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4-07

第 1 版

1. 外电报道:周总理抵平壤受到热烈欢迎

【路透社香港五日电】平壤电台报道,中国总理周恩来今天乘飞机到达平壤。    北朝鲜首相金日成和委员长崔庸健率领一批官员和外交官到机场欢迎周恩来。电台说,周总理的飞机在一队朝鲜飞机的护送下到达机场。    【合众国际社东京六日电】共产党中国总理周恩来昨天抵达北朝鲜,谴责美国和日本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亚洲各国。    这次欢迎是异常隆重的。这似乎表明是恢复两国之间关系的一种努力。    【美联社东京五日电】(记者:彼得·萨姆)    平壤电台说,当中国总理周恩来今天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到平壤对北朝鲜进行友好访问时,成千上万的北朝鲜人高呼“中国人民的敬爱领袖毛主席万岁!”北朝鲜的姿态是对他们的苏联同志的打击。    在东京,日本外务省人士认为,周恩来访问平壤表明,周恩来将同金日成举行长时间会谈,使北京和平壤的关系恢复到北朝鲜和苏联共产党之间存在的那种水平。    北朝鲜最近已同意接受俄国人的大量经济援助。    日本人士还认为,北朝鲜对北京的这一最新行动表明,平壤在同两个共产党大国打交道时是灵活的。    周恩来的访问平壤进一步增进了这两个亚洲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已经有所改善的关系。    电台说,在周恩来的专机在北朝鲜的米格战斗机的护送下在平壤机场降落前,北朝鲜的官方报纸就出了登有周恩来照片和简历的号外,通栏大标题是:《兄弟的朝鲜和中国人民之间用鲜血凝结成的战斗友谊团结万岁!》    共同社说周总理访朝肯定将对亚洲政治动向产生巨大影响    【共同社东京五日电】目前正当围绕着印度支那形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中朝两位首脑会谈,可以肯定将对今后亚洲的政治动向发生巨大影响。    从广义来说,中国同北朝鲜有着“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这个共同的基础,可是最近几年,分歧逐渐明显起来。因此,周总理这次应金日成首相的邀请访问平壤,可以说是一个新动向。    在佐藤内阁发表“日美联合公报”以后,看来,中朝两国在谴责日本方面仿佛是采取着同一步调的,因此,从日本来说,对周总理访问平壤一事,也不能不予以注意。    【共同社东京五日电】外务省人士就中国周恩来总理访问平壤同北朝鲜首相金日成会谈一事发表看法如下:北朝鲜一直在执行独立自主路线,同中苏两国保持着相同的距离,在双方之间搞平衡。但是,最近由于接受了苏联的经济援助等原因,形成了不即不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同中国处于冷谈的关系。这次会谈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改善这种关系,并且以与苏联相同的距离接近中国。法新社驻京记者认为这是我反击美日勾结的重要行动    【法新社北京五日电】(记者:孔帕雷)这里的观察家认为,周恩来总理今天到达平壤是中国反击它所谓的美日新军事联盟的最重要的行动。    特别是这反映了全亚洲的一种不可低估的情绪,那就是对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去年十一月达成的于今年六月延长双边安全条约的协议感到不安。首先这促使中国和朝鲜密切了它们的新关系,在佐藤去年底访问美国时,这里的观察家首先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样一种演变看来是比较合乎情理的,甚至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正是这个时候,华盛顿采取的是加强日本在亚洲的影响的政策,同时东京和莫斯科也正在采取加强关系的行动。    看来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有很大威胁的是日本朝这两个方向的很大的扩张。    因此,北京和平壤同时加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更广泛的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和尼克松——佐藤联合公报这个范围内的斗争。

2. 日本《军事问题月刊》发表长篇文章:美帝苏修内外交困下采取的世界战略

【本刊讯】日本《军事问题月刊》一月号登载了蜡山芳郎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围绕七十年代日本的美中苏关系及世界动向》。摘要如下:(文内小题是原来的——本刊注)    我看,不要把美、苏、中三国之间的外交策略和谈判看成是三角关系为好。因为苏联是以苏联的世界政策为基础去接近美国的,同时同中国也是一方面对立,一方面进行谈判。美国也是根据它的世界政策的需要而去接近苏联的,最近又突然摆出要接近中国的姿态。中国也是这样。根据它的世界政策同苏联又对立,又谈判,并且使美国也采取这样的姿态。中国的这种对外姿态是出之于中国的世界政策。因此,这三国的关系不是所谓的三角关系,应该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必须采取通过掌握七十年代三国的世界政策去观察三国关系的态度和方法。    下面让我们来更详细地研究一下这个关系。    这三国都是有核国家,乃是决定七十年代世界形势的三个大国。    中国同苏联和美国,特别是和苏联是不同的国家。例如仅就对待美国的方法这一点来说,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和苏联对美国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它竭力要表明两者毫无相同之处。这是中国决定对外政策的最根本的态度,是完全出之于原则性的观点。这种态度在整个七十年代,肯定会越来越明确地强烈表现出来。不依据这一点,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形势判断。    中国和苏联的对立,其根本牵涉到对革命路线,或者说对共产主义的想法。    美、中、苏各国都有自己的世界政策。在下面我们要说明的是这些国家各自的世界政策大体是怎样的。七十年代美国的世界政策    假定尼克松担任两届总统,执政八年,那么只要看看目前尼克松政权要采取什么外交政策,就可以知道七十年代美国的世界政策。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就是企图彻底地、名副其实地称霸全球,大体上可以这样说。这就是七十年代美国世界战略的最终目标。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尼克松政权正在采取或将要采取的政策,可以说就是美苏接近政策。美国是要通过接近苏联,首先在七十年代把以东欧阵营为主的苏联市场置于美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之下。为此,通过美苏接近,暂时承认苏联的势力范围,从而把世界分割为美国势力范围和苏联势力范围,为此作为达到称霸世界的第一阶段。它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限制核武器谈判。同时又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如何抑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民族的解放斗争,特别是如何抑制武装斗争。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正在朝着设法联合起来压制这种斗争的方向变化着。但是,例如中东问题也好,越南问题也好,实际上关系是很复杂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压制下去。可是,总要想法解决中东和越南的问题,并且在这以前要解决核竞赛问题。美国打算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头绪之后,作为下一阶段,再举行美苏首脑会谈,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这就是要建立新雅尔塔体制来取代原来的雅尔塔协定。这大概就是美国的世界政策。    那么美国对于中国将要采取什么样行动呢?美国的认识是,中国和苏联已经不是团结一致的了,中苏之间的对立带有再也不能复原的性质。美国从上述对中苏关系的认识出发,正试图对苏联推行前面谈到的那样政策。一方面迎合苏联的意思,一方面逐步贯彻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    对中国则是要以美苏接近的压力来压制中国,只要中国不屈服于美国,就想压制。不过,在这种时候重要的是,尽管美国抱有目前的这种目的和设想,却没有充足的武力来保证它能够大力推行。总之,以美国目前的常规兵力来说,即便使苏联保持中立,可以说它也没有充分的信心,以独自的力量进攻中国。因此,美国考虑的首先是退一步。在一九七五年左右中国的核武器渐渐成为对美国的威胁以前,先退让一步,不去招惹中国。就是说对中国不象过去那样,采取明确的军事对抗的态度,而是如有可能,就想开辟对话的途径。并且在这个期间,一面对中国采取稳健的政策,采取缓和的政策,一面在中国周围建立以日本为首的军事包围圈。这就是美国的政策,具体的说就是所谓美中接近政策。这就是在美国国内称之为“遏、制而不予孤立”的政策。就是说虽然加以遏制,但不使它孤立,稍微作一点让步。这样一种遏制政策是它的特点。    因此,不妨认为美国目前执行的接近中国的政策将持续到一九七五年。从美国在越南表现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它确实是削弱了。但是尼克松说,二十世纪最后的世界形势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亚洲,而其中特别是中国问题。美国仍然没有放弃同中国对抗的姿态。美中接近政策就是美国为了同中国对抗(因为现在不能直接对抗)而争取时间。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此,可以认为,美国也已告知同它结成军事同盟的日本,说美国正在采取这样的政策对待中国。那么,接受了美国示意的日本佐藤政权到底要从什么样的想法出发来展开同中国接近的政策呢?    新年以来,佐藤政权积极地提出接近中国的政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动向显然和上述美国的世界政策是同一步调的。为发表日美联合公报而访问华盛顿的时候,佐藤首相听取了尼克松就这件事所作的恳切而耐心的谈话,这就是日本接近中国政策的来由。七十年代苏联的对外政策    在美中日关系即将进入微妙阶段的七十年代,苏联的世界政策将怎样展开呢?    从一九六四年时候起,苏联经济力量的停滞不前的情况逐渐明显了,因此,苏联要维持其过去的国家力量,必须进一步加强以对外贸易为中心的对外关系。这就是它面临着的局面。由于这种原因,现在苏联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不仅在积极地向东欧国家伸手,而且也在积极地向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伸出手去。可是苏联的这种活动,是不可能明确掌握它的世界政策的。(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在苏联国内也分为两派势力,一部分人主张以对内政策为中心,另一部分人主张要在对外政策方面更加积极才行。因此,苏联国内也未必是稳定的。总之,最近苏联的世界政策的基本倾向,可以说就是为了挽回国内削弱了的势力,要向国外冲出去。    苏联要向外扩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它想接近美国,并且接受美国的技术援助,以打开国内生产力停滞的局面。因此,只要苏联国内的情况继续处于目前的状态,“美苏接近”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可以说,“美苏接近”将以苏联屈服于美国的方式而进一步巩固下去。    去年秋季开始在赫尔辛基举行的限制核武器谈判,也可以说是苏联经济(国家力量)削弱下去的一种表现。苏联的意图是,因为同美国竞赛再也无力坚持下去,所以要限制国防开支,停止同美国进行核武装竞赛,而且还想接受美国的技术援助。可是,苏联的领导集团中有两派,所以也许(终于发生政变)有所变化,但是从大局来看,这种倾向是不会变的。这是因为工人的劳动情况非常不好,最近听说失业对策和就业对策都发生了问题。另一方面,要扩充地面兵力也存在问题,也有人传说,已经开始从生产部门的第一线抽调人员。因此,苏联的经济势必更加恶化。在这一点上,它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有一致的方面。    然而对于中国,苏联处于怎样的关系呢?    根本问题是,苏联的国家力量正在日益削弱,苏联为了适应这种状态并且保持它过去在国际上的权威,中国的存在已经逐渐地成了它的障碍,它已开始把中国看成是可怕的竞争者。由于看成是竞争,就形成了敌视的状态。勃列日涅夫政权自己感觉到国家力量日益削弱,所以它很害怕它所占据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国这个地位将会被中国夺去。于是在苏联的现政权面前便出现了这样的课题:是否要趁中国今天还没有足够的核武器,还不能进行核攻击的时候,及早地把中国压制下去呢?这就是目前中苏对立发展到边界武装冲突的原因。所以从目前苏联的世界政策来看,中苏关系是非常险恶的。一方面在北京进行中苏会谈,另一方面又发生武装冲突,这种矛盾对立的动向是存在的。如果说应该重视哪一方,我看应该重视武装冲突。    想接近美国,向美国借钱,用这笔钱引进技术,这是苏联当前的目的。同样的想法也正在适用于日本。对于经济力量削弱了的苏联来说,开发石油等西伯利亚的各种资源是非常必要而且是急需的。然而苏联清楚地知道,在目前,要以苏联自己的力量开发西伯利亚,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因此才出现向日本垄断资本屈膝求援来开发西伯利亚的局面。但是开发西伯利亚的现状同宣传和预想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几乎没有进展。    对日本来说,通过开发西伯利亚,也可以取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东西。但是如果问苏联开发西伯利亚是想要得到些什么?那么可以说它要得到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从贝加尔湖到中亚的公路,一个开采石油。苏联之所以这样急于取得石油,是因为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石油的需要日益增加,而生产却极其落后。苏联石油丰富是个幌子,而目前的状况是,石油生产甚至已满足不了国内的需要,已经达到不得不收起这个幌子的地步。原因也可能是开采石油的设备投资太少,但总的来说是由于开采事业没有顺利地进行。巴库油田虽然有名,却是古老的油田,作为补充油田,在乌拉尔又开发了新巴库油田。而这也已经陈旧了。所以决定开发西伯利亚的油田,可是根本不能按计划进行(还没有达到采油的阶段),结果,已经不能充分供应东欧国家石油。这样状态继续下去,就将造成苏联在经济上供应东欧国家,换言之,苏联在经济上的领导权就会发生破裂这样的大问题。友谊(石油的友谊管道,从高加索通往匈牙利、捷克等国的)已经空了。苏联没有办法,只好从伊朗买来石油,送往东欧。于是维持伊朗政权的稳定,保证对伊朗政治局势的发言权等等,对苏联来说当然就成了重要的问题。苏联舰队到印度洋活动,也可以认为是要从南方箝制伊朗。苏联帮助印度大力开采石油,虽然也是为印度开采石油,但是更大的因素可以说还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尽管如此,油井却还没有建立。因为官僚主义制度过于发展,工人处于非常不便于劳动的环境,所以都不好好劳动。于是就造成了资金不足、机器也不够用的状态。    这样的局势促使苏联更加接近美国。加强核武装虽然是国防上的重要项目,然而却是极费钱的,因此,苏联首先要同美国谈判,求得调整,尽一切可能削减所需的费用。这才举行限制核武器谈判。日美环绕着中国问题上的动向    美国的世界政策来说,它是要使日本打头阵的。在这一点上,尼克松政权同美国战后的历届政权对日本采取的态度是相同的,就是“绝对不许接近中国”。美国打算使用日本来同中国对抗。反过来说,没有日本,就不能同中国对抗。这就是美国对中国政策的不可动摇的原则。这种政策最近似乎越来越如愿了。    这次佐藤—尼克松会谈的结果,即日美联合公报最明显地反映了美国的意图。就是说美国要使用日本岛,在这个岛上生活的人以及这些人创造出来的经济力量来压制中国。今天,日本在经济上强大起来了,也出现了采取独自行动的危险性,所以美国一定要设法抓住日本的要害(这就是日美安全条约)。还有一点,那就是说这个联合公报的意图是要把日本变成出击的基地。就是要把进攻中国、进攻外国的出击基地放在日本。总之,只要日本在政治和经济上采取合作的态度就行。为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建立一个能够这样干的亲美政权,或者消灭反对这个政权的势力。    为什么美国要在日本继续保持基地呢?大多数人会回答说,是为了进攻朝鲜的时候用,是为了进攻苏联的时候用,尤其现在是为了进攻中国的时候用。这种说法是不错的,但是只说这一点还不算充分的答案。日本的基地还有监视日本反美势力的任务。冲绳基地的火箭是把矛头对准朝鲜和中国的,同时,对准日本内地的,在十几枚中也有三枚。这就是表示决不放弃日本的无声的威胁。企图压制日本,这就是日美安全条约本身的出发点。决不是因为日本已经独立就放手不管了。佐藤政权对于这个美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美国是越来越弱了。因此,更需要依靠日本。但是应该理解,这不是低头求靠,而是想靠高压手段来实现的。    今后,日美矛盾和反体制势力的抬头,以及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日本问题将会越来越大。这都牵涉到同中国的关系如何。从这个意义来说,尤其是目前,在欧洲已经大体有了眉目的时候,日本问题将成为最大的国际问题。

3.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教导说: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全世界人民要有勇气,敢于战斗,不怕困难,前赴后继,那末,全世界就一定是人民的。一切魔鬼通通都会被消灭。

第 2 版

1. 英报报道:柬不断举行反右派集团的示威

【本刊讯】英国《卫报》二日发表了伊恩·赖特一日发自柬埔寨柴桢省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过去三周来金边政权的改变现在已有使这里的人民生活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但是,真正的影响还没有使人感觉到。驻扎在这里的一排柬埔寨军队试探性地询问首都事态变化的情况。    他们知道西哈努克不会回来。但是,尽管新政府进行了广播宣传,他们还是不太知道是什么原因。    在几乎可以看到越南边界的一个村庄,一位咖啡店老板说,尽管有一支柬埔寨陆军部队守卫着桥梁,过去一周来几乎每天都发生拥护西哈努克的示威游行。    关于共军大规模调动的说法显然是夸大的宣传。人们能够在许多地方驱草直达边界这一事实说明情况要比金边的人们所想宣传的平静得多。    上周政府对拥护西哈努克的示威者采取了坚决的、也许甚至是粗暴的行动。从那时起,首都到处都出现了一种比较自觉的活动——设路障。    政府如果过多地把拥护西哈努克的力量同越南人混淆在一起,它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在这个时候,虽然示威游行似乎暂时平息了,没有一个人能够知道柬埔寨人真正的心情,特别是在农村。他们可能会起来向朗诺将军及其同僚挑战。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晚报》二十九日刊登了该报记者唐纳德·柯克从金边发出的一篇报道说:男男女女都有一种担心战争的情绪。在城市和农村,有许多人都仍忠于已被废黜的国家元首。    军官们在城外的检查哨上谨慎地要司机和行人出示身份证的时候,他们的言语之中充满了忧虑的情绪。    这种担心情绪也蔓延到了政府高级办事机构    ——座落在苏联大街上的首相府办公厅,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在那里制定了他们的“中立”政策的新方针。政府尽管试图检查从金边发出的一切消息,但是却并不掩饰它的忧虑。    议会议员郑璜说:“要在金边说明西哈努克亲王所犯的过失是不难的,但是要使农民相信却困难得多。”    现在,柬埔寨的领导人们看来实际上已经把过去同西贡的争论忘记了,因为他们已经被可能发生的本国农民的叛乱的危险而弄得如此心劳神疲了。    【法新社金边一日电】金边今天看上去好象是一座准备投入战争的城市。    两辆坦克仍旧守卫着市中心的新闻部。    到下午六点钟,随着禁止双轮车通行的部分宵禁的开始,街道上就空荡荡的了,唯一能通行的就是柬埔寨军队的车子。    在金边以外通往机场的路上设有路障,没有当局发的特别通行证就不可能离开首都到各省去。

2. 柬右派军队勾结美伪军袭击南越解放军

【美联社柬埔寨白芝雷四日电】在这个边界村庄,大家知道,南越人越境进入柬埔寨并同柬埔寨军队一起攻打越共,尽管两国官方人士都予以否认。这里的人士昨天证实,南越突击队和装甲部队在三月二十七日和二十八日至少两次从朱笃省的安富地区越过边界。    这些人士还说,柬埔寨官员事先是知道这次袭击的,柬埔寨军队是“积极参与的”。    白芝雷的村民对记者说,在军事行动开始之前,柬埔寨军队把水陆交通封锁了几小时。    当南越的袭击队和装甲部队从南方开过来时柬埔寨军队显然在战区以北进行阻拦,以便两面夹攻共军。    【法新社越柬边界安富二日电】两个军官——离柬埔寨边境两公里的越南安富县县城负责长官张廷质中校和柬埔寨一个边境省省长的军事顾问李京上校——一直在互通消息。    他们互通消息用的是无线电,讲的是法语。自从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被推翻之后,李京上校经常把边界的柬埔寨一侧所谓的越共蓬文根据地地区越共活动的情况告诉张廷质中校。    他也曾要求派重武器装备起来的越南武装直升飞机轰炸越共集中地点。    他的要求很快就实现了。    这条边界处在美国人不断地监视之下。美国人进行监视时不仅使用飞机,直升飞机,而且还使用安装在紧挨着边界的柬埔寨境内的特殊装置。

3. 英刊说柬右派集团公开倒向美帝

【本刊讯】英国《论坛》周刊三日刊登该报记者迈克尔·沃尔什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柬埔寨——中立的面目结束?》。摘要如下:    尽管西方报界议论纷纷,现在清楚的是,柬埔寨的新的统治者或者被迫抛弃,或者出于自己的选择而抛弃他们两周前所宣布的中立地位。本周的示威同样清楚地表明,西哈努克亲王可以东山再起——也许甚至用不着北越人的帮助。    在全国范围的亲西哈努克示威的浪潮面前,新的统治者似乎在坚定而明显地滑向美国的阵营。    政府把示威归罪于越南共产党人。它说,参加示威的少数当地柬埔寨人是“被越南侵略者利用了的”人。    从最好的意义上说,这是被夸大了;从最坏的意义上说,这是彻头彻尾的捏造。因为,毫无疑问,在比较劳苦的阶级中,无疑仍然有很多亲西哈努克的感情。甚至在城市中这也是明显的。去掉陈列在窗子上、商店和办公室里的西哈努克照片是不可能的。    西哈努克仍然得人心的其他证据是政府自己提供的,据报道它决定解散军队的好几个连,大概它害怕他们是亲西哈努克的。    【本刊讯】英《卫报》三日社论说:    柬埔寨新政府昨天大赦了数以百计的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治犯,包括许多亲共人士,这表明政府认识到距离内战是多么的接近了。在推翻西哈努克后出现的奇怪的平静之后,这些将军现在认识到他们要走过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在农村和一些外省城市用军事力量镇压了一些亲西哈努克的示威。很清楚,政府在一些省份遭到老百姓的反对。    它现在采取的释放许多被西哈努克投入监牢的柬埔寨亲共游击队领导人的行动,看起来就象是为了设法消除这种柬埔寨地方上持异议的一个因素而进行的一种赌博。    朗诺政府在把注意力更为密切地集中到发生内战的威胁上的时候,似乎还对从国际上来看的柬埔寨的地位采取了较为清醒的看法。

第 3 版

1. 阿拉法特访问中越后发表谈话

【合众国际社开罗五日电】法塔赫领导人阿拉法特今天保证,巴勒斯坦游击队决不会放下武器,直至他们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在平等的基础上包括一切宗教的民主国家为止。    阿拉法特在同《金字塔报》记者的谈话中说,“除非实现了巴勒斯坦革命的目标,否则中东不会有和平。”    他说,这些目标就是“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和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主国,在这个国家内,一切宗教的人都将平等地生活,一切阿拉伯难民都将返回那里。”    阿拉法特在中国和北越访问十天后于星期五返回开罗,星期六前往安曼。    他在谈话中第一次谈到了巴勒斯坦在约旦的游击队的人数的一些数字以及他们在同以色列战斗中的损失。    他说,光在安曼就有三万二千名游击队,拥有约六千件枪炮。    他说,自一九六七年战争以来,在同以色列的战斗中,游击队员已死去了一千二百人,此外在占领的领土上,“牺牲平民”六千人。    他说,在以色列的监狱中,有阿拉伯人一万七千人。    早些时候访问过莫斯科的阿拉法特说,“我们同苏联的关系是良好的。我们找到了彼此谅解的共同范围。”    关于游击队同中国的关系,他引用了周恩来总理讲的一句话:中国无限地支持游击队,并支持到底。    阿拉法特说,他对苏联和中国官员说,以色列“不仅对巴勒斯坦或阿拉伯人民是个危险,而且是威胁人类和民族解放的危险。”    他说,一九七零年是“阴谋搞垮巴勒斯坦革命的一年:既有国际范围的阴谋,也有当地的阴谋。”    他又说,“美国的手指以一种以上的方法伸进了一个以上的阿拉伯国家,最近黎巴嫩发生的情况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内发生的情况就是这样。”    阿拉法特证实,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正在继续作出实现团结的努力,但是,否认他们准备建立一个流亡政府。    他说,“如果建立巴勒斯坦政府,形式和障碍都会增加,这不利于革命的进展。”    他说,阿拉伯各国政府迄今为止,没有向巴勒斯坦游击队提供“一切必要的东西,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日常需要的话。在越南,每二十四小时就有一百列火车到达,给他们运来了所需要的武器、食物和医疗用品。但是我们缺少资源。尽管如此,我们不会放下武器,直至取得完全的解放。”    【路透社开罗五日电】巴勒斯坦游击队领导人阿拉法特今天要求在阿拉伯展开反对以色列的“人民战争”,并指责阿拉伯国家没有给巴勒斯坦人以一切需要的援助。    关于最近到北京的访问,这位游击队领导人说:“人民中国毫无保留地支持抵抗运动。”

2. 德新社说:西德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几年来不断增加

【德新社波恩二日电】据经济部今天在这里公布的数字,从阿拉伯各国进口的原油对于西德石油化学工业的供应极其重要。该部在一项关于西德与阿拉伯贸易发展情况的报告中说,一九六九年西德从阿拉伯各国进口总额中原油占百分之八十八点一,而一九六七年为百分之八十五点一,一九六八年是百分之八十五点九,所占比例几年来不断增加。一九六九年西德从阿拉伯地区的进口总额达十四亿七千五百二十八万美元。在西德去年进口的八千九百六十万吨原油中,有七千四百三十万吨(或者说百分之八十二点九)是阿拉伯地区生产的。    一九六九年西德对阿拉伯各国的出口额增加了九千四百四十七万美元,达到六亿二千五百九十万美元,在西德出口总额中约占百分之二。    西德经济部的报告最后说,在五年前西德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断绝外交关系之后,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既没有中断,也没有使经济关系普遍恶化。    【德新社汉堡三日电】西德与中近东国家的贸易继续扩大,尽管这个地区存在着政治紧张局势和阿拉伯—以色列冲突。    根据设在汉堡的中近东协会发表的一个报告,在某些方面,去年的数字超过了一九六八年的数字。这个报告说,一九六九年西德对这个地区的出口总额为十七亿二千零八十九万美元,而前一年是五亿六千零六十三万美元。    最大的买主是伊朗和希腊,两国都购买了总值超过二亿七千三百二十万美元的货物。

3. 《犹太观察家和中东评论》报道:西德同以色列加紧勾结

【本刊讯】三月二十七日的一期《犹太观察家和中东评论》刊载拉哈夫自耶路撒冷发出的文章,标题是《以色列—德国秘密会谈》、《埃班的访问取得重要的结果》,摘要如下:    在目前以色列越来越要求它所能找到的每一点一滴国际友谊的关头,看来几乎没有什么国家在坚持提供支持方面比得过联邦德国。    埃班外长二月下半月的德国之行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了这种状况。在对这次访问进行了一个临时的估价之后,目前阶段可以这样说:以色列和德国之间正在进行相当大规模的经济会谈。这种会谈是如此的微妙,一直实行了全面的新闻封锁。一位以色列人士只对我说:“我们一点也不在乎。我们感兴趣的是会谈及其有利的结果,而不是宣扬。”    可以认为,这种会谈的目的远远超出西德每年向以色列提供的一亿四千万马克的贷款,自从一九六五年以来,西德每年都提供这笔贷款,虽然每年都必须重新谈判。而且德国人对于以色列为了扩大接受赔偿(对在纳粹统治下遭受的苦难的补偿)的范围而作出的努力是宽容敏悟的。这种受害者有很大一部分现在居住在以色列,所以这样就会使这个国家直接得到好处。    未受新闻封锁影响的谈判主题之一是关于以色列同欧洲共同市场签订的特惠协定的草案。西德已经答应为协定的前言提出一个修正案而努力,大意是说,这“是走向以后扩大范围的第一步。”    人们将会记得,这个协定是给予以色列对共同市场国家的出口降低关税平均百分之四十二,以换取以色列对共同市场国家进口的货物降低关税平均百分之十七。在政治方面,以色列已经得到保证:勃兰特的“向东方开放”在任何方面都不会影响到西德—以色列关系。同埃班一起到西德去并且参加了他的所有政治会议的外交部第一欧洲司司长梅罗兹本周对我说,苏联没有要求德国人改变他们的以色列政策来作为改善波恩—莫斯科关系的一个条件,“即使莫斯科提出了这样一个条件,我相信德国也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    梅罗兹说:“相反,我们在波恩进行会谈过程中发现,德国政府关切的是苏联人的深入中东。”他又说,西德同阿拉伯国家建立关系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谈过话的所有德国部长一无例外,都说,他们下会容忍阿拉伯干涉德国同以色列的关系,不管是怎样的一种干涉。我们方面也宣布我们并不妒忌阿拉伯国家。”    梅罗兹说,西德政府已经向以色列许诺将采取它所能采取的一切措施来同欧洲的反以色列恐怖进行斗争。

4. 香港《经济导报》揭露:苏修在香港大量搜购物资

【本刊讯】香港《经济导报》三月二日的一期刊载一篇报道,透露苏修正加强在港的搜购活动,摘要如下:    去年以来,苏修在香港搜购物资的活动有显著增加。苏修在港搜购的物资,有直接从香港输出的,也有经由日本、西德等地转去的。这些情况很值得人们注意。    过去,苏修极少在香港购货。据港英当局统计,在一九六一年,香港对苏联的输出贸易还是一个空白的纪录,其后六、七年,香港对苏联的输出货值也不过是一、二十万元,最高的一九六七年达到五十三万元,到一九六八年又回降为二十八万元。但去年香港对苏联的出口货值竟一跃而为二百五十五万元(约合四十五万美元),比一九六八年增加了八倍以上,创造了战后以来的最高纪录。虽然,二百多万元的货值不算大,但跃增的幅度却是惊人的。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修本身的经济困难和它为了疯狂扩军备战而加紧搜购物资的动向。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在香港搜购物资的范围颇为广泛,包括有帆布、粗质棉布、牛仔裤、胶面男装外衣、胶面女装外衣、胸围、毛衫、下价衣着及食品,等等。据港英材料统计,去年头十一个月,苏修在香港扯购帆布及粗质棉布共有一百七十四万平方码,价值达一百零七万元;购买胶面男装外农有六千二百多打;胶面女装外衣亦有五千四百多打。    苏修在香港搜购物资,已从过去采用比较隐蔽的手法逐渐走向公开化了。一年来苏修不但在香港市场直接购买物资,而且还仿效美帝早年的手法,采用委托加工订货的方式,向香港厂商订购衣着及棉织品,据熟悉内情人士透露,去年六月间苏修向香港一家匹头商行就购买了一千万平方码的睡衣布。    最近一年多来,苏修在香港订购布匹、衣着、毛衫及棉织品有增无减。目前香港接收苏修订货的工厂现在已有五、六家。    苏修在香港除了直接搜购物资外,还假手日本、西德、瑞士、意大利及东欧等国商人在香港代其搜购物资。

5. 杨西昆哀叹蒋帮“处境相当艰难”

【中央社台北十三日电】外交部次长杨西昆,今天告诉美国,不要让姑息主义影响对友邦的政策,以及友邦的利益。    杨西昆表示,今日我们的外交处境相当艰难,但是我们并不以委曲的心理去执行任务,我们将以革命的精神,面对困难局面,保护我们的国际地位与基本利益。    他说:中美两国虽然利益一致,然而不能说没有距离,中美双方经常有接触,经常交换意见,就是要缩短这个距离,谋求一致。

6. 美《亚洲调查》月刊认为:蒋贼父子今后越来越不好过

【本刊讯】《香港商报》十七日刊登一篇美《亚洲调查》月刊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在美国大搞“台湾独立运动”之际,《亚洲调查》月刊预言,尽管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正逐渐掌握大权,国民党“要维持大陆人的统治和宪法政府的装饰,在今后数年内将遭到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亚洲调查》月刊这篇有关台湾现况的文章,是由大学历史学教授布鲁玛撰写的。它说,台湾政局去年最重要事件之一,是蒋经国掌握了新的权力。    文章作者表示,蒋经国要巩固他的地位并不容易。    首先,他要加强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包括克服他继母宋美龄的阻力。例如,有些批评者说,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兼外贸会主任徐柏园之所以被革职,“是因为他只忠于蒋介石的太太,而不是忠于他的儿子”。文章又说,“有时有人传说,黄杰也是蒋经国的劲敌。”    《亚洲调查》月刊的文章接着表示,蒋经国也要面对“福摩萨民族主义”的势力。它说,这些“民族主义”在日本和美国都是有组织的,在美国的“福摩萨独立组织”包括“福摩萨独立促进会”、“福摩萨读者协会”等,他们通过向联合国请愿和最近在威廉斯港的少年垒球赛中示威,引起注意。文章说,即使在国民党军队中,也“存在着台籍士兵对大陆军官不忠的潜在威胁”。    它又说,有人这样传说,高雄青果合作社主任吴振瑞之被投入狱,“大剥蕉”(指香蕉出口大贪污)只是一个借口,实际原因是“他作为一个台湾人,名气和势力都太大了”。    该刊文章最后说,不管老蒋父子如何努力巩固他们的地位,他们“要维持大陆人的统治和宪法政府的装饰,在今后数年内将会遭到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7. 黎报报道:伊拉克将增派一师军队去约旦加强东线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三十一日电】贝鲁特的无党派右翼日报《今天报》今天说:    伊拉克将派包括一个机动团的又一师军队去约旦加强同以色列对峙的东部前线。    报纸是在发自安曼的关于伊拉克内政部长阿马什中将访问约旦的电讯中报道这个消息的。    【美联社贝鲁特三十一日电】伊拉克一师军队通常有一万五千人。在一九六七年战争后已经有一支部队呆在约旦,加上新派去的军队,伊拉克在约旦的军队总数将达到大约二万七千人。

第 4 版

1. 美报认为:苏修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加剧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十八日刊登保罗·沃尔为该报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苏联采取了非同寻常的保密,这表明领导人当中意见分歧,甚至或许是混乱。    十二月十五日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向党的中央全会作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一直没有发表。    三月三日苏联报刊提到了“中央委员会、部长会议、工会中央理事会和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给“所有党组织、国家机关、工会、青年组织和苏联工人的一封信”。    这封没有先例的信的确切内容从未透露过。    现在所知道的只是这封信要求增加压力,以加速生产和加强纪律。    虽说,这种作法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现领导的风格,但保密的严密程度,同中央委员会书记波诺马廖夫这样一些党的领导人所提出的关于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是相矛盾的。他是在一月份的一次国际理论会议上提出的,并且军队的报纸和其他的军队杂志也一再提出了这些要求。    另一个不寻常的现象是,甚至在莫斯科的共产党记者也一点不了解这些秘密文件的内容。    在对许多问题的公开辩论——是在勃列日涅夫的报告和联合信件之后开始的——中,发表了越来越多的互相对立的观点。    这种意见纷纭的情形现在已不是很新鲜的事,但如此喧嚣地发表相互对立的见解却是少见的。    有文章谈到“党纪”松弛,而这一点是报刊上所不常提及的。《党的生活》的一篇社论间接批评了党的领导。这篇文章论述了“改善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加强培养、教育各级党政干部”的必要性。    在讨论十二月中央全会的结果时,《党的生活》提到了“列宁的作风”,坚持认为必须“不断地改进党务工作的方式方法”。    那篇社论说,“党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善于应用批评和自我批评。”可是,没有听到勃列日涅夫作过任何自我批评。    不管怎样,有经验的东欧观察家认为,《党的生活》的社论是一个迹象,表明在相当高级的、有影响的党的官员中存在着反对现在这位党的领导人的情绪。    另一个迹象是《真理报》一月二十日的社论,不寻常地赞扬了“年轻的共产党人”,其意图或许是要对现领导提出含蓄的批评。    在这之前五天,《真理报》重复说,人民检查机构发现有领导人大搞“奢侈”来布置他们个人的办公室。    一月十日《真理报》抱怨高级官员大摆“阔气”,用了国家的钱来购置个人财产。    虽然难于确定这些批评是针对那些党政官员,但路人皆知的是,在高级领导人中,勃列日涅夫是早就有讲究吃喝的名声的一个人。    在最近几天里,在报刊上较少提到勃列日涅夫的名字。《真理报》三月二十三日再次概述了这位总书记在十二月份的讲话中提出的批评,但没有像往常那样提到勃列日涅夫。    比较有意义的是,生活相当豪华的总书记和稳重的柯西金总理之间的明显对照。勃列日涅夫的个人作风,很难得到政治局的老前辈苏斯洛夫的喜爱。    谁也不知道苏斯洛夫目前的政治地位如何。据说苏斯洛夫身体不大好,但这决没有阻止他在幕后采取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行动。    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有经验的研究克里姆林宫问题的人一致认为,苏联领导人在经济和其他方面再次遭遇了“混乱”。

2. 英报报道:苏修中央作出改组宣传部门的决定

【本刊讯】英国《观察家报》五日刊登了该报记者穆拉尔卡四日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文章,题为《克里姆林宫四个高级领导人被解职》,摘要如下:    自从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一九六四年十月接管了赫鲁晓夫的权力以来,对俄国政府内的高级领导人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清洗发生了。    莫斯科的四个与宣传和意识形态问题有关的部门的负责人被解除了职务。    他们是:斯捷帕科夫,五十八岁,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    麦西亚泽夫,五十岁,国家广播和电视委员会主席。他可能将被任命为驻阿根廷大使。    罗曼诺夫,六十二岁,国家电影业委员会主席。他因为年龄关系,将退休。    米哈伊洛夫,六十四岁,国家出版委员会主席。他也将退休。    官方没有宣布这些变动,但人们普遍都知道他们被解职了。例如,麦西亚泽夫的副手阿列克谢·拉波辛早已担任广播委员会的代理主席了。    虽然这些变动显然是在两星期前的一次中央委员会的会议上决定的,但迄今尚没有说明为什么这四位官员被撤换。    耐人寻味的是,据说不久前仍在负责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彼奥特·杰米契夫现在主持的是科学和技术的工作。    可能在意识形态部门再进行一些人事更动,也可能在新闻机构中的主编和社长一级再进行一些人事更动。    人们广泛认为,中央将成立一个部来控制所有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而文化部将仍然单独存在,其他所有的委员会很可能变成由一位相当高级的党领导人领导的一个庞大的新闻部所属的部门。中央委员会内也有可能相应地整顿组织,中央委员会是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最后责任的。    把电台、新闻和电视机构精简到由一个领导人来管辖的地步,预示着今后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纪律将更加严格。把重建意识形态机构的工作作为在列宁诞生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结束前的一个紧急措施,这个事实有助于证实这样一种印象:这个工作即将在新的领导人的主持下进行。

3. 外电报道:吴丹同英苏代表会谈柬局势问题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四日电】柬埔寨外交部昨天通知联合国,它已任命钦迪为其驻联合国新大使。这封信说,前大使胡森巴已经被撤职。    在钦迪抵达之前临时代办屋谷沙拉将负责这个使团的工作。    这里对于柬埔寨新任代表的情况不了解。在六十年代初期钦迪是驻莫斯科大使,有一个时期他是柬埔寨内阁阁员。    吴丹星期五会晤了苏联大使马立克和英国的副常驻代表沃纳(英国代表团的远东问题专家)。有消息说他们讨论了柬埔寨问题以及可能恢复去年应西哈努克要求停止工作的柬埔寨国际监督委员会的问题。    本周早些时候,吴丹还同印度的大使萨马尔·麦和副常驻代表特贾举行了会谈,印度是国际监督委员会的主席。    英国和苏联是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的两主席,有消息说吴丹还鼓吹举行类似新会议的可能性。    此外,据说吴丹还在讨论召开安理会会议讨论柬埔寨新政府关于派联合国观察员代表团去柬埔寨的建议的可能性。马立克在会晤吴丹后同安理会四月份主席雅各布森进行了商谈。    【路透社联合国纽约三日电】秘书长吴丹今天分别召见了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两主席——英国和苏联驻联合国大使讨论柬埔寨局势。    柬埔寨已要求英国和俄国重新召集三国组成的国际监督委员会会议。    英国大使沃纳今天通知吴丹说,英国支持这种主张,但是现在一切都取决于苏联的反应。    但是,今天也同秘书长进行了会谈的俄国大使马立克据信已表明莫斯科还不能对柬埔寨的要求作出答复。

4. 美报报道:美帝对印支那局势感到“左右为难”

【美新处华盛顿三日电】《华尔街日报》刊登的基特利的报道写道:    ……华盛顿的一些官员希望……美国或西贡士兵更大规模地进入柬埔寨庇护所,在那里,河内隐藏了成吨的武器和其他军用补给品。此外,还存在着一些要求赶快向金边提供武器援助的压力;虽然新统治者还没有要求给予这种援助,他们已经作了一些暗示。如果要提供昂贵的军用品,预料接着很可能提供财政援助,以便使当地的经济能够存在下去。    美国的一位对越南战争很有经验的高级将领主张美国卷入柬埔寨,他坚持认为,如果柬埔寨不让共产党人得到庇护所的话,共产党人是无法在西贡周围和湄公河三角洲继续作战的。他说:“要是没有这种庇护所的话,河内将很快发现它无法继续实行它目前在战争中实行的战略。”    特反对意见的人不否认这一点。但是他们警告说,朗诺政权很不稳,它的军队效率很差,被赶下台的亲王的威信很高,因而美国卷进去是根本行不通的。这一派人认为,长远的结果可能是否定的,会导致金边有一个敌对的政府,而共产党的基地将仍然牢牢地保持下去。    即使柬埔寨危机能在美国不采取新行动的情况下消失,老挝问题肯定不久会再次出现。战线拉得太长的北越军队已暂停消灭王宝将军的部落军队的战役,而让政府方面收复桑通美国援助总部。但是据信这种停顿只是暂时性的,是为了等待新的补给品和援军从河内到达。这里的专家预料激战将会恢复,王宝将军在武器方面将处于很大的劣势。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外界援助的问题就会重新出现。邻邦泰国看来愿意把自己的军队派到老挝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是为了不让北越人逼近它自己的边境。但是曼谷不知道如果这招致河内或北京把战争升级的话,美国人将做到什么程度。如果美国的盟国泰国直接遭到进攻,美国会派自己的军队前去吗?可能要谋求某些保证。由于总是情不自禁地要再为老挝做一些事情,因而可能出现华盛顿既不愿意也没有料想到的那种卷入的局面。    至于越南问题,据极不正式的(但是人们普遍相信的)消息说,某些美国高级将领希望让驻越南的七十八个美国机动营全部再在那里呆半年左右,而不同意在四月五日左右再撤出军队。众所周知,参谋长联席会议一直劝告尼克松使撤军的速度比迄今所选择的速度慢一些。现在大约为四十五万人的军队人数到四月中将减少到四十三万四千人,人们认为总统准备在今年夏天把其中多达七万人撤出。其中战斗部队将占很大的比例,这包括剩下的大部分海军陆战队。    这里有些人认为,然而国内政治斗争的考虑可能排除大规模地暂停执行撤军计划的可能性。公众关心的中心问题是美军的人数和战斗中的伤亡,要是暂时停止撤军,就会使得同国会发生政府非常希望避免的那些问题。

5. 美刊鼓吹利用国际监委会“稳定柬局势”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六日刊载了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朗诺政府已经要求采取第一个步骤。使国际监督委员会回到柬埔寨来显然是有意义的。    如果柯西金对“柬埔寨和越南之间可能发生战争”表示不安是出自真心的话,那么,俄国人是有力量大大地减少这种可能性的。    国际监督委员会回到柬埔寨将是第一个步骤,也许在目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这样。如果真的实现的话,那么,就为采取更多的引人注目的外交行动准备了条件。这可能采取由英国人和俄国人出面领导进行磋商的形式。而且最终就可能导致要求重新召开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来处理柬埔寨问题——或许同时重新召开关于老挝问题的扩大的一九六二年会议。

6. 勃列日涅夫在匈接见记者佯称苏国内局势是“稳定的”

【本刊讯】美《国际先驱论坛报》四日和五日连续刊登了丹·摩根三日发自布达佩斯的一篇文章,题为《勃列日涅夫否认经济困难》,摘要如下:    苏联党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接见报纸记者时,间接地反驳了关于莫斯科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困难的消息,今天这里刊登了这篇罕有的对记者的谈话。    勃列日涅夫说:“苏联的局势是稳定的。苏联人民十分自信地展望着未来,决心实现已定的计划,即奠定共产主义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就在他抵达布达佩斯参加庆祝红军解放匈牙利二十五周年的活动之后的第二天上午,匈牙利报纸《人民自由报》刊登了他对记者的这篇谈话,这是不寻常的。    鉴于这个党和国家的节日具有“国际”性,他决定稍微详细地解答关于苏联国内形势的一个问题,这一点在匈牙利人士看来是意味深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