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10-23

第 1 版

1. 中国坚持对于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

【本刊讯】日本《人民新闻》十二日一期,在第一版刊载我国政府七日声明全文并刊载日本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的不署名的关于中苏边界谈判的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政府十月七日就最近将同苏联方面在北京举行外交部副部长级的关于中苏边界问题的会谈发表了声明。中国政府的这个声明表明了中国方面的一贯的坚持原则的态度,充满了和平解决同苏联的边界问题的诚意。    中国政府在中苏边界问题上所采取的态度是始终一贯的。这就是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    现在的中苏边界是沙俄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造成的。但中国方面仍然准备以这些条约为基础解决边界问题。    但是,苏联方面多次在中苏边境上进行武装挑衅;当它挑衅的时候,就遭到了中国人民的严厉的回击。    对中国方面的这种态度,苏联方面勾结美国和各国反动势力,大肆散布流言蜚语,甚至进行核讹诈。特别是从柯西金突然访问中国以后,象俗话说的“瞎子摸象”那样,对中国的态度流传着种种谎言和臆测。    有人竟散播什么“中国的态度变了”、“软化了”的谰言。    中国政府的这个声明,给了这些流言蜚语以决定性的打击,粉碎了这些流言蜚语。    这个声明在宣布会谈的内容的同时,阐明了中苏两国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原则分歧。    现在,中苏边界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就看苏联方面的态度了。    中国方面已作好了万无一失的准备。    日本人民也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这就能够把反美、反修的斗争进一步加强。

2. 香港英文《南华早报》说:广州交易会是一个伟大的成功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二十日译载英文《南华早报》报道广州交易会盛况的消息,全文如下:    《南华早报》今天以《一九六九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一个伟大的成功》为题,报道广州交易会的近况。    报道说,昨天从广州交易会回来的商人们都意见一致,认为这个交易会十分成功,而且非常吸引人。    商人们说,中国人民是十分友谊的,而且对他们都表示热烈欢迎。    一位来自英国的棉织品商人约翰·奥威雄说,交易会里面所陈列的产品之多,使他感觉惊奇。这位商人曾经定了三十万英镑的货品。    约翰·奥威雄的公司在过去四年间,一直和中国做生意,但是这一次到广州参加交易会,在他还是第一次。    他说:“中国人民看来更加欢乐了。我到处都看到人们春风满面。”他和其他客人一起曾被热烈欢迎参加一个晚宴。    他希望以后还要到中国去访问。    有两名澳大利亚棉织品商人,一名是钟斯,另一名是约翰·佛得列逊,他们两人都赞扬广州的情况,而且得到友谊的接待。    【法新社香港二十日电】从广州交易会回来的一位瑞典商人今天说,在广交会上达成的交易中使用了英镑和除美元以外的许多外国货币。    这位不愿说出姓名的瑞典商人买了大量中国纺织品,他“对于商品质量非常好感到十分满意”。    这位瑞典商人和一个昨天从交易会回来的英国商人有很深刻的印象,以致感到惊讶,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贫困的景象,中国人民生活得很好”。    这个英国商人说:“看来他们很幸福。我看到许多微笑的脸孔。”    星期三上午,交易会举行盛大开幕仪式,当天晚上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外国客人受到热情款待。

3. 哈希说:中苏边界谈判成为全球注意中心

中国在苏美之间举足轻重,并处于外交上有利地位;现在世界上其他一切外交活动都在踏步不前,等待着中苏谈判的结果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十日刊载该报特派记者哈希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全世界踏步不前,中苏会谈成为全球注意中心》,摘要如下:    越南和中东的战斗仍在继续,但是这种战斗是按照人们熟悉的格局进行的,目前这种格局并无变化。    中东是在理论上由俄美外交官讨论中的一个问题。的确举行了一些稀稀拉拉的会议,交换了一些文件。但是这些会谈象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所有其他重要的会谈一样,目前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    它好比两个人互相交谈,可是谁也不倾听对方的话。他们的眼睛里有一种没精打采的神情,这证明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其他问题。    首先考虑其他问题的原因是不难发现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十月二十日同莫斯科会谈,谁也不清楚会谈会有什么结果。这种非常不肯定的情况继续影响华盛顿和莫斯科对其他一切重大问题的考虑。    事实上,全世界的外交活动看来都已冻结起来,而在优先考虑关于这个会谈的一个答复不了的问题。其他一切事情都踏步不前了。在人们能够比较有把握地猜测这个会谈的结果以前,谁也不想采取什么行动。    苏联对美国和对西欧的讨价还价力量由于中国态度的改变而大为增强。    这种态度的改变是从不共戴天的敌对态度剧烈改变为愿意会谈的态度。俄国摆脱了这种眼前的危险,就是由于自己在亚洲中心进行战争,因此需要在它的欧洲一翼有最大限度的平静。    但是,在俄国人和中国人沿着他们的共同边界彼此射击的情况下,华盛顿原是这三大国当中在外交上的境况最好的,直到中国人答应俄国人的要求为止。    正是中国,使苏联的境况有可能得到改善,也正是中国,在今后一个历史阶段中,能够左右俄国地位的实力。这就引起一个问题,北京愿意使莫斯科增加多少讨价还价的实力?    从军事方面来看,中国是这三大国当中最弱的。但是在外交方面,中国确实——至少在目前——在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把力量移向某一边,就能够提高或降低莫斯科或华盛顿的地位。    当前问题是,北京是否将对华盛顿作出某种姿态,来平衡预定同莫斯科举行的谈判。    华盛顿仍然准备同中国人讨论“共处”问题。美国专家们完全准备好讨论中国人愿意提出的任何问题。但是要看中国人的。除非他们同意,否则会谈不会举行。    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不得不坐待,以了解两个同样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中国人将对俄国人使用什么语调。第二件事情是,他们是否将在同俄国人会谈时恢复同美国人的会谈。    如果中国进行同一方的会谈而不进行同另一方的会谈,那就会使华盛顿非常不安。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人在外交上处于有利地位。

4.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八十七)

阿尔巴尼亚的严正立场    足立:摩尔达维亚人反对俄罗斯大民族主义,这种情况表明,苏联当局已完全丧失了列宁—斯大林时代制订的正确的民族政策的精神。因此,在今天的苏联各民族之间,隔阂越来越深。正因为苏联修正主义集团对内执行大民族主义政策,对外实行大国沙文主义,造成了国内民族分裂和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种种问题。    新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相继解放了东欧国家。那时苏联红军的军旗上写着“各国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到了现代修正主义者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就对东欧国家跋扈嚣张,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抛到了九霄云外,成为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大国沙文主义。    足立:同样的问题在苏联国内也发生了。例如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小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的。到过这三个加盟共和国旅行的人,都有强烈的印象。和当地青年人一谈起来,他们就指责苏修大民族主义的横暴和苏修统治者的只顾自己利益的粗暴作风。    佐久间:赫鲁晓夫集团篡夺了苏共的领导权以后,立即强迫东欧国家推行“批判斯大林”运动。    足立: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打败了纳粹德国,解放了东欧国家人民,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南斯拉夫变了,但是其他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保持着非常牢固的团结。但是,这个状态,到一九五六年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进行所谓“批判斯大林”以后,就在前此保持牢固的团结的东欧国家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裂。    赫鲁晓夫对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和劳动党的领导人,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强迫他们采取苏共二十大决定的修正主义路线。阿尔巴尼亚坚决反对接受这一修正主义路线,赫鲁晓夫就对它进行断交和经济封锁。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东欧国家采取了一条完全错误的路线,他对东欧推行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同时,苏联又全面加强了大国沙文主义的立场,企图把东欧国家急速地变为苏联的殖民地式的附庸国家。苏联在军事上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机构,在经济上建立了“经互会”组织,这就一手攫夺了东欧国家的军事和经济控制权。(八十七)

第 2 版

1. 外电报道:日四十五万人在“国际反战日”举行大示威

进步学生英勇冲击反动机构,并同警察展开激战;佐藤政府惶恐不安,在全国出动七万多名警察进行镇压逮捕    【共同社东京二十一日电】题目《全国七百多处举行集会示威——七○年反对安全条约的斗争开始》    在“国际反战日”二十一日,包括冲绳在内的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反对安全条约阵营的统一行动,提出的口号是“废除安全条约、立即无条件地全面归还冲绳、抗议佐藤访美、反对美国侵略越南”。    据警察厅调查,全国共有七百六十四个地方,四十五万多人参加。社会党和共产党联合斗争会议召集的东京代代木公园的中央大会有十万人参加,举行了示威游行国营铁路工会、机车工会进行了美军喷气燃料运输列车上的合法斗争,总评系统有十六个行业举行了定时罢工和现场集会等。    反对这些老左翼的“新左翼”采取了单独的行动,其中反日共系学生各派的目的是要靠实力来扰乱首都,在都内各地以少数人的部队同时展开游击斗争。    负责警备的警察共二万五千人,和学生展开了激烈的攻守战。中央官厅整天处于紧急“戒严”状态。今天都内的交通量比平日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可以看出,东京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大大减少了。今天,在全国二十二个都、府、县,有四十所大学进入了总罢课,十二所大学全日停课或半日停课。    警察厅在全国进行空前大动员,共出动了七万多名警察担当警备。负责东京警备的警视厅上午十时以秦野警视总监为总部长设立了“最高警备总部”。到今天下午七时为止,有警察二十人受伤,多半是烧伤的。    反对安全条约阵营认为今天就是“七○年反对安全条约斗争”的正式开始。他们的方针是以十一月首相访美和日美首脑会谈以前的一个月为高潮,加强斗争。    【共同社东京二十一日电】反日共系学生于二十一日下午开始在东京都内采取了二百人到三百人规模的集体行动。    在神田和筑地等地方向派出所和警察署投掷燃烧瓶,下午四时过后,最受注意的核心派学生约三百人闯入国营铁路新宿车站站内,部分国营电车也停下了。到傍晚前学生的行动是投掷燃烧瓶和石块同机动队对抗,但是,立即被驱散,这样反来复去地搞,没有发生大的流血冲突。但是,下午五时过后,学生们从池袋、高田、马场等地走向新宿的道路上,投掷了燃烧瓶,同三千名机动队反复展开了局部冲突。    【共同社东京二十一日电】在东京清水谷公园单独举行集会的越平联,下午八时许在示威游行的解散地点国营电车饭田桥站前筑起路障,和警察相对峙,投掷瓦斯弹和石块。据警视厅调查,参加集会的有一万人。今天参加示威游行的有大学生、工人,还有高中生和女职员等一般市民,引人注目。    【共同社东京二十一日电】在国际反战日的二十一日,东京的国营电车从傍晚起由于反日共系学生以新宿车站为中心闯入站内,除部分线路外,都中心的各条线路都停驶四小时,行车时间表全被打乱。有三十万人受到影响。    【共同社东京二十一日电】十月二十一日反战日的东京,正午过后,不论官厅或公司,多半都停止了工作。    下午零时十分许,有手持铁棒的学生模样的男人十多名从窗户闯进日本广播协会广播中心西口,投了一个燃烧瓶。从下午开始,学生们就在新宿、神田等方面转入了街头斗争。到了晚间,以“袭击首相官邸”、“占领都中心新宿”为目标的学生游击风暴越来越猛。    今天,学生们在二万五千名压倒优势的警察的控制下,运送暴力棒和燃烧瓶的补给队到处被抓。尽管如此,学生们还是从铁路工程现场卸下了铁管、从地下铁道的车箱里拔下钢管进行了武装。    从千叶县乘车来的社学同统一派、ML派约一百五十人在途中袭击了两处派出所,企图在神田车站北口建立解放区,但是失败了。    【共同社东京二十一日电】据警视厅统计,到晚十点为止东京都内被捕者七百一十八人(其中女子五十一人)。另据警察厅八时统计,地方上的被捕者为一百九十六人,全国共计为九百一十四人。

2. 美联社供认:在美扶植下日本军国主义迅速复活

【共同社东京十五日电】日、美外交官员和军事专家今天在东京举行安全问题协商会议。据日本人士说,远东的军事形势和日本的防务加强计划是这次技术级会议的中心议题。    日本参加会议的有:外务省事务次官牛场、外务省审议官法眼、外务省美洲局局长东乡、防卫厅事务次官小幡和联席幕僚会议议长板谷。    代表美国到会的有美国驻日本大使迈耶、国际安全事务助理国防部长沃伦·纳特、驻日美军司令和第五航空队司令托马斯·麦吉和国务院日本国家处处长理查德·芬恩。    【美联社东京十四日电】(记者:罗德里克)美国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表明,五角大楼对于日本在建设它的防御力量方面将走多远和走多快,正在重新进行考虑。    美国好几个月来一直要求日本更多地承担它自己在安全方面的担子。    日本一些领导人开始是谨慎的,后来突然像观察家们所说的,全力鼓吹建立更大的军事力量,以便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它在非共产党世界中占第二位——相适应。    外务相爱知今天成为最近一个参加下述合唱的人:让我们在军事上更加强大,他在全国县外交研究所会议上讲话时预言,越南战争不久就要结束,亚洲的政治和外交形势将发生明显的改变。    由于英国要在一九七一年撤出太平洋,苏联在考虑在这个地区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他认为会有以俄国、美国和中国为中心的一套新的关系。    他说,日本必须适应这种形势,必须更积极地履行国际义务。但是,它在能够这样做以前,必须巩固地建立自己的国家安全。    这句含糊的话可以意味着下述两点中的任何一点:日本需要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它必须更多地依靠美日安全条约。    美国人士说,华盛顿军界对于日本打算走多远这一点抱有“健全的担心”;一个大而繁荣的国家能够迅速地和大规模地重新武装起来。    这些人士说,美国军人并没有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不想继续把日本鼓励到这样一种程度,就是使日本将再次依靠军事力量来取得国际威信。

3. 成田在纪念浅沼逝世九周年的集会上说:美日两帝国主义是亚洲人民的共同敌人

【共同社东京十二日电】社会党委员长成田十二日在东京日比谷露天音乐堂举行的纪念浅沼逝世九周年的中央集会上致辞,表明了对七○年斗争的决心,说“要用浅沼精神武装起来,斗争到底”。成田委员长在致辞中批评了佐藤首相前不久在松江市举行的一日内阁会议上关于“日本是稳定亚洲的主角”的说法,强调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复活自立起来,正企图同美帝国主义合谋危害亚洲人民。现在日美两帝国主义是亚洲人民的共同敌人。”

4. 吴努从东京到香港

【路透社东京十六日电】缅甸前总理吴努今天在这里说,如果他重新在缅甸执政,他将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吴努是上星期四抵达这里作九天非正式访问的。吴努定明天离开这里前往香港。他说,“我有一个访问北京的计划,虽然我说不上什么时候”。    【合众国际社东京十六日电】缅甸前总理吴努今天说,他将获取枪炮来武装缅甸人民造目前军人政府的反。    吴努在一篇矛头针对奈温的军人政权的讲话中对外国记者们说,“我认为我无法说我们将从哪里获得枪炮,但是我们将弄到它们”。    “缅甸人民都一致反对奈温将军。农民对他不满。城镇居民对他不满。学生对他不满。    “全国人民都一致反对他。只要我们能够给他们枪炮和武器,他们就会对他作战。但是我们将怎样做这件事,我却不能告诉你们。静观吧”。    吴努说,他将回到泰国去——他现在住在泰国。    【合众国际社伊利诺斯州香彭九月二十七日电】缅甸前总理吴努昨天号召进行革命推翻奈温军事政府。    吴努是在伊利诺斯大学向大约三百人说这番话的,这是吴努为这个运动募款和寻求公众的支持而进行的活动的一部分。    【本刊讯】香港《华侨日报》、《快报》十九日报道:吴努昨天由东京飞抵香港,拟在港逗留一星期,然后飞往金边。

5. 日报驻缅记者报道:《怨声载道的缅甸》

缅甸经济危机,物价高昂,人民对奈温法西斯政权强烈不满;吴努在国外加紧反奈温运动,缅甸国内政局不稳,“使人感到暴风雨的气势”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四日刊登了该报驻仰光记者阿部写的一篇报道,题为《怨声载道的缅甸》,摘要如下:    恬静的“金塔之国”缅甸也使人感到了暴风雨的气势——身在国外的前总理吴努的挑战、国内酝酿着的政治上的不满、经济危机、共产党游击队和少数民族的动向等等。许多人认为,对于孤傲的领导人部长会议主席(兼总理)的奈温说来,“七○年是个考验年”。    对外国人紧关大门的缅甸,已经决定进行观光宣传,并且改变二十四小时的过境签证,而开始签发七十二小时的观光签证。缅甸航空公司从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租用一架波音727飞机,航行于曼谷—金边—香港一线,甚至还想开到东京。乘此机会记者(阿部)来到仰光。    雨季即将结束的仰光,中午还相当热。傍晚,摊贩就都摆出来了,打着黑阳伞,围着围裙的市民挤满街头。佛塔和纯朴的市民虽然使人有离开了尘世的和平境界之感,但是,在它的底层却充斥着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将来发生变化的期望。    八月末,前总理吴努在伦敦发表的斗争宣言中说:“七○年内打倒独裁者奈温,重建议会民主,根据情况可能诉诸武力。”这个宣言使缅甸人大吃一惊。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明确断言“(对奈温)不满的情绪却已达到如此程度。大家还是都在等待吴努回来”。他在谈话中自然而然地就对生活困苦、物价高昂发起牢骚。他说:“过去有一百二十缅元就生活得很好,现在挣二百缅元还很困难。围裙每年也只配售一次,不到黑市去买就……。”    最近,北方的古都曼德勒有几十名僧侣高呼“反对奈温政权”举行示威游行,被警察全部逮捕。为此而被激怒了的其他僧侣也骚动起来。据说已经发布了在曼德勒禁止外国人外出的禁令。吴努为求得资金援助到美国时曾说:“为了打倒奈温,将使用罢工、游行和其他一切合法的实力。”但是,崇拜他的那些僧侣可能已经有组织地活动起来了。培养出吴努等许多志士的仰光大学,由于处在军队的严格监视之下,看不出活动的情况。但是据说在教室等地方写有反对政府的标语。某了解情况人士预言:“僧侣、学生、少壮军官,这三者如何活动是个关键。特别成为问题的是军人。”但是,西方外交人士却表示怀疑说,“奈温将军在军队中有如神人一般,最少,当前同他对立的军人没有上台的可能”。    现在,仰光当地所最注意的是吴努在去美国和日本之后是否访问中国。而美国同奈温政权的关系已稍有好转。另外,苏联已经表示了反对吴努的打倒政府运动的意思和明确支持奈温政权。总之,作为非共产主义者的吴努,北京之行也可能造成他在国内政治立场的困难。可是,吴努对少数民族是采取灵活态度的,受到克伦、克钦等少数民族的支持,这暗示在打倒政府运动中可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为准备对付雨季后游击队的攻势,政府军正向北方移动”。政府特别担心的是,由于北京的劝说,共产党游击队同克伦、克钦等民族携起手来结成统一战线。    在经济方面,严重问题是,主要生命线——大米因不利于出售而难于获得外汇。战前,大米出口高达三百万吨,前年减少到一百万吨以下,去年是三十五万吨,今年也大致相同,猛减不已。据说有两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将因此而减少。所以才开始招徕游览旅客。这是否是对于稍稍僵硬了的缅甸的社会主义政策付与灵活性的机会呢?既然(政府高级官员)说过“绝对不会改变缅甸式社会主义这个基本原则”,那么,导入民间外资等根本的政策转变,似乎是不可能的。    奈温将军如何克服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出现的危机呢?世界终于开始注视缅甸了。

第 3 版

1. 索马里二十一日发生军事政变

【法新社吉布提二十一日电】这里收听到的摩加迪沙电台报道,索马里的陆军和警察今天在黎明前的政变中夺取了政权。    电台说,这次政变是在当地时间上午三点钟发动的。    政变领袖们宣布的第一项措施是封锁边境和机场。    他们还宣布,将不改变前总统舍马克的总政策。    【合众国际社内罗毕二十一日电】索马里使馆今天证实,陆军和警察已经接管了索马里政府,并撵走了埃加勒总理和他的索马里青年联盟。    使馆援引摩加迪沙电台的广播说,政府进行了改组,这个国家现在由陆军和警察部队成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来治理。    索马里驻内罗毕使馆的发言人说,军队正统治着摩加迪沙市。    【美联社吉布提二十一日电】摩加迪沙电台今天说,最高军事委员会已经下令在首都实行戒严,戒严从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到第二天上午十点。摩加迪沙电台还宣布,已授权该委员会严格实行戒严。    电台说,一切超过三个人的公共集会已被禁止。还授权军事委员会查问在家的和街上的人们。    【合众国际社内罗毕二十一日电】索马里军队和警察部队二十一日在一次表面上不流血的黎明前的政变中,夺取了这个国家的控制权,并且逮捕了总理埃加勒。    意大利政府人士说,罗马收到的消息表明,埃加勒被捕了,国民议会议员受到军队和警察的“监视”。他们说,通向摩加迪沙的电话电报联系都中断了。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八日自贝鲁特报道:    索马里总统舍马克的遇刺增加了对于这个非洲东北部角状海岸的前途的捉摸不定。    这个国家作为印度洋通红海入口上的观察站的战略重要地位和它的资源有限,一直是吸引大量外援的磁石。它一直是美国、苏联和共产党中国之间进行争取影响的三方面拔河赛的场所。    舍马克总统加强了同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但是他同肯尼亚的和解(这意味着放弃战斗的索马里民族主义)在索马里青年联盟内部造成了麻烦。总理埃加勒和党的总书记、前总理侯赛因之间出现了竞争。    今年三月的新选举实际上从议会消除了所有反对索马里青年联盟的派别。这导致人们对舍马克提出了批评,特别是在他遇刺的北部地区。    他的去世将使得总理埃加勒和侯赛因成为两个竞争总统职位的主要竞争者,并且使得陆军成为摩加迪沙主要的稳定力量。

2. 勃兰特仅以两票多数当选西德总理

【德新社波恩二十一日电】勃兰特今天在这里以两票的微弱多数当选为西德第一个由社会党人领导的政府的总理。    在第六届联邦议院的投票中,总共二百五十一票赞成这位社会民主党主席,这比所需要的绝对多数二百四十九票多两票。    今天投票总数是四百九十五票    ——比有资格的投票数少一票——西柏林的二十二名议员没有资格在选举总理时投票。    五十五岁的勃兰特所获票数仍比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总共票数二百五十四票少三票,这被认为意味着自由民主党议员中有三人反对他们的党的新的左倾路线。    二百三十五名议员投票反对这位社会民主党总理。    【路透社波恩二十一日电】即将卸任的总理基辛格说,新的联合政府将会遇到西德议会历来最强大的反对派,而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    基辛格说:“人们将看它能够维持多久。”    【本刊讯】英国《卫报》二十日报道:    由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组成的西德新政府,将优先处理国内问题。它的第二个主要目标将是扩大和巩固西欧各共同体,它的第三个目标是推进对东方的政策——即改善与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个政府的第一批对外政策决定之一,将是签署防止核扩散条约。    勃兰特打算同盟国讨论在联邦议院中给予二十二名西柏林议员以表决权问题。他并不认为应当允许柏林议员在一切看法问题上拥有表决权,但是认为,是时候了,他们应当在与他们的城市直接有关的问题上在联邦议院里有表决权。

3. 英战略研究所报告说:苏修渗入中东越深越不得人心

【美联社伦敦二十日电】英战略研究所今天公布的一个报告说,苏联已成为中东的一个大国,但是未能使它所援助的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对它言听计从。    报告说,由于苏联卷入了阿拉伯—以色列冲突,已使俄国人负起了新的义务,但却没有相应的能力来控制该地区的事件。    罗伯特·亨特拟订的这个报告说:    “阿拉伯人——虽然在俄国人心目中仍然是异族人——正在受到殷勤的对待和受到影响,在得到武装和援助,这样做使人看出,苏联的长期愿望就是要左右中东。”    亨特是个美国人,在战略研究所任研究员。    报告说,“中东已成为苏美竞争的一个场所,这个场所再也不孤立于对美苏两国更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其它地区之外了。    “现在对这两国来说关键的是:在这个地区更好地了解相互的利益和行动。    “否则便会出现风险:卷入并非它们制造或选择的危机和战争,甚至卷入直接的对抗。”    亨特说,苏联已经重新给了埃及在一九六七年六天战争中损失的军事装备的至少百分之八十。    他估计苏联在埃及的军事人员有三千人,为一九六七年战争前的三倍。    亨特说,但是,阿拉伯国家对苏联采取若即若离的态度。    他说,许多阿拉伯人把他们一九六七年的失败归咎于苏联对埃及武装力量实行的军事方法。    报告说,“总的说来,阿拉伯对苏联以保护人自居的斯拉夫人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报告说,“俄国人卷入得越深,尤其是在埃及、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就越变得不得人心。”

4. 美《时代》周刊介绍 勃兰特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十月十日一期发表专文介绍勃兰特,摘要如下:    勃兰特是个私生子。他“背叛”(纳粹)德国,他接受为挪威公民,使不少德国人对他避而远之。但勃兰特也有胜过基辛格之处,因为基辛格曾经做过纳粹官员。    一九三○年,在波罗的海的海港鲁贝克,有一青年名赫拔·卡尔·费拉咸,是社会党青年俱乐部会员。赫拔由于环境恶劣,读书特别用功,得到免费学位。赫拔在青年时,就引起德国社会党领袖之一、德国下院鲁贝克市议员朱利斯·勒伯的注意,勒伯鼓励赫拔在当地报纸写稿,赫拔于是照办,用的笔名是“威利·勃兰特”。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后,不过几天,勒伯就被纳粹冲锋队拘捕了。其时,勃兰特年仅十九,他深恐被盖世太保所捕,跳上一艘渔船开往挪威去了。一九四○年,纳粹侵占挪威,勃兰特故意穿上挪威军装,以避纳粹耳目。纳粹把他作为战俘,拘留四星期之后,就把他放了。勃兰特一经获释,马上就逃往中立国的瑞典去了。    一九四五年,德国战败时,勃兰特已是挪威公民,稍后,他回到纽伦堡法庭旁听审讯纳粹战犯,替北欧的报纸写稿。一九四六年,他以挪威少校的身份,到了柏林,担任联络官。直到一九四七年底,他才恢复了德国籍。    一九五七年,勃兰特因缘时会,当选为西柏林市长。(转载自十四日香港《新晚报》)

5. 美报载文谈美国军界一工业界集团之十:道化学公司是帝国主义的象征

【本刊讯】下面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载的关于美国军界—工业界集团的第十篇文章,原题是:《道化学公司是反战抗议学生的一个主要目标》,摘要如下:    “制止道化学公司!”“战争是错误的!”“现在就实现和平!”    一九六九年二月二十五日,道化学公司的对外联系人员向西北大学作报告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同大约有一百五十名反战抗议者的愤怒、混乱的人群面对面遭遇了。    整个上午,吵嚷越来越厉害,学生们跑到街上,向乘汽车的人散发传单,并且口头攻击道化学公司为军方制造凝固汽油弹和在不发达国家实行“帝国主义的”经济政策。    西北大学所发生的事情,是过去三年来大学校园——从哈佛到威斯康星、从普林斯顿到加利福尼亚——发生的数十次反对道化学公司的抗议运动的典型。    从对外关系的观点来看,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大概是道化学公司的全部七十二年历史中最糟糕的两年。几乎每一个星期或是每一个月都有某个地方关于发生了反对道化学公司的抗议运动的电视新闻广播。但是,事实上,这家公司在这些年来政府正式的主要军事承包商名单中实际上是排得很后的。    反对道化学公司的抗议者们坚持说,成为争论的并不是道化学公司卷入政府生产的数量多少。相反,他们把道化学公司的生产凝固汽油弹——在越南广泛使用的一种胶状可燃物质——比作在纳粹统治下德国化学公司的制造毒气。    批评者们争论说,虽然作为公司可能事实上有义务向政府提供武器,但是它也与此相关有道义上的责任不提供有异常猛烈潜在能力的武器——他们坚持认为凝固汽油弹就是这样的武器。(他们指出,毒气就是由于它的残暴特性而早就被禁止用作主要的战争手段的)“帝国主义的象征”    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全国书记迈克·克朗斯基说:“道化学公司是设法到处摧毁被压迫人民的自由的那种斗争的象征。它在二十七个以上的不发达国家有业务活动。道化学公司是世界主要帝国主义者之一,从不发达世界剥削了巨额利润,付出的是低额的工资。”    除了必须公开为凝固汽油弹生产辩护以外,道化学公司工作人员还常常必须为自己辩护来对付在大学校园周围流传的数十种谣传。例如,中西部的一个学院的抗议运动领导人曾说,道化学公司生产神经毒气,制造D.O.M。道化学公司的工作人员否认生产了神经毒气,并且坚持说,D.O.M是医学界正在试验用来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试验性化合物。    虽然道化学公司没有生产毒气,但是陆军是在这样做。据说,纽约州众议员理查德·麦卡锡指责说,陆军有一种能够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亡的神经毒气。他说,同时,陆军在生物战方面将花大约六亿美元。    道化学公司董事长特德·多恩是一个爱社交的、直言不讳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在一九六二年从他父亲接管这家公司的最高职位的。他怀疑这些抗议运动是否已对公司的销售或是订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他说:我们的销售额不管所有这一切仍然不断增加。    尽管有这种示威,道化学公司的销售记录确实一直是可观的。主要的消费品,例如耐火塑胶布衣物和轻便衣物,继续支配了它们各自的产品市场。    仅过去十年,公司销售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达到每年大约十六亿五千万美元,而赢利几乎增加了一倍,增加到一股四点五一美元。    《福布斯》杂志最近详细分析了这家公司的经济增长,说道化学公司“确实繁荣”——几乎没有想把话说得留有余地。    道化学公司工作人员坚持说,公司将继续扩展——尽管有着抗议运动。多恩说:“我们希望增加我们的赢利,每年增加百分之十。”    道化学公司同供电公司一起在米德兰南面的蒂塔巴瓦西河上联合发展一所三亿三千七百万美元的核发电厂。这个厂将在一九七四年开始使用,将向道化学公司提供蒸汽和电力,还加上向供电公司是其中一个成员的密执安电力同盟供电。……(文内小题是原来的——本刊注)

6. 摩报指责苏修损害阿拉伯国家石油利益

【本刊讯】摩洛哥的《舆论报》九日发表题为《苏联对阿拉伯石油的巨大威胁》的文章说,“苏联和法国上周签订了一项协定,计划修建一条连接着两国的输油管。法国将向苏联出售油管,而苏联用原油付款。”    “苏联向西方出售原油,能独占盛产石油的阿拉伯世界的所有传统市场和降低价格。在克里姆林宫重申它对阿拉伯国家的友谊时,怎样理解苏联的这种为所有的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制造经济困难的行动呢?”

第 4 版

1. 苏修捷修头目开始会谈

【法新社莫斯科二十一日电】一项正式公报说,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高级领导人今天讨论了两国“进一步加强友谊和全面合作”。    塔斯社发表的这个声明说,他们还谈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基础上苏联共产党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之间关系的发展”。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由共产党第一书记胡萨克、总统斯沃博达和总理切尔尼克率领。苏联代表团由共产党首脑勃列日涅夫、总理柯西金和国家首脑波德戈尔内率领。    公报还说:“对双方关心的一些国际政治问题交换了意见。在讨论的一切问题上意见完全一致。”    【法新社莫斯科二十日电】莫斯科电台说,胡萨克在到达莫斯科后不久,即同勃列日涅夫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二十日电】在他们到达之后,这些客人立即前往克里姆林宫,对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作第一次礼节性拜会。    【法新社莫斯科二十日电】苏联国家首脑波德戈尔内今晚在克里姆林宫设宴招待来访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波德戈尔内说,即将进行的谈判和会晤“有助于加强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合作。这种谈判和会晤在发展这种合作的道路上将是一个新的重要的步骤”。    他说,像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一样,我们两国人民“一道携手并进”。这样,他们将会克服“严重障碍”。他在提到争取在捷克国内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团结的“艰苦斗争”时说,“我们明白问题的复杂性”。他还谈到有必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和改善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情况。    波德戈尔内说,双方的会谈将“分析”同两国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和世界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有关的“许多关键问题”。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斯沃博达也在宴会上讲话,他说,双方将本着“两国的关系、两国的团结和我们彼此真诚了解这种最好的传统的精神”来进行谈判。    他追述,十四个月前,布拉格领导人来莫斯科“讨论用什么公正和明智的办法来解决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复杂局势所产生的问题”,他说,“今天,我们前来同你们一起讨论如何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的合作。”

2. 苏印国防部长会谈

【印新处新德里二十一日电】国防部长斯瓦兰·辛格已在莫斯科开始同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举行正式会谈。    塔斯社称会谈是热烈和友好的。据印报托报道,巴基斯坦和中国是讨论到的两个问题。

3. 崔可夫率苏修军事代表团抵蒙活动

【塔斯社乌兰巴托二十日电】应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以苏联元帅瓦·伊·崔可夫(民防总司令——本刊注)为首的苏联军事代表团今天已经到达这里。    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第一书记、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今天还接见了苏联军事代表团。    【塔斯社莫斯科十八日电】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第一书记、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已乘飞机回国。他是从柏林路过莫斯科而在此停留的。

4. 外报评苏修发表苏斯洛夫反华文章

美报说文章规定了苏修将在全国继续搞反华的方针;瑞士报纸认为苏修发表此文旨在「使西方放心」和稳定后方    【本刊讯】美《国际先驱论坛报》二十日转载《纽约时报》记者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报道,标题是《俄国人在今天会谈前夕攻击中国人》,摘要如下:    苏联今天表明,明天在北京举行的中苏会谈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同中国的激烈的意识形态争吵已经结束。    苏联的塔斯社播发了即将出版的一期《共产党人》杂志中刊载的苏斯洛夫的一篇文章的摘要,这篇文章尖锐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政策。    选择会谈前夕这个时间发表塔斯社报道,看来是要表明苏联当局希望就中国继续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攻击苏联的这一公开纪录保持平衡,而且是要规定在全国各地苏联共产党活动的方针。    在今天的塔斯社报道中,苏斯洛夫看来是这样说的,北京的会谈是政府的事。两党要调和它们的观点仍然相去很远。俄国官员在最近几星期里同这里的外交官交谈中一直强调,同意举行会谈主要是为了缓和国家关系中的紧张局势,并不以消除党的分歧为目标。    【本刊讯】瑞士《洛桑舆论报》二十日刊载了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库兹涅佐夫及其代表团在北京受到接待。与此同时,苏联共产党的理论家苏斯洛夫通过在《共产党人》杂志上发表文章对中国政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苏斯洛夫的文章可能是要在谈判开始之前说明这一情况:即使就争执中的某一问题或边界问题达成一项“局部的”或正式的协议,但是苏联决不会接受北京的意识形态路线。斗争将继续进行。俄国人这样做,是要使西方放心和稳定他们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北京谈判将不会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路透社莫斯科十九日电】(记者:艾伦·托马斯)今天,在北京会谈举行的前夕,克里姆林宫头号的党理论家又指责北京领导人在分裂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从而也着重指出了这一严重而又持续着的意识形态分歧。    政治局高级委员苏斯洛夫这一虽然是例行的但是措辞强硬的攻击,从其发表的时机看,看来目的在于强调:就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方面而言,北京和克里姆林宫之间仍然相距万里。

5. 外电注意苏报在次要地位刊登苏修代表团起程消息

今天俄国各报把苏联代表团出发前往北京的消息放在很次要的地位。    但是观察家们注意到,塔斯社关于苏联代表团到达北京的报道,是自从六十年代初中苏争执公开化以来长时期中该社以北京电头发出的最长一条电讯。

6. 日报驻苏记者到中苏边境活动后报道:苏修加紧备战并向边境大批移民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日和十三日晚版连载了它的驻莫斯科特派记者森本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我们(莫斯科分社的森本和新井两特派记者)从九月十一日柯西金—周恩来会谈以后到十月初游历了苏联的远东和中央亚细亚的边界地区。面临中苏关系新转折的这一地区惶惶不安的气氛还没有消除。    几年前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机场的厕所是用俄文和中文并排写着“厕所”二字的,而现在这些字都抹掉了,前后形成了显明的对照。    在经济上也是中国同日本掉换了地位。日苏贸易兴隆起来,开始了日苏合作开发西伯利亚的活动。    沿着中苏边界待开发的地区,建起了大批新的临时板房。自从中苏对抗恶化以来,在边界地带特别实行了积极的移民开拓政策。但是能有百分之几十将永远留在这里呢?哈巴罗夫斯克地方可领到工资百分之二十的特别津贴,纳霍德卡地区可领百分之三十。但是拿了钱也买不到东西,这是过去人们都不满的。    也有知识分子说:“对于有核的邻居(中国)和无核的邻居(日本),我们持有不同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哈巴罗夫斯克市同新??市是姐妹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州和兵库县是姐妹县。在中苏之间的微妙空气中,同日本的关系,不论在经济上或心理上,对这个地区人们来说都是一种“救助”。    我们回到莫斯科以后,总结了两人旅行的印象。    森本:想搭乘哈巴罗夫斯克—纳霍德卡之间的普通列车,但是被拒绝了。外国人好象只能搭乘夜间行驶的快车。因为在离达曼斯基岛很近的车站也停车,所以可能是由于防卫边界的军事原因。在哈巴罗夫斯克,当用相机对准在闹市区散步的士兵时遭到了谴责。因为民防的宣传工作和组织活动很繁忙,所以有莫斯科所无法感到的那种紧张气氛。    新井:从阿拉木图到伏龙芝去,想乘汽车也没有允许。但是,那里的紧张感和远东不同。    森本:因年龄不同也有所不同。中年以上的人有“中国人也是人”的心情,但是没有同中国接触过的青年一代对中国的指责是强烈的。从这些情况来看,使人感觉到,如果不通过这次谈判设法使关系正常化,那么中苏断绝关系也许就是无可挽回的事了。    新井:中央亚细亚在去年春天以前,同新疆进行过贸易。他们从中国买来衣服、皮革制品、钢笔、陶器等生活必需品,所以希望恢复贸易的呼声也是强烈的。    森本:在远东,阿穆尔河的“沿海贸易”也是众所期待的。

7. 外电评捷修头目应召去苏活动

合众社注意苏修在同我谈判时召捷修头目到苏,说苏修的安排异乎寻常;美联社认为苏修搞“盛大欢迎仪式”表明赞许捷修在国内的作法    【美联社莫斯科二十日电】克里姆林宫今天为来访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以表示它赞同捷领导人最近对布拉格自由派的清洗。    苏共机关报《真理报》在宣布共产党首脑胡萨克和总统斯沃博达抵达的消息时在头版刊登了他们俩人的照片。    同布拉格领导人去年八月的访问相比,报纸比较大量地宣传这次访问表明,莫斯科现在要正式表示赞同胡萨克为了坚决把捷克斯洛伐克拉回到苏联轨道所采取的行动。    《真理报》说,“胡萨克同志是把毕生精力致力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一个有原则性的、富有经验的、具有远见的政治家,是一个怀有深刻的国际主义信念的共产党人”。    该报又说,斯沃博达总统“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诚实儿子、是一位杰出的司令员和政治家、为争取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斗的一位有经验的战士、而且是苏联的好朋友”。    刊登在《真理报》里页的另一条消息欢呼九月份对杜布切克自由派的清洗。《真理报》说,它“为在政治上巩固健康力量……打开了道路……”。苏联所指的“健康力量”就是指的保守的、亲苏的政治家。    《真理报》说,就莫斯科来说,最近对自由派的清洗是一个正确的行动,但是该报仍然没有说,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莫斯科一直认为,“正常化”是撤军的必要条件,莫斯科认为,“正常化”就是完全恢复苏联式的统治、包括镇压持不同意见的人。    消息灵通的共产党人士说,代表团中还包括杜布切克执政时就担任总理的切尔尼克,但是《真理报》没有提到他。这似乎表明,切尔尼克的地位可能不像胡萨克的地位那样保险。    【路透社莫斯科二十日电】胡萨克和其他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自五月份以来经常来到这里,都是为了进行私下会谈和出席国际共产党会议。    据认为在经过了显然是好几次的拖延之后,现在进行这次访问这一事实是得到了克里姆林宫同意胡萨克和他的同事们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的保证。    当这些布拉格领导人下飞机——由七架米格式战斗机护航——时,鸣了二十一响礼炮。    【南通社莫斯科二十日电】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的访问在苏联受到大肆宣传。    今天的《真理报》用近于三栏的版面刊登了胡萨克和斯沃博达的照片和传记。在一个代表团抵达之前对代表团团员如此大肆吹捧,还没有过这样的事。    【合众国际社布拉格二十日电】捷克斯洛伐克所能派往克里姆林宫去的最高级代表团的动身是以如下一些“巧合事件”为特点的:    (一)苏联最高级的解决困难问题能手到达北京谈判这两个主要的共产党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共产党中国的领导人在过去一年中曾把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作为主要的宣传目标;    (二)把对莫斯科的这次为期之长是异乎寻常的正式访问安排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国性节日——十月二十八日结束。这一天是这个国家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成立五十一周年纪念日。    此间观察家指出,使一个国家的全体领导人在全国性节日的时候都呆在即使是一个盟国的首都,这种做法是十分反常的。    (三)本周将完成把改革时代的重要人物从他们的具有影响的党政职务上清洗出去的工作。党、政府和议会已撤消了它们自去年以来所有抗议入侵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