接触。华沙和普拉加的工厂也在接触之中。 工会主席洛加一索文斯基承认,工人们绕过了工会。工人们早就不再把工会视为他们的代表了。 最近回来的一个法国工会工作者得悉,大工厂工人彼此接触的一个原因正是因为他们不再信任党和工会。报纸公开谈论联系问题,或者,如我们所说的,信誉差距。 党领袖盖莱克一月一日号召“同工人阶级,全国人民进行真诚的、直接的谈话”,因为党搞的口是心非的一套实际上已垮台 。 经济情况仍然紧张。在黑市市场上,兹罗提的价值空前下跌(二百兹罗提对一美元)。 莫斯科当然希望波兰欣欣向荣。但是,经济恢复需要时间。 华沙的最大希望寄托于中央委员会的代表们目前正在所有各大工厂进行的谈判。工人的目标不仅是增加工资,而且还要修改奖金制和工人要有更有效的代表权。波兰人是很爱国的人民,而且在政治上很敏感,他们懂得,在盖莱克和红衣主教维辛斯基的呼吁背后是没有讲出来的对本国民族独立的忧虑。捷克斯洛伐克的先例在人们的心灵里记忆犹新。 一切都取决于华沙是否有能力抛弃自相矛盾的话和取得工人信任。除非做到这一点,否则显然已经扩及全国的工人地下活动会给政治舞台投下阴影。
2. 新加坡《民报》文章:《从波兰政治风云看克里姆林宫的附庸国》
文章指出,由于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各国修正主义集团大搞“自由化”、“新体制”,复辟资本主义,加紧镇压人民,东欧各国困难重重,矛盾日益加剧,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本刊讯】新加坡《民报》五日刊登一篇特约专稿,题为《从波兰政治风云看克里姆林宫的附庸国》,文如下: 掌握波兰党政大权达十四年之久的哥穆尔卡终于倒台了。他和他的几个心腹人员是在波兰人民最近掀起的一场政治大风暴下被吹垮下来的。所谓“自由化”与“新体制” 自从一九五六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来,赫鲁晓夫就带头搞所谓“新体制”,其中包括同西方国家大搞友好关系,放松对国内资本主义势力的限制。东欧国家,除阿尔巴尼亚之外,都跟随在赫鲁晓夫之后亦步亦趋,搞起所谓“自由化”来了。所谓“新体制”,今天已赤裸裸地暴露出:它原来是向美国的“自由世界”看齐的非社会主义的体制,所谓“自由化”,就是让资本主义自由大泛滥。 当时,最忠实地追随克里姆林宫的,就是捷克的诺沃提尼、波兰的哥穆尔卡……。现在,诺沃提尼不见了,哥穆尔卡下野了,卡达尔今后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为什么呢?原因是:死心塌地的追随克里姆林宫,其结果是使自己的国家变成了苏联的附庸国和变相殖民地。克里姆林宫的当权者以所谓“经济互助”为名,大肆掠夺其东欧“兄弟国家”的天然资源,然后又以高昂的价格向“兄弟国家”出售其工业产品,进行经济敲诈;克里姆林宫的当权者又以“有限主权论”“国际专政论”为理由,对“兄弟国家”的内政横加干涉,动辄以“集体制裁”“经济制裁”来恫吓不肯听命的“兄弟国家”,对于捷克,甚至不惜出动数十万大军在一夜之间加以占领。华沙公约国面临严重危机 在克里姆林宫老爷们的殖民主义式的掠夺之下,华沙公约国家的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例如苏联卖给华沙公约国家的劣质原油,每吨要价十八卢布,而同样的货色卖给西德和日本,每吨只收八个卢布。西方经济学家估计,单在一九六五年到六六年的一年内,苏联以高价强售原油给华沙公约国家,从中榨取了高额的利润达二十三亿美元之多! 苏联当权者一方面用贱价收购东欧国家出产的工业原料,另一方面又用高价强售工业成品给东欧国家,从中大捞大刮。与此同时,苏联当权者还以“国际分工”为名,强迫其“兄弟国家”放弃自己的某些工业项目,专搞几样工业项目,使“兄弟国家”的工业体系残缺不全,不能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被迫依靠从苏联进口,从而造成对苏联的经济上的依赖。 这个样子搞下去,做苏联“兄弟国”(其实是附庸)的国家怎么会不穷?人民的生活怎么会美好?再加上这些追随克里姆林宫当权者在国内大搞西欧美国化的花样。争先恐后地输入西方文化,向西方看齐,在经济上,大搞“利润挂帅”“物质刺激”,同西方的经济越来越难分别。结果,加强了贫富的差距,加深了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加深了上层与下层的隔膜与对立,而少数党政头目,则成为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分子,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起来了。这是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的局势产生之后,一系列严重的损害人民利益,压制人民自由与民主权力的事件就必然发生。波兰最近事态的发展,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波兰人民造反风暴的远因这次波兰爆发的人民造反风暴,远因应追溯到哥穆尔卡集团追随克里姆林宫当权者,甘心充当苏联附庸的一九五六年。近因则是近年来哥穆尔卡集团出卖波兰民族利益,与压榨人民的种种倒行逆施。十二月中旬的物价普遍上涨措施,只是“导火线”罢了。如果没有十四年来所积累——特别是近年来积累的大量火药(波兰人民对哥穆尔卡集团的不满),单凭那一条导火线,是不足于发生大爆炸的。下一个政治风暴 即将到来 波兰人民奋起造反,反对强加在他们头上的特权阶层的统治,为此,已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这是克里姆林宫追随者对波兰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将逃不了历史对他们的裁判。 现在,是在波兰发生政治大地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轮到匈牙利的。纵观原华沙公约国家,捷克处在苏联的军事占领之下,罗马尼亚在搞离心运动,阿尔巴尼亚早已退出这个由克里姆林宫一手操纵的组织,现在只剩下匈牙利了,下一个发生政治大地震的国家,应轮到匈牙利了!(文内小题是原来的——本刊注)
3. 英报文章:《西班牙共产党的分裂》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十二月十一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西班牙共产党的分裂》,副题是《流亡者向苏联的权威挑战》,摘要如下: 马德里同若干东欧国家之间即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使得流亡的西班牙共产党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接近于破裂程度。 苏联政府一直对同西班牙建立关系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秘密的西班牙共产党指责了今年早些时候由苏联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科瓦廖夫和西班牙外交部长洛佩斯·布拉沃之间进行的秘密会谈,认为是“对共产党团结的一种背叛”。 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在一项声明中抗议这些“不合时宜的”会谈,并且警告苏联说,同佛朗哥恢复外交关系“无论如何不会影响西班牙共产党继续强烈反对佛朗哥独裁政权的斗争”。 自从那时以来,苏联和以总书记圣蒂亚哥·卡里略和伊巴露丽为首的改良主义的西班牙共产党之问在民族利益方面的冲突,已经发展成为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加剧的一件重大的丑闻。 使两个兄弟党关系恶化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以苏联为首的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入侵。 流亡的党采取反对“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即该党称呼苏联支持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说法——而支持“自由的社会主义”,并同西班牙的进步的非共产党力量保持充分合作,这加重了这个流亡党的令人惊奇的反抗态度。作为一个合理的预防措施,西班牙党已把它的主要基地从东欧迁移到西欧去。“独立西班牙电台”的秘密发射台已经从胡萨克的捷克斯洛伐克迁移到罗马尼亚去,因为罗马尼亚是华沙条约中唯一没有参加一九六八年的入侵活动的国家。 把发射台从一个实际上被人占领的国家迁移到具有独立精神的罗马尼亚,在这件事的重大意义是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的。 这突出说明欧洲各国党之间的日益加剧的分歧,并且说明莫斯科无法压制住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甚至在苏联集团国家引起的反对意见。苏联领导为了对付西班牙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独立态度和继续谴责入侵行动的作法,一直采取设法从这个不听话的党的内部来分裂它的老办法。 住在俄国的两名中央委员会委员爱德华多·加西亚和阿古斯丁·戈麦斯展开了诋毁圣蒂亚哥—伊巴露丽的领导的猛烈的宣传运动。住在苏联的西班牙流亡党组织出人意外地指责了这两个受苏联支持的中央委员的“分裂活动”。 西班牙党主席团已把他们两人开除出中央委员会,今年早些时候由于他们继续推行支持苏联的分裂活动,他们又被开除了党籍。 据西班牙党说,由于在俄国人帮助和唆使下进行的内部争权斗争的结果,现在在一年内已对亲苏分子进行了第二次清洗。著名的内战时期的将军恩里克·利斯特尔和其他四名亲苏的中央委员在党的秋季全体会议上被开除了党籍。 俄国人企图使西班牙党重新就范的尝试,看来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卡里略已同意大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反科利亚尼斯的希腊党建立了良好关系,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党都已公开表示坚决地支持开除亲苏派。 西班牙共产党在捍卫它的独立路线、反对苏联破坏方面现已采取了一个重大措施,就是谋求同中国和解。 秋季全会宣称:“西班牙共产党正在作出必要的努力使它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正常化。我们相信,我们这样作就是为西班牙革命事业服务,就是为世界革命利益服务,就是通过对国际工人阶级运动的团结作出贡献,而为它的利益服务。”
4. 罗《火花报》摘要报道:西班牙共产党中央全会政治决议
【本刊讯】罗马尼亚《火花报》十二月八日摘要转载了发表在西班牙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工人世界》报上的七○年九月举行的扩大的中央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摘要如下: 决议说,参加全会的有西班牙各主要地区和城市的党的领导人。全会听取了圣蒂亚哥·卡里略,多洛雷斯 ·伊巴露丽和伊格纳西奥·加列戈关于党的当前政治任务,党对西班牙全国性和地区性问题的立场,党的巩固等报告。中央委员会一致批准了这些报告以及执行委员会关于内部工作和党在国际共运内部的活动的通知。全会重申了对执行委员会和它的总书记圣蒂亚哥·卡里略的信任并向多洛雷斯·伊巴露丽表示了祝贺,最近她将过七十五岁寿辰。全会提升了一些同志到中央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 接着,决议指出:“中央委员会决定把恩里克·利斯特尔,塞莱斯蒂诺·乌里雅特,何塞·巴萨拉,路易斯·巴拉格尔,赫苏斯·萨伊斯开除,一些时候以来,他们积极支持爱德华多·加西亚和阿古斯丁。戈麦斯的派别活动,同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小集团诋毁党的政策,诽谤党的领导人和战士。” 决议表明了“在国际主义和不干涉每个党和每个国家内部问题的基础上,同所有的共产党,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不管它们在当前争论中的立场——保持友好和合作关系”的坚定意图。接着在谈到同苏共领导进行的会见时,(决议)着重指出会见表明使两党团结起来的东西要高于使两党分离的东西。 在谈到同别的共产党发展关系以后,决议强调说:“西共为使同中共的关系正常化正在作出必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