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10-10

第 1 版

1. 毛主席语录

「针锋相对」,要看形势。有时候不去谈,是针锋相对;有时候去谈,也是针锋相对。                 毛泽东

2. 外电评我国政府七日声明

注意我声明中指出中苏原则分歧不可调和,斗争要长期进行下去;共同社驻莫斯科记者说,中苏立场不同,谈判将是长期的,对此切忌乐观    【德新社北京八日电】(记者:西蒙)这里的外交观察家认为,莫斯科同意在北京举行中苏边界问题会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    在进行了相当大的抵抗以后,莫斯科终于接受了北京的条件。    这些条件是:谈判在北京举行,谈判应是外交部副部长级,谈判要限于与中苏意识形态冲突分开的边界问题。    今天在这里获悉,苏联总理柯西金在最近突然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会晤时尽了最大力量劝说周恩来讨论全部的中苏争端。    柯西金指出,为此,应当在较高一级或者甚至是在最高级举行会谈。    北京显然只准备会谈边界问题,这个问题很尖锐,对双方都是危险的。    因此,中国关于同意举行会谈的声明明白地强调说,“中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原则分歧”,这种分歧要长期存在下去。    这句话和宣布应当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的另一句话同时强调了中国的看法:在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苏联,不再能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北京没有从它目前的立场前进一丝一毫,但是它却希望解决一个随时会升级而扩大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的问题。    【美联社东京八日电】(记者:罗德里克)共产党中国和俄国采取了重大步骤来弥合自从一九六○年以来就被破坏了的国家关系,它们在七日同意在北京坐下来会谈危急的边界问题。    声明在宣布这个协议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关于恢复正常关系(这种关系是九年前在苏联技术人员撤退时而被破坏)的和解性建议,并严正警告:如果俄国人设法破坏中国的核设施,这就是战争。    中国人在向俄国人伸出橄榄枝的时候明白地说,他们的意识形态分歧是“不可调和的”,将要“长期进行下去”。    【法新社北京八日电】(记者:孔帕雷)中国和苏联在即将就边界争端举行的谈判中还将讨论贸易问题。    两国之间的贸易在两国开始发生政治和意识形态争吵以来已大大下降。    这个政府声明远不像今年五月二十四日在这里发表的那个边界问题声明那么富有论战性。观察家认为,光是这个事实就可能说明有“积极的”动机。    中国报纸在过去两周所用的语调已预示中苏关系要解冻,它们的对话要恢复。    在这方面,九月二十七日——即在周恩来总理和柯西金总理在北京会见以后的第十六天——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中国报纸和官员避免直接攻击苏联或它的领导。    从中国领导人在十月一日国庆节发表的讲话中也看到了这种温和态度,这同一九六八年国庆节发表的一些讲话形成令人惊奇的对照。中国共产党副主席林彪和周总理今年都阐述了和平共处这个主题。    【共同社东京八日电】特派记者臼田莫斯科七日电:由于中国宣布中苏两国已达成在北京举行边界会谈的协议,两国的关系面临着重大的转机。(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根据柯西金同周总理在北京会谈以后所出现的各种迹象,人们曾认为,边界会谈迟早是一定要开始的,但是,之所以比预料的要稍迟些的原因可能是,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谈判的同时,双方都看一看对方的态度。    双方虽然都表示了从现实出发举行边界问题谈判的姿态,但是,因为基本立场完全不同,所以要切忌乐观。    因此,即使会谈开始,也将是长期的。然而对双方来说,边界的武装冲突都是没有好处的,都意识到这样继续下去,就会产生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的危机,所以才达成了这次的协议。中苏两国虽然在意识形态和党的关系上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关系,但似乎即将出现新的划时代的转变。    预料这也将很自然地影响到美苏关系。    【美联社东京八日电】日本外务省情报文化局长藤山今天说,共产党中国和苏联之间即将举行的边界会谈“可能不会是容易的”。    担任外务省发言人的藤山说,他的看法的依据是“共产党中国和苏联在根本立场上有分歧”。    藤山是在评论北京昨天晚上发表的共产党中国官方声明时说这些话的。    这位日本官员说,因为日本同共产党中国和苏联都靠得很近,日本人欢迎北京和莫斯科在边界问题上采取的“积极行动”。    【南通社巴黎八日电】除了共产党的机关报《人道报》之外,法国所有的报纸今天都就苏中即将举行谈判的消息发表了评论。    《战斗报》认为,中国希望它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将恢复正常。这家报纸认为,就苏中谈判这件事而言,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不会缓和。    【本刊讯】南通社七日发表该社记者发自北京的评论如下:    北京的外交界人士特别是在最近从周恩来—柯西金会见中期待两位总理的会见将产生相应的结果是有理由的。因此今晚的声明没有使人感到任何意外。这些人士的初步反应指出声明中所包含的几个格外重大的因素。首先中国政府今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地宣布,中国政府从来没有要求收回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去的领土。    在北京外交界人士中引起特别大的兴趣并带有相应的乐观情绪的是,中国政府声明,尽管两国存在着原则性的不可调和的原因,但是两国可以在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基础上进行合作。中国领导人最近多次强调遵循这一原则是中国整个政策的基本特点之一。人们还注意到,今晚的声明包含了中国政府的某些具体建议,例如双方从有争执的边界地区撤军的建议,采取临时措施,维持现状,据这里估计,这样做将为开始就边界问题举行协商谈判创造良好气氛。

3. 香港《星报》报道西方一“专家”认为:苏修正策划对我发动突然袭击

【本刊讯】香港的英文晚报《星报》七日在《国际消息》栏里刊登了一条消息,摘要如下:    西方研究共产党事务的一位专家警告说,俄国现在可能正在计划对北京发动闪电式的军事袭击。    他的这个警告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发出的:伦敦和华盛顿的一种恐惧心理正在迅速增长,这就是担心莫斯科扬言要摧毁中国的核研究设施的说法并不是虚声恫吓。    俄国红军的一位将军实际上说过,如果日本方面关于中国在一年之内将拥有核武装的洲际导弹的报道是正确的话,那么就不要拖延时间。    现在,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他的看法在西方外交人士中很受尊重    ——认为,如果俄国人的确发动袭击,那么他们可能不会仅仅只袭击核工厂。

4.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八十)

“新经济体制”的实质    足立:现在苏修采用的一切以利润挂帅的所谓“新经济体制”,是在一九六五年九月苏共中央全体会议上决定的。    苏修采用利润方式,并将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过去,按照社会主义经济法则,各企业的生产设备,由国家无偿提供。现在则改为以有偿形式供给,国家提供生产设备,就要向企业收取使用费。另一方面,按照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由国家制订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指标大幅度减少,各企业获得了自主的权力,就是根据市场需要、利润法则自行制订生产计划。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国有化经济这一特征,已经消失了。    原田:例如自由价格制度已经大规模地在各个经济领域中采用了。各企业由于自行经营,有的赚钱,有的亏本,因而各企业职工的工薪待遇差别也产生了。    足立:由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法则已经崩溃了。过去上级向各企业指定的最重要的指标是生产量。但是“新经济体制”却把这一基本的东西改变了,用销售量代替了生产量。因此,具备同一条件的人进行同一的劳动,但在产品销售量大的企业和产品销售量低的两个企业中,产品销路大的企业工人的收入就多。    佐久间:现在苏联的工资差别还剩下极少的一点儿限制,但今后工资差别必将越来越大。在实施“新经济体制”以前,苏联的工资大约分成八个不同的等级指标。所有的企业在制订工资计划时,须将工资总额、工人人数、劳动生产效率等全部写成报告,向上级监督机关呈报,听候批准才能实施。但是“新经济体制”实施后,企业只须将该工厂所辖的工人工资总数上报听候批准,至于雇佣工人人数,则由各企业自行决定。这样一来,在工资总数的范围内,只要减少雇佣工人,其他职工的工资份额就多一些。    前面说的工资差别还存在的一点点限制,是指工资等级的划分表,这是国家决定的,实际是各企业对奖金多少规定的限度造成工人收入的差别。这种奖金制度规定,在各种情况下可以多拿到百分之几的奖金。但是,这和苏修提倡的“物质刺激”的原则又是有矛盾的,因为奖金的分配仍然有限度,我想这种限制迟早是会完全取消的。到那时工厂厂长就必然大搞资本主义企业的“合理化”措施,拼命向工人开刀,更多地把他们解雇。    现在只剩下的一个工资总额的指标,实际上也是想取消的,因一经取消,国民收入的计划就难以草拟,不得已仍然保留。但苏联当局已公开说,今后各企业的工资总额指标是要取消的,到时由各企业自行决定各自的工资总额。(八十)

5. 苏修在我边境附近部署大量军队

【本刊讯】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十月三日到十日一期刊载了约·艾尔索普自香港发回的一篇文章,题为《为中苏战争作好准备》,摘要如下:    这里注视中国事务发展的人们本能地不相信会发生中苏战争,就象东欧专家们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发生之前一直不能完全相信这一严酷事件一样。然而现在必须提出的问题是与苏联军队越过捷克边界以前必须提出的完全一样的问题。    简单说,这个问题是:更重视专家们的本能和先入之见呢,还是更重视军队部署的严酷事实。如果发生战争,将是由苏联发动的(虽然他们肯定会归咎于中国人)。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苏联在他们同他们接壤的漫长边界沿线部署的军队,现在在一切公开谈论这个奇怪的问题中仍然大大地被低估了。    前后对比的办法是估计发生什么情况的办法。仅仅两年以前,苏联在他们同中国接壤的边界沿线只部署了十二个师。而且,在这十二个师中,只有两个师是足额的。其余的是虚设的部队,往往只有一个司令部,加上一些足以组成一个进行扩大工作的适当骨干的官兵。此外,那时候在外蒙古没有什么重要的苏联部队。    与此相对照,到现在,原来的十二个师都补充到足额了,另外在边界沿线还调来了三十个师,它们大多数是从苏联中央预备队调来的。在春末和夏季期间,由于匆忙把苏联部队运进外蒙古,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也停止了民用交通连续数个星期。现在这些军队驻在那里。    所以,粗略地说,苏联最高司令部把边界沿线部署的师的数目增加了七个——因为原来在很大程度上是虚设的十二个师相当于六个足额师。此外,这四十二个边防师还得到了大炮、火箭等的巨大支援。    情况的变化是醒目的。例如,在现在以前将近二十五年中,苏联最强大的部队是驻在东德和波兰面对西方的部队。然而今天,驻在西伯利亚滨海省面对满洲东部的部队却搞得比其他穿俄国制服的军队强悍得多。这一切情况的对比都有其本身的发展过程。    剩下正确地解释最近匆忙安排的柯西金和周恩来的简短会晤的问题,由于双方都恢复了激烈的相互指责,看来,这次会晤没有带来多大长久的好处。    中国在数天前进行的数百万吨级核试验,肯定会给克里姆林宫内以及苏联元帅中主张对中国发动预防性袭击的任何集团以新的论据。    事实上,苏联的军事原则是主张“先发制人”。所涉及的战利品——在中国核蛇未长得太大以前重伤它;也许还有非常富庶和很易受袭击的新疆省,等等——的确是非常大的。    因此,克里姆林宫内的辩论一定是很激烈的。    另一方面,使同中国的极端不和成为一个长久的历史情况,对俄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步骤。边界一带的作战好天气也将在十月中前后结束。所以人们将本能地听信专家们的看法,但一定要有这样一点,即:决不能忘记军队部署的情况。

第 2 版

1. 泰马人民武装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法新社吉隆坡六日电】全国行动委员会今天在这里说,由于共产党在玻璃市、吉打、霹雳和吉兰丹等邦的边疆各县加强恐怖活动和游击队活动,所以泰国和马来西亚边界沿线的局势“非常严重”。    这里作战行动的负责人拉扎克说,共产党加强活动正在使当局感到“很大不安”。    在今天委员会会议之后发表的一个声明说,在吉打的华玲县以及最近共产党进行血腥的伏击的地点霹雳的格里克地区两次看见了恐怖匪帮。    委员会讨论了日益恶化的边境局势,特别是泰国南部的局势,据说,在那里分裂主义的穆斯林匪徒和共产党人一起搞恐怖活动和对人民进行恫吓。    他警告说,那些参加分裂主义运动的人将被看作是颠覆分子而加以严厉的处理。    边疆各邦的邦行动委员会已奉命采取严格的保安措施以对付这些地区内增加了的游击队活动。    【本刊讯】据新加坡报纸三日报道,霹雳“州务大臣”哈芝·阿末二日对报界说,根据霹雳北部高乌地区的情报显示,一支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已越过马、泰边境进入霹雳州。哈芝·阿末叫嚷说,“保安部队”和警察已在高乌地区的一百二十五平方英里的范围内采取“肃清”行动。    另据报道,“马来西亚”反动当局上月底曾惊呼马来亚民族解放军经常在高乌以南三十英里的宜力地区出现。    据报道,北马吉打州的一些地区目前仍继续实施二十四小时的戒严。    【路透社曼谷四日电】泰国陆军参谋长苏拉吉·马雅拉普已号召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对付泰国南部的搞分离的穆斯林匪帮。这位将军在于南部作了一次迅速的视察之后昨天回到这里。    他承认,同共产党游击队联合作战的匪徒们加紧恫吓活动。    曼谷的消息说,府的警察专员查尼班多正抵达宋卡府来指挥消灭匪徒的活动。    【法新社曼谷四日电】泰国总理吉滴卡宗已把马雅拉普将军派往南方,在这之前有消息说,那个地区的法律和秩序遭到恐怖分子和狂妄的穆斯林的威胁,他们希望穆斯林占优势的各府脱离泰国而同马来西亚合并或者成为独立。一个陆军少校被击毙了,府的官员说匪徒们普遍进行恫吓。他侬亲自召开内阁会议    策划镇压措施    【路透社曼谷五日电】警方今天说,昨天在泰国中部在与共产党游击队和匪徒的一次冲突中,有两名警官被打死,三名重伤。    这个报道说,在曼谷西北七十英里的叻丕府,当一队警察对一群正在吃早饭的游击队突然袭击时,一名警察副官被打死,另一名警官受重伤。    游击队员们用手榴弹突破了警察的封锁线,并逃入密密的丛林。    在曼谷东北七十英里的沙拉武里府,一个著名的匪首用机枪打死了一名警官,并使两名警官受重伤。    昨天,他侬总理在曼谷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讨论了泰国南部正在日益恶化的安全局势,在那儿,分裂派穆斯林匪徒和共产党游击队已加强他们的恐吓活动。    剿共作战司令部司令沙发德·赫德波上将在内阁会议后对记者们说,只有把警察、军队和民政军官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对付南部的匪徒活动。    不久前从泰国南部返回曼谷的沙发德上将说,“这些匪徒是受过很好的训练的,他们不时变换战术,使警察陷入混乱。”

2. 尼克松同富马会谈老挝局势问题

【美新处华盛顿七日电】尼克松总统和老挝首相富马亲王今天在白宫举行私下会谈,讨论了北越继续侵略老挝的问题。    据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说,总统表示,他坚决支持老挝有一九六二年日内瓦协议所规定的那种独立和中立。尼克松和富马首相讨论了五万名北越军队继续留在老挝的问题。    在这次历时一个小时零十三分钟的会谈中,总统重申了他要求越南冲突有一项体面的解决办法的目标。他重申,实现和平的条件之一是北越军队撤出老挝和柬埔寨。    齐格勒对记者说,总统和首相还讨论了美国可能增加给老挝的军事援助。这位新闻秘书说,然而没有作出决定,讨论的细节也不会公布。    这次会谈是尼克松总统自今年一月份就职以来第一次和富马亲王举行会谈。这位老挝领导人将在白宫今晚举行的正式的宴会上再次会晤尼克松。    富马亲王今天同总统会谈后出席了同国务卿罗杰斯举行的一次工作午宴。据国务院发言人巴奇说,预料这两个人将讨论“影响东南亚安全形势的所有重要问题”。    这也是首相和国务卿罗杰斯所举行的第一次会谈。    这位老挝领导人预定在华盛顿一直呆到星期五(十日),星期五他将飞往纽约同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举行会谈。预料,他将在星期六离开美国。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八日电】接近老挝首相的官员说,富马对于在他同共产党部队作战时增加空军支援一事特别感兴趣。    齐格勒不谈关于要求军事援助的具体细节问题,理由是美国总统和老挝首相的会谈是私下进行的。    然而,他对记者说,“我确信,总统和首相讨论了增加美国军事援助的问题,但是没有对此作出决定。”    富马昨晚在尼克松总统为他在白宫举行的不带女伴的晚宴上同支持和反对美国对老挝承担义务的人讨论了老挝和东南亚的局势。    尼克松除了邀请国防部长莱尔德和中央情报局长赫尔姆斯外,还邀请了参议员赛明顿。他宣布将在下周开始对美国在老挝承担的义务进行调查。    参加晚宴的人还有国务卿罗杰斯、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问题顾问基辛格、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格林和助理国防部长纳特。

3. 英报报道:印度外交连遭挫折国际地位日益下降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二日刊登了彼得·黑兹尔赫斯特一日自德里发出的一则报道,标题是《外交上的一系列挫折震撼了德里》,摘要如下:    由于在不结盟的外衣下采取双重标准的做法和为了追求一时的威望而实行一种临时应付的政策,印度的对外关系近年来如何发展到了最衰落的地步。    除了同西方关系暖昧以外,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是,印度外交政策的真正衰落发生在德里自己切身攸关的方面——即亚非世界和与莫斯科的关系。同过去一样,印度在国际战线上的主动行动实质上总是受到它下意识地念念不忘克什米尔的心情所左右。外交部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对巴基斯坦争得上风的那些考虑不周的尝试招致了阿拉伯世界的拒绝。    造成印度国际威望日益下降的另一个因素也许是德里本能地要挤入一些更大的国家可能不敢插足的领域。    事实证明,它大声叱喝着试图挤入拉巴特的伊斯兰国家最高级会议一举是一个错误,给印度带来了耻辱并且使大多数印度教徒都转而支持以色列。难怪印度派往拉巴特的代表团团长法赫鲁丁·阿里·艾哈迈德已要求重新衡量印度的外交政策了。    印度人在中东遭到挫折以后渐渐清醒过来,他们正在研究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并且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自吹。人们公认,同苏联的关系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是外交部没有能够对付莫斯科转向巴基斯坦的变化。    印度是在去年苏联总理柯西金答应给巴基斯坦军事援助的时候突然领悟到印度已失去了它在莫斯科的特殊地位的。从那时以来,惊惶不安的印度注意到俄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态度已发生了明显可见的变化。在随之引起的暄嚷声中,总理甘地夫人去年匆匆地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企图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的办法来改变次大陆的力量对比。不出所料,印度遭到了拒绝。    自从迪内希·辛格今年就任外交部长以来,印度又遭到了新的令人不安的挫折。迪·辛格是苏联的热情的支持者,他在极力使这个国家的不结盟政策符合俄国的想法方面也许是做得太露骨了。    谁也不能肯定辛格在首次以外交部长身份去尼泊尔访问期间是怎么把尼泊尔惹火的。尼泊尔人已要求印度撤走它驻加德满都的军事代表团和尼藏边界上的印度无线电报务员。    就西方来说,辛格就任外交部长一事证实了那种怀疑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只是在纸上存在的看法。    印度同美国的关系是依它收到的援助的数量而定的。

4. 印日官员在印举行第五次会谈

【印报托新德里七日电】据从可靠方面获悉,印日两国今天在这里举行的官员级会谈的第一天,充分研究了越南局势和东南亚和平的前景。    由外务省次官法眼率领的日本代表团出席了两国官员的第五次磋商会议。    他们还对国际形势进行了一般的讨论,特别是结合美国、苏联和这个地区的其他大国所推行的政策讨论了亚洲的形势。    据信这些官员讨论了最近苏联提出的关于亚洲集体安全的建议。    据悉今天的会谈中还讨论了中国的事态发展。    今天的两次会谈比较集中地讨论了政治问题,而明天的会谈将讨论经济合作、贸易和其他双边问题。参加会谈的印度代表团是由外交秘书考尔率领的。    【法新社新德里七日电】印度政府发言人强调指出会谈中讨论中国问题的重要性,他解释说,虽然日本同北京政权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印度认为东京最它取得有关中国的情报的可靠来源之一。他还说,因此,印度人认为日本对中国状况的估计有很大价值。

第 3 版

1. “法塔赫”突击队炸毁以色列输油管

【德新社安曼五日电】巴勒斯坦武装斗争指挥部今晚在这里宣布,法塔赫的游击队在昨天的一次袭击中炸毁了红海南部埃拉特港和海法港之间的以色列输油管。    指挥部说,直径十八英寸的油管被爆炸力很高的燃烧炸药炸毁,涌出的石油在很大一片地区燃起大火。    指挥部发言人说,以色列人“伤亡惨重”。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突击队昨天还在希布伦向以色列的一次公众集会投了手榴弹,炸死炸伤了一些以色列人。    【中东社开罗四日电】据巴勒斯坦武装斗争指挥部的一位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一支“暴风”突击队昨天摧毁了死海南边的一个制钾工厂的主要发电机和三个水泵站。    这个发言人说,与此同时,另外的一支“暴风”突击队用迫击炮和各种武器袭击了死海南边的一个住宅,摧毁了敌人一定数量的弹药,打死、打伤了一些敌人。    【路透社开罗九月三十日电】阿拉伯西奈组织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该组织的突击队员昨晚在以色列占领的西奈沙漠地带的许多地方炸毁了以色列的弹药库,水管,破坏了电话线和观察哨。    这位发言人说,这个组织的突击队员对巴拉以东的一些以色列观察哨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哨所内全部人员被击毙或击伤。

2. 巴勒斯坦游击队营地见闻

日本记者报道游击队迅速成长,斗志昂扬;并说不顾他们的意愿,中东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九月十九日刊载了它的记者酒向发自安曼的一篇电讯,摘要如下:    坚决战斗到底!直到祖国巴勒斯坦解放的那一天——阿拉伯游击组织的领导人们斩钉截铁地这样说。早已被称为世界的“火药筒”的中东,现在仍然继续着不容预料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不顾拒绝任何妥协并急剧地扩展了势力的阿拉伯游击组织的意愿,那么,争端就不会得到解决。记者是踏入安曼的游击组织的根据地和训练基地的第一个日本人,亲眼看到了这种实际情况和对抗“世仇”以色列的悲壮的决心。    在干旱的山坡上,挤满了由帐幕和薄铁皮搭成的粗陋的房子,大约有七千家。    被驱赶到这里的难民是很多的。马古迪(十二岁)一家就是其中的一例。    祖父母、父母、兄弟四人、姊妹两人,一家共十口人。他们的房子虽然有帐篷和铁瓦棚两处,可是哪一处也没有一间房大。    正是因为这样,马古迪是阿拉伯游击队的最大组织“法塔赫”的一个成员。在“年轻的猛虎”的名义下,每天接受严格的训练。    “年轻的猛虎”从七岁到十六岁,现在已有二百八十人。都是难民出身。而且他们的父亲大部分都是阿拉伯游击组织的成员。马古迪早晨八点起床。饭后八点半就到“年轻的猛虎”的训练营去。到上午十一点钟以前,在教室里接受巴勒斯坦的历史、英语以及一般的教育。午饭后,从下午三点再到训练营去。这次是参加准备实战的训练。在配合着用阿拉伯语呼喊的“胜利”、“革命”声中,开始练习步法、平行木、渡铁索、翻越障碍物、摔跤、打拳……。还有使用步枪、也有时进行实弹射击。下午六点训练结束。    我常常遇到的一位法国记者说,“在中东战争前访问过的难民营里,我看到的是悲观失望的情景。到现在生活也依然没有稍好一些。但是,却使人感到了同以前不同的干劲”。带来这种变化的是什么呢?不用说,这就是阿拉伯游击组织的成长及其活动的激化。    “我的证件就是枪”,“接着干!如果我牺牲了的话”。    英勇的口号再加上一个手持自动步枪的叫作敢死队的阿拉伯游击组织的年轻人——这种宣传画现在已贴满了阿拉伯各国的街头。    在大马士革、安曼穿着军服的敢死队旁若无人地在繁华大街上走着。特别是在安曼,肩上挂着自动步枪堂堂正正地为取得活动经费而进行募捐的也很盛行。据说安曼约五十万人口中百分之七十是巴勒斯坦人。整个约旦,总人口二百二十万人中一半以上的人(一百三十万)是巴勒斯坦血统。    阿拉伯游击组织的兵力虽然没有宣布过,但据说以“法塔赫”为首,加上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闪电突击队(叙利亚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系统)等各组织共近一万人。此外作为后勤部队的医生、教师、对外人员,再加上“年轻的猛虎”,估计为一万人。    不是光表示志愿就可以加入组织的。要充分了解一下身份,也还要测验一下能力。    阿拉伯三次战争失败以来的两年三个月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在阿拉伯各国加强军备的同时,阿拉伯游击组织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以色列扬言,如果游击队的进攻加剧,“就要予以七倍的报复”。但是,报复越是激烈,游击队就越得人心。所以才出现了那种使以色列感到棘手的打击。

3. 秘鲁式民族主义正在拉美军队中增长

【美联社利马九月十四日电】练习治理国家和提倡道义、爱国和社会改革的军人正在实现拉丁美洲的最新革命。    秘鲁的激变不是老式的军事政变,老式的军事政变是将军们和他们的部下——现状的保护人和得益人——推翻谋求改革的非军人。    相反,秘鲁的武装部队已转而反对他们传统的盟友——上层阶级和统治阶级。    但是,这些军人的步伐是有节制的,限度是改变既定的制度,而不是推翻既定的制度。他们显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秘鲁的经历是一种新式的军人统治的一个激进的支流。    一九六四年的巴西政变和一九六六年的阿根廷政变是第一次进行长期的军人统治。巴拿马在一九六八年之前从来没有进行过军人统治。    在每个国家,军人似乎都是既来之则安之,不是像在以前的一些政变中那样只不过确定一个选举的日期,然后把事情移交给临时的文人—军人委员会。    激进主义在拉美武装部队中不是新的。一九四三    ——五三年的十年是军人改良主义热情的顶峰。青年军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屈从来自劳工方面和下层阶级的日益增大的社会压力,同民粹主义运动采取一致行动,反对传统主义的政权。在这十年中,在十二个国家中出现了民粹主义式的政府。    反革命浪潮到一九五七年吞没了所有改良主义的政权。在一九五四年,二十个共和国中的十二个是由军人统治的。到一九六一年,巴拉圭的斯特罗斯纳是唯一的军人统治者了。    但是,军人统治几乎马上开始复活。从一九六二年三月到现在,发生了十三次军事政变。其中十一次推翻了用民主方法选举出来的政权。    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秘鲁式的激进民族主义在拉美武装部队中,特别是在下级军官中正在增长。这是在本半球出现史无前例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和反美情绪的时候兴起的。

4. 巴西国家情报处头目第三军军长梅迪西被巴西军方挑选为巴西总统

【合众国际社里约热内卢七日电】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部星期二任命埃米路·加拉斯塔苏梅迪西为巴西总统,接替患病的科斯塔—席尔瓦。    梅迪西,六十三岁,担任了两年巴西情报系统的首领,到四月份他被任命为第三军军长。

5. 美准备派潜艇搜集海洋深处气候变化数据

【本刊讯】美国《科学文摘》三月号上登载一篇文章,题为《在海下猖狂的风暴》,摘要如下:    直至最近,人们一直认为,大海的深处是一个“平静而没有气候变化的地方”。    今天,美国海军海洋局正准备建议海军派一艘载人的核潜艇,去作一次探索性航行,据该局的特雷德韦尔上校说,这次航行将使那艘潜艇“恰好而直接地进入一场飓风或台风之下。”航行的主要目的将是,收集关于似乎在海面下深处汹涌咆哮的看来异常的激烈危险的风暴方面的事实数据。    一些比较新的科学迹象表明,大海深处并不是我们过去所认为的那样平静的区域。特雷德韦尔说,科学家现在觉得,“海洋底下的气候变化,同海洋上面的气候变化一样复杂而活跃。”    有一些专业的海洋学家还认真地推测,三个西方国家在过去五年丧失的至少四艘现代化潜艇,可能是由于海洋下面的风暴造成的。那些不幸事故,使三百四十九人遇难,其中:    ——美国核潜艇“鞭尾鱼号”一九六三年四月在新英格兰附近失事。    ——以色列潜艇“达卡尔号”一九六八年四月在东地中海失事。    ——法国潜艇“智慧女神号”于“达卡尔号”失踪后两天在西地中海失踪。    ——美国核潜艇“蝎子号”一九六八年五月在西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失事。    潜艇人员早就知道,在全世界许多范围明确而隔离得很宽广的地区中,有局部的海底湍流。然而,只是在最近几年,人们才怀疑,“水下气候锋”可能不仅通过了深海洋,而且也通过了浅海洋。    还有迹象表明在大洋的深处有人们所称的“内波”。特雷德韦尔解释说,对内波“还了解得极少。它们看上去好象海底下的长浪,具有振幅,或高度,可以以几十或几百英尺计算。”    美国海军海洋局最近的一份刊物指出:    “海洋最深部份的压力接近于每平方英寸七吨,几乎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的一千倍。在三千英尺的深处,每平方英寸八千一百磅(约四吨)的压力,足以把一块木头的体积压成一半,使它可以沉到水里(而不是浮到水面)。在二万英尺的深处,空气将被压缩到同周围的水一样重。”    有一些人推测,“智慧女神号”也许是灾难性的西西里地震所产生的余震引起的水下沉陷的受害者。沉陷——或者是海洋底的部分下沉——可以造成一种象吸力那样的作用,把“智慧女神号”吸到很深的地方,使船身粉碎,乘员无法脱险。    “达卡尔号”十之八九是被水下风暴所卷住,把它向下拉去,直到它象“智慧女神号”那样粉身碎骨。    人们提出的“鞭尾鱼号”失事的一个可能原因则是另一种水下风暴。有一种在世界的不同地区以不同形式出现的一般称之为“底层风暴”的水下大    旋涡。    就“鞭尾鱼号”的情形而论,一种说法是,寒冷的北冰洋水突然汹涌,溢入比较浅的拉布拉多陆棚,顺大陆坡流下。这股突然汹涌、密度大而寒冷的水,十分可能造成一个旋涡,把潜艇卷到大海深处,使之粉身碎骨。    特雷德韦尔根据个人的经验了解,当海面水流朝一个方向、而海底水流朝另一个方向时,水下湍流是确实存在的。他以前乘潜艇在福摩萨附近航行时,曾遇到过这种湍流。他解释说,扰动不象飞机进入喷射气流(有相似的效应)时那么厉害,“因为潜艇比较重,弹跳不那么厉害。但是湍流确实使得对深度和方向的控制比较困难。”    在谈到在大洋深处流动的水下波时,谁都不知道造成这些水下波的原因是什么。但是种种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是地震造成的,有些则认为是以每小时六十英里或更快的速度从大陆坡倾泻下来的浑浊流。    说明内波来源的一个可能的新线索,是美国海洋局的施奈德去年夏天才发现的。施奈德那时搭乘着一艘海洋学研究船前往百慕大,当时“多莉”飓风正在发作。为了躲开风暴,这艘海洋学研究船绕到了“多莉”后面,一路进行例行的海洋测量工作。    意料之外的事情是,当这艘船穿过飓风经过的路线时,发现水的含盐度突然上升,水温骤降。    对这一现象所作的初步研究似乎表明,飓风对海面起了抽吸的作用,把密度大而温度低的水几乎完全吸到了海面。据海军海洋局说,这项发现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重要的是,如果飓风使温度低密度大的水升到表面上,那么还必然要沉下去,也许对海洋起到一种缓慢的对流作用,直到这股水回到它自己的深度。    这种对流作用可能继续一个时期,并且也许在离飓风路线本身几百或几千英里外产生“内波”。这就是为什么海军海洋局要派一艘核潜艇直接进入飓风之下的原因。它在海面下所遇到的情况,将使我们对海浪下面的风暴气象的日益丰富的知识增多。

第 4 版

1. 美苏抛出“禁止在海底设置核武器条约”草案

【美新处日内瓦七日电】美国和苏联今天说,双方已经商定了永远禁止在海洋底设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条约的联合草案。    禁止范围将包括除了沿岸十二海里以外的全世界的海底。    美国代表团的伦纳德大使和苏联代表团的罗申大使向二十六国裁军会议提出了这个条约的文本。这两位代表团长是裁军会议的两主席。    草案中有一些使各签字国有权以它们自己的手段或者在任何其他条约国援助下核察遵守条约情况的规定。这是为了便于所有签字国都能参与核察工作,不管它们的技术发展情况如何。根据联合草案的规定,所有国家均可在这个条约上签字,条约在二十二国政府批准后生效。    伦纳德大使在提出这个草案时说,防止把军备竞赛扩展到海底的问题“一直是苏联代表团和美国之间深入讨论的问题。”    他说,“我感到高兴能同我的苏联同事一起说,我们的劳动已经取得成果。我们今天提出的草案是美国政府和苏联政府作为委员会讨论和谈判的一项建议而拟就的。”    伦纳德在表示美国相信海底条约将会加强各国安全后,表示希望其他国家代表团能马上对这个草案提出他们的看法,以便使委员会能向联大本届会议提出一个广泛同意的文本。    苏联大使罗申也表示了伦纳德的这种希望,他要求“裁军委员会成员国给予广泛的支持和赞同,以便能把这项草案很快提交给联大本届会议。”    罗申大使说,签定海底条约“对解决缩小军备竞赛范畴,特别是核军备竞赛的范畴和最后完全制止这一竞赛的问题,将是又一重要贡献。    “制定这样一个条约是实际履行防止核扩散条约的规定进行谈判以制止核军备竞赛的主动的证明。”    他说,对这个条约的履行可能导致采取进一步的裁军措施,并且是在和平开发海底资源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的“先决条约”。    七日这项修改过的草案的提出使这个委员会的目前会议达到了高潮。这个委员会是七月份在日内瓦复会的。    七日提出的修改过的联合草案包含了美苏两国早些时候提出的建议的特色。    【合众国际社日内瓦七日电】苏联代表罗申说,俄国仍然希望使海底完全非军事化,但是目前的条约是现在能够取得一致意见的最大限度。    罗申要求大会给这个条约以广泛的支持,以便尽快提到纽约。

2. 美苏就核勾结再次做成交易后罗杰斯随即发表声明「感到鼓舞」

【美新处华盛顿七日电】下面是罗杰斯声明的全文:    我今天上午高兴地得知,日内瓦裁军委员会议的美苏两主席联合提出防止把核军备竞赛扩展到海底的条约草案。    这份条约草案现在必须由裁军会议的其他代表团审阅,然后由联合国大会审阅。换句话说,在给世界各国签字以前,还要有一些过程。    尽管这样,令人感到鼓舞的是,同日内瓦裁军会议的其他国家的代表一道工作的美国和苏联,再一次能以就军备控制措施达成协议,这种措施是符合它们自己的利益,也符合整个世界的安全和稳定的利益的。    【美新处华盛顿七日电】国务院今天说,美国仍在等待苏联对美国一个月以前提出的一个建议作出答复,美国的建议是两国一起交存关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批准书。    国务院发言人巴奇还对提问的记者说,莫斯科没有表示苏联人准备什么时候开始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这个问题是在巴奇每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来的,在此之前,今天在日内瓦共同提出了一项由美国和苏联拟就的条约草案,禁止在海底设置核武器和其他具有大量毁灭性质的武器。    两国政府已签订了防止核扩散条约。美国参院在今年三月份同意这项条约,但是尼克松总统尚未以签署这项条约来完成正式的批准手续。

3. 路透社评条约草案

【路透社日内瓦七日电】(记者:沃勒)这个条约至少在两个问题上还没有得到解决,使参加裁军会议的一些代表团感到不安。    条约草案没有具体说明禁令是否适用于苏联沿岸的阿尔汉格尔湾和鄂霍次克海,那些所谓“历史上有名的海湾”。    这些海湾没有国际公认的法律条款明确规定。    伦纳德在同罗申一起提出这项草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拒绝进一步说明,条约是否允许核实人们怀疑在这些历史上的有名海湾里设置的设施。    今天的草案没有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今天提出的十二海里限度和那些声称领海不到十二海里的国家的其他限度之间的所谓“瑞典差距”。    领海不到十二海里的国家之一是美国。它的领海只有三海里。    从理论上说,联合草案允许任何国家,包括敌对国家在内,在这个地区以内设置核武器。所以称作“瑞典差距”是因为瑞典首先在会上提出这个问题。    伦纳德说,两个超级大国准备在现有的条约上签字,这说明,美国认为历史上有名的海湾和瑞典差距问题实际上是比较无关重要的。    【路透社日内瓦七日电】美国代表伦纳德对会议说,如果携带核武器的潜艇在海底休息或停泊的话,它们不得违犯这个条约。    美国代表又说,这个条约决不会影响在海底进行用于和平的核爆炸、核反应和科学研究,而是规定这些做法不得违背其他国际条约。

4. 日本记者从伯力报道说:苏修在边境军事部署已完成

苏修力图以反华来加强其对国内的思想控制和军事体制,正在国内加紧战争动员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九月二十三日刊登了它的驻莫斯科特派记者森本发回的题为《中苏边境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城的情景》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三月份的达曼斯基岛(珍宝岛)事件以来,为硝烟弥漫的紧张气氛所笼罩着的中苏边界,从表面上看是意外平静的。    边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也在为中苏关系的前途而提心吊胆。可是市民也为中苏同意举行会谈的传闻而真正松了一口气。但是,在解除了外国人旅行限制以后,我所看到的边境最前线的情景倒可以说是:如果一旦这个会谈不能顺利进行,会不会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而使事态更加恶化,就是在这种恐怖的寂静中使希望和不安交错了起来。    当问到中苏边界会谈会怎么样的时候,很多人就耸耸肩膀。这是对那个微妙的形势难于判断的一种表情。    旅馆里的女服务员说,“中国人也是人。我们是一样的”。她指的是中苏国境河流航行委员会的中国代表从六月份在记者住的这家旅馆住了两个月那时的事情。    这里,由于过去直接同对岸的中国用渡船进行贸易,中国人也常常往来,所以同中国的感情还有不同于莫斯科的一面。    另一方面,苏联军队的边界戒备已经完全完成了。在哈巴罗夫斯克街上,军人和士兵很多。我从哈巴罗夫斯克到海参崴和纳霍德卡,从沿乌苏里江的中苏边界上的西伯利亚铁路列车的草窗看到,在可能是边界线一带的地方,有好几架直升飞机在飞来飞去。这可能是在作经常性的巡逻。在紧靠边界的地方,很高的铁丝网穿过原野和河面,还有好象是了望塔之类的东西。    达曼斯基岛事件已经过了半年多了。但是,直到最近,一直是禁止除了路过以外的外国人旅客来到这个地方的。在这个时期内,以超快速度加强了军事体制,这已是定论了。    与此同时,民防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也似乎是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在九月中旬,这里举行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分子会议,其重要讨论题是“加强工人的爱国主义军事教育和提高警惕性”。另外,还举行了各企业、农村共青团的民防组织的竞赛。如果说这是产生了边防自卫团组织,那么,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一个村落的边上,有一个设有三个靶的打靶场,从它的周围并没有类似军队营房的房舍这一点来看,它可能是民防组织的一个训练场。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九月二十五日刊载了它的特派记者森本发自伯力的一篇消息,摘要如下:    《真理报》八月二十八日的文章甚至暗示了存在着核战争的危险,而现在却一变其干到底的作法,采取灵活的态度以待中国的反应。    作为政治上的因素,苏联留有和中国谈判的余地。这从对中国内部进行政治工作方面来看是有利的。中苏完全卷入军事对峙局面,陷入断绝谈判渠道的状态,就没有了支持反毛泽东派和现实派动摇中国内部的余地。人们认为,现在苏联的态度是一边等待着中国内部起变化,一边摸索着新的对中国政策。    现在的苏联的态度,是在它认为在军事上巩固了有利地位的基础上,带有浓厚的纠正外交上的“试行错误”的色采;而这种态度究竟是建立在多么长的长远估计上还不清楚,因此也存在着一变而采取强硬态度的可能性。    总之,在哈巴罗夫斯克,使人感到的是,中苏对峙成了加强苏联国内思想控制和加强防御体制的一个很大的机会。不过同时,例如,哈巴罗夫斯克的肉类和蔬菜长期供应不足,苏联的经济发展停滞,使人感到其原因之一,也可能是由于运送军事物资而使经济物资的流通在某种程度上延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苏对峙也成了与生活有直接联系的问题。

5. 苏修不敢报道我国政府七日声明

【法新社莫斯科八日电】在北京宣布中苏边界谈判即将举行后的二十个小时,苏联电台和塔斯社一直对这件事完全不作报道。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八日电】克里姆林宫今天对它将派一位高级代表去北京讨论边界问题一事向苏联人民保密。    这里的权威人士告诫说,谈判将是“长期”的。    苏联报纸从未对柯西金的突然访问发表过评论,预料,在即将在北京举行的谈判有了明确的发展之前,苏联报纸对这次谈判将保持沉默。

6. 蒙修借纪念哈勒欣河战役大肆反华

【本刊讯】蒙修《科学与生活》杂志第四期刊登了杜格尔苏伦为哈勒欣河战役胜利三十周年写的文章,题为《哈勒欣河战役不是一场边境冲突的战争》。    文章说,“在一些外国人的著作中企图歪曲在哈勒欣河发生的战争的历史真相,贬低和否定苏蒙军队胜利的意义。”    文章在谈到哈勒欣河战役前的国际环境时竟把我同蒋帮和美英法相提并论,诬蔑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人民“向日本侵略者投降,削弱中国人民的反抗。受到侵略势力及帮助他们的各种分子的纵容而活跃的日本反动势力便直接准备了对苏联蒙古的战争。”

7. 苏修军报宣传:乌兰巴托附近火箭挺立在发射装置上

【本刊讯】苏修军报《红星报》九月十七日刊登了谢洛科夫中校的一篇文章《纳伊拉姆达尔(蒙文:友谊——译注)——就是友谊》,摘要如下:    甘登庙这座佛寺位于一个山坡上,从那个山上可以眺望蒙古的首都。    我们从甘登庙前往蒙古人民军的某高射炮部队,从十九世纪一下子进入二十世纪——电子的世纪、火箭的世纪。    火箭手的面孔黝黑粗糙,因为他们终日在草原上经受风吹日晒。    大家一下子向我们纷纷提出问题:莫斯科那里的天气怎么样,敖德萨和基辅近来情况如何?原来,大多数火箭军官到过苏联,在那里有不少朋友。    我们同负责政治工作的副司令谈了话。他自豪地领我们参观了兵营、苏赫巴托尔室和列宁展览室。    随后,我们参观了发射阵地。火箭挺立在发射装置上,用伪装掩护着。不远的地方是张着招风耳的雷达。两位军官坐在旁边交谈着。他们说的是蒙古话,但是,有许多字眼是听得懂的:“扫描、指示器、波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