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12-24

第 1 版

1. 外电评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波兰人民的革命风暴》

【美联社东京二十二日电】共产党中国今天说,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今天是坐在一个火药桶上,上周在波兰的骚乱表明苏联在这个地区的统治“陷入危机”。    共产党中国官方党报《人民日报》在一篇关于波兰骚乱和二十日波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和其他领导人辞职一事的评论中,谈到了苏联在东欧的影响。    新华社播发的这篇评论对于进行骚乱反对其政府的波兰工人表示了中国的祝贺。    但是这家报纸说,哥穆尔卡的辞职“并不意味着波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对修正主义的统治和反革命镇压的斗争的结束”。    【合众国际社伦敦二十二日电】(记者:特勒)共产党中国打破了同俄国之间的不稳定的休战状态,激烈攻击了所谓苏联帝国主义干涉波兰局势。    北京的《人民日报》和中国官方的广播谴责克里姆林宫领导派军队去波兰。他们谈到了在东欧的“苏联殖民统治”。    这是几个月来第一次对苏联公开进行重大攻击。    这一攻击清楚表明了北京并没有改变对它认为是“修正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的克里姆林宫领导的态度。    北京最近的攻击说明,毛泽东政权认为克里姆林宫领导不是一个可以与之打交道以求解决这两个共产党大国之间的重大问题的对手。    意味深长的是,触发中国对俄国的这场攻击的是东欧局势。    莫斯科不可能对北京的重新叫阵持缄默态度。不久,肯定会出现反攻。    【路透社香港二十二日电】(记者:夏普)中国今天指责俄国派兵去波兰帮助镇压工人骚乱,并警告克里姆林宫说,进行干涉将会在东欧其他国家引起动荡。    《人民日报》的这一抨击是中国在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几个月来一直忍住的舌战的最强烈的爆发。    它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进行抨击的,即这两个大党已采取行动使它们的尖锐关系正常化,最近两国互派了大使,这是四年来的第一次,而且三天前还宣布双方就共同边界河流航运问题签订了议订书,而那些地方曾发生武装冲突。    【法新社北京二十二日电】(记者:迪萨布隆)中国今天指责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帮助波兰的“修正主义当局”野蛮镇压最近在波罗的海沿岸发生的示威。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使用令人想起北京对一九六八年苏联干涉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一九六九年三月乌苏里江对抗时用过的语言,向“英勇斗争”的“波兰人民群众”表示热烈的祝贺。    由于在还不到一个半月以前北京曾表示希望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同莫斯科恢复“正常”甚至“友好”关系,今天进行的抨击的气势和速度,使这里的观察家们感到震惊。    北京的前一次对莫斯科的大事抨击是在今年四月,当时《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军队报纸联合发表了纪念列宁诞生一百周年的编辑部文章。    【南通社北京二十二日电】中国今天认为波兰最近发生的事件是初步胜利,表示希望波兰的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继续加强团结和斗争以争取更大的胜利。    在这里的外交观察家们认为,中国的反应之快异乎寻常,采取的方式极其尖锐,由于两国前不久才互派了大使,所以这一点显得更加明显。这种反应既针对(波兰)前领导,也针对(波兰)现领导。    中国公众今天第一次听到了关于波兰最近发生示威以及波兰提高物价——据说波兰家庭开支因之增加了大约百分之二十——的消息。《人民日报》从更广泛的角度把波兰事件的发生整个归咎于苏联,指责苏联把波兰变成了它的附属国。甚至说苏联在波兰复辟资本主义。    中国对波兰事件的这种反应,可能使中苏国家关系的气氛上的缓慢的改善过程复杂化——即使是暂时使之复杂化。

2. 法报评论:波兰革命风暴影响巨大

【本刊讯】法《世界报》二十一日发表了米·塔蒂的一篇题为《东方的一个先例》的文章,摘要如下:    波兰政权的变化格外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一个领导人在人们上街示威的压力下,在政治局势直到最近表面上稳定的情况下,就这样在“动乱”中下台,这在战后的东欧是史无前例的。    事态发展中出现了新情况,因此必将在波兰外部产生某种影响。哥穆尔卡戏剧性的下台不仅引起了他的东欧其他国家首都的同僚的思索,而且引起了工人群众的深思,工人群众将会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纯粹是争取实现权利要求的暴动,这一次终于立即导致了政治上的结果。这在共产党集团里是一种崭新的现象。    鉴于事态发展如此迅速,看来,这次没有向苏联领导人多多征求意见,因为就一件这么重大的事件交换意见,必然会有要人来往于华沙和莫斯科间,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人们可以预料,波兰在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情势中,在上街闹事的压力下,所进行的领导人的这种替换,将会引起长期动荡。这就使勃列日涅夫忧虑重重。    对于西方来说,也可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某些教训。在哥穆尔卡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波恩承认奥得—尼斯边界——最近得以实现的时候,哥穆尔卡的下台是件可悲的事。波兰的爆炸性事件说明,外表比人们想象的更加脆弱。东欧的舆论是难得公开表达出来的,但是无视这种舆论是不公正的,如果认为这种情况一成不变而据此行事,那是不现实的。

3.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波兰因提高物价而引起的暴动给苏联以严重打击》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九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波兰因提高物价而引起的暴动给苏联以严重打击》,摘要如下:    关于对波兰形势怎么看,以及关于它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的态度等今后的展望如何,本报驻波恩分社记者泽英武和驻莫斯科分社记者熊田全宏十八日通过国际电话进行了对话。    波恩:国民的不满情绪一旦开始爆发,大概就不会轻易地平息下来吧。    莫斯科:看来,格但斯克暴动所带来的打击,可能正在变为相当严重的问题。但是,对于波兰的做法,即严惩负责人,对任何反政府的活动也以强硬态度对待,我认为(苏联)是基本同意的。不过,苏联最害怕的是,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无法把波兰政府控制在自己手下。    波恩:关于这次行动的背景,在西方,人们不认为是象西伦凯维兹总理所说的“流氓”的行为。特别是,最近在格但斯克开始出现大批的失业者,看来,是有它的基础的。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人不同,有着激烈的反抗传统。    莫斯科:从苏联的经济状况来看,虽然每年都宣传完成了计划,但情况仍无好转,这种状况大概在波兰也是同样的。在这里,如果苏联同意波兰承认暴动的背景是经济恶化,那么这就等于自己否定了过去的工作,所以(苏联)绝对不会让(波兰)采取那样一种方针。如果把经济恶化和批评迄今为止执行的政策联系起来,那么,这不仅仅是一个波兰的问题,而且也会连累到苏联。    苏联方面在国内确立了完全的统治体制,而且波兰也是被控制得不允许出现任何即便自发的不满,因此,发生这次事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不管领导人在表面上怎样千方百计地搬弄理由,恐怕也不得不认真地来考虑这次暴动的背景,所以大概将要重新研究迄今为止执行的政策(包括苏联东欧阵营全部国家)。    莫斯科: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生活水平是一个问题。现在所进行的所谓经济改革,除匈牙利的一部分外,其余的都是所谓由上而下的改革,没有国民自觉地参加。只要不能承认由下而上的建议,那么,能够发生这种暴动的背景就总是存在的。    波恩:东欧普遍接近西德的这样一种趋势,今后是否会因为这一点而多少增加一些戒心呢?    莫斯科:那是十分有可能的。但是,在这次事件中没有象过去那样说是有“外国走狗的活动”。至少在苏联还没有听到那样一种说法。如果提到“外国的走狗”,西德多半是被攻击的目标,这是一般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上,苏联可能也充分地考虑了接近西德的态度,就是说,苏联大概是不愿意使好不容易才缔结的苏联—西德条约的生效遇到困难,从而为它非常渴望得到的经济合作造成裂痕。从这些情况来考虑,我的印象是这次事件不会象过去那样,简单地当作经济政策问题来处理。    因此,虽说对于接近西德增加了障碍,但是,由于苏联、东欧方面接近西德的要求很强烈,所以不会成为很大的障碍。    波恩:最近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种政治局势的不稳是否会和反苏情绪结合起来而使对苏关系恶化。五六年、六八年的事件都已经发生过这种情况,就是一定造成“给波兰自由,苏联滚出去”的局面。因此说,波兰的反苏情绪是很强烈的。    莫斯科:这是苏联最害怕的事情。东欧的反苏情绪,除保加利亚外,是到处存在的。由于六八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苏联对东欧的反苏情绪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即使波兰发生了相当激烈的事态,但只要这种事态还没有达到在政治上颠覆体制的地步,那么,苏联是不会公开出面的。

4. 毛主席语录

各国的人民,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大众,总是要革命的,总是会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他们不会拥护修正主义,有些人暂时拥护,将来终究会抛弃它。他们总会逐步地觉醒起来,总会反对帝国主义和各国的反动派,总会反对修正主义。

第 2 版

1. 美联社惊呼:印人民武装斗争有发展到全国之势

【美联社新德里三十日电】(预发)自从于一九四七年独立以来,印度第一次这样进入新的一年,即除了贫困、人口继续有增无减和失业等长期问题之外,还更突出地面临着对国家的稳定的新威胁——恐怖主义。    成伙的、年轻的、好斗的毛泽东共产主义信徒们(在当地被称为纳萨尔巴里分子)似乎已准备加强他们日常恐怖活动的范围。这种恐怖活动到目前为止是集中在加尔各答地区。    现在有迹象表明,恐怖活动可能蔓延到全国,政府已承认,在印度的十九个邦中,至少在八个邦有纳萨尔巴里分子的组织。在以加尔各答为首府的西孟加拉邦,据说一年来纳萨尔巴里分子制造了五百次杀害事件。最近几个月来他们一直对警察和政府官员的家属进行袭击。    有重要意义的是,尽管中央政府于今年三月接管了西孟加拉邦的行政权,恐怖活动仍然未减少。    【本刊讯】印度《甘露市场报》六日从加尔各答报道一篇题为《对纳萨尔巴里分子和他们的东巴同党之间的联系感到不安》的文章,摘要如下:    西孟加拉内政局对于印共(马列)和他们在东巴的同党之间的秘密联系感到十分不安。    据内政局的一位发言人说,已有一大批纳萨尔巴里核心分子越过边界到东巴去组织东巴共产党(马列)。后者还没有发展成足以展开游击运动的武装斗争的政治力量。他说,那些在印共(马列)和东巴共(马列)之间从事联络工作的人,现正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当地所能弄到的武器和制造炸弹的材料,并通过秘密渠道来分发这些东西。他们在边界那一边自由交换武器。    加尔各答的警察最近在突然抄查加尔各答北部的一个纳萨尔巴里巢穴时缴获了在东巴发表的一份印刷的文件,其中有一封东巴共(马列)给印共(马列)的贺电。据说这些文件是在达卡发表的。附在电报上的一个说明中说,这封贺电是在东巴共(马列)中央委员会的一次扩大会议上通过的。    同时,据巴基斯坦的一些报纸和新闻周刊报道,纳萨尔巴里分子显然已经在达卡和东巴的其它一些城市公开活动。这些报刊的消息说,最近在达卡的一次大规模公开集会上有人提出了要人们举行武装暴动和抵制选举的口号。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最近刊登一篇报道写道,东巴的纳萨尔巴里分子的日益严重的挑战对于东巴造成了跟他们给西孟加拉及印度东部其它地区所造成的同样严重的潜在危险。

2. 英·甘地到中印边境印军前沿基地活动

【合众国际社克什米尔查谟二十一日电】英·甘地总理今天视察了与西藏西部接壤的列城的印度前沿军事基地,在那里自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以来,印度和中国的军队一直相互对峙着。    这位总理在一万四千英尺高的位于一个山上的这一拉达克首府的基地上呆了六个小时,并观看了军事演习。    甘地夫人已于今晚飞回新德里,并将于二十二日去查谟,这将是她任总理以来第一次正式视察那里。    二十三日她将去斯利那加,以便和当地的军政官员就在有争异的领土中分裂主义运动和边界那边巴基斯坦军队部署情况进行商谈。    【本刊讯】《印度斯坦旗报》二十日说,鉴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各地的分裂主义和反印活动日益增长,这个邦的政界人士非常重视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即将对查谟和斯利那加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据从可靠人士处获悉,她将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到查谟,对克什米尔的政治、经济和边界形势进行现场研究。    这位总理还将同高级军警官员举行高级会谈,研究这个邦的边界形势,特别是因为人民同盟的领袖一再声称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某些边界进行了新的渗透。    【本刊讯】《印度快报》二十日刊登了一篇发自斯利那加的消息,标题是:《总理的克什米尔之行意义重大》,消息如下:    人们正认为英·甘地去查谟和克什米尔作三天旅行具有不寻常的重要意义。    一位总理花这么长的时间去这个邦旅行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在冬天。

3. 印国防部长说印要研制反弹道导弹

【本刊讯】新德里十七日消息:印度《论坛报》刊登了印度联合新闻社十六日的一条消息,标题为《中国人的导弹能射到印度的任何城市》,摘要如下:    今天印度国防部长贾格吉凡·拉姆对联邦院说,印度政府已得到消息说中国已研制了射程三千二百公里的弹道导弹。    有些议员想知道政府打算采取什么保护性措施对付中国的导弹,这种导弹如果从西藏发射的话几乎可以射到印度的任何城镇。    贾格吉凡·拉姆说,如果有可能,政府将设法研制反弹道导弹。他又说,但是据他了解,这样的导弹至今还没有研制。英·甘地说印非常希望在地下爆炸核装置    【本刊讯】据印度联合新闻社报道,印度《爱国者报》十六日刊载了一条消息,摘要如下:    在七十年代的晚期,将实现用最新的离心分离法生产商用浓缩铀。    这一情况是十五日在属于议会原子能部门的谘询委员会上提供的。    某些议员在谘询委员会上再次提出了印度制造核武器的要求。    虽然,英·甘地总理没有表明态度,但是据说她告诉谘询委员会说,印度非常希望为了和平用途在地下爆炸核装置。

4. 印报透露印怂恿叛匪达赖加紧策划所谓“自由西藏运动”

【本刊讯】印度《甘露市场报》四日以《达赖喇嘛为建立自由西藏进行的新运动》为题刊登一则斯利那加消息说:    显然对中国加紧它对西藏控制的作法感到不快的达赖喇嘛,与他的亲密朋友库沙克·巴库拉议员一起,正在发起一项在印度各地征集签名——如果可能的话,征集所有的人的签名——的运动,目的是向新德里施加压力,要它为西藏独立在外交上采取主动行动。达赖喇嘛还打算在明年访问一些国家,以争取得到对于解放西藏的支持。

5. 英·甘地对西德电视台记者发表谈话

【合众国际社威斯巴登十三日电】英·甘地总理今天说,印度的民族利益和尊严必须是同共产党中国举行任何会谈的基础。    有记者问到,她是否在考虑就边界问题同北京举行谈判,她是否可以想像在不涉及边界问题的情况下改善关系。对此问题,她在一次录制的电视谈话中回答说:这很难说。    她说:“很明显,我们只能在符合印度的民族利益和尊严的基础上举行谈判。”    在转到印巴关系问题时,甘地夫人说,“印巴之间的情形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情形,因为它们曾是一个国家。许多家庭被分开了。”    她还说:“我完全同意这样一点,就是我们两国作朋友是重要的,任何两个邻国长期敌对下去都是受不了的。在我们方面,我们一直尽一切努力来使同巴基斯坦的关系正常化。”    【印新处新德里十四日电】总理强调指出印度希望同巴基斯坦关系友好。甘地夫人在对西德电视台谈话时说,两国保持友好是重要的。在印度这方面,一直尽一切努力使得同巴基斯坦的关系正常化。    总理说,印度认为可以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使关系正常化,这样来创造出一种不那么敌对的气氛,这样做是可能的。在这之后,处理其他问题就会容易一些。    【德新社法兰克福十三日电】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今天强调印度希望同巴基斯坦保持友好关系,并说,任何两个邻国都不能永久处于敌对状态。    在要求她对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发表意见时,甘地夫人说,她认为,印巴关系状况并不影响两国中任何一方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6. 说巴大选反映了东南亚国家的新政治潮流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三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巴基斯坦选举的意义》。摘要如下:    巴基斯坦的制宪议会选举不仅表明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动向,并且暗示了广大东南亚国家的新政治潮流,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在这次选举中实行了划时代的政党改组。自从独立以来,左右这个国家的唯一最大的政党——穆斯林联盟跌下来了,右派政党也没有力量了,中左派有了大发展。这就是东巴基斯坦的人民联盟和西巴基斯坦的人民党。同时,仅这两党就占了确定议席的将近百分之八十,大体形成了两大政党。    作为政党政治的形式,这是不是最好的呢?还要看一个时期才能知道。至少,从独立以后的政治历史来看,可以说是具有能够广泛适应民意的基础的政治势力。    这个国家的外交以前是不大受国内体制的牵制的。它是同美、中、苏都有友好关系的等距离中立外交。但是,外交要有和它相适应的内政为基础,才是确实可靠的。巴基斯坦政治的新动向是内政跟着外交姿态走的,可以说它显示出要走上内政和外交一体化的方向。从这个意义来说,最好是新的政治势力稳固起来。    不是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这两者选择其一,而是合理地调整这两者,找出新的政治制度。这不仅是巴基斯坦的大问题,而且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由多种多样的因素形成的东南亚各国的问题。    东南亚各国目前极待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做到国民同意和民族统一。现在巴基斯坦就需要答复这个问题。    不只是巴基斯坦,菲律宾也将在明年六月召开新议会修改宪法。印度尼西亚明年七月将举行十五年来没有举行的大选,研究新的政治制度。锡兰的班达拉奈克政权也已着手制订新宪法了。    七一年将是东南亚各国认真研究国家的态度的一年。这种重新研究涉及内政和外交两方面。东南亚各国要在中国在国际上“恢复权利”以前逐步确立自主、自立的姿态。掌握这个领导权的,好象主要是左派势力。人们感到这就是这个地区的新方向。

7. 巴人民党主席布托说:他没想人民党、人民联盟搞一个“大联合”

【路透社拉合尔二十一日电】阿里·布托今晚说,他设想在他的左翼的人民党和穆·拉赫曼的人民联盟之间建立“一个大联合”。    在庆祝他竞选获胜的五个席位之一的胜利的招待会上,这位前部长说,“如果说谢尔和勃兰特能在西德组成一个联合政府,为什么拉赫曼和布托不能在巴基斯坦组成一个联合政府?”    这位西巴领导人说,叶海亚总统、穆·拉赫曼和他可以坐下来,就省的自治问题制订出一项方案。这是新选出的巴基斯坦议会在制订宪法以使国家恢复文官治理的努力中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布托说,假如这三个人取得一致,宪法(新议会的首要任务)就能在远远不到规定的一百二十天之内制订出来。他还说,另一种办法是,他可以同拉赫曼会晤,设法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一种关于地区问题的解决办法。    有消息说,人民联盟应组成政府,而人民党应作为反对派。布托在谈到这些消息时说,这种说法忽视巴基斯坦的地理上的特点,在巴基斯坦,东西两个部分必须分享权力。    但是他补充说,他只能参加大体能够执行人民党的宣言的政府。

第 3 版

1. 重申游击队决不会放下武器

【美联社贝鲁特二十一日电】阿拉伯游击队高级领导人阿拉法特说,在约旦和同以色列交界的其他任何阿拉伯国家,他的巴勒斯坦部队决不会放下武器。    目前正在沙特阿拉伯访问的阿拉法特是在黎巴嫩报纸《生活报》今天发表的对记者的谈话中说这番话的。    他否认关于在约旦的所有主要城镇巴勒斯坦民兵正在被解除武装的消息。    阿拉法特说,游击队领导人和侯赛因国王的政府之间并没有达成解除民兵的武装的协议。    他说:“我们只同意改编民兵,而不是解除武装。”    阿拉法特说:“民兵的武器正贮藏在只有游击队才能进去的安全的地方。”    巴勒斯坦人的“主要错误”是在一九四八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之后放弃武装。阿拉法特强调说:“我们决不会重复这个错误。”    他说,他已向所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说明这一点。    阿拉法特说,他同沙特阿拉伯国王费萨尔的会谈旨在加强沙特阿拉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游击队的支持。    在阿拉法特同沙特阿拉伯国王会谈之后不久,约旦首相瓦斯菲·塔勒同费萨尔进行了会谈。    通常反映沙特阿拉伯的政策的《生活报》说,费萨尔正为使游击队和约旦军队之间实现持久性停战而进行斡旋。    【本刊讯】据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二十一日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说,巴勒斯坦革命目前正面临着约旦反动派从背后进行暗算的危险。    阿拉法特在接见黎巴嫩日报《生活报》记者时说,最近的约旦事件表明,消灭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阴谋仍然存在。约旦的某些势力仍然企图打击革命,因此抵抗运动必须提高警惕。    阿拉法特说,各个抵抗组织正在采取一些步骤来加强团结。

2. 苏修头目同萨布里举行会谈

【塔斯社莫斯科二十一日电】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和柯西金今天在克里姆林宫开始同以阿里    ·萨布里为首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党政代表团举行会谈。    在新闻公报里说,会谈中,“双方就苏联与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关系问题以及当前国际局势的一些迫切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会谈是在友好与相互充分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了近东当前的局势。双方对于苏联与阿联在各方面的友好合作的发展状况表示完全满意,并且表示愿意扩大和发展这种合作”。    阿联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副总理兼工业、石油和矿藏部长西德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里亚德,国防部长法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驻苏联大使加利卜。    苏联方面参加会谈的还有:苏共中央书记波诺马廖夫,部长会议副主席弗·诺维科夫,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苏联外贸部长帕托利切夫,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斯卡奇科夫,苏联驻阿联大使弗·维诺格多夫,苏联外交部近东司司长塞坚科。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二十一日电】外交人士已经说了,埃及人对于在他们同以色列的对峙中的外交代替作战,越来越不耐烦了。这些人士说,埃及人来到莫斯科,是要听取莫斯科对于苏伊士运河停火将于二月结束时怎么办的意见,而且要求苏联增加援助。    【南通社莫斯科十六日电】据一些政治观察家说,萨布里的访问是目前近东局势发展的结果,也可能意味着是在苏联援助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方面的新的一步。    莫斯科非常注意以色列总理梅厄和国防部长摩西·达扬最近对华盛顿的访问,对于美国增加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同时,苏联报纸说,在华盛顿,达扬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据说,根据这项协定美国将不坚持要求以色列从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撤军。莫斯科的态度则完全相反,并且提出以色列军队本着安全理事会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决议的精神从阿拉伯领土撤走是解决中东危机的一个条件。

3. 美国通讯社报道:苏在阿联的军人和技术人员已增至两万多

【美联社贝鲁特十六日电】据从开罗传到这里的可靠消息说,苏联已把它在埃及的军队和技术人员增加到两万多人。    最近几周又有几千名俄国人来到埃及,以扩大和操纵防空导弹系统,这个系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系统之一。    根据过去的估计,俄国人在埃及的人数不超过一万七千名。现在这个数目“大大超过两万名”。    军事分析家认为,苏联人员不断拥进,可能反映出莫斯科方面对埃及人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效地操纵空防网的能力缺乏基本的信心。    防守导弹发射场的任务由苏联军队担任。一些机场也由俄国士兵守卫。    与此同时,修建更多的萨姆二式和萨姆三式导弹发射场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以便在二月五日限期——二月五日目前的阿以停火预定将到期——之前修好。据开罗的消息说,许多这种新的发射场都设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村庄附近。所以以色列就难以在不杀死老百姓的情况下袭击这些发射场,如果进行袭击就会引起西方的非议。这些导弹分组部署在从亚历山大港到苏伊士湾大约五十英里宽的地带,大量导弹都集中在开罗和苏伊士运河之间的地带。    开罗的大多数西方外交官认为,只要埃及人能找到任何挽回面子的办法,停火在二月五日之后就将再次延长。    但是这些外交官担心,如果恢复敌对行动,俄国人将受到埃及人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供给他们进攻性的武器,而不是迄今为止俄国人所提供的纯属防御性的武器。

4. 阿联副总统沙菲抵南并同铁托会谈

【中东社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十九日电】阿联副总统沙菲今天中午到达这里开始了对南斯拉夫一周访问。    【南通社布里俄尼十九日电】铁托总统与阿联的沙菲副总统今天下午举行了会谈。    据悉,会谈是在完全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在会谈期间,双方交换了关于当前中东和地中海局势的看法。

5. 美F----111轰炸机试飞时机翼出现裂纹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一日电】多灾多难的F—111战斗轰炸机昨天又出现了新的毛病,试验机翼在仅完成空军所要求限度的百分之七十五之后就出现了裂纹。    空军发表的一则消息说,对该机翼的要求是承受四千小时的模拟飞行    ——相当于十年的飞行时间。该机翼在三千小时之后就出了故障。    在此之前,这种飞机的机翼盒形结构没有达到要求就出现了裂纹。    由于机翼出现了两种裂纹,因此它成了飞机的新的难题。另一种裂纹    ——不是由于金属疲劳产生的——在去年十二月使一架F—111坠毁。从那时起,此种飞机就停止了飞行。    由于那架飞机在只飞行了二百小时后就发生事故,因此它的坠毁不是由于金属疲劳的缘故。后来的检查表明,在制造时,机翼上就有裂纹,由于检验程序不完备,裂纹未被发现。    刚刚发现的这个金属疲劳裂纹意味着,大概不得不设计一种新“配件”——即特别设计的支撑件    ——使机翼能够在空中飞行四千小时。    【法新社华盛顿六月六日电】据今天有人称,美国计划制造的SSSST超音速飞机可能引起高层大气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改变地球的气候。    威斯康星州民主党议员鲁斯在今天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这种飞机的制造者——波音公司的专家们准备的一份秘密报告说,飞机飞行途中排出的蒸气将增加云的形成。    他说,这将有降低地面温度的作用。    鲁斯接着说,它也将局部地破坏围绕地球的臭氧层,这种臭氧层保护地球不受紫外线的侵害。    他说,运输部门两星期前向国会报告:没有科学报告支持这种飞机可能污染高空气层的说法。    这种超音速飞机能运载三百名旅客,时速二千七百三十公里,高度一万八千——二万一千米。SSSST飞机预计在一九七八年可以投入商用。这种飞机的原型要在两年后开始试验。

6. 增强飞机座舱玻璃抗冲击等性能的方法

【本刊讯】苏《红星报》九月十七日报道:    现代飞机和直升机的座舱玻璃,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问题。玻璃不仅要透明,还要能耐受巨大的冲击载荷、抗速压头和空气动力加热,以及要能在雨天和严重结冰情况下保持很好的视度。    已经搞清楚了,装有一、二层硅酸盐玻璃的多层玻璃,改进了光学性能,提高了抗冲击强度和抗磨性。丙醛烯基挡风玻璃的性能指标也很好。    这种材料有一个最重要的优点,就是与飞乌相碰时绝对安全。但是,它的抗磨性能不好,吸光力强。    对飞机来说,化学强化玻璃被认为是最好的,这种玻璃由数层经过专门硬化处理的很薄的硅酸盐玻璃片,或者中间夹有树脂层的硅酸盐玻璃片构成。    这种座舱玻璃有弹性,特别坚固而且不变形。    为直升机、坦克和装甲汽艇正在研制一种防弹玻璃,它能防御一四·五毫米的炮弹,由三层组成:挡弹玻璃层、将炮弹冲击载荷向水平方向传递的玻璃层,和靠变形吸收冲击能量的玻璃层。    此外,还在研究新的高温导电复盖物用作雷达和红外线技术设备的反射层。

7. 瑞士报纸谈英制“猎兔狗式”飞机

【本刊讯】《瑞士报》八月二十三日刊载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据称,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向我们的军队提供六十架“猎兔狗式”飞机。    “猎兔狗式”是体现一种完全新的构思的飞机,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作战方式,指出这一点,是有意义的。鉴于“猎兔狗式”能垂直起飞和降落,它是一种战术支援飞机,使用时,被认为有最大的灵活性。有些地区由于没有修建好跑道或地面没有合适的设施,不能用喷气机,但能使用此种飞机。其他喷气式飞机不是需要一条混凝土跑道,就是至少要修建一条几百米的跑道,而“猎兔狗式”在丛林中的空地、松软的或潮湿的场地上就能起飞。这种飞机还有在其他飞机不能起飞或降落的气候条件下工作的优点。“猎兔狗式’的垂直起飞一点也没有排除它仍保有其他现代化飞机所具备的优点。很少有九千九百八十公斤重的飞机能运载二千二百六十七公斤之多的炸弹和火箭。它也能在微微俯冲中以马赫数一点二五的超音速度飞行。“猎兔狗式”的机体和带有减震器的自行车式着陆装置使它有较高的比强度,但是这一结构占总重量的百分之二十二。因此,可以增加有效载荷。“猎兔狗式”通过装在机身中间的四个喷管,喷气发动机能产生八千六百公斤的推力。明年,推力将增加到九千七百五十公斤。增加一公斤推力就可多运一公斤武器,或增加飞机的作战半径。见过这种飞机的飞行员们认为,霍克·西德利所作的努力是要简化二百八十九个操纵器和指示器。

8. 国际标准化组织说:喷气客机油箱中有破坏性菌类生长

【德新社日内瓦十一月十一日电】有一个国际组织今天发表了一份详尽报告,谈起在现代喷气客机的燃料中怎样发现“小得只有显微镜才看得见的”菌类生长。    国际标准化组织说,这种菌类蚕食油箱的衬里垫料、侵蚀过滤器、穿透密封垫圈。    但是该组织说,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一微小的外来侵蚀性物体造成任何飞机失事。    这种菌类最初是在一九六六年发现的,它在同水接触被激活之前是惰性的。    在客机飞得很高,燃料箱的壁上有一点水凝结的时候,就会发生这个情况。    还没有能够充分使用消灭菌类的化学物,因为有许多这类的化学物同飞机燃料的高含量的辛烷不能相遇。

第 4 版

1. 外电报道:紧张气氛依然笼罩着波兰

【法新社华沙二十二日电】虽然骚乱已经结束,坦克已撤出了波罗的海的港口城市,但是,当国家新领导在努力争取满足工人提出的较好的生活条件的要求的时候,社会的紧张的气氛今晚依然笼罩着波兰。    消息灵通的观察家说,虽然劳动群众已表示同意举行执政的统一工人党领导人所提议的对话,但是,他们也坚持他们的要求。尤其是,工人要求增加百分之二十的工资,如果倒霉的食品涨价法令不予取消的话。    以党的书记格雷克为首的新领导没有魔杖可挥舞,它充其量不过进行广泛的磋商,以便尽可能取得工人的信任,并使他们也参加决策活动。    观察家今晚在这里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劳动群众会有等待的耐心吗?    格雷克试图同劳动群众重新开始对话,这也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    在骚乱之前其前景就不美妙的波兰经济和财政形势,已由于北部的骚乱和蔓延全国其他城市的罢工浪潮进一步复杂化了。    目前,新的领导正在处理最紧急的经济问题:缓和紧张局势,准备为处境困难的阶层制定社会措施以及重建党、政关系。    观察家们说,波兰工人懂得了他们的力量能使事态发生变化。他们看到一次群众运动能够使他们的领导人垮台。    【合众国际社华沙二十二日电】波兰人民期望党的新领导人以行动表明他们正在采取真正的步骤来纠正经济上的过错,包括在圣诞节前提高食品价格百分之二十在内。    华沙的一位驾驶员说,“现在他们知道工人阶级的厉害了。”    【美联社华沙二十二日电】虽然当局对出事城市仍然保持着严密的控制,有消息说仍有装甲兵和仍在实行宵禁,但是华沙没有接到什么关于发生新的暴力行动的消息。    华沙电台二十二日首次透露弗罗茨瓦夫曾发生过罢工。    同格但斯克之间的航空线和电话联系已经在二十二日恢复。一些官员说,到什切青的飞机也通航了,但电话还没有通。    据未经证实的西方消息说,这些地区的周围仍围着大量的以坦克为支持的波兰和苏联军队。    【合众国际社华沙二十二日电】遭骚乱破坏的什切青今天仍然同波兰的其他地方断绝联系,这表明那里的局势还很紧张。    同什切青的电话联系还是断绝。    巨大的瓦尔斯基造船厂厂长钦杰今天在华沙电台转弯抹角地说,这个造船厂关闭了六天。    钦杰说,“我们正在作一切必要的准备,以使明天(二十三日)各个班次都能开始工作。”    【合众国际社斯德哥尔摩二十一日电】与波兰官方的报道相反,今天一位瑞典外交家说,看来在格但斯克这个被骚乱搞得一塌糊涂的城市,去上工的“没有几个人”。负责瑞典设在这个波罗的海港口的领事馆的领事贡纳尔·维克用电话告诉瑞典广播公司说,“今天上午在港口工作的没有几个人。”

2. 波通社承认:波国内存在明显深刻的冲突和危机

【波通社华沙二十一日电】波通社评论员就上星期在沿海地区造船厂和其他工业企业发生的事件以及党领导机构的人事变动发表评论说:    现在当我们分析发生的情况和考虑这方面的原因和后果时,我们应当明了一点:劳动集体的行动证明,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深刻的冲突,甚至危机。冲突的主因,不只是提高食品价格这样一个原因。它顶多是暴露了这一冲突而已。    实际上,冲突局面的前提早就存在,并且日益成熟,其原因是:在经济问题上往往采取唯意志主义的解决办法;在有关经济、经济职能、管理,制定和执行远景计划的方法以及规定远景这样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没有真正地同工人阶级对话,而这里所谈的一切问题当然都是同工人阶级有关的,没有他们的支持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在经济政策方面考虑不周的主张以及在执行方面的匆忙草率,不重视劳动人民的意见,无视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不善于或者干脆不愿意去发现那些不正确的往往是亏本的措施造成的后果,所有这些最终都导致当局和劳动群众之间分歧的日益增长。在这种基础上出现的危机,又由于忽视了在这些问题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心情,由于看不到这种情况必然会增长,而变得深刻起来。    不言而喻,所有这些都是在我国经济情况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在有严重的客观困难的情况下,在出现从粗放经营体制向集约化方法过渡这一困难进程期间发生的。同时,这既同经济规律的某些作用有联系,也同通常的心理上的抵制(这是由来已久的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新与旧斗争的结果)有关。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无视现实和不同劳动人民对话的作法是正确的。完全相反,正是在这种客观条件困难的情况下,这种对话应当进一步加强。    党现在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爱德华·格雷克号召劳动人民参与制订新计划,参与实行保证国家得到迅速而协调的发展的变革和改革,这一号召无疑将得到响应。我国普遍意识到新领导面临的困难而复杂的任务,要求共同努力,这有助于作到这一点。

3. 外电报道:波报不指名地指责哥穆尔卡

【美联社华沙二十二日电】下台刚三天的哥穆尔卡今天看来已在遭到共产党报纸的攻击。    在党的新首领格雷克领导下的这些报纸没有指名提哥穆尔卡,但是它们露骨地宣称波兰近来在治理上受到“片面的指挥,往往在非常狭小的圈子里作出决定”。    以前报纸上出现的官方论点是把动乱归咎于波兰青年,而现在它们把责任完全放在哥穆尔卡的领导上了。    《华沙生活报》说:“人人都应当对自己的行动负责。说‘什么总是我最懂得’这种话的人就是不要别人思考……”    这些话似乎符合西方外交官对哥穆尔卡的看法,即,认为他是个实行家长式的和独裁统治的人。一个西方人说:“哥穆尔卡不喜欢同任何人商量,他喜欢独自作出决定。”    《华沙生活报》还说:“事实上,若干时候以来领导同人民之间的联系断了,代替的是片面的指挥——往往在非常狭小的圈子里作出决定。”    【法新社华沙二十二日电】波兰报纸今天一致谴责了那些在上周末险些使波兰政权垮台的错误和缺点。    《华沙生活报》说,有必要“在华沙,在省、县和农村团体里,在党的机关和政府里改变施政方法”。这家报纸说:“这些起源于工人阶级的不满情绪的可悲事件是为今后提出了严重的警告,我们必须从中总结出充分的、有决定意义的经验。必须完全排斥违背社会主义的保守和因循守旧思想。”    《广字报》指责前领导采取的措施目光短浅、不公正。

4. 尼克松要美国务院加紧分析波局势

【德通社汉堡二十日电】汉堡的《星期日世界报》的一条华盛顿消息说,尼克松已指示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各个特别委员会继续加紧分析波兰局势。    【德新社华盛顿二十日电】华盛顿对波兰党首脑哥穆尔卡的辞职感到完全意外。    迄今为止,华盛顿对于哥穆尔卡的继承者格雷克还没有得到任何详细情况。    国务院东欧司仍然在研究波兰新局势。    【美联社华盛顿二十日电】看来,波兰共产党首脑哥穆尔卡的被黜结束了波兰共产党内哥穆尔卡和拥有无限能力的前内务部长莫查尔之间十四年的权力斗争,但是这也许不是莫查尔所希望的方式。    这是尼克松政府中欧问题专家对波兰今天发生的事件的看法。    没有得到官方对波兰人事变动的评论,但是,负责中欧事务的高级官员们一天当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国务院研究收到的电报。    【美新处华盛顿二十一日电】白宫齐格勒新闻发布会二十一日报道:    有人问总统“对波兰”问题的反应时齐格勒回答说,“我们对那里的局势不予置评。”

5. 美新处报道:《欧洲报纸认为波兰局势捉摸不定》

【美新处华盛顿二十一日电】题:欧洲报纸认为波兰的前途捉摸不定    欧洲许多报纸发表社论,纷纷评论波兰共产党头目哥穆尔卡的下台和“专家治国论者”格雷克接替他一事,这些报纸的社论普遍预料波兰的“前途捉摸不定”。    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日报》说:“尽管对哥穆尔卡进行种种指责,但是他留下的空缺可能将是难以填补的。”    美联社驻伦敦的国际事务分析家塞勒说,从波兰新政权可以看出“政治上将更加强硬,而在经济上作些让步,以便平息怒不可遏的工人阶级”。    虽然东欧的一些新闻机构把哥穆尔卡的下台同他在管理波兰经济方面所遭到的失败公开连系在一起,但是英国《卫报》却提醒它的读者说,波兰“仍然是一个严厉的、压制性的和枯燥的地方”,工人阶级感到“愤怒和不满”。    奥斯陆的《晚邮报》说:“哥穆尔卡的下台证实波兰现在局势极为危险。我们大家都知道,哥穆尔卡下台并不是因为他身体不佳,而是把他作为对所犯的错误——波兰人游行示威反对这种错误    ——的一个替罪羊。”    挪威的工党报纸《工人日报》说:“对东欧国家经济政策的批评是合情合理的。改革进行得太晚了,而且虎头蛇尾,这样的批评不仅可以在西方听到,而且有时也可以在执政的共产党的内部听到……波兰政府现在至少比以前诚实地承认这个国家处于经济危机状态,这种状况既要求进行内部改革,也要求改善同西方在经济方面的接触。”    西德的《南德意志报》说:“华沙政治局的其他四个委员同哥穆尔卡一块儿下台这一点表明,他的辞职并不是因为他有病……使他们无法克服的那种病就是他们带给波兰的经济上的大灾难。”    《法兰西晚报》说:“格雷克无疑是忠于莫斯科的,这是出于现实考虑,而不是由于感情上的原因。”    西德《慕尼黑信使报》认为波兰新领导人准备采取主动。这家报纸说:“‘很难设想克里姆林宫将会允许他们统治很久。”    米兰的《晚邮报》说哥穆尔卡的下台是“不可避免的”。这家报纸说,尽管他早先很得人心,但是“哥穆尔卡接二连三的犯错误,这在他本国的历史上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罗马的《信使报》写道:“通过更换哥穆尔卡和波兰共产党的其他成员,中央委员会已达到了两个目的:(一)通过接受示威者的要求和撤除一些领导人的职务而安抚示威者。(二)为了使克里姆林宫满意,已选择了一些新人上台。”    巴黎的《震旦报》问道:“哥穆尔卡的继承人将干些什么呢?”它又说:“格雷克属于像苏联的柯西金那样的新的一代专家治国论者,但是与此同时,莫查尔将军将提高共产党和警察的发言权。虽然在表面上将实行自由化,但是骨子里将在感到不安和保持警惕的苏联敦促下采取强硬的做法。”

6. 英报报道:捷修以担心的心情注视波局势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二十一日刊登了舒尔茨发自维也纳的一篇报道,题为《食品引起的骚乱威胁到经济改革》,摘要如下:    由于上周食品引起骚乱,人们对一月一日起将开始实施的波兰经济改革方案感到担心。这在华沙条约其他成员国可能引起反响,在这些国家已实施或即将实施改革措施。    邻近的捷克斯洛伐克以担心的心情密切地注视着波兰局势的发展。在彻底废除了希克的经济改革计划后,布拉格政权最近已决定实行一个由中央计划和指导的新方案。根据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决议,一九六九年经济“处于灾难的边缘”。捷克政府已宣布实行严密劳动纪律和提高生产率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实行“按劳取酬”的制度。这种按照工作效率支付工资的制度加上物价上涨在捷克工人中像在波兰一样可能引起不满。捷克的局势由于官方承认燃料和电力不足以及消费品的“分配有缺点”而变得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