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2-22
第 1 版
1. 中美大使级会谈第一三六次会议在华沙举行
【法新社华沙二十日电】中美第一百三十六次会谈今天在美国大使馆举行。 会谈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 雷阳和他的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乘一辆黑色的中国制“红旗牌”轿车在当地时间下午二点抵达美国大使馆。 在中国人抵达后不多几分钟,斯托塞尔大使在美国代表团团员们的跟随下进入大使馆大厅。 当摄影师拍照时,两人都默默地站着。 然后双方代表团乘电梯进入会议室。 四个中国代表全都穿蓝灰色衣服,胸前佩戴着红色的毛泽东像章。 有大约一百名摄影师和记者聚集在大使馆休息室采访中国人抵达和美国人同中国人握手的情况,其中包括新到的新华社记者戈宝植。 【美联社华沙二十日电】美国和共产党中国的使节星期五会谈了一个小时,这是新近恢复的大使级秘密会谈的继续。 率领美国四人代表团的美国大使斯托塞尔会后对记者们说,同中国驻华沙大使馆代办雷阳的讨论是在“认真的气氛”中进行的。 在斯托塞尔讲话之前,雷阳向记者们宣读了一项较短的声明,声明只是说,第一百三十六次会议已经举行了,双方一致同意以后再决定下次会议的日期。 【合众国际社华沙二十日电】美国外交官员和共产党中国外交官员今天在美国使馆会晤,其目的是要试探北京对尼克松总统要求“改善”两国“实际关系”的主张有何反应。从许多方面来说,美国大使斯托塞尔和中国代办雷阳今天的会见与上月在中国使馆举行的会见情况是相称的。 这次不是喝中国茶和抽中国烟,而是喝美国苏打水和抽美国烟。两国代表团象以前那样各自坐在互相对着的隔开的长方形桌旁。 斯托塞尔和他的三名助手在美国使馆的进口处迎接中国代表团。 协助斯托塞尔的是国务院中国问题顾问克赖斯伯格,译员安德森和西蒙斯。 【法新社华沙二十日电】斯托塞尔大使在今天下午晚些时候宣读声明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办雷阳和我今天会晤了一个小时。 “像过去一样,我们都一致同意,我们的会谈和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将保守秘密。 “今天会谈的气氛是认真的。 “我认为这种会谈过去和将来对我们两国政府都是有益的。 “虽然我们下次会谈的具体日期未定,但我们商定我们双方不久之后要就这个问题进行接触。你们都会记得,我们已商定轮流在中国使馆和美国使馆举行这种会谈。我对于今天第一次在美国使馆举行正式会谈感到高兴。我们的下次会谈将再次在中国使馆举行。”
2. 毛泽东思想威力无穷
p Align="CENTER">毛泽东思想威力无穷
3. 毛泽东思想威力无穷
【本刊讯】日本《朝日周刊》二月一日一期刊载了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杉山市平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新人的“形像”——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的变革》。摘要如下(文内小题是原来的): 从去年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初,我和几位亚洲、非洲朋友一道访问了西安、延安、太原及其周围的地方,还访问了大寨。 通过这次旅行,我特别深受感动的是,中国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在创造“新型的人”。这里我所说的“新型的人”不单纯是指在文化革命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手”以及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而且还指包括在各级革命委员会和其他领导机关中,同“新手”一起正在积极工作着的好的“青年人”和知识分子在内的那些在全国的“斗、批、改”和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运动中正在涌现出来的大批受到锻炼的人们。 在西安的西北大学会见的两位老教授,可以说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我认为,两位教授的讲话,说明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阶段,工人阶级的领导在改造知识分子的问题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和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同时,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在目前中国这样的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下,总的来说对于小资产阶级的教育和改造工作是怎样进行的,也可以从中看到它的一个侧面。从西安市的一个大学的事例,可以推测和想像到,全国范围内,在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领导下,对于几百万和几千万的人仔细而又彻底地进行着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改造,是不会半途而废的。工人自己也在这项工作中受到锻炼,提高政治觉悟,工人阶级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工作中经常注意不要脱离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组织和领导人们按照毛泽东思想的教导来解决发生的各种问题。 现在,在中国,知识分子、青年、干部参加劳动、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运动,正在有组织地大规模展开。为此,有的人到工厂去当工人,但据认为,再教育运动的重点,更多的是放在农村,而且是放在贫下中农那里。六八年底发表的毛主席的指示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再从《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有关再教育问题的讨论来看,认为到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去,能够收到更大的“触及灵魂”的再教育的效果的意见,经常出现。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是“培养共产主义的新人的大纲”,是一切再教育运动的方针。 在我们访问延安的过程中,曾经到位于延安东南六十公里的南泥湾,参观了西安市革命委员会举办的“五·七干校”。也得到机会同在南泥湾人民公社“插队”的北京中学毕业生交谈。 驻在南泥湾的八路军战士,英勇奋斗,按照毛主席的指导克服了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所需要的一切,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榜样。现在怎样继承和发扬这种“南泥湾精神”,是在那里“插队”的青年们和“五·七干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六八年到六九年初,在延安地区“插队”的青年人,有几万人之多。我们见到的三位中学毕业生(其中两名是女学生)是分配在南泥湾人民公社某生产大队的九人小组的代表。他们是为了参加正在延安召开的该地区城市出身知识青年的“积极分子”大会而到延安出差的。 在会见这些年轻人的时候,首先给人的印象是,由于已经参加了好几个月的田间劳动,当然看来是很壮实的,他们举止大方,毫不拘束。按常情来判断,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生活,来到深山老林,在精神上会感到不舒畅,但是连一点影子都看不见。 顺便提一下,南泥湾在一九四七年被国民党军队侵犯,遭到严重破坏,解放以后,又受到刘少奇路线的影响,看不到快速发展的踪迹,这是实际情况。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党的“九大”,南泥湾也出现了新的大跃进的转机。 使(一些有错误思想的)青年们坚强起来、安心地在南泥湾干下去的,无论怎么说,也是由于当地的贫下中农、特别是当年的三五九旅老连长们亲自照顾和勉励这些青年,进行实地教育的结果。他们讲自己的经历体验,叫青年参观过去的艰苦奋斗的遗迹和听老战士不下战场的决心和奋斗的故事,对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教育效果。 然而,克服动摇的决定因素,是通过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对于毛主席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忠诚,在每个人的心里都牢牢地生了根。此外,眼前的贫下中农们勤恳地耕地、强烈的阶级观念、为集体利益献身和对毛主席的热爱等,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以上是从北京到南泥湾“插队”的知识青年的情况。我感到,这里很明显地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青年形像。这是充满着创业精神的中国青年一代的形像,他们是摒弃了比城市低一等的意识的农村青年,他们精神充沛地要在农村实现社会主义。不久,在他们中间,将出现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极为优秀的人物。 对于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再教育,还有一种形式同“插队”一道在全国普及着,那就是“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是在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经历了极为复杂的文化大革命战斗的广大干部们,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革命,而决心通过参加体力劳动来使自己接受再教育的热潮中诞生的。但也有另外一个方面,即像它诞生的过程中所表明的那样,人们听了黑龙江省的经验,便忽地一下子集聚在一起成立起来了。关于办校的方法,是以革命和完全理解为目的。同时,对于“活思想”(一些动摇的、落后的想法),既不使它滋长,也不回避。 如果说,“五·七干校”是通过同这种“活思想”的斗争而加强和发展起来的,也并不过份。 “五·七干校”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新型的党校。 各地的“五·七干校”,已经在陆续地首先把拿着鎯头和锄头的领导干部送出校门,这些干部奔向革命工作最困难的地方,他们路过自己的办公室都不进去,而径直走到群众中去了。第一代的红色女工 在这次旅行中,我们见到了在不久前举行的“丸大”上被选为共产党中央委员的两位委员。他们是咸阳西北国棉一厂的女工吴桂贤和大寨领导人陈永贵。 吴桂贤所在的西北国棉一厂中,也有在解放初期建立的中等规模的工厂,设备也多是旧机器。虽然说是中等规模,但是看起来使人感到是相当大了。这个工厂的最大的特点和最大的自豪,就是从建厂开始到现在的十七年来,在这个角落,一直在高举着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红旗。事实上,这些旗手们成了全厂工人的思想革命化和生产跃进的推动力。吴桂贤就是这个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的精纺车间四中队八小队旗手的带头人,是党小组的负责人。 当她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给人的印象也同西安大学的先生们的情况相似,感不到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交谈起来是非常亲切的。她仅仅是从一大群女工中露了一下头,又回到女工们的行列中就不知到那里去了,使人感到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工。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是工厂革委会的副主任,是陕西省革委会的副主任,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她参加九大回来,没有停脚就到了正在值夜班的她所属的“排”(在文化大革命中,班次是按解放军的“排”、“连”形式编成的)去,参加值班,排长说,“你今天累了,只看三台机器就行了”,但她坚持看四台机器,第二天一清早就开始了向伙伴们传达“九大”的报告活动。据认为,这种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记劳动和不脱离劳动的态度,再加上随时都平易近人地深入和融化在工农等一般群众之中的作风,这两点正在成为中国新的领导人的共同的和显著的特点。关于这方面,作者过去所见到的新的中央委员,也有完全相同的印象。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的旋床女工尉凤英是这样,河北省遵化县建明人民公社西铺大队的革命委员会主任王国藩也是这样。大寨精神的具体化 十一月初小雪纷飞的一天,我们访问了大寨。 全国都对大寨抱着极大的兴趣,全国农村都掀起了学大寨赶大寨的热潮。站在这个受到全国重视的中心的人物,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人民公社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陈永贵。 这天下午,陈永贵来到了我们参观的现场。他在光头上扎着毛巾,山西农民打扮,黑黑的一张脸上刻着深深的绉纹。笑声很大,手很坚硬。 我问道:“今天到大寨来参观,也曾到您家访问过,但您不在。那个时候,您到哪个山岗上劳动去了吧!” 他回答说:“今天上午一直在开着生产工作的分配会议”。 他很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我的伙伴们谈着上午参观的感想,提出想要了解的一些情况,这中间,陈永贵一直在注意听着。然后他说:“听到大家提出的要求以后,我认为,可以介绍一下大寨的劳动管理制度问题和自力更生问题。”于是他就开始介绍了。一开讲,就口若悬河似地一个接着一个地介绍了他所遇到和处理的各种生动的问题和想法。包括翻译在内,从三点一直讲到六点半,但是使人感到还没有听够。 陈永贵的讲话,向我们说明了大寨之所以成为全国农村模范的核心部分。他的一张笑脸,反映了中国的贫下中农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掌握了无产阶级的思想和革命的思想,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战胜自然和阶级敌人的彻底的乐观主义。 大寨的陈永贵等人,用“大寨精神”概括了上述的“原则、精神和风格”。这种精神完成了什么事业呢?那就是,把极为贫苦的山村改变成富裕的农村。 大寨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一九五三年随着初级合作社的成立,陈永贵等人开始了开发荒山野谷、平整土地的工作。这期间,人们的努力,正是毛主席所说的“愚公移山”的精神发挥了作用。 大寨人不仅是把荒山野谷改成了梯田。他们还珍惜每一个空隙时间,扩大耕地面积、平整土地、搞好灌溉、设法积肥,使他们的土地变成了松软、肥料多、水分足的“海绵田”。据认为,这是大寨每年实现“稳产、高产”的最大保障。人们的研究精神也是极为旺盛的。他们的口号是,“一面劳动一面想,一面想一面研究,一面研究一面创造”。 大寨人充满了“向自然夺取一切”的气概。那就是开发荒山野谷。一九六三年战胜了暴雨的严重灾害,就靠这种气概。 正像陈永贵等人一有机会就强调的那样,大寨的成就,没有大寨人的社会主义的组织化和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彻底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取得的。陈永贵等人确信,加强大寨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加强毛主席著作“老三篇”的学习运动,在这基础上确立政治挂帅的新的生产管理制度,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早晨,在宿舍的三层楼上,居高远眺,看到横挂在山岗上的一块田野里,有两个农民在薄雾中劳动。乍一看来,这同日本农村的耕田风光毫无二致。或者可以说比日本的耕种方式更加朴素得多。但是,在大寨山岗上的农民的头脑里,现在装满了“社会主义思想”。他们种田不是为了自己吃饭,他们是为集体、为革命而种田,他们的工作是大寨大队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 他们懂得,自己的普普通通的劳动,直接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联系着。有时,为了主动地投入革命行动的风暴中,他们便加倍地发挥干劲。一年结束了,他们回顾自己的工作情况,并向伙伴们汇报自己应该打十分或者九分(最高是十一分)。熟悉他们日常工作情况的伙伴,便根据本人的汇报进行评论,在主观和客观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对他的一年来的劳动作出了社会主义的评价。 这种生活,不是每个人为“米价”、“行情”和“肥料费”等问题所烦恼,而是意识到自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分力量,所以才积极地从事工作。作者从在山岗上默默地种着庄稼的农民的身上,不由地感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无穷的力量,是这种力量,把过去的极为贫苦的山村改变成富裕的社会主义的农村,并且继续在使它跃进。 在同日本一海之隔的广阔的中国大陆上,有七亿多人正在不分昼夜地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全心全意地奋斗着。大寨这样的农村,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正在不断地出现。更具体地说,无论你走到中国的那一个农村,村里的人都会自豪地告诉你,他们是怎样地发扬着“大寨精神”。 此外,在中国国内的无数个“五·七干校”里“插队”的知识青年们中间,以及在猪圈和排子车旁流着汗水的先生们中间,每时每刻地都在涌现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人,他们是从过去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修正主义思想的毒害中解脱出来的人。应当考虑到,这件事是在几亿人的集体中进行着的。 这种人的思想革命化的洪流,对于世界历史和日本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作者是无法预料的。但是,我认为,肯定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强大影响。
第 2 版
1. 路透社报道:泰人民武装在博他仑等府特别活跃
【美联社曼谷十一日电】泰国副总理乍鲁沙天今天把泰国北部恐怖分子横行的难府的局势日益恶化归咎于外界的共产党渗透。 上月难府的警察分局遭到四次袭击。 乍鲁沙天说,由于恐怖分子的加紧活动,政府当局现在使用断然措施来对付该府发生意外事件。 【路透社曼谷十一日电】泰国副总理乍鲁沙天今天告记者说,政府部队已把亲共的苗族人赶出位于老挝边界上的泰国北部的难府。 他又说,但是苗族人从他们藏身的老挝地区越过边界进行袭击。 官方人士说,在从受到共产党感胁的老挝查尔平原撤退难民之后,泰国政府已下令在东北部的廊开府采取严厉的安全措施。 有消息说,约一千名马共和三百名泰国游击队也已渗透到泰国南部。 这些人士说,共产党在南部的博他仑府特别活跃,他们上周在那里打死两名警察。共产党在毗邻的那空是贫玛叻府也特别活跃。 这些人士说,在这次袭击后,全国各地的警察哨所都已予以加强。 【美联社曼谷十三日电】乍鲁沙天空军上将今天透露,泰国政府已派遣直升飞机去泰国南部,以加强正在泰马边界与恐怖分子作战的部队的空军力量。 乍鲁沙天说,这些直升飞机被派到宋卡府,这里是镇压共产党作战指挥部的地方指挥所所在地。 派直升飞机一事表明泰国政府正准备不久对恐怖分子发动一次大攻势。 【路透社曼谷九日电】曼谷警方说,柯叻府芜艾县县长在乘火车往曼谷的中途,在距曼谷东北一百六十英里处,被子弹打伤,伤势很重。 警方人士说,现在警方正在寻持枪的人。这人开枪打人后即从车站逃走。 此事发生在两天之前。 【本刊讯】据泰国《京华日报》十九日报道,他侬集团伪军事参谋总长他威透露,他侬集团已在泰、老边境加强军事部署,并增派数艘美国巡逻艇,沿湄公河航道作日夜二十四小时“巡逻”。
2. 外电报道:菲律宾一市长被打死
【美联社马尼拉十六日电】菲律宾吕宋岛中部最近发生暴动的邦板牙省,包括一个市长在内,有三个人被杀害。 今天的消息说,阿拉雅特城五十一岁的市长埃斯皮诺被一不知名的刺客打死,而这个刺客又被市长的守卫打死。在他们交火时,一个过路人被打死,还有七个人受了伤。 据“菲律宾先锋报”说,开枪事件发生在科克皮特。 菲律宾通讯社说,自从政府把在吕宋中部的反游击队的运动升级后,埃斯皮诺是被杀害的第二个市长,也是被杀的第七个人。 通讯社说,一九六四年阿拉雅特市长中伏后,埃斯皮诺从那时起开始担任市长,原来的市长已不见,相信这人已被反对他的游击队清算了。 【路透社马尼拉十六日电】菲律宾一个省首府的市长埃斯皮诺昨天在观看斗鸡时,中弹而死。警方说是游击队干的事。 警方说,阿拉雅特市长埃斯皮诺,明摆着是游击队敌对者。 这个城市距马尼拉以北六十英里,是游击队最活跃的地方。
3. 巴尔加斯去南越
【美联社曼谷十九日电】东南亚条约组织秘书长赫苏斯·巴尔加斯将军今天去西贡进行一年一度的访问。巴尔加斯将军将会见南越总统阮文绍,还要和南越其他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进行会谈。
4. 东南亚条约组织秘书长巴尔加斯到泰国活动
【本刊讯】据泰国报纸十七日报道,东南亚条约组织秘书长巴尔加斯最近曾前往泰国人民武装斗争活跃的地方,进行了一连串的反革命活动。巴尔加斯对泰国北部人民武装斗争蓬勃发展感到十分恐慌。他惊呼“泰北的局势,远较东北及泰南严重”。 报道说:“巴尔加斯由泰国高级军事及行政人员陪同,出发到泰各地视察,其行踪遍及每一动乱地区,他昨日建议说政府应迅速采取下列三项紧急措施,以扭转泰北日益恶化的局势。(一)切实封锁泰老边境,断绝共党的兵员、武器及其他物资供应。(二)积极搜索各地深林丛莽,击破共党兵力的集结,并猎取共党核心人物。(三)扩大心理战术范围,运用各种民众媒介,加强宣传工作,并推行民政社会福利制度,赢取各族山民的归附。 “巴尔加斯承认泰老间一千二百公里,无从处处设防,唯仅有尽力而为,盖此乃解决一切泰北危机的主要关键。他主张:(一)采取重点方式设防,运用快速巡逻艇监视渭公河流域。(二)与老挝政府合作,设立一如“泰马边境委员会”组织,守望相北。(三)徙置良善山民,远离边境地区,运用陆空军火力,坚壁清野,彻底消灭异动分子,而避免殃及无辜。 巴尔加斯透露泰北行政人员,对老挝局势恶化深表关切,盖其影响所及,将使泰北动乱,益形加剧,对泰国安全,威胁甚大。 最后巴尔加斯提示泰境的越南“难民”,极须妥善处置,防止共党利用作为搜集情报或供应物资的桥梁。
5. 英报透露:英借“演习”派兵去马来亚镇压人民革命
【本刊讯】英国《每日邮报》九日刊登了哈维·埃利奥特写的一篇文章,标题为《英国将派军队进入马来亚》,全文如下: 英国将派军队去马来西亚以显耀武力,从而使共产党恐怖分子不敢再越过马来亚—泰国边界渗入。这次活动将在春天开始,这将是自一九六○年马来亚战争结束以来英国在远东举行的最大的各兵种联合演习。 这支军队将同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亚和新加坡的部队联合进行名叫团结一致的演习。 他们在马来西亚东侧进行演习时将有舰只和飞机支援。 但是,将不派他们进入敏感地区,他们将不同可能误入“战区”的任何恐怖分子交战。 在宣布英国到一九七二年将从远东全部撤军之后,游击队的力量增强了,马来西亚对这一情况日益感到不安。 伦敦接到的消息说,这些游击队是他们以前的首脑陈平领导的。 英国设在马来西亚的军事情报部门还感到不安的是,它在北部的华人和马来亚公民中建有通常可靠的“特别支队”,可是从这个支队也得不到什么情报。两个月前,一支拥有二百人的特别航空队在马来亚进行四个月的“演习”之后回国,实际上,他们是在马来亚—泰国边界附近的丛林中作战,他们发现有许多高级特务人员被共产党处决,其他一些被吓得不敢说话。 国防大臣希利可能不久要在下院宣布这个行动,希利认为炫耀力量将向英国在这个地区的盟国证明,我们是能够在它们需要的时候迅速给予援助的。 这次演习将要持续几个月,但是,国防方面负责人担心,这样还不足以制止渗透者源源不断地进入。他们主张以大得多的预算来招收当地的马来人参加“特别支队”。有许多人已经脱离了,因为他们现在觉得他们从送情报得到的报酬不足以补偿他们所冒的风险。 如果对游击队活动没有详细和准确的情报,当地的防御部队将无力制止他们溜进全国的重要地点为革命作准备。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十日刊登军事记者查尔斯·道格拉斯—休姆的一篇报道,题为《英国部队“入侵”马来西亚》,摘要如下: 英国三军和其他四个英联邦国家的武装部队大约两万五千人将参加五、六月份之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军事演习。 这次演习原先的目的是要显示英国能够在接到通知后很短的时间里自英国空运一旅部队参加丛林的斗争。对这个目的已经扩大,以在英国于明年从这个地区撤离部队之前,使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机会参加五国联合演习。 在五月将从英国空运两营部队在马来西亚丛林战校进行六周的筹备训练。 然后将由英国的几中队“鬼怪式”飞机,马来西亚的一个步兵旅,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部队参加。 这次演习将在马来西亚半岛的东北部举行。它假设由于一个外国从海上入侵马来西亚而引起了紧急局势。英联邦部队将共同保卫这个半岛以迎击由英国海军陆战队扮演的“敌人”。
6. 法《十字架报》惊呼:东南亚地区将爆发革命大风暴
【本刊讯】法国《十字架报》十四日刊登让—维里·布律尔展望七十年代东南亚形势的文章,摘要如下: 从一个十年到另一个十年,东南亚国家——亚洲的巴尔干国家——一直是国际上引人注目的国家。 但是在亚洲,中国使人感到不安,但它更受到别人尊敬。……北京对这个地区的五个非共产党的主要国家: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老挝所采取的又共处、又敌视的双重战略,自“文化革命”以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我们认为,北京对东南亚政策的明显变化是中国要美国和苏联小心一些,仅仅起这一作用而已。 越南战争为北京提供了一些重大的有利条件。但是,如果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愿意变得温和一些,那么莫斯科通过提供军事援助使美国人失败,并且能够扩大它自己在越南的影响而损害中国。莫斯科对北京的态度迫使中国减少通过友好的革命“运动”对邻国政府所施加的压力。当然,有一些国家应除外的,诸如在美国人积极地“出现”的那些国家中,就促使中苏要支持这些运动了。比如,美军“圣地”泰国(美国的军事机构雇佣了直接为其服务的十五万泰国人,同时又使其它几十万泰国人得到了好处)。 查尔平原几乎落到共产党人手里。 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在那里(在泰国和老挝)可能发生美国人不可避免要花钱加以支持的危险冲突。 另一个热点:马来西亚,在那里发生了造成动荡不安的种族冲突,总有一天会产生近乎暴乱的局势。这样,东南亚就成为发生许多风暴的地区,并且在最近的几月或几年中将发生比近东更难控制的许多风暴的危险。 因此,我们对于目前这种骗人的安静不要抱太多的幻想:没有什么比火药库爆炸之前更平静的了。
7. “东南亚条约组织”将在南海举行演习
【合众国际社曼谷十六日电】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一位发言人今天说,东南亚条约组织将于三月二十三日至四月九日在南中国海举行海军演习。 这个名叫“海上漂泊者”的演习将由东南亚条约组织八个成员国当中的六个成员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英国、美国和泰国——的四十艘军舰参加。 发言人说,其他两个成员国法国和巴基斯坦将不参加。 这次海上作战演习将从菲律宾开始,在这里的遏罗湾结束。美国海军少将拉普已被委任为这次演习的总指挥,泰国海军少将素帕·格扎塞尼和澳大利亚的海军少将斯蒂文森将担任副总指挥。
第 3 版
1. 法外长谈法国的对外政策
说法在中东问题上要“继续不气馁地进行四国磋商”;表示要加紧渗透利比亚;声称苏修提出的“欧洲安全会议可能有益” 【法新社巴黎十九日电】外交部长舒曼把法国在多事的中东的政策归纳为三点。 他在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说,法国的主要目标是: 一、做一切事来防止中东变成大国之间进行角斗的另一舞台。 二、继续不气馁地进行四国磋商,谋求共同的基础以便恢复联合国在中东的调解人雅林的使命。 三、奉行愿意谈判和友好的政策,首先是在前法属北非实行这种政策,以便在地中海维持一个独立和和平地区。 该委员会发表的一项公报说,舒曼强调,法国没有运送武器的政策,而有“法国的地中海政策,这项政策包括销售武器”。舒曼说,法国的禁运武器的政策不适用于交战地区以外的国家。 舒曼转而谈到苏联提出的欧洲安全会议时说,这个会议可能是有盒的,这有两个理由:它使欧洲国家有机会来提出自己的主张;它可以使紧张局势得到缓和,而不是批准现状。 舒曼在回答属于戴高乐派政府居于多数地位的该委员会的成员的问题时强调,法国没有改变其越南政策。 这种政策的基础仍然是一九六六年九月一日戴高乐在金边的讲话中所提出的原则。 【法新社巴黎十八日电】外交部长舒曼今天上午在内阁会议上头一次说明了法国—利比亚合作的前景,最近由外交部经济和财政司司长让—皮埃尔·布律内率领的法国代表团在利比亚研究了两国的合作问题。 政府发言人阿蒙在内阁会议之后谈到舒曼的报告时说,这些前景包括三个方面: (一)农业方面:其前景主要是关于农村更新、游牧民族的定居和寻找可用的水源。 (二)工业方面:这方面的合作主要是建造开发利比亚炭化氢的石油化学工业。这种石油化学工业主要是生产氨水。 这种合作还包括培养石油技术员和制药工业。 (三)文化方面:这方面的合作是职业的培养,与法国广播电视台的合作,以便发展利比亚的广播电视网。法国政府发言人还说,法国—利比亚合作的前景同我们与马格里布的其它国家的合作显然是有联系的。
2. 外电报道:阿拉伯国家舆论对尼克松报告的反应
【美联社开罗十九日电】阿拉伯世界所着重注意的是,尼克松要求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举行谈判、提醒人们不要让苏联在中东占优势以及他保证向美国的朋友提供武器。 巴格达报纸的标题说,《尼克松答应给犹太复国主义者提供更多的武器用以屠杀阿拉伯人》。 贝鲁特亲埃及的《安瓦尔报》指责尼克松“表示对以色列的态度给予新的支持”。 在叙利亚,大马士革电台引塔斯社的话‘“嘲笑”了尼克松关于中东问题的讲话。它没有发表其他评论。 【法新社开罗十九日电】埃及报纸今天一致认为,尼克松总统昨天关于中东危机的讲话是宣布美国“完全”支持以色列。 尽管这篇讲话是重要的,开罗各报并没有把它当作主要的消息予以刊登。 但是,权威的开罗报纸《金字塔报》从尼克松总统关于中东问题的讲话中得出了四个结论: 一、以色列的政策和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完全一致的,美国政府企图使美苏之间的“冷战”在中东危机中反映出来; 二、在向以色列补充供应武器的问题上,尼克松总统保留随意解释“这个地区的力量均势”的权利; 三、尼克松总统重申直接谈判的原则,同时完全无视阿拉伯国家在这个方面所持的观点; 四、总统的咨文完全忽视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和巴勒斯坦事业。 【路透社开罗十九日电】埃及人发现尼克松总统在昨天向国会提出的世界形势咨文中关于阿拉伯和以色列冲突所说的话既没有什么值得赞赏的也没有许多东西可反对。这里的人们认为尼克松总统没有提联合国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决议,是有意的和意味深长的。 人们认为,尼克松重申他打算在必要时向友好国家提供武器是不久即将宣布向以色列提供更多的“鬼怪式”和“空中之鹰式”的飞机的前兆。 此间看起来好像尼克松关于中东问题所说的各点在这场危机中是文不对题的,而且是过时的。
3. 以色列发言人吹捧尼克松报告
【德新社耶路撒冷十九日电】以色列外交部今天欢呼尼克松总统关于世界形势的咨文是“具有普遍的和头等价值的”。 一位发言人说,对咨文的准确文本正在研究中,但是,就中东问题而言,以色列已看到咨文中“有一些非常重要和令人鼓舞的方面”。 据外交部发言人说,尼克松的咨文支持以色列的这一观点,即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实现中东和平。 他继续说,另一方面,并不是尼克松所提到的所有各点以色列都能接受的。
4. 罗杰斯离喀麦隆抵尼日利亚
【美联社拉各斯十九日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今天到达尼日利亚 ——非洲十国之行中的第八个落脚点——他将在这里讨论战后的种种问题。 罗杰斯是美国访问尼日利亚(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最高级的官员。 在机场欢迎罗杰斯的是尼日利亚海军司令阿金瓦莱·韦伊海军少将和代理外交部长。 尼日利亚的左翼分子要求举行游行示威,几家报纸发表社论说,罗杰斯不受欢迎,因为美国在战争中支持尼日利亚不够有力。 邮寄到拉各斯各地的一种神秘传单号召对美国大使馆提出全面抗议,进行“示威……我们不允许帝国主义者干涉我国的内部事务。”传单的署名是“尼日利亚民族主义者联盟”。 【法新社雅温得十九日电】阿希乔总统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今天中午在雅温得共和国总统府进行了一小时零十五分钟的会谈。他说,他和喀麦隆国家元首的会谈要点是关于喀麦隆—美国双边关系的问题,他希望这些会谈将会巩固两国之间的关系。 【法新社雅温得十九日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今晚动身去他非洲之行中的另一个地方拉各斯之前,在这里说,美国将在雅温得设立地区性的国际开发暑中非分暑。他说,设在喀麦隆首都的这个国际开发分署将负责喀麦隆、加蓬、乍得、中非共和国和赤道几内亚境内的开发需要。
第 4 版
1. 日报认为尼克松报告表明美“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结束
【本刊讯】日各报十九日纷纷刊登尼克松发表的对外政策报告并发表评论。 《东京新闻》说,尼克松咨文阐明了美国七十年代新的外交、国防基本路线,宣告战后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结束,明确了今后将进入以“分担责任”为基调的新时代。把缩小美国在亚洲“义务”的关岛战略扩大到整个世界范围内。 《东京新闻》说,“尼克松战略”标志着“历史的后退”。这对在越南“饱尝痛苦经验”的美国来说是必然要走的路,如果总统不是尼克松,而是别人,也不得不走与此大同小异的路。这是因为在七十年当务之急不是对外问题,而是内政问题。评论认为,这也是尼克松意识到今秋的中间选举而采取的对策。 《东京新闻》说,这个咨文重新确认了尼克松去年七月访问亚洲途中在关岛提出的“关岛战略”,而没有新政策、新提案。尼克松咨文表明,美国的企图是“冻结国际现状”,其本质仍然是“实力外交”。 《产经新闻》说,尼克松在外交咨文中提出了旨在实现和平的七十年代的“尼克松和平三原则”。不过其“以实力为基础维持和平”的基本政策并未改变。只是在尼克松“关岛”主义运用于世界方面强烈地作出了修正过火行动的姿态。可以说这是美国外交政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威尔逊总统以来的第一次收缩。 日官方极力吹捧并注意日美关系部分 【美联社东京十九日电】日本外务省人士十九日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的世界形势咨文,他们说咨文表明了尼克松一贯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这些人士特别注意的是尼克松在咨文里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来谈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他们说,咨文表明美国对日本为实现亚洲稳定所作的努力抱有希望。 他们注意到,尼克松重申美国尊重在亚洲承担的防卫义务的一贯政策。
2. 英报嘲讽尼克松提出的问题多于答案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十日电】《华盛顿邮报》昨天对尼克松总统向国会提出的外交政策咨文采取了冷嘲热讽的态度。它说,“这么长的一个咨文应该自成一体,讲出点名堂来。但是要我们应当相信的却是,尼克松政府突然看到在我们同世界的关系中同战后初期一直到六十年代相比,已发生了一些基本的变化,在六十年代,我们采取了‘自己的事自己管’的态度,美国’拟定计划并付诸实施。……制定了战略并提交给我们的盟国。……发现了危险’并积极采取行动对付之。 “这是否给肯尼迪总统立了一大功呢?因为肯尼迪总统曾号召创造一个‘既多样化又安全的’世界,从一九六三年他在美利坚大学发表演说起,他就努力使对抗转自谈判,那时尼克松先生还远没有创造出这个词汇呢。 “但是,真正的争执不在于总统讲话的内容,而在于尽管讲话十分冗长,但内容极其贫乏。 “不知如何是好和心情躁急的公众从一个上台一年多的政府那里应得到更多的东西,而不光是一本关于外交政策的说得天花乱坠的小册子。”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十九日登载了该报记者十八日自华盛顿发回的一则消息,摘要如下: 尼克松想减少美国卷入和干涉国外事态的程度。在诸如导弹这样一些战略武器方面,他已接受了建立足够核力量的主张,而不是取得优势。 常规部队,也就是这里所说的一般任务部队,将予以削减。 先前,这种部队有能力同时打两个半战争,它的能力将降为打一个半战争。 今天的报告是试图说明在重要战略方面的巨大改变是有道理的。我认为报告是失败了,因为这些改变是由于国内压力和必须减少支出。 对苏联的警告也是个迹象,表明美国不能控制事态,即使是在它的军队守卫在最前沿的阵地上的时候。当一半的部队被召回国时,权威就会下降。但是报告是对美国意图的很好说明。 正如今天白宫中承认的那样,在这项报告中问题多于答案。
3. 法权威人士说:尼克松报告充分体现了「关岛主义」
【法新社巴黎十八日电】权威的法国人士今晚在这里说,看来尼克松总统的“世界形势”咨文标志着美国政策的干涉主义和实行家长式统治的时代宣告结束,磋商取代了统治。 他们认为,美国从前是个海上强国,现在变成一个空中—海上强国:这意味着它不再需要陆地上的支持,也不那么需要遍布全世界的军事基地了。 尼克松提出的关岛主义现在得到了充分体现,并构成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华盛顿现在说:“上帝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这些人士说,虽然美国没有撤消它所承担的义务,但是盟友们现在必须自个儿来对付贫穷和颠覆。 他们又说,但是美国将来不得不进行大规模干预的话,那么这种新的政策意味着美国的核保护将投入行动。 【法新社伦敦十八日电】英国权威人士认为尼克松总统的长篇演说,就其承认华盛顿对欧洲承担的义务来说,是“令人鼓舞的”。 这些人士说,看来美国准备继续分担欧洲的防务。 英国仍然肯定美国将同它的盟国就这个问题进行磋商,希望华盛顿不要单方面撤出部队,从而丧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共同和均衡地”削减部队的机会。 英国官员们欢迎尼克松重申美国对为统一西欧所作的种种努力是感兴趣的。
4. 塔斯社抱怨尼克松讲了“不少攻击苏联的话”
【美联社莫斯科十八日电】官方通讯社塔斯社今天在苏联的第一个反应中,对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世界形势咨文持不太激烈的批评态度。 塔斯社说,尽管他强调必须对和平问题采取新的方针,“美国政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仍未改变”。 它抱怨说,尼克松讲了“不少攻击苏联的话”,它没有详细报道这些话。 塔斯社列举了它在尼克松的咨文看到的一些矛盾,含蓄地进一步提出了指责。
5. 东西德定三月二日举行预备性会谈
【美联社波恩二十日电】今天这里宣布,东德总理斯多夫已经接受西德总理勃兰特提出的他们在东柏林会谈的建议。 在今天收到从东柏林来的一封信后,有人在记者招待会上问政府首席发言人阿勒斯,勃兰特和斯多夫是否将会晤,他回答说:“他们的确将会晤。” 他说,斯多夫办公室的国务秘书科尔给勃兰特的高级助手、国务秘书埃姆克的信件中确定,在东柏林举行预备性会谈的日期是三月二日。 科尔来信说将由斯多夫的办公室的高级官员格哈德·许斯勒代表东德方面参加预备性会谈,并且要求西德人提出他们的谈判代表。 阿勒斯说,波恩政府同意在所建议的日期三月二日举行预备性接触,在这些接触中将安排勃兰特—斯多夫会谈的日期和其他细节。 【德新处波恩十八日电】在发表勃兰特致斯多夫的信件时,国务秘书阿勒斯发表了如下声明: 在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的信中,表示了愿意进行会谈,很明显,这是消除使双方分开的因素,谋求使双方靠拢的因素和进行能导致达成条约性协议的谈判的尝试。这证实了联邦政府采取的立场:条约性的协议应是谈判的结果,但不应是会谈的出发点。 信中说,联邦政府想用对斯多夫的复信和同意进行会晤,强调正在开始的德国两个国家关系正常化可能意味着双方对缓和紧张局势和欧洲安全的贡献。柏林问题应是不久将举行的对柏林和作为一个整体的德国负有责任的四个大国之间谈判的议题。 【德新处波恩十八日电】政府发言人十八日向波恩新闻界宣布,内阁一致通过了联邦总理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的复信。 据发言人说,总理信中使用的关于他不能承认先决条件的说法可以这样来理解:联邦政府保留一切会谈的题目。
6. 西班牙报纸说尼克松报告言词温和态度好战
【美联社伦敦十九日电】欧洲评论员们今天说,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个世界情况咨文所提出的问题多于它所回答的问题,但是美国对外政策总的来说仍然未变。 对这个长达四万字咨文的初步反应大部分是出现在报纸的社论中。 有些社论称赞这个咨文,但是有些社论表示不满说,这个咨文以令人思想混乱的措词陈述了尼克松在别处表示过的立场。 英国政府发言人不肯发表评论。 在莫斯科,除了塔斯社播发一则温和批评的消息之外,克里姆林宫没有发表什么评论。 在马德里,西班牙天主教报纸《终极日报》驻华盛顿记者称这篇报告是思想混乱和自相矛盾的。他写道:“言词是比较温和的,但是态度仍是好战的”。 西班牙《向上报》说,这个报告是“尼克松一年前进入白宫以来讲过的话的汇编。” 瑞士的《日内瓦论坛报》说:“尼克松提出的问题比他作出的答复还要多。尼克松向苏联人伸出了手,但是他有不愉快的感觉,就是苏联人在迎向他时不会走得像他希望的那样远”。 在伦敦,《卫报》驻华盛顿记者斯科特报道说,这篇讲话最后“对和平需要什么讲了一番稍嫌天真、幼稚和冠冕堂皇的话。” 在巴黎,《民族报》说:“尼克松的报告中的一个关键字眼是‘合伙’以代替‘控制’,放弃了世界警察的角色,这是现政府的头号目标。” 在斯德哥尔摩,《快报》说:“说了这么大堆的话,可是人们有失望地感到空洞无物。” 丹麦保守党的《贝林时报》说:“在这个全面的文件中丝毫找不到老的尼克松或者反共十字军精神的痕迹了,而在他以前的主张中反共精神是很突出的。作为总统,他的对外事务主要顾问基辛格教授使他了解了原子时代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