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10-26
第 1 版
1. 毛主席语录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 我在新中国六年的印象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十七日至十九日连载了新西兰道格拉斯·莱克的一篇文章,题为《我在新中国六年的印象》。现将这篇文章摘要转载如下: (原编者注:本文作者道格拉斯·莱克是新西兰人,曾在新西兰外交部任职,到中国之前,是个新闻记者。他在一九六二年一月偕其夫人及三个女儿前往中国,在中国居住了六年多,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归返新西兰。在中国居留期间,莱克在《北京周报》社里担任校阅英文译稿的工作;回到新西兰后,曾应邀在新西兰许多大小城市举行演讲。他在惠灵顿的《晚邮报》上发表了连载文章,畅谈其旅居中国的观感。) 过去两年内,我在中国出席了许许多多的会议;会议上的发言人经常都是这么开始:“我要说的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它只表明我对事情了解的程度。我的政治水平不高,我对事情的了解也很有限。如果我说的有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希望你们能指出来。” 我想不出其它比上文更好的字句来作为一篇谈论有关中国的文章的开头。它不断发人深思,促使人们去深一层了解中国的社会秩序怎样使到数亿劳动人民那么意气风发。 他们作为劳动人民,明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换意见,并把这些意见付诸于实践,这是极为重要的。他们也知道,个人的经验非常有限,唯有综合集体的意见,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种人人有权表达意见,并将这些意见交给集体去考虑的集体民主,正是毛泽东主席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通过这种集体民主的进展,中国人民正在明智地创造历史。 我年纪越大时,我越明白在生活上委实没有真正简易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去尝试探求事物的本质。我觉得去探求中国的本质是很重要的。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我对中国本质的认识并将论述一些新西兰人感到特别有兴趣的问题。第一件事物 关于中国的第一件特出的事物是:中国的社会是一个革命的社会。这是一个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这个国家,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指南(非常完整地概括在毛泽东主席的著作里)是——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在人类生活史上不断地开展。有时,这斗争是公开化的,有时则是暗地里的,有时是采用和平方式,有时则是采用暴力手段。 中国现在已从文化革命中浮升出来。这场社会风暴是中国及世界上史无前例的第一场革命。我说这是第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是因为我相信,在中国,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文化革命;或许在这个世纪里还会有一两次;它们的形式也许会不同,但是内容和目的将是一样的。 在中国刚发生过的动荡,有它自己精确的定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它是“大”的,因为它的规模以及它要达到的目标都很大;它是“无产阶级”的,因为它宣称的目标是: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它是“文化”的,因为它包括了各种的思想领域:诸如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戏剧、法律、经济,简单一句话,就是各个思想领域中新与旧的思想的斗争;它是一场“革命”,因为它牵涉到激烈的变更。这激烈变更的目的是——那些掌握了政治权势而不准备继续明智地、自觉地去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他们的权势应被剥夺,这些权势应移交到那些准备这么做的人的手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大革命 文化革命的过程表明了人民对毛主席路线的拥护。它可以最好地被譬喻为“社会工程”的大实习 ——一场自由,但却没有失去控制的大实习。我们都很熟悉改造自然的观念;在新西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例子。在中国,毛主席则开展改造人类灵魂的运动,并建立一个强调大众利益、一个最推崇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顾个人得失的人的社会,而摒弃强调个人和私人利益的社会。有人或许会问,这有什么新鲜呢?事实是: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探寻完成这项目标新方法的工作。 文化革命并不是一场没有韵律和缘由的无谓运动,也不是一场不同派别的野心家们争夺个人权利的斗争。文化革命是一场政治斗争,其问题是政权——应该由谁掌握政权以及为了什么目的的问题。在我看来,这问题现已解决;那些相信中国仍须继续革命、继续进行建设社会主义工作的人已取得了胜利。 我相信这一点是当今在中国发生事件中的本质。正如中国人民自己说的,他们正在进行着使社会的上层建筑(即思想领域)跟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工作。我把这项工作称为“社会工程”。中国人民认为,假如他们不这么做,旧的思想、旧的习俗,以及旧的行为便会猖獗起来,有一天这些旧东西就要得势;那么,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便要改变,而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万里长征中的另一步 好几个新西兰人对我说,毛泽东主席常常能提出人人都能接受的哲理。我觉得这话颇有道理,而且毛泽东主席也反复警告不要盲目接受任何人的观点。在以后的年代里,我相信中国劳动人民将会取得“社会工程”的新技术,以便将这些哲理付诸于实践。 一九四九年,当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三十年艰苦的和复杂的政治及武装斗争后夺取了政权时,毛泽东主席说这仅仅象征着万里长征第一步。今天,我们就较能理解这个比喻的意义。我想,我们也可以这么说,这场规模庞大、历程复杂的文化革命也仅仅是长征中的另一步。 或许文化革命的突出成就就是中国现在所强调的两点。第一、劳动人民、劳动阶级(不是官僚们)必须领导一切;他们有最实际的经验,而且属于人民的多数。第二、由于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民正在农村工作,以及被鼓励前往农村工作,社会服务工作亦须深入到农村去。 因而,在农村中,医药服务、革命化的教育服务、新的工业,全都蓬勃地发展起来。一九六八年,所有的年轻医科毕业生都坚持前往遥远、偏僻的农村地区去为公社社员们服务。(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知识分子下放 当前的一项重要问题是协助城市里的行政干部,帮忙他们安排转移到农村去居住。 这是一个克服官僚作风、简化行政、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以及减少没有替社会从事生产的人数的方法。当我们旅行经过江西省会南昌市时,我们见到许多载满干部的运输卡车,他们携带了家眷及家具用品,准备前往农村,并永久住在那儿。 这只是文化革命新面貌中的一个小侧面罢了。人们再也不向往白领(指坐办公室靠领薪水生活的人 ——本刊注)的工作。行政人员的人数有大幅度的减少(在一些情况下,减少了百分之七十),报界方面的工作人员也减少了许多;人们同时了解到,必须采取实际的步骤,使知识分子和行政人员能跟种稻给他们吃的农民以及生产物品给他们用的工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怎样才能了解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想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中国人说,唯一的途径是去同他们一边生活,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份子。新教育制度正建立起来 旧的教育制度已趋死亡,一个新的教育制度正在建立中。新的教育制度将是怎样的呢?现在尚言之过早。但很明显的一点是——我们所熟悉的考试制度已被扔掉了。学校已复课,但有许多学生都离校前往西部和东北去开辟新天地。新的大学生很可能是有实际技艺的成熟工人及农民(没有年龄的限制),或者是曾在工业或农业方面工作了两年至五年而被他们的工作伙伴推选出来的知识分子。这是符合毛主席关于教育方面的教导;毛泽东主席强调第一手的实际经验,而不是第二手的死记来的学问。他说,读书是一种学习,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这两种学习中,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新中国的新气象 关于今日中国人民的一般情况,我应说他们朝气蓬勃。中国已从一个穷困、落后的国家改变为一个进步、现代化的国家。在某些方面,她仍然贫乏,但在其他方面,她非常富裕。在各处都可见到新与旧的痕迹。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点,每一个游客也可以观察出来。中国人民在短时期内走过了一条很长的道路,而且,他们满有信心,他们相信在未来他们可走得更快、更远。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城市里也会有差异。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的景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足够的食物吃和足够的衣服穿,也都有房子住。而且,每个人都有工作,文化革命正把教育和医药卫生服务大力推广。在中国,没有通货膨胀,物价稳定或在下降中。我们居留在中国六年里,看到了食物、衣着,以及其他消费品在数量方面、质量方面和种类方面都不断改善着。 多数的新西兰人在考虑到中国人民拥有的物质时,不以为中国人民是富裕的。在中国,许多人都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包括半导体收音机),但并没有汽车、电视机之类的东西。我也不曾在中国人的家中见过“满铺的地毯”,或电冰箱。一般家庭的布置很简单,家中的小器具也不多(这或许是节省劳力的设计)。但是,在中国料理一个家庭要比在新西兰容易得多,也许是大多数人都是在工作场所用餐的关系。我不以为中国人民对我们拥有的物质和我们常有的烦恼会有所羡慕。在中国,分期付款是闻所未闻的,所得税亦是如此(我想,只有一小部份在过去领取了财产赔偿金的有钱佬要付一些所得税,其他的人则不必)。此外,也没有酗酒、娼妓或吸毒这类东西。巨大的革命成果 文化革命导致了一些经济的损坏是实在的事。这原是预料到的。但是,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农业却在文化革命中蓬勃发展起来。在一九六七年,各种农业生产都得到了丰收;这不只是气候一般上都很好的原故,而且是因为田地里的工作做得好,同时技术也不断在改进。这几年,农业又一次得到了更好的收成。 一九六八年十月当我们在上海时,我们会见了一些青年工人,这群年青工人和年纪较大的干部一样身负重责;他们在政治上的成熟是我们在中国最后一个旅程中得到的特出印象。 在文化革命中,他们是站在最前面的人。他们宣称(且拥有数目字可证明)文化革命以后上海的生产产生了飞跃,他们还预料,将来会有更大的增加。基本的因素是:由于大家对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所需要的东西有深一层的认识,所以他们将干得更加起劲;而且,新的思想将更迅速地涌现出来,更快地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强调简朴的好风气 同时,在过去,物质刺激(比如奖金之类的东西)成为薪金制的一环。在文化革命中,这类物质刺激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因为它被认为是反社会主义的 ——只鼓励人民自私自利,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而不是为集体的利益。 近年来许多人写了有关这富裕社会的文章。我看中国并不打算建设这样的社会。 例如,新西兰拥有一百万辆私人的摩托交通工具;那中国就需要二万万到三万万辆。中国并非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管将来会怎样,中国今日的资源大量投入在灌溉、电气化、造林,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方面;目的在于使到每个地区,每个省份,甚至每个县都大体上能自给自足。 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他们已经拥有、或正在寻求他们需要的一切东西。然而,他们仍然强调权力、节约及朴实生活。浪费、懒惰以及不负责任都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胸怀世界的伟大志向 由上面颁布纪律叫人民遵守是罕有的事;但人人都建立了自觉的纪律。人民都觉得工厂、农场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知道,倘若他们降低生产的成本,他们也同时降低了物价;倘若他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那大家都能受惠。 先前我说过,中国是一个革命的社会。在中国国内,这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在国外,这意味着中国将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今天在中国有句很流行的话:“站在家门口,眼望天安门,胸怀全世界。”这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人家对我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中国人民不能只顾自己,而应该关心世界上受压迫、受剥削人民的命运。诚然,这是个阶级观点,因为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包括了美国的受薪工人,也包括了印度的农民。(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本刊注)
3. 社会主义中国(五)
参观“五·七”干校 在这次访华时,我们有机会参观了“五·七”干校。这种所谓“五·七”干校,是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创办的,今天,已经在中国各地举办。我们参观的是设在北京郊区的东城区“五·七”干校。 毛主席的这个“五·七指示”,是指在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毛主席给林彪副主席的信中提出的号召而言的。毛主席在这封信中号召要把全国所有省市建成既进行工业生产又进行农业生产,既有文化又有军事的革命化的大学校。解放军战士、工人、农民、学生,还有服务行业、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都要批判资产阶级。都要以本职为主兼学别样,都要培养成具有无产阶级政治觉悟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 我们最初认为这种所谓“五·七”干校,大概就是把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的干部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参加体力劳动,进行思想改造的地方。这个东城区“五·七”干校是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七日建立的,来自北京市东城区三十个单位一千三百九十八名男女干部在这里学习。他们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大搞群众运动,用自力更生的办法,在北京市郊区开垦荒地,挖掘水井,盖宿舍、建造肥料工厂和农业加工厂。在这里,他们过着集体生活,同时,进行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军事训练。他们努力地学习毛泽东思想,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批判资产阶级,正在把自己锻炼成为自觉建设社会的有教养的人。在这里,不是需要特别的天才。有时候,邀请先进的工人、贫下中农做报告,但主要是自己本身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锻炼自己。听介绍后知道,希望进“五·七”干校的人很多,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群众批判并且还未被解放的干部,无论如何也不能进校。没有解放的干部,是革命群众认为他的自我批评不充分的、有待进行彻底批判的干部。 看来,“干部”的说法,中国话使用的范围比日本话的范围和意义要广泛得多,如果用日本话来说,在机关工作的事务职员都属于“干部”的范畴。现在,北京市东城区各机关干部,大部分都希望到农村或干校去,行政机构大大精简,只留下不到原有人数十分之一的人坚持工作。苏联,也有“高级党校”形式的干部学校,但它要经过严格的选拔,招收入数很少,是培养党和国家最高级干部特殊的特权学校。 中国的“五·七”干校,是作为群众运动由广大群众自己建立的。在这种学校里,广大干部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从受到偏于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任何一方的阶级社会的残余影响的人,锻炼成为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由于城市大批干部下放到农村,人民公社不能收容那么多,如果建立这种类型的学校,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如果在这样的学校过集体生活,就有以下优点,能和许多先进人物生活在一起,能够受到很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一进入这样的学校,都是具有同样倾向的人生活在一起,会形成宗派,反而容易产生和在城市工作时差不多的现象。可能有以下缺点:不易接受工人、特别是贫下中农直接的阶级教育,不易切身体会他们的阶级感情和生活感情。因此,这个学校的学生尽可能轮流到附近的贫下中农家里去,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为克服以上缺点而进行了努力。有些干部认为,进了这样的学校后,就是“好好劳动,吃好、睡好”,犯了丢掉“继续革命”的自觉性的错误。在这里,不是“拿起锄头,放下笔”,而是要求“扛起锄头拿起笔,改造世界观,改造世界”。 毛主席在《实践论》一文中指出:“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我认为,“五·七”干校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宏伟的设想,它要把全中国变成培养那样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大学校。我认为这是最革命的,是世界上的第一次尝试。(五)
第 2 版
1. 英国记者文章:《印度工业由于苏联负责经办遭到巨大损失》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十九日刊登了黑兹尔赫斯特十八日自德里发回的文章,标题是:《印度工业由于苏联负责经办遭到巨大损失》,摘要如下: 在近年来印度的工业发展计划越来越依靠苏联的援助之后,许多印度人开始认为提供援助的俄国人及其技术人员可能也成为不体面的美国人一样。他们还发现,这些国家资本主义拥护者的缺点同支持自由企业的人的缺点一样多。 俄国人自己也开始受到西方国家在援助的结果不令人满意时所遭受的批评。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批评不仅来自怀有政治动机的右翼政党,而且还来自印度议会的有许多左翼和共产党议员参加的一些监督委员会。事实上,这些委员会在最近的三项报告中对苏联负责经办的几项发展工程所遭到的巨大的财政损失表示吃惊,并指出政府接受某些计划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不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在其他方面,这些报告批评派到印度来的苏联专家怠慢印度的官员。据说某些计划已经失败,因为俄国人无视印度官员的意见,结果印度政府就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损失。 这些委员会指责说,经营管理工作不得已严格依照俄国关于如何经营国营企业的主张行事,结果往往造成严重损失。 比如,在上个财政年度里,议会关于钢铁和重型机械的委员会认为,苏联负责经办的开采和矿山机器制造公司每天损失一万二千英镑。它的全部损失是一千五百万英镑。 苏联资助的国营公司印度制药有限公司是又一事例。议会关于国营企业的委员会认为,俄国人说服政府建立一座巨大的制药厂,生产一种在印度并不使用或者是不需要的药品。俄国人还负责经办一项计划,花费好几百万卢比来生产一种药品,而其产量超过了印度实际需要的十倍。 对苏联援建项目所产生的失望情绪正日益增长,引人注目地反映出这种情绪的莫过于最近关于印度制药有限公司情况的报告了。 议会委员会谈到它对迄今为止该项工程受到的二百万英镑损失感到痛心。 该委员会说,“本委员会不得不指出,决定同苏联达成一些合作协议不是出于技术方面的考虑,也没有进行销路调查或是研究一下它是否在经济上切实可行。” 不久前人们集中注意到英国在印度的“白象” ——杜加普尔钢铁联合企业——的惊人缺点,现已则集中注意苏联在博卡罗兴建的钢铁厂了。关于钢铁和重型机械的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说,政府不听当地顾问和专家的劝告,而匆忙地与俄国人签订了协议。 结果该工厂——定于几年之内就要投产——生产一吨钢将需要二百二十二镑成本费,而苏联原估计是一百五十镑。 苏联未能制定出最后计划和图纸,致使该工厂推迟竣工近两年半,政府的损失几乎将达一千八百万英镑。 该委员会还对把原来三亿八千万英镑的投资追加五千万英镑一事表示“遗憾”。 委员会在谈到在印度的苏联专家所起的作用时,该委员会批评说,他们的傲慢态度同政府过去责备美国人采取的那种态度一样。该委员会说,“因为宁愿听取外国合作者的意见而忽视了印度专家的意见,所有这一切的结果都令人不愉快的。对于印度存在的状况,外国专家的了解是有限的,或是说,实际上并不了解。 “他们一般都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所以把印度专家完全抛在一边是不正确的作法”。 该委员会在谈到苏联承建的另一个发展项目时指出,开采和矿山机械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就是经营管理上不当和不愿意把剩余基金用于短期投资。该报告说,“本委员会对该公司遭受的巨大损失深为不安,人们将看到遭受的这一损失将使已经投下的资金化为乌有。”
2. 外电报道:印对美没给英·甘地以「上宾礼遇」表示不满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二十二日电】印度政府今天对美国政府在英·甘地夫人最近访美期间没有给她以上宾接待表示不满。外交部发言人对记者说,没有按照礼节来接待甘地夫人。 甘地夫人十月二十日离开新德里去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的庆祝活动。 这位发言人说,印度已注意到以下事实:美国大使肯尼思·基廷没有到新德里机场去送她,而且没有美国官员在纽约机场上迎接她。 美国大使馆的发言人说,基廷大使没有去给甘地夫人送行是由于他睡过了头,原定要叫醒他的人忘了叫醒他。 他说,基廷在甘地夫人动身的当天上午就对他没有去送行一事向印度礼宾司的负责人表示抱歉,并且就此事写了信给甘地夫人。 【美联社新德里二十二日电】有个人忘了在二十日清晨五时十五分叫醒美国大使基廷,看来这件事使印美关系又一次遭受挫折。 基廷本来要亲自去德里机场为英·甘地总理送行,英·甘地是清晨六时乘飞机去纽约的。 但是,俄国外交官员到机场送行了,因为甘地夫人计划在去纽约的途中在莫斯科逗留三小时,以便同苏联总理柯西金会谈。印度记者从纽约报道,甘地夫人的随行人员对基廷没有到德里机场去给她送行而感到不快。 这些消息说,这些印度人也拒绝了美国国务院要派一名美国官员去纽约对基廷没有为印度总理送行一事进行“搪塞性解释”的要求。两国之间这次新的外交上争议是在上次由于美国在两周前决定向巴基斯坦出售武器而引起的争议刚刚要平息下去的时候发生的。 甘地夫人显然决定不参加尼克松总统二十四日在华盛顿为出席联大会议的外国贵宾举行的宴会。
第 3 版
1. 英报文章《莫斯科注视智利的总统职位》
【本刊讯】英《苏格兰人报》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莫斯科注视智利的总统职位》,摘要如下: 当美国人对据说苏联在古巴建立一潜艇基地表示关切时,莫斯科在拉丁美洲的注意力目前却集中在圣地亚哥。在苏联的报纸上没有一天不提到智利的政局并刊登从智利首都发回的长篇报道。 自然,苏联的关心是由于上月智利总统选举的结果所致。 阿连德的阵线包括共产党人。因此俄国人急于想由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第二个政府——第一个政府是古巴——在拉丁美洲国家掌权。 自然,俄国人认为,在智利的上层阶级和美国之间存在着牢固的联系,因为美国在那里有巨额的投资。 促使俄国人认为阿连德将当选的原因是,据说智利军事领导人拒绝对宪法程序进行任何干涉,智利是拉丁美洲长期以来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的国家之一,在这里有牢固的民主传统。 但是,苏联有关阿连德事件的评论最耐人寻味的是,苏联的评论不断重申阿连德决不会违反宪法,并将在宪法范围内实行一切改革。 在古巴,卡斯特罗搞了一个共产主义改革的极端行动,对整个拉丁美洲造成了一些有害的后果。莫斯科断言阿连德将在宪法的范围内行事,是企图打消人们的担心:害怕在阿连德政府上台后突然发生暴力的革命行动。 莫斯科拥有强大的手段来对阿连德政府施加影响,因为智利共产党一向同莫斯科友好,并且奉行莫斯科制订的路线。 因此,苏联关心阿连德获胜是真的,但是,莫斯科也了解这件事在其他方面的含意。第一,阿连德获胜对于美国是一个打击,因为美国在这个国家有大量的投资,尤其是对铜矿的投资,因此这里认为,美国人可能作出比过去更激烈的反应和更反对阿连德。 第二,俄国人将为他们在拉丁美洲的政策谋求新的出路,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同卡斯特罗进行讨价还价的更有利的地位,卡斯特罗不时表明他是一个不好对付的盟友。
2. 法新社介绍阿连德简历
【法新社圣地亚哥二十四日电】智利新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于一九○八年出生在圣地亚哥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 他在青年时期是医生和社会党党员。 他在一九三七年当选为众议员,次年负责领导激进党领导人阿吉雷·塞尔达的竞选,取得成功。塞尔达是作为人民阵线的候选人竞选总统的。 阿连德在新的左派政府中担任卫生部长,直到社会党人在一九四○年退出人民阵线为止。 他在一九四二年担任工人社会保险基金会的行政官,在一九四三年创立了智利社会党并担任该党总书记。 他在一九四五年当选参议员,但是在一九五二年、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四年的总统选举中都失败了。 阿连德在一九六六年当选为参议院议长,从而成为智利第二位的官员。 据知,阿连德总统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去过古巴几次,是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朋友。
3. 智总统弗雷和三国司令拜访阿连德
【合众国际社圣地亚哥二十四日电】智利议会今天选举阿连德为共和国总统。 后来,弗雷拜访了阿连德,对这位当选总统进行传统的礼节性的访问。 紧接着弗雷,三军司令也对阿连德进行了传统的拜访。 其中包括代理陆军司令卡洛斯·普拉茨将军。 【美联社圣地亚哥二十四日电】智利的罗马天主教会二十四日表示愿帮助阿连德执行他在六年任期内「打算执行的执政纲领」。
4. 美苏加紧研究截击洲际导弹的方法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六日电】美国国防部今天宣布,一枚“斯巴达人式”导弹在第二次成功地试验有争执的卫兵反弹道导弹系统中,在太平洋上空截击了一枚飞行中的弹道导弹头部圆锥体。 在十月三日从夸贾林岛的卫兵试验场发射的“斯巴达人式”导弹,是用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原型雷达导向在地球大气层上的目标的。 “斯巴达人式”导弹和从四千二百英里以外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头部圆锥体靶子都不载有核弹头。 五角大楼在声明中说,这次试验是“为了核实卫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在侦察和跟踪弹头”以及在弹头进入大气层之前使之被摧毁的能力。 在第一座卫兵发射场在一九七五年前后开始投入使用前,还计划要进行更为广泛的试验。 【本刊讯】法《世界报》六月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用沥青对付导弹》,摘要如下: 据很严肃的美国《航空周》杂志报道,苏联人也许正在试验一种新的装置,以便在发生世界冲突时用于对付美国的弹道导弹。 这种体系具有独特之处:这不是向敌方的导弹发射一枚促使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火箭来摧毁它(美国反弹道导弹体系)。 俄国人这回只是在敌方导弹的轨道上设置一块沥青云,沥青云粘附在火箭头上,当它进入大气层时,沥青就燃烧起来,毁坏火箭的保护罩,从而使火箭不能准确命中目标。 这种体系不是象人们所“武断”想象的那样不合情理。 美国专家也已考虑到了类似的体系,但是他们特别设想用一种悬空的沙子方法来机械地摧毁火箭头。
5. 法制造一种二十毫米的双炮管高射炮
【本刊讯】法《陆海空》杂志一月十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二十毫米的双炮管高射炮》,摘要如下: 装有精确瞄准计算仪的小口径自动火炮的高射炮,能有效地防御低空飞机的袭击。这种火炮也适用于地面作战。现在法国陆军在布尔日试验场,试验一种符合这些标准的双炮管二十毫米火炮。 两门火炮的两个MK20RH202型自动武器,精确度极高,射击速度是每分钟二千发。射击的高速度和六百发预备弹药保证了强大的火力。 由于在摇架上设有炮管流动底座,从而保证射击时的稳定性。 发炮是脚踏传动的。二十毫米的双炮管装有调节器,可以连续发射或单发,每个炮管也可以进行十五到二十五发的计划射击。双炮管有发炮的闭锁装置,以停止对一定面积的射击。二十毫米的双炮管还可发射杀伤力强的燃烧爆炸射弹,和坚硬金属弹心的穿甲弹。它的瞄准范围,高低角为负五度到正八十三度,方位角不受限制。瞄准的迅速使它能“捕捉”到高速度飞行的目标。 从瞄准手的座位上进行全部操纵,为了追踪高速度飞行的飞机,瞄准手使用一种瞄准类比计算仪,在这个计算仪上划出目标的最小距离和近似速度。 二十毫米的双炮管高射炮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也能运转。它的操纵需要三个人:一人当非专门化的炮手,二人供应弹药。由于这种炮装在一个单轴箱车底盘上,它可以拖运,也可以用飞机或直升飞机载运。
6. 美在研究一种手提箱型原子弹
【本刊讯】蒋帮《自立晚报》八月一日报道: 美国现正从事研究,要发展成一种手提箱型原子弹。根据初步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此种手提箱型原子弹,已经发明在望。 国会一个研究小组说,这种手提箱型原子弹的发明,是可能的,将来可以此发展一种轻型的,低爆炸力的原子武器来达成这种愿望。例如,像一架可以移动的(手提的)彩色电视机那样,就可以藏有像炸广岛原子弹那么大的威力的原子武器。 这种手提箱型原子武器,可以由一个人携带。一个兆兆吨爆炸力的原子武器,大约只有一个大包袱那么大,所以携带起来,至为方便。
7. 英国用铝制造坦克
【美联社伦敦四月三十日电】英国国防部今天宣布,计划用它所谓的世界第一批完全用重量轻的铝做装甲的坦克来装备英国陆军部队。 国防部说,用铝作装甲的「蝎」型坦克比同类型钢制坦克的重量减少大约百分之三十,而且防护能力更大。 「蝎」型坦克设计有一个一百九十五马力的发动机,使之在十五秒内把速度从零增大到每小时三十英里。这种坦克装有一门七十六毫米的炮,预计能爬六十度的山坡。
8. 美制造一种越野高速装甲车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三月十六日报道:洛歇飞弹太空公司为美陆军发展之XM808式战车。该型战车系由两个活动车身嵌造,每个车身皆具有四个巨轮,全车有两副机件,分由八轮推进,十分灵活,适合作越野高速战车之用。
9. 英试制手提式导弹发射器
【本刊讯】美联社四月二十九日发出一张手提式导弹发射器的传真照片,以下是图片说明全文: 在苏格兰阿伯丁进行试验时,导弹从一名英国士兵拿着的手提导弹发射器中飞出。这种装备被称为「吹笛」导弹系统,重仅四十磅。发射之后导弹由士兵使用按钮操纵的无线电指挥打击空中出现的目标。
10. 阿连德当选智利总统
【美联社圣地亚哥二十四日电】议会今天以一百五十三票对三十五票选举阿连德为智利总统。 在议会投票中有七张空白票。在一百五十名众议员和五十名参议员中有五名缺席,包括阿连德本人。 另四名生病。 在投票结束之后,新闻记者和来宾挤满了大厅上面的走廊,观看参议院议长开票。 他老是念道,“阿连德先生,阿连德先生,阿连德先生”,偶然念到亚历山德里的名字。 在宣布阿连德获胜时,在参议员和众议员中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阿连德的左派人民联盟的议员起立唱国歌。 只有官方的车辆能通过封锁线。但是,在议会大厦外面,一群群支持阿连德的人在无线电转播中听到选举结果后,马上鼓掌欢呼。 参议院秘书佩拉希奥·菲格罗亚在会议结束之后十六分钟抵达阿连德的住家。 他带着议会的正式通知书,告诉阿连德,他已被选为智利总统。 佩拉希奥说,“阿连德先生,我给你带来了议会选你当智利总统的决议。” 阿连德回答说,“参议院秘书先生,谢谢你。” “这个文件体现了智利的民主思想。” 【路透社圣地亚哥二十四日电】参议员阿连德今天由议会选为智利总统,他立即要求人民为他所保证要实行的变革作出牺牲。 阿连德在今天的议会投票中得一百五十三票,而右派亚历山德里得三十五票。 阿连德坐在家里电视机旁边看议会表决,他的妻子和六岁的孙子坐在他旁边。 他定于十一月四日,即他实际从弗雷总统手中接管权力之后一天,宣誓就任智利第三十四届总统。 在议会投票表决之后,阿连德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同新闻记者、政治家和朋友进行非正式的谈话时说,“这不是我的胜利,而是人民的胜利。” 他说,他当选总统后采取的头几个行动之一将是探望陆军总司令雷内·施奈德将军。 据说,施奈德将军病情仍然危急,但今天稍有好转。 警察局说,在行刺事件之后,他们已逮捕了四十人,包括好些退伍军官。 当人群聚集在他家门外的大街上时,阿连德说,“建立一个新社会,一个新风尚,一个新经济”是他的责任。 他说,“要实现这些变革和取得变革的效果,我们就需要同心协力,需要全体智利人作出牺牲。” 他最后说,“我们将使智利在经济和政治主权方面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第 4 版
1. 铁托抵法同蓬皮杜会谈欧洲和中东局势等问题:双方表示反对美苏勾结解决欧洲问题
【法新社巴黎二十三日电】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总统蓬皮杜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了两小时会谈,讨论了欧洲、中东和第三世界的问题。 铁托总统是今天上午从荷兰乘飞机来此进行非正式访问的,他在参加了蓬皮杜总统官邸——爱丽舍宫为他举行的宴会之后,今晚将乘飞机回国。 爱丽舍宫发言人说,铁托和蓬皮杜总统先举行了九十分钟的秘密会谈,然后总理沙邦—戴尔马和南斯拉夫外交部长特帕瓦茨参加了最后半小时的会谈。 关于欧洲问题以及欧洲和平的条件的讨论,发言人说铁托提到了尼克松总统最近对贝尔格莱德的访问。据悉,蓬皮杜总统提到了他自己最近对苏联的访问。 关于第三世界问题,铁托参加了最近举行的卢萨卡会议,他对蓬皮杜说,会议期间,对法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给予了高度的称赞。 发言人说,这两位国家元首还在各自的政治集团范围内,从他们两国各自的独立立场的观点出发,研究了实现国际稳定的条件。 铁托邀请蓬皮杜访问南斯拉夫。这一邀请被接受了,虽然蓬皮杜说,根据他的活动时间表,在一九七一年年底之前他不可能进行这一访问。 今天当铁托总统和夫人乘坐的飞机抵达奥利机场时,机场上戒备森严。 【法新社巴黎二十三日电】一位消息灵通的南斯拉夫人士说,今天在这里举行会晤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蓬皮杜总统认为,在解决欧洲问题时,不仅美国和苏联应当参加,而且所有有关国家都应当参加。 这位人士说,在两小时的会谈中,两位领导人反对这种想法:两个“超级大国”进行的排他性接触可以使欧洲局势得到改善。他们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以及欧洲国家的合作方面的态度是非常一致的。 这位人士说,关于中东问题,两位总统对地中海东部局势的恶化表示不安。作为欧洲和地中海国家,法国和南斯拉夫不能无视中东危机给和平造成的威胁。 铁托和蓬皮杜——他们对印度支那问题表示了类似的看法——认为,应当和平解决这场冲突。 这位南斯拉夫人士接着说,蓬皮杜对不结盟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采取的行动表示感兴趣。蓬皮杜赞扬它们在谋求解决当前世界问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晚些时候,铁托总统同南越临时革命政府的外交部长阮氏萍举行了会晤。临时革命政府代表团的一位发言人在这里说,铁托表示赞同临时政府所提的八点和平建议。 这位发言人说,铁托还支持临时革命政府拒绝尼克松总统的五点和平计划的行动。 【合众国际社巴黎二十三日电】越共的一位发言人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在今天同共产党代表团领导人阮氏萍进行的九十分钟会谈中表示支持越共的八点和平计划。 这位发言人还说,铁托“重申他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 【法新社巴黎二十三日电】铁托元帅结束了在法国首都的十来个小时的访问之后,于二十三日晚上离开巴黎返贝尔格莱德。 星期五的上午铁托元帅曾同蓬皮杜总统会谈了两个小时。
2. 英报文章:《南斯拉夫警惕地注视着俄国》
【本刊讯】英《明星晚报》十五日刊登维奥尔斯特发自贝尔格莱德的一篇报道,标题是《南斯拉夫警惕地注视着俄国》,摘要如下: 在南斯拉夫,俄国人是人们时时处处都想到的对象。报纸对他们进行分析、人们在考虑有关他们的问题,统治集团在试图预测他们将搞些什么名堂。 也许,这种情况将会被认为是全国性的神经过敏——例外的是,俄国人在一九六八年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蛮不讲理的占领,引起了关于南斯拉夫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疑问。产生这个疑问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南斯拉夫对俄国人在地中海到底在干什么是没有把握的。但是,他们有着一种惊人的理论。从统治集团当中散布出来的这个理论,认为俄国的优势海军在地中海留驻得越久,它就更加会坚持要在地中海的北岸建立基地。 南斯拉夫人认为,根据几世纪以来的经验,俄国人的战略思想总是以陆地为主,即使他们的目标是海洋。因此,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于依靠埃及的一些海军基地。 对南斯拉夫来说,这意味着一件事:俄国人最低限度会要求得到一个海港或可以利用这个海港的过境权利。 此外,他们并不真的相信俄国人的要求会只是如此而已。他们甚至疑心到认为:俄国人或迟或早会指望吞掉整个南斯拉夫国家。 因此,铁托政府希望在时机到来的时候表明,不许有一个俄国士兵踏上南斯拉夫的国土。 而南斯拉夫统治集团对于俄国人的意图的想法并不止于这些。例如,他们举出沙皇执政初期为达到不冻的海洋而作出的努力一事为例。俄国想要经过现在属于南斯拉夫的领土通往亚得里亚海的企图,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挑衅行动的一部分。 他们也举了俄国在军事上的不安全感为例。这种不安全感使它认为有必要控制越来越多的周围的土地。 南斯拉夫人说,吹嘘俄国有权干涉任何共产党国家的内政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更有威胁性。 在过去一两年内,明智的南斯拉夫人认为更有理由谨防苏联的威胁。 无论怎么说,南斯拉夫人认为苏联想要进行控制的努力简直是无情的。天生就不是很乐观的南斯拉夫人并没有认为他们的自由永远有保障。另一方面,他们决心避免自己受到突然袭击,如果俄国人开始采取行动的话。
3. 法新社报道铁托在荷兰议会上的讲话
【法新社海牙二十一日电】来访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今天在荷兰议会说,他的国家“几乎忘掉了”勃列日涅夫主义。 荷兰的一位议员要求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的铁托总统就勃列日涅夫主义发表意见。 这位南斯拉夫领袖简单地说:“我们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到担心,我们几乎忘掉了这个主义。”他的“异端的”共产党国家已经宣布愿意抵抗武装干涉。 铁托总统在向议会两院成员发表讲话时说,召开欧洲安全会议的建议是华沙条约国家提出来的,但是这个会议决不可成为由一些国家集团举行的会议。 只要集团存在,而各国的主权和独立不受到尊重,欧洲就不会有真正的安全。 他谈到中东问题时指出,他认识埃及的新任总统萨达特和新总理法齐。他确信他们将会继续奉行已故总统纳赛尔的各项政策。 铁托总统说,罗杰斯的中东和平计划并不是一种解决办法,因为这个计划没有把巴勒斯坦的因素考虑进去。 他主张“地中海问题完全由这个地区的国家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自己来解决。” 【路透社海牙二十一日电】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今天在这里说,他已劝告尼克松总统在中东危机解决以后,美苏舰队应该撤出地中海。 他追述说,尼克松总统曾谈到苏联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不断增长,他还说过,他对在地中海出现的俄国舰队感到担忧。 铁托总统说:“我对尼克松总统说,美国第六舰队先来了,之后苏联舰队来援助阿拉伯国家。我对尼克松总统说,一旦中东危机得以解决,那时候,最好是两国舰队都离开地中海。”
4. 格列奇科在东德活动后返苏
【塔斯社柏林二十三日电】以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元帅格列奇科为首的苏联军事代表团今天回国。代表团是应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邀请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访问的。 【塔斯社柏林十九日电】德通社报道,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第一书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乌布利希今天接见了正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元帅格列奇科。 在谈话过程中讨论了加深苏德两国及其武装部队之间友好合作以便加强欧洲安全和提高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防御能力的问题。 陪同格列奇科元帅的有苏联陆海军总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大将、驻德苏军总司令库利科夫大将,以及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米哈伊林海军上将。 【塔斯社柏林二十日电】正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访问的、以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元帅格列奇科为首的苏联军事代表团,今天拜访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在那里受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长霍夫曼大将的欢迎。 两国部长讨论了进一步加强苏军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人民军之间合作和战斗情谊的问题。 【塔斯社柏林二十日电】苏联军事代表团访问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人民军的一系列部队,了解了官兵的战斗训练和政治训练情况。 格列奇科及其随行人员出席了国家人民军摩托步兵分队和坦克分队的作业。
5. 乌布利希抵捷并同捷修头目会谈
【路透社布拉格二十一日电】(记者:纳尔逊)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今天对东德领导人乌布利希,组织了挥动旗子的热烈欢迎,自一九六八年八月东德参加华沙条约组织侵犯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以来,这是乌布利希第一次到这里访问。 在他历时四天的访问的一个星期之前,捷克斯洛伐克与西德代表进行了第一次工作接触,这是波恩与布拉格之间改善关系的第一个步骤。乌布利希与捷克领导人的会谈无疑将讨论东方集团与西德开始发展关系的问题。 这里的观察家认为,他这次访问是要努力确保捷克斯洛伐克与波恩改善关系的行动不致损害与东柏林的友谊和合作。 【法新社布拉格二十一日电】在机场欢迎乌布利希完全是正式的,但是二百人组成的人群中没有人喊口号或欢呼,而只是挥动着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小国旗,从机场到布拉格,一路上除了保安人员外几乎没有其他人。 【捷通社布拉格二十一日电】今天下午在布拉格宫,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党政代表团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党政代表团开始了会谈。会谈讨论了如何可能加强和发展两党和两国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国际问题。 【法新社布拉格二十日电】这里普遍认为,乌布利希将劝告捷克斯洛伐克领导集团在同波恩会谈当中采取特别坚定的态度。乌布利希和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还将讨论国际的和双边的问题,特别是贸易问题。
6. 抗议南当局判处一学生领袖徒刑: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院学生罢课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二十日电】贝尔格莱德地方法院今天判处贝尔格莱德哲学院研究生米亚诺维奇一年八个月的严格监禁,理由是从事敌对宣传。 地方法院审判委员会说,米亚诺维奇所犯的罪是,从今年五月到六月底他以学院学生会主席的身份恶意地和不确切地谈到南斯拉夫的社会状况。他在发表讲话、写文章时以及通过其他方式都是这么做的。 米亚诺维奇组织并下令印刷一份专门的报纸,这份报纸以讽刺的形式恶意地介绍南斯拉夫的政治状况。 他没有得到学院学生会委员会全体委员的支持就在哲学院就美军进入柬埔寨组织了一次集会,还利用这次集会来歪曲南斯拉夫的内外政策。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二十日电】在一位学生领袖米亚诺维奇因发表“敌对的宣传”而被判处二十个月的监禁之后,今天学生们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举行示威。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二十一日电】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院的约一百名大学生今晚占领了哲学院大楼,抗议当局判处学生联合会主席米亚诺维奇二十个月的监禁。 在哲学院大楼上的巨幅标语宣布进行罢课。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二十二日电】今晚在近两千名贝尔格莱德大学学生的集会上,成立了一个争取释放学生领袖米亚诺维奇的行动委员会。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二十三日电】贝尔格莱德大学的党委会已要求党员反对哲学院为抗议监禁一名学生而举行的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