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8-16
第 1 版
1. 拉美一朋友写诗:热情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
【本刊讯】下面是一位拉丁美洲朋友写的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韶山(作于一九七○年七月)红太阳,照耀着伟大中国的红太阳,它升起的地方,是神奇的英雄的韶山。破晓,天际一线曙光。此时此刻,没有什么异常,时日流驶,犹如远方水声潺潺。但是一天,并不遥远的一天,一切都变得光荣无尚,整个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伟大的毛泽东!诞生在人间。韶山,在中国人心中回响,红太阳将以更长的时间照耀亿万中国人民斗志昂扬,坚决顽强,他们保卫伟大的国家,战斗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助手有胆略的林彪副主席的身旁。宏伟的方针,非凡的进展,顽强的精神,幸福的心坎,出色的成就,斗争的精神鼓舞中国人民斗志昂,这都是由于诞生在韶山的人,善于领导人民实现伟大中国的一切理想。
2. 法《世界报》发表文章说:北京到处焕发出共产主义的热情
【本刊讯】法国《世界报》十日发表了阿兰·布克的“北京来信”,摘要如下: 在玉米田和葡萄园之间是一条传出蝉鸣声的白杨树和柳树的林荫道。这就是中国给予从机场出来的人的容貌。 在这个封建式的建筑物的城市里,到处都焕发出共产主义的热情。墙上布满了口号,根据地方的大小书写着大小不同的象形字。鲜艳的红色和白色调配起来写在浅灰色的建筑上。没有一辆公共汽车、卡车和小商店上面不写语录。街道都重新命名:人民路,反帝路,永革路等等。 除了那些不变的语录之外还有每个季度的路线。“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是当前流行的口号。 在街上,在市场上,工农业产品之丰富,花色品种之多,使人吃惊。出现了比较高级的消费品。价格低廉,与香港的共产党商店的价格相似,比法国的低得多,比苏联就更低。尽管他们的工资收入不高,但是这些穿着很好并且很结实的快乐的人们显然还不致于到“入不敷出”的地步。在书店里,俄国旧书籍还在出售,但是大量的中文版的科技教科书吸引着成群的青年顾客们。 北京街道上最近几年建成的公共工程使人注目。在人行道上,只见一些土堆、砖堆、洋灰石板或管子。公园的一部分也被从首都的地下挖出的土所堆成的小山丘占了。人民认真学习林彪元帅关于加强战备防御的号召,热情地挖防空洞。 对于中国青年来说政治显然是生活中最重要和最使人关心的事情。办公室的职员,一有空余时间就读新近发表的讲解如何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小册子。在防疫站,每星期的工作时间中用三小时来进行集体政治学习。 在商业区街道上,民警用扩音喇叭定时地一遍又一遍地念一段主席的指示。为庆祝军队的节日,八一的传统社论象平时一样播送了很多次,电台的音量放到最大的程度,以使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篇社论。
3. 合众社报道:美记者斯诺来我国访问
【合众国际社香港十四日电】美国老记者兼作家埃德加·斯诺今天越过边界进入共产党中国。 斯诺在三十年代早期曾作为一个记者在中国进行活动。一九三六年,他曾前往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地区,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同毛泽东和他的共产党同志进行了亲密的谈话。 他在他写的《西行漫记》一书中谈到这次访问。 斯诺后来访问过中国许多次。其中两次访问是在六十年代进行的。他曾就这两次访问写了许多东西,但是他的最有名的著作是《河的对岸:今天的红色中国》一书。此书出版于一九六一年,取材于他对中国进行的几个月的访问和同包括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在内的最高领导人进行的谈话。 眼前没有迹象表明斯诺在此行中将在中国停留多久。但是美国外交人士表示,这或许是一次长时间的访问,结果或许会再写一本书。
4. 日本自由民主党议员田川诚一发表文章:主张日本早日停止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本刊讯】日本《文艺春秋》八月号刊登了田川诚一(众议院议员,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党员)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周恩来四原则》,摘要如下: 最近,日本贸易界在周恩来四原则问题上手忙脚乱,政府和金融界也都怏怏不乐。所谓周恩来四原则,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同那些对于中国和台湾双方都笑脸相迎、脚踏两条船的日本商社和厂商进行贸易。对此,一些人提出了许多批评,说什么“多么强硬的态度!”“干涉内政太甚!”等等。但是,如果站在采取政治和经济不能分离这种“政经不可分”原则的立场来看,那完全是理所当然的。 乍看起来好像是“过分的要求”的这种要求,仔细想起来,在自由世界也是司空见惯的。譬如,美国带头长期实行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共产党国家禁运协定)就严格禁止输出可能有助于共产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的物品。这可以说是在对共产党国家贸易上应用了政治经济不可分的原则。拿禁止使用进出口银行资金的、众所周知的“吉田书简”来说,也是日本在对华贸易上政治性最强的措施。 如果考虑到这种情况,那么,中国同那些要援助被认为是“流亡政府”而予敌视的台湾的企业停止贸易,是毫不为怪的。勿宁说,应该感谢中国过去的“宽容”态度;中国过去利用被称为“傀儡公司”的替身公司,而且半公开地对那些同中国和台湾双方都进行巨额交易的企业装作看不见。 日本如果早日停止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那么,周恩来四原则当然是会取消的。
5. 决定今年再次向联大提出恢复我席位的提案
【路透社纽约联合国十四日电】外交人士今天说,阿尔及利亚已取代了柬埔寨,成为主张中国参加这个世界组织的运动中的主要战略家。 这些人士说,由十三个国家组成的一个集团昨天在阿尔及利亚使馆召开了一个“战略会议”,决定要求在联合国大会成立二十五周年庆祝会时把国民党中国驱逐出联合国,承认北京。 预料这个集团不久将要求把这个新的紧急项目列入将在九月十五日开始的联合国大会的议程。 决定再一次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多年未解决的中国问题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刚果(布)、古巴、几内亚、马里、毛里塔尼亚、罗马尼亚、叙利亚、坦桑尼亚、也门、南也门和赞比亚。 这些国家去年也要求联合国大会把中国参加联合国的问题列入它的议程。唯一没有出席昨天会议的是柬埔寨。 这些人士说,还有来自巴基斯坦、伊拉克和几个其它与北京有着友好关系的亚非国家的观察员也出席了这次战略会议,虽然据了解他们将不和其它十三个国家一道支持把这个问题列入议程的要求。
6. 英报报道:锡兰新政府将同中国加强关系
【本刊讯】英《卫报》十日刊登该报记者从科伦坡发回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锡兰新的左翼政府期望同中国和东欧共产党国家加强友谊。 同时,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指望继续得到象美国、加拿大、西德和英国这样的西方朋友的援助。 班达拉奈克夫人和她已故的丈夫班达拉奈克总理的政策是促进一个中立的外交纲领。 新政权正在设法加强从一九五三年开始同中国签定的橡胶一大米的协定。中国今天仍然是锡兰橡胶的最大的买主和大米的最大的供应者。森纳那亚克政府在选举中失败的公认原因之一是它在一一九六六年把大米定量减少了一半。班达拉奈克夫人在她的竞选演说中保证恢复原定量,这将意味着从中国购买更多的大米。
第 2 版
1. 《诗华日报》文章:《国际旧秩序的迅速解体》
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强大,维护独立自主、反抗外国干涉趋向日益明显;美苏非常不得人心,这两个霸主合作主宰世界的旧秩序迅速解体 【本刊讯】沙捞越《诗华日报》六日以《国际旧秩序的迅速解体》为题,发表一篇署名“四维”的专论,摘要如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十五年的短暂历史过程中,世界国际关系上,有了好几度变动。 世界战后的秩序,大概可以这样分: 一,从一九四五年底到五○年,新中国建立后,是红白两阵营的时期开始。这期间,东方以中苏同盟,东欧等共产集团为一边。西方以美国为首,英法相辅为资本主义集团,并统辖了除东方阵营外的一切旧殖民地,此为另一边。这个时期大约可以算到六○年为止的十年,其中东方阵营增加了北越,古巴等国。 二,六○年到六九年,第三世界,即殖民地:绝大多数独立了。当然,也有不少在五○年前后独立的。 三,新兴国家独立后,不断分化,渐渐成熟,美苏合作也在六○年到六九年,基本上建立了。但它们在正式挤掉英法之后,形成的分霸秩序中,中国崛起成为第三势力的超级强国。 四,这里所提的旧秩序,就是以往十年左右,美苏合作分霸的国际秩序。 到了七○年,分霸局面就迅速解体了。 这种解体,起因于过去三年来,中国成功的自立,和苏联屡迫中国屈服而不得逞。这是因素之一,而令人不敢置信却又不得不信的,是另两大因素:其一,是南越解放阵线,拖烂了美国的国力、道义威信等,促成了美国“孤立主义”的抬头。其二,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拖烂了苏联在中东的威望,迫得莫斯科手忙脚乱,言行错失。 又看,美国在西欧遭到离心离德的对抗,以及要对日本作伙伴关系的改辙。苏联在东欧,同样不得人心,罗马尼亚首先我行我素了,这两大霸主,都面临努力保守,而力不从心中,作总退却的趋势。 与此相反,中国和法国树立了东西两方中的独立大旗,以牵制美苏的干涉。 在非洲,刚果人民共和国,坦赞等兴起,与中国建立了互惠平等的关系。在亚洲,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等国,和中国的关系也进入互相信赖的时期。 印度则倒向苏联,排斥英美。 此外,拉丁美洲,苏联势力也成了美国“门罗主义”的挑战者。 与此同时,各新兴国家,对独立自主,反抗外国干涉的动向,亦日益明显;不但各国有在野的反抗者,有武装反叛者,就连当权者都开始注意到要摆脱外国控制了。这一切,形势的动荡,把过去十年来二霸主宰的世界旧秩序,迅速分解,集中了量变到质变的过渡阶段,为新的世界秩序之建立做了开创的冲动性新潮头。 那么,今后的世界潮流,流向何方呢?新的秩序是什么呢? 这里,也试为看一看未来。 七○年所已过的半年多,提供出来的“冲动性新潮头”,它指向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及各国真正的独立自主。这独立自主,包括了外交独立,经济独立,内政独立。 自主是:贸易不受干涉,援助不受干涉,社会改革不受干涉,国家安全不受干涉。 如此一来,落后国家的主题是:文化新兴,工业新兴,农业革命。 这些都是目标,由“冲动性新潮头”到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当然还有许多障碍、阻力,包括外国的干涉在内。但是,这些阻力,已经腐朽了,它无法像以往那样的顽韧,它挡不住新潮流的冲力,很快地被扫出历史的动向之外去,从而消声匿迹。 超级强国的增加,人类公平思想的上升,各国内部矛盾的集中;这就是今日世界特点。 这特点,从事实上,将极为有效的,击毁新老变法的民族压迫与殖民剥削制度。 不义战争的凶焰增加一分,正义力量就增加九分;这也是当前世界的特点。 世界大动乱的极端,由核子武器的恐怖均势,到均势破裂为新的起点和转机。 强权的时代到了尽头,衣冠之会为期不远了!
2. 朗诺集团对捷修封闭柬使馆表示高兴/并要求捷修把柬学生和甘蒂赶出使馆
【法新社金边十四日电】(记者:约恩·斯韦因)消息灵通人士今天在这里说,柬埔寨政府正式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当局从它驻布拉格大使馆把一位高级柬埔寨外交官和一批亲西哈努克的学生赶出去,这些学生是在本周撵走大使之后占领这个使馆的。 这项要求是向这里的捷克斯洛伐克代办提出的。他向金边政府保证,捷克斯洛伐克当局将尽全力和平地解决这个危机。 这里的官方人士说,捷克斯洛伐克当局在大使馆周围实行的警察封锁受到柬埔寨政府的欢迎,因为它表明,和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捷克斯洛伐克当局对甘蒂和他的亲西哈努克事业采取了强硬的路线。
3. 法新社报道捷警察封闭柬驻捷使馆并要甘蒂撤走/甘蒂坚决拒绝并说他正等待西哈努克的命令
【法新社布拉格十三日电】捷克斯洛伐克警察今天封闭了柬埔寨驻这里的大使馆,大使馆由一名一等秘书以被废黜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的名义在八月十日接管。 今晨这里的外交部派出两个使者同一等秘书伊苏·甘蒂进行商讨,甘蒂是在把盖梅隆大使驱逐以后同十二名学生搬进去的。 据报道,这些使者要甘蒂先生自行撤出大使馆,但是一等秘书拒绝了,他声称他在等待西哈努克亲王或亲王在北京的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的命令。 盖梅隆先生曾向布拉格外交部发出呼吁,并且得到担保说,正在力求“和平解决”大使馆的冲突。 【路透社布拉格十三日电】捷克斯洛伐克显然已经决定在这里关于柬埔寨大使馆被接管的纠纷中支持金边的朗诺政府。 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一名官员曾要马斯盖·盖梅隆大使允许同甘蒂谈局势。请求允许一举表明,捷克斯洛伐克依然认为马斯盖是柬埔寨的合法代表。 【法新社布拉格十三日电】甘蒂先生今晚对本社记者说,他和他的占领者伙伴已经决定“在我们没有得到西哈努克亲王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的命令要我们行动以前”不采取行动。 他说,同时警察正在阻止向大使馆提供供应品,但是他和他的伙伴有够吃好几天的食物。 甘蒂声称,在他占领大使馆以后,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曾经打给他一封贺电,但是捷克斯洛伐克邮政当局把它交给了盖梅隆(大使)。 甘蒂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有信心,我已决定坚持到底。” 【德新社布拉格十三日电】布拉格外交部今天为了使被赶出门外的柬埔寨大使马斯盖·盖梅隆能够复职而进行的调停活动,看来已告失败。
4. 东方通讯社揭露:日反动派开动宣传机器加紧制造侵略舆论
【东方通讯社东京十四日电】佐藤政府除了利用电影和电视散布颠倒历史和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的反革命思想之外,最近还出版了大量的反动书籍。 这些书包括赞扬从事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如曾经一度入侵马来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日本陆军司令山下奉文,侵略印度支那军司令今村均以及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等人的记录和回忆录,以及赞美日军侵略的战争记录。只要列举这些反动书籍的一部分书名,如《鸣呼神风特攻队》,《零战战士永生》、《联合舰队的光荣和悲剧》,《关东军的军事生活日记》,《不平常的太平洋战争》,《芦沟桥事件》,《马尼拉海军陆战队》,《武藏号军舰记事》等等,人们就可以了解以佐藤为首的日本反动派煽起前日本军国主义精神,借以沿着重新侵略亚洲的道路急速前进的不可告人的野心。 特别不能容忍的是,佐藤反动政府最近发行了南朝鲜傀儡政权的头子朴正熙的“选集”(三卷)和早已被中国人民唾弃的政治僵尸蒋介石写的《中国内部的苏联》之类的反革命书籍。在佐藤政府的怂恿下,这个反动出版商正在准备把宋美龄、何应钦和蒋匪帮的其他人员的反动著作出版成书。 这是佐藤反动政府策划的阴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日本国内日益加速煽起军国主义气氛的同时,从军事上和政治上同蒋匪帮和朴正熙集团加紧勾结,充当美帝侵略亚洲的急先锋。 佐藤反动政府以纪念战败二十五周年为借口,把大毒草影片《军阀》搬上银幕,拼命美化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第一号战犯。鼓动军国主义倾向的活动达到了顶点。 反动外相爱知匆忙赶到电影院去观看这部大毒草影片。 爱知看了这部影片后,一个劲儿地向新闻记者夸奖这部影片,他叫嚷:“看了这部影片,我印象很深,得到不少如何搞政治的知识。”爱知的这番话清楚表明佐藤和他的集团要在战前军国主义分子走过的老路上大踏步走下去的野心。
5. 日反动派竟重新起用当年伪满演员李香兰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七月一日刊登一篇短文,揭露日本反动派重新起用当年伪满特务“演员”李香兰,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特别是侵华服务。摘要如下: 伪满时在中国东北和沦陷区被日本军国主义一手捧红的伪满演员李香兰(山口淑子),现在又被日本统治阶级所利用,在日本电视和广播电台上大唱其靡靡之音了。 日本侵略中国时,李香兰唱的《何日君再来》、《支那之夜》、《苏州夜曲》等淫靡歌曲,既鼓舞了日本军队侵占中国,又“慰劳”了那些自前线刚杀完人回到城市酗酒作乐的“皇军”。更令人愤恨的是,这些歌曲在沦陷区的广泛流行,麻痹毒害了中国青年的意志。 今天,李香兰又露面了,而且还是要唱《何日君再来》、《支那之夜》、《苏州夜曲》这类歌曲。这不能不令人想到,已经复活的日本军国主义,又在对李香兰有所利用。 李香兰将为“富士电视”主持“三点钟的阁下”这个新节目,她准备再度唱歌,而且要唱《何日君再来》。 早在去年十二月,李香兰就在电视上主持节目,但只是偶尔唱唱,现在不但要大唱,而且还准备灌唱片。 李香兰年逾五旬,现任丈夫在外务省任职。在日美反动派加强勾结,加紧外侵这个时候,她忽然要再露色相,主唱那些日帝侵华时代的歌曲,绝不是偶然的。 在伪满时候,李香兰就是个身世复杂的人。她是道地的日本人,可是却偏要说是“半个中国人”,用她既会讲流利的北京话和日本话,又善唱歌这种身份,来表现所谓“日支亲善”。 伪满时代,她和土肥原的特务机关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战后日本报刊也揭露过,李香兰这个名字就是关东军的特务机构给她取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香兰跑到上海,在川喜多长政主持的伪“中华电影公司”当基本演员。这家公司由日本军部控制,专拍奴化电影。 日本投降后,上海舆论曾主张逮捕她,但由于她善于应付蒋帮的一些贪官,卒被安然送回日本。 回到日本后,她又利用伪满“红星”的身份和美国许多高级官员、特务、将领搞在一起。没多久她又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她曾经和一个美籍日本人结过婚,后来仳离,再嫁给一名外交官,在国外住了五年,回日本后原本宣布“永久退出电影艺术界”,但去年又出现在电视界,临时参加节目,现在则宣布要大唱《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实际上是“何日军再来”。“军”者,军国主义是也。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复活,想到李香兰在侵华时期那些黄色淫靡之曲,又符合当前的需要,所以把这个年逾五旬的过气“老星”捧出来。这只会勾起中国人的新仇旧恨,更加深反对日本新军国主义的决心!
第 3 版
1. 巴勒斯坦游击队打落以色列飞机一架
【合众国际社安曼十三日电】《法塔赫报》今天报道,巴勒斯坦游击队的高射炮九日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城上空击落了以色列的一架军用飞机,这是自从以色列和埃及实行停火以来据报击落的第一架飞机。 该报引“我们接到的消息”说,这架飞机是在游击队进行的一场历时二十小时的战斗中击落的。 巴勒斯坦武装斗争指挥部发言人宣布,在这场战斗中,游击队死五人,以色列士兵伤亡二十多人。 【法新社安曼十三日电】法塔赫领导人之一阿布·伊亚德在星期三晚在安曼的瓦赫达特营举行的有近十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上特别说:“美国和苏联搞在一起这个简单的事实,不能决定巴勒斯坦人民的前途,唯独革命者的枪才能决定它。” 《法塔赫报》说:“同中国、越南或古巴等一切曾经拿起武器的人民一样,巴勒斯坦人民将斗争到胜利为止。” 阿布·伊亚德然后说:“我们的行动路线不是敌视苏联的。但后者完全不应该在反对我国人民权利的交易中捞取好处。”
2. 法新社报道:停火以来以色列四次袭击约旦
【法新社安曼十四日电】一位官方人士今天说,约旦已要求它驻联合国的常驻代表把以色列四次“严重违反停火事件”告诉和平调解人雅林。 这位人士说,第四次事件是今天发生的,当时,以色列向约旦河谷内的克拉伊迈村附近打炮,在历时一小时的炮火中,打死了一名约旦士兵,打伤了三名。 这位发言人还说,以色列喷气式飞机今天向伊尔比德和伊尔比德附近的两个约旦后方勤务营发射火箭并扫射机枪。发言人说,四名士兵和一个老百姓受了伤,约旦高射炮对袭击者开了炮。 今天早些时候,两架以色列喷气式飞机用火箭和机关枪向约旦河谷北部一条公路上的非军用车辆发起攻击,打死了一个老百姓,摧毁了一辆车辆。高射炮发射了炮弹。 【美联社联合国十四日电】约旦今天指责以色列所谓多次违反停火,蓄意破坏中东的和平。 约旦大使法拉在私下会晤里向联合国和平特使雅林和美国大使约斯特都提出过控诉。 约旦的声明说,法拉指出,据说以色列正在实行“配合一致”的计划,并且“强调以色列本周从事煽动和捏造,试图混淆世界舆论的视听,转移对以色列蔑视停火和非法行动的注意。” 【美联社贝鲁特十四日电】贝鲁特的两家报纸报道说,约旦国王侯赛因警告他的武装部队“要保持戒备状态”,因为有人正在进行颠覆活动,阴谋暗害他和约旦其他官员。 据这些报道了据说是他八月二日给陆军的信件全文的消息说,这位国王说,进行这次谋害的人可能伪装成约旦士兵。 《自由人报》和《斗争报》发表了这个信件。 这两家报纸报道的国王的信件说:“各方面的人士告诉我们说,我自己和国家的其他知名人士与官员将遭受叛逆和谋杀之害。”“我得到了无可置疑的证据,虽然敌对力量在前不久的斗争中失败了。” 这两家报纸说,前不久的斗争是指突击队与陆军之间在六月份进行的战斗。
3. 外电外报评苏联伊拉克会谈公报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十四日以《伊拉克谋求中国的援助》为题刊登了约翰·布洛克从贝鲁特发出的一则报道,摘要如下: 伊拉克正计划派遣一个代表团去北京,以设法替换俄国已经威胁要中断的武器供应和援助。这是昨天在贝鲁特获悉的。 在贝鲁特的外交官们认为,在伊拉克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提克里蒂访问莫斯科期间,俄国对伊拉克政府施加了最大限度的压力。但是,俄国人未能迫使伊拉克缓和它对埃及接受美国中东和平计划的激烈反对。 昨天发表的一项公报表明,双方对中东谈判的态度上相差仍然很远。俄国的技术人员现在正在开发伊拉克的新油田,因此俄国将能施加经济压力——这种压力看来在过去已失败了。 【美联社贝鲁特十三日电】在莫斯科刚刚结束的苏伊高级会谈后发表的一项公报稍微提了一下中东问题,这表明莫斯科与巴格达分歧加深了。阿拉伯—苏联公报如此轻视中东危机,这还是第一次。公报的调子表明,俄国说教的企图失败了,今天巴格达的一家报纸在社论中谈到了伊拉克对施加压力的担心。 【本刊讯】英《卫报》十四日刊登了戴维·赫斯特十三日从贝鲁特发出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伊拉克没有向苏联的威力屈服》,摘要如下: 苏联未能说服伊拉克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停止反对纳赛尔总统以及他为实现中东的和平解决而作出的努力。俄国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人——俄国为了扩大它在中东的势力范围曾对他们寄予很大的希望——之间的关系离理想的程度显然还很远。 伊拉克的一个高级代表团不久前在苏联进行了十天的访问。在它回国前,《真理报》强烈地谴责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对中东危机所持的“消极”态度。伊拉克代表团于昨天回国,在代表团结束访问时发表的联合公报尽量使用外交辞令,但使人看得很明白,双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分歧同过去一样仍然很大。 这个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政权拒绝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表明,苏联要想在中东取得两者兼得的结果——以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斗争作为它进入这个地区的媒介,然后阻挠阿拉伯实现使这场斗争取得必然的结果的雄心壮志——那将是多么困难的。
4. 伊拉克副总统访问叙利亚后返巴格达
【中东社大马士革十三日电】伊拉克副总统阿马什在进行了一次闪电式的访问后今天回巴格达。在访问期间,他向叙利亚国家元首阿塔西递交了贝克尔总统的信。 【法新社大马士革十三日电】伊拉克副总统阿马什同叙利亚国家元首兼总理阿塔西和国防部长哈菲兹·阿萨德举行了会谈。 据正式宣布,会谈讨论了“中东局势最新事态发展”。 此间人士认为,阿马什突然到叙利亚并同叙利亚领导人会谈是伊拉克所作的一种努力,目的是要使统治这两个国家的两个互相竞争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中东政策方面采取同一立场。
5. 用盐矿层岩洞长期储存石油
【塔斯社莫斯科七月十七日电】苏联科学家确定,可以把汽油长期储存在盐矿层里而不必担心其质量下降。 他们对曾经在约一千米深的盐矿层岩洞里储存了三年的燃料进行了研究。汽油放在这种储罐的上部,漂浮在盐水溶液的上面。可以根据需要用这种溶液把汽油压到地面上来。 科学家们确定,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汽油不会冲毁洞壁,也不与盐水溶液化合。 在盐矿层里储存液体燃料可以不再制造大型钢储罐。建造地下岩洞是不复杂的。钻两个井,让水在井间循环,在盐矿层上就可以冲出一个几十万立方米容积的储罐。 苏联拥有许多盐矿层,已经建造了这种储罐来储存液化煤气和石油。目前正在那些燃料的消费带有季节性的地区建造大型汽油储罐。 专家们认为,盐矿层上的储罐可以连续使用几十年而不须修理。
6. 美设计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六月十六日报道: 美国固特异公司研究设计的一种交通运输系统,每小时可以运送二万二千人。 据该公司发言人称,在拥挤的市中心区、郊区的购物中心、主要的机场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拥挤地点,装用这一系统,可以方便人群的往来活动。 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把这种运输系统定名为“传车带”。它采用一个传送带组成的系统来推进许多小巧无轮的车辆。乘客们可以随时上车。这种行草原理十分巧妙。 在旧金山南面的圣何塞,计划在市中心区装用“传车带”系统。固特异公司希望美国其它大城市也能采用这种设计。 据固特异的工业物产部经理茂塞氏说,“传车带”系统设计时,预定时速十五英里,可以任意装置作地面行车、高架车以及地下车之用。 “传车带”系统上行车不断,乘车人踏上乘车月台,那月台以每小时一点五英里的速度向前移动。车进站时,也以这样的速度移动,直到出站时止。因此,乘客上了月台,就可以络续上车。 车一离站后,就由一排排的加速轮增快速度,渐增到每小时十五英里。车快进下一站时,减速轮把车速减低,使乘客可以下车,踏上另一段活动坡道出站。行车速度配合乘客,是这一设计的特点。 固特异公司发言人说,这样一个系统,每班只要有两三个人员操纵,同时维修费用仅及全部成本的百分之一点五至百分之二。传送带完全自行扫除清理,因此行车不受天气变化影响。在行车时,专线电视监录行车情形。
7. 快速硬化的水泥
【塔斯社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六月三日电】用新水泥制的混凝土十分钟就可硬化。克里沃罗格铁矿区试验了这种水泥,使得在做坑道时可以不用木模子,把它喷到壁上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操作费用。这种水泥不怕盐和酸,在侵蚀性环境里使用,其寿命是普通标号水泥的十倍。
8. 一种使汽油充分燃烧的汽车发动机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二十五日电】苏联设计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实际上将没有一氧化碳来污染空气。这种发动机已通过了国家试验并建议成批生产。 每一个汽缸前面都有几个燃烧室来保证室内汽油完全燃烧。少量的燃料进入室内就可将汽缸里的稀薄混合气点火和燃烧。在一般条件下,发动机使用这种混合气发动不起来。此项新发明将使燃料节省百分之十。 减少发动机排出的有毒物质,是个许多国家汽车制造者正在解决的问题。迄今所研究出的结构都需要加装辅助机械,这就使制造过程大大复杂化了。 苏联工程师提出的发动机与许多汽车上的发动机稍有不同。
9. 日研制出一种耐高温塑料
【法新社东京五月二十日电】在东京召开的高级聚合物协会第十九次会议今天宣布,已研制了一种可以轻易地经受住摄氏一百八十度的耐热塑料。 现在研制的塑料越来越强,但是它们从未能经受很高的温度。大多数塑料制品在受到一百多度温度时就会变软。 键谷教授和他的同事发现,用聚乙烯浸在乙炔中并使这种物质接受小剂量的辐射(一兆拉德左右),这样将使这种物质经受得住一百度温度甚至更高。 键谷教授说,即使是小塑料厂,只需安装一台爱克斯射线机,就可生产这种新的耐高温塑料。 他说,他把这种加强现象称之为一些高级聚合分子和其他分子之间的“搭桥”。
10. 一种水泥墙用的胶泥涂料
【本刊讯】香港《华侨日报》二月二十七日报道: 美国佐治亚州雅典市的农业研究局技师们,制成了水泥砖墙用的涂料。水泥墙堆砌成之后,等它干了,在两边涂上这种涂料。这种涂料涂时很快,是一种薄胶泥,具有很好的调塑性能,干得快而且防潮性能高,在调好的胶泥中混和了半寸长短的纤维玻璃丝,增加它的强韧度。这种胶泥的好处有:一、涂料遮盖所有裂纹,易于清洗。二、只要涂上少许此种涂料,就有很强的粘固力。三、玻璃丝形成很悦目的外观。四、白色涂料中可调其它颜色。
第 4 版
1. 东德政府就苏联西德条约发表声明
【塔斯社柏林十四日电】今天这里发表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的声明。 声明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欢迎苏联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国政府成功的会谈,以及于八月十二日在莫斯科签订的两国条约。声明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四分之一世纪后签订的这项条约,为加强欧洲安全和保障持久和平开辟了可能性。 由于苏联的倡议,由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共同执行的坚决的和平政策,缔结了这项旨在缓和紧张局势和保障和平的条约,它有助于建立所有欧洲国家之间正常的和平关系。 声明说,苏联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条约的实质在于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形成的领土现状。条约肯定了欧洲国界的不可破坏,其中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国界以及作为波兰人民共和国西部边界的奥得—尼斯线,这个事实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这项条约中,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次承担了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义务:遵守所有欧洲国家在它们现有边界内不可侵犯的领土完整,目前和今后都不提出领土要求。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特别欢迎这个事实:条约为在苏联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关系上开辟新的一页并走上符合两国利益和欧洲安全要求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声明中接着说,这一条约是现实的,因为它是从欧洲实际状况出发的,从它的不可变动的现实出发的。这一条约是及时的,因为荒谬地企图修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老政策已走上了绝路。西德大多数居民希望使政策向缓和紧张局势和保障安全方面转变。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声明,苏联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条约符合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对于消除冲突的策源地以及建立信任与和平的国际合作气氛的共同愿望。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声明强调指出,如果苏联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条约将按照其精神和内容得到严格执行,如果将永远结束威胁和平的复仇主义政策,那末,这无疑会得到一切希望和平、安全和缓和紧张局势的人民和国家、而特别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同情和支持。 苏联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条约通过国际法的义务形式肯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间国界的不可侵犯性,肯定了绝对遵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因此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系在平等基础上的正常化已成为能实际完成的任务。 声明中接着指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其他国家、特别是同美国、英国、法国的关系正常化以及接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必要性。
2. 西柏林报纸评述德通社关于苏联西德条约的评论:说德通社小心翼翼但巧妙地批评了苏修
【本刊讯】西柏林《电讯报》十二日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党的首脑瓦尔特·乌布利希对莫斯科失望吗?》,摘要如下: 德国统一社会党每天都告诫它的听众和读者:不要打听潘考夫(东德政府所在地——本刊注)对莫斯科条约谈判的官方态度。从昨天起有了改变。终于有了一篇由德通社播发的评论,现在在东柏林几乎所有的报纸上都能看到这篇评论。在《新德意志报》上,评论的标题是《一切要缓和与和平的人的成就》。 仅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出,这第一次表态和德国统一社会党一般性的表态是有区别的。文章的措辞显得很不自然,小心翼翼。粗略地看一看德国统一社会党的这篇官方文章,也许认为这仅仅是乌布利希对莫斯科谈判结果的一次积极表态。但是,如果仔细看一看,就会有疑问,因为在评论的第二部分,德国统一社会党不可谓不巧妙地表达出它对莫斯科条约的想法,并且对苏联共产党进行了批评。 评论说:“在这些日子里,回顾一下现智地思考问题的欧洲公众对和平这个词怎么理解,这也许是合适的。”德国统一社会党的这段话批评了莫斯科谈判按照它的理解,理智地思考问题的欧洲公众对和平的理解就是实现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下列要求: 1、有国际法约束力地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恰恰不是莫斯科条约的组成部分。 2、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放弃代表权要求(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不再对要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第三国采取措施)。 3、两个德国进入联合国。 因为缔结条约的党(包括苏联共产党)没把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三点要求作为它们条约的内容,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眼里——按照逻辑推论——苏联共产党的行动是不明智的。 德国统一社会党在评论中继续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边界,同所有其它国家的边界一样,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因此不应该提出什么领土要求……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看来,它还想责备苏共:在莫斯科和波恩进行谈判的苏其代表满足于已成事实的东西,而很少提出对苏联,尤其是对德国统一社会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有利的要求。
3. 英报说东德私下赞扬苏联西德条约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十三日发表了彼得·施密特从东柏林发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东德十二日欢迎苏联—西德互不侵犯条约。 《新德意志报》发表了一篇据信是东德党政治局授权写的社论,这篇社论是乌布利希在一周内为把他争取“承认”的努力同波恩—莫斯科协定联结起来而作的第二次尝试。这个协定没有提到承认东德而只说西德认为战后欧洲的边界线是不可侵犯的。尽管官方发表了评论,而且东德报纸和电视台广泛地报道了签字情况,乌布利希政权私下里远远不是那么衷心赞扬这个协定的。 波恩和莫斯科之间的友好关系会使东柏林反对西德的宣传活动复杂化,会使东柏林陷于政治孤立的危险性增大,并且会使东德人产生幻想,以为迟早可能实现东西德的和解和放宽人们来往的限制。
4. 《谨慎、怀疑夹杂着希望》
【美新处华盛顿十三日电】题:《美国关于德苏条约的评论是谨慎、怀疑夹杂着希望》 西德和苏联十二日在莫斯科签署了一项条约。美国的报刊评论员对此作出的反应表示一定的疑虑,一定的怀疑,并建议采取谨慎的态度,同时又混杂着微弱的希望。 在《纽约时报》第三版中,伯恩斯(威廉斯学院教授)对这一条约作了历史学家的评价。 伯恩斯教授在文中写道:“实际上这种拖延很久才批准中欧战后边界的做法是一种旧式的、现实的(即使不是值得怀疑的)分割土地的力量均势协定。它至少应当能够在短时期内确保中欧和东欧的稳定……。” 《纽约时报》的社论说:“……为了签订这一条约,苏联除了放弃它长期诽谤西德的宣传运动以外,没有放弃什么东西。倒是波恩却从联邦共和国的整个二十一年中所坚持的许多立场上大大退却了。 “波恩马上得到的好处必定是进出西柏林的通道放宽了,东西德之间的关系扩大了(包括旅行比过去容易了)。苏联是否愿意在这两方面给东德共产党政权以暗示,将是判断克里姆林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渴望执行这一条约和采取进一步的步骤来实现欧洲和平的一个尺度。” 《纽约时报》社论推测说:“如果苏联和东德的立场在相当短的时期内都不作出‘让步’的话,这一条约将不可能得到西德议会的批准,勃兰特的联合政府可能过不了秋天就会垮台。” 约瑟夫·克拉夫特在《华盛顿邮报》上评论最近苏联“灵活的表现”——同西德达成协议、他们赞成在中东实现九十天停火、苏联在维也纳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上的“和好的调子”——时说,俄国人在像风湿病那样难以解决的问题上一直是愿意做出贡献的。 “他们的让步一直是些微的和容易改变的。所以华盛顿的看法是,俄国人现在主要是在设法取得时间解决国内的领导问题。”……克拉夫特最后说,苏联人正在缓和外交战线上的压力,以便获得喘息时间来整顿内务。 卡尔·罗恩十二日在华盛顿《明星晚报》上评论道,“人们是容易过高或过低估计互不侵犯条约的……根据历史的教训,应当怀疑和谨慎。我们有过一一一七年的和平条例,拉巴洛条约、一九三九年的互不侵犯条约和德苏友好的其他各种表示……” 罗恩推测,这个条约的签订是出于苏联害怕赤色中国的心理。他说,“也可能象和平条例一样,俄国人的主要目的是破坏西方国家,继续逐步瓦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南通社华盛顿十三日电】接近美国政府的人士解释说,我们可以私下有保留,但是我们不反对苏联—西德条约,也不反对条约所体现的努力。
5. 西德基督教民主党头目反对西德同苏联签订条约
【法新社波恩十二日电】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督教民主党的巴伐利亚派)领导人施特劳斯今天再次攻击苏联和西德的条约,他说这项条约是苏联“武力政策”的工具。 施特劳斯在其党报《巴伐利亚信使报》撰文说,这项条约把西德和东德交界以东的领土永远奉献给“俄国帝国”。 【南通社波恩十二日电】施特劳斯今天在《巴伐利亚信使报》上猛烈攻击勃兰特和谢尔政府同苏联签订条约。斯特劳斯撰文攻击政府对苏联政策估计乐观,他说,勃兰特总理和外交部长不懂得,这项条约并不能开辟一个美好的时期。施特劳斯说,这项条约为改变分界线以西的领土使其对苏联有利提供了可能。 【德新社苏黎世十二日电】前西德总理基辛格今晚说,苏联和西德的条约可能招致苏联称霸欧洲。 基辛格在瑞士一次电视谈话中重申他的基督教民主党反对该条约,他说,要是他同莫斯科谈判,他会比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耐心得多。 基辛格说,由于西德的西方盟国支持这项条约,勃兰特就使他们一伙接受了欧洲现状和德国的分裂。 这就加强了美国的这种要求:从欧洲再撤出一些美国军队,或者全部撤。如果这些军队撤走了,苏联就可以放心地称霸欧洲。
6. 德新社宣传西方国家普遍欢迎苏联西德条约
【德新社汉堡十二日电】西德的西方盟国今天普遍地欢迎波恩—莫斯科条约。 华盛顿的一位白宫发言人强调指出,美国一贯支持波恩对东欧的政策。 国务院发言人麦克洛斯基说:“美国同联邦共和国一样希望,它同苏联的新条约是在将导致欧洲局势改善的过程中的第一步。”他又说:“我们希望,下一批步骤之一将是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苏联进行合作来给柏林的人民带来重大的实际可行的改善。” 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欢呼这个条约是在改善东西方关系的道路上迈出的“意义重大的一步”。 英国首都政界人士说,这个条约是西德总理勃兰特本人和他的东方政策方针的胜利。 但是他们又说,目前四大国关于柏林问题的会谈的结果将是证明苏联为缓和而进行的努力是否真诚的一个试金石。 在巴黎,法国政府到目前为止不作正式反应,而工业家们则表示担心在签订条约之后将密切波恩—莫斯科商务关系,这反过来就可能促使把法国出口商推出苏联,甚至可能推出东欧市场。 巴黎经济专家们注意到这样的事实: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九年,西德对苏联、东欧和人民中国的出口增加了百分之九十,而同一时期法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只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五。
7. 西德财政部长安抚法国
【德新社巴黎十一日电】西德财政部长亚历克斯·默勒今天消除了法国方面以为西德—苏联条约会把法国挤出苏联市场的忧虑。默勒对发行量很大的《法兰西时代周刊》发表谈话说,“对德—苏协定,法国是没有什么好怕的”。他说,已达成的协定不能成为对法国的障碍。“东方国家市场实际上比想象的还要大得多。法德两国都有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