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07-30

第 1 版

1. 马居斯评述我对美英苏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报道说:整个报道是一个论战杰作 新华社编者按简短中肯

【法新社北京29日电】(记者:马居斯)北京报纸今天上午终于宣布苏联、美国和英国在莫斯科临时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这里的外国观察家认为,北京报纸宣布这则消息的方式表明,中国又故意采取一个步骤使自己进一步疏远苏联修正主义者。    在这之前,中国电台或报纸一直没有宣布这则消息。    赫鲁晓夫同哈里曼拥抱的照片表明了中国今天在透露这则消息时所弹的总的调子。今天北京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这张照片,同时还刊登了条约全文,关于莫斯科谈判的广泛报道和各方面的评论,以及新华社编者按。新华社编者按简短中肯。    新华社编者按援引美国评论家李普曼的观点,即这项莫斯科条约“实质上就是我们将近一年前向苏联提出的那项条约”,当时它遭到拒绝。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最后这一点,北京的各家日报转载当时参加日内瓦裁军委员会的苏联代表团团长在1962年8月29日发表的讲话全文。库兹涅佐夫在讲话中拒绝英美提出来的关于部分禁试的建议,并且表示了同中国现在所持的看法非常相似的观点。    这里的外国观察家认为,北京报纸“揭露”莫斯科条约的两版报道安排得很巧妙,是一篇论战杰作。它完全确切地包含了一切支持中国官方观点的材料。    这看来是向苏联提出责问,要苏联解释为什么它现在接受它在去年拒绝的条件。它使读者怀疑,俄国是实际上无耻地背叛了共同的共产主义事业,而投向敌人阵营呢,还是盲目地落入中国已经指出的“美国圈套”。

2. 我重发苏联一年前指责美英禁试草案言论:史密斯说这是最具有摧毁性的

【合众国际社东京29日电】(记者:史密斯)共产党中国今天说,苏联的转而赞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将会削弱共产党集团的防务。官方的新华社在它少有的编者按之一中愤怒地指责说:“这帮助了美国。”    新华社还发表了关于禁止试验条约的许多文章。    所附的这许多文章中最具摧毁性的,或许是库兹涅佐夫在1962年8月29日的发言。    中国人说,美英苏刚刚在莫斯科临时签署的条约;实际上是美国一年前提出的、为俄国人所拒绝了的同一条约。    中国人表示,有必要重新发表库兹涅佐夫当时的发言,以表明俄国人是怎样改变了态度。    北京所有主要的报纸都刊载了新华社关于这个条约的材料。    《人民日报》重新发表库兹涅佐夫的发言的标题是:《苏联代表一年前是怎样指责美英草案的》。    报纸刊载了一个很长的小标题,援引库兹涅佐夫一年前的话说,这样一个条约的“目的显然在于保证西方的片面军事优势而损害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    新华社的编者按暗示俄国怎样改变了态度。在显然提到赫鲁晓夫及其支持者们的时候说:“在这个条约签订之后,有些人对它大肆吹捧,说它具有重大国际意义……”。    【合众国际社东京29日电】共产党中国今天发表了上星期在莫斯科草签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全文,并且说:“它对美国有利”。    官方的北京《人民日报》用两版篇幅刊登了美英禁试条约草案全文,标题是《这就是那个损害“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的美英草案》。    为了证明它的论点,新华社重发了1962年8月29日苏联出席日内瓦裁军委员会会议的苏联代表团团长库兹涅佐夫的一篇讲话。    中国刊登库兹涅佐夫讲话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苏联已经完全改变了它的立场,它为肯尼迪的和平说法所欺骗。

3. 美联社说我发表赫鲁晓夫拥抱哈里曼的照片是具体说明赫鲁晓夫已出卖给了美国

【美联社东京29日电】(记者;罗德里克)赤色中国显然打算证明赫鲁晓夫最后陷入了帝国主义的泥坑,星期一刊登了一幅苏联总理“伸出手臂”同美国副国务卿哈里曼拥抱的照片。    《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幅在莫斯科的照片和对美苏领袖们会晤的说明,作为北京报纸反对最近临时签署的英苏美部分禁试禁令的大规模运动的一部分。    中国人很少登载赫鲁晓夫的照片,而且几乎从不登载美国官员们的照片。他们现在这样做,看来是要努力具体地说明他们经常提出的指责:赫鲁晓夫为了设法应用他的和平共处计划,已出卖给了美国。    新华社在给赫鲁晓夫的一记并不太含蓄的耳光时说,在这个条约签订之后,有些人对它大肆吹捧,说它是“和平共处政策的重大胜利”,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等等。

4. 凯利特─朗评我对禁试条约的报道:说我指责赫鲁晓夫突然改变调子

【路透社北京29日电】(记者:凯利特—朗)中国报纸今天发起了人们认为将是这里反对英国、美国和俄国在莫斯科临时签署的禁试条约的大规模运动。    《人民日报》今天把它的四版中的两版用来刊登等于是全面指责这个条约和苏联政策的消息,并把执行这个政策的全部责任推在赫鲁晓夫身上。    这家报纸还指责赫鲁晓夫突然改变了他对这个条约的调子,实际上是暗示他这样做同中苏争端有关。    它抓住这次机会比过去更直接地使人们深切了解在意识形态争端中已经提出的指责:赫鲁晓夫正在同西方勾搭而损害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5. 共同社说:我开始了反对部分条约的大规模宣传

【共同社东京29日电】中国老早认为在莫斯科举行的美英苏三国停止核试验谈判是美国布置的“圈套”,一再进行政治宣传活动,警告苏联不要上当。新华社在29日以报道各国对部分停止核试验条约成立的反应的方式,开始了反对这项条约的大规模宣传活动。

6. 巴《黎明报》报道:美印间存在扩大共同势力范围的默契

【本刊讯】巴基斯坦《黎明报》特派记者27日报道,现在印度和美国之间存在着在亚非国家中间扩大共同势力范围的默契。    《黎明报》的特派记者说,肯尼迪政府已保证向印度提供美元、武器和宣传工具以帮助印度在南亚和东南亚扩张,而尼赫鲁政府则保证在其“不结盟”的外衣下,支持美国的全球战略,并且企图偷偷摸摸地使较小的中立主义国家置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之下。    这个特派记者说,两个月以前尼赫鲁召回了他驻南亚和东南亚各国首都的外交官,在德里举行的三天会议期间,尼赫鲁向他们指示了在西方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情况下的“新方针”。他要求印度外交官今后保持亲美态度,但是不要那么公开露骨。凡是在美国人需要支援的时候就应当提供,但是要在暗中进行,以免引起敌对方面的猜疑。    记者说,印度政府还向老挝国际委员会的印度代表发出指示,要他们尽可能有效地支持美国的行动。他说,事实上,在老挝最近所发生的反对寮方的冲突中,印度确是附合西方代表的。    这个特派记者指出,现在印度在各种国际机构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取决于美国人的意见。但是在表面上,却装作是“中立主义”的和“不结盟”的。

7. 西德报纸认为印宣传我军「集结」是为促使西方迅速输送武器

【路透社法兰克福29日电】西德报纸《法兰克福汇报》今天在这里在头版社论中说,印度又以中国军队在其边界集结的消息“使全世界普遍感到震惊”。    该报说,“策略是弱者的武器……大概印度的主要想法是以散布准备应付中国攻击的消息来促使西方国家迅速输送武器”。

8. 印度高级军政头目开会

【印度报业托辣斯新德里29日电】今天在新德里举行的高级会议上讨论了过去几天中国人沿整个北部边界越来越大规模地集结军力的问题。    国防部长恰范在晚上就边界局势同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尼赫鲁和恰范都是今天返回新德里的。    早些时候,恰范同三军首脑会谈了两个多小时。内阁秘书克拉、外交秘书德赛和国防秘书拉奥也参加了会谈。    同时,据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说,中国军队沿边界的前进部署还在继续。    共产党在边界进行新活动的消息使人担心,中国可能是在准备放弃去年秋天他们单方面宣布的停火,在边境地区对印度军队恢复军事行动。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29日电】印度的国防首脑们今天举行了战略会谈。    陆军参谋长乔杜里同参谋军官们就中国共产党可能的新威胁进行了磋商。

9. 日国务相表示希望发展日中贸易

【日本新闻社东京23日电】23日晚上在东京举行了一次宴会,会上宣布石桥湛山担任日本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的工业展览会的总裁。    中国外文出版社代表团团长罗俊和刘德有出席了宴会。    石桥湛山在宴会上发表讲话说,我要尽一切努力促使展览会成功。    日本国务相佐藤荣作也讲了话。他希望不顾政治问题而发展日中贸易。他说:“从这种观点出发,我支持举行计划中的展览会。”

10. 日报报道由于中苏贸易大大下降日贸易界想乘机积极发展对华贸易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7月17日刊登了一条题为《贸易界乘中苏对立的机会开始积极进行对共产党中国贸易》的消息,摘要如下:    贸易界已经开始以在日中贸易中断五年以后将在北京和上海重新举行的日本工业展览会、预定在今年秋季进行的共产党中国经济代表团的访日为转折点,对同共产党中国做生意采取了相当积极的态度。    公司人士重视下述情况:苏联在14日的党机关报上申明,中苏两国的贸易已经大大减少,尤其是苏联实质上已经停止向共产党中国输出成套设备。    英国等西欧各国全都在设法进入已从今年起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共产党中国的市场。因此,即使从同这种情况相对抗的意义出发,日东西方贸易的团体、公司和制造厂目前也想要通过频繁地交流调查团的途径来扩大同共产党中国的贸易。贸易界开始对同共产党中国做生意倾注力量的理由,除开上面说的以外,理由还有:一、对以美国为中心的出口增加不了的倾向迫使贸易界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二、共产党中国的工业化正值开始时期;三、和东南亚、苏联等国家不同,共产党中国用来抵销进口的出口物资丰富,譬如有铁矿石、锰等矿产品和大豆等农产品。

11. 法报鼓吹趁中苏分歧扩大同我贸易

【本刊讯】法《世界报》12日晚发表保罗·法布拉写的题为《法一中贸易应当利用共产主义阵营的争吵》的文章,摘要如下:    法国同七亿人口的遥远的中国发展经济关系,有多大的实际可能性呢?    人们已经开始考虑,中国在外汇方面并不象人们担心的那样缺乏。同苏联贸易减少无疑会节省出外汇,同香港的贸易平均总会收入5亿多美元,这一点毕竟是不能无视的。今春去过广州博览会的为数不多的西方访问者看到,中国国内经济情况明显好转:商店随便出售花样繁多的食品和其它东西。人们说,新近建立了数百个专门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对扩大我们的销售品也有着同样的有利因素。英国人希望今后几年内把他们的销售量增加一倍。目前,我们方面,从中国的总输入同从英国和德国的总收入相当:约3%。不过,为避免法国被它的竞争者拉下,我们的工业尚须作出巨大的努力。

第 2 版

1. 出席巴西学生大会的我国学生代表团严正拒绝警察搜身检查 进入会场时受到热烈欢迎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25日电】据来自圣保罗州圣安德烈市的消息,应邀参加巴西学生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国学生代表团在克服了圣保罗州的亲美当局的警察无理强加的障碍后,昨晚九点三十分在巴西全国学生联合会领导人的陪同下胜利地进入举行代表大会的大厅。    中国学生代表团曾由于拒绝包围代表大会会场的警察进行人身搜查的无理要求,而被迫停留在代表大会会场之外。中国学生代表团当时对警察当局的非法行为提出了抗议。苏联、民主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志愿地接受了警察的检查,进入了代表大会会场。    昨天二十一点之前,中国代表团通过巴西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代表大会宣读了声明,解释为什么中国代表团不能进入代表大会会场,谴责警察当局的非法行为,对巴西全国学生联合会遇到的困难表示谅解。    昨天下午,巴西的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的代表希瓦耳多·西盖拉会见了中国代表团,企图说服中国代表团接受警察的检查。这个代表认为,警察的检查不是敌视性的,而是为了“保证代表(的安全)”。西盖拉为警察辩解的话当时受到中国代表团的驳斥和拒绝。    由于采取了严正立场,中国学生代表团迫使警察当局放弃了检查中国代表的无理要求,当他们进入代表大会会场时,受到巴西各州学生代表的热烈欢迎。许多巴西代表围住了中国代表团,祝贺中国代表团斗争的胜利。    但是,苏联、民主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继续受到警察的检查。

2. 阿尔及利亚《非洲革命》周刊指出:古巴革命结束了帝国主义无敌神话

【新华社阿尔及尔26日电】最近一期的《非洲革命》周刊的社论写道,“古马革命的发展和演变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给了教条主义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主义概念以致命的打击。”    这家阿尔及利亚周刊在谈到古巴革命对第三世界革命运动的教训时指出,“古巴革命的第一个教训是突出了从事游击战的无地农民的革命重要性,这是它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根本的和决定性的方面。    “古巴革命第二个教训是,表明了在当前的国内和国际条件下,土改能够在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如果不存在能够再次使农村改革起资本主义作用的资产阶级的话。    “古巴革命的第三个教训是,结束了关于帝国主义无敌的神话,由于执行大胆的对外政策和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粉碎了美国的外交和经济包围,并相继挫败了对古巴领土的入侵。”    《非洲革命》周刊又说,“群众的一贯参与政治斗争和重新组织所有革命力量丰富了从这些教训中所获得的宝库。”    社论作者认为,“由此,革命没有半途而废;其余的就依靠领导人的决心,古巴群众的参加,他们的警惕性,和他们的首创精神了。”    社论作者最后说,“在7月26日第十周年纪念之际,我们向古巴的光荣革命致以热情的敬意。”

3. 墨刊透露美国和委内瑞拉达成秘密协定:允许美在委存放核武器

【拉美社墨西哥城27日电】据墨西哥首都出版的《政治》杂志报道,委内瑞拉政府和美国政府“已达成了一项允许五角大楼在委内瑞拉领土上存放原子弹和火箭核弹头的秘密协定”。    杂志在题为“火箭、炸弹和计划”的文章中指出,“这条消息同人们提到的加速在委内瑞拉建设美国军事基地的消息有密切联系。”杂志强调指出,五角大楼很关心在联合国开会讨论宣布拉丁美洲为无核武器区的建议之前达成这项协议。同时,担心委内瑞拉将选出的下届政府会不接受贝坦科尔特和肯尼迪已达成的这项秘密协定。    杂志强调指出,加拉加斯政府还签订了另一项秘密协议,协议规定,为了组织反游击队的斗争,美国的军事人员可以进驻委内瑞拉,因为游击队最近的活动使贝坦科尔特感到严重不安。

4. 委内瑞拉民族解放军印发小册子说决心进行长期武装斗争

【美联社加拉加斯25日电】“我们正在进行持久战,我们将继续进行战斗——当我们进行战斗时,我们将越来越强,我们的敌人将越来越弱。”    这番话是亲共的民族解放军在一本印刷粗糙的小册子中说的。    民族解放军的这本小册子是共产党参议员庞佩约·马克斯交给一位记者的。委内瑞拉政府谴责他公开同情民族解放军。他的议员豁免权保护他免受逮捕。人们毫不怀疑民族解放军主要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目的是在这个盛产石油的国家建立一个卡斯特罗式的政权。

5. 贝朗德就任秘鲁总统

【合众国际社利马28日电】五十岁的建筑师费尔南多·贝朗德·特里今天就任总统,从而结束了一年多的军人统治。    贝朗德在国会特别会议上从参议院议长胡利奥·德拉彼德拉手中接受了总统的红白绶带。    他成了秘鲁一百四十二年历史上的第34任总统。他的任期将为六年。    贝朗德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在议会中掌握不了多数,多数是由反对派控制的。

6. 罗伯托表示准备同葡萄牙谈判提出承认安哥拉独立等为条件

【德新社利奥波德维尔28日电】安哥拉民族主义者领袖和流亡的“革命政府”主席罗伯托今天说,他的运动准备同葡萄牙进行谈判,但是,必须坚持下列条件:    承认安哥拉独立原则,撤走葡萄牙军队,释放所有政治犯和宣布大赦。    罗伯托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只有在葡萄牙军队撤走以后,才能在安哥拉举行选举。他强调说,他的政府将尊重在安哥拉的私人企业的利益。“我们不准备迫使资本家离开我们的国家。”    【法新社利奥波德维尔28日电】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负责人罗伯托今天批评美国、英国和其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送武器给葡萄牙。他也列举了法国和西德,他说,他们正在间接地援助葡萄牙在安哥拉进行军事镇压。    他还批评它们没有谴责葡萄牙在非洲的政策,他说,他对肯尼迪的安哥拉政策“感到失望”。    但是,罗伯托说,美国一些私人协会曾向他的运动提供粮食和医药品。这些组织包括美国非洲委员会、国际救援委员会和非洲事务协会。他也例举了“安哥拉的瑞士朋友”,并说,南斯拉夫在过去三个星期中一直向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提供药品。    他着重指出,东欧国家是同情他的安哥拉流亡政府的。他说,他们的同情主要表现在讲话上,但是,“这些国家不向葡萄牙提供武器这一事实对我们说来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7. 秘鲁执政党和反对党签订十七点行动计划

【法新社利马23日电】执政党和各反对党的代表们签署了一个在1963—1969年期间将优先考虑的17点的行动计划。    上述协定说,为了保障民权、保证思想自由和尊重少数派,以及为了采取一致的立法行动,达成下列协议:    1、土地改革。    2、公布一项法律,允许在今年举行市政选举。    3、实行有社会意义和减少税收的税收改革。    4、实行鼓励社会投资的民主计划。    5、实行私营企业改革,以保障工人。    6、教育改革。    7、制定合作社的法律。    8、信贷民主化。    9、改组社会治安。    10、维护家庭经济。    11、分散行政权。    12、开垦土地和筑路。    13、制定人民住宅的法律。    14、制定公共社会福利的法律。    15、改组全国抚恤金和养老金机构。    16、全面行使国家主权。    17、积极参与为争取国家和大陆一体化的努力。    这个计划是由人民行动党、基督教民主党、人民党和奥德里亚派的代表签字,这个计划最后表示这个计划的签署人反对极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8. 巴基斯坦议会反对派领袖要求巴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

【印度报业托辣斯拉瓦尔品第24日电】反对派领袖巴哈杜尔今天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奉行一种像阿里汗被暗杀以前政府所奉行的独立的中立的外交政策。    巴哈杜尔在关于外交政策的辩论中发言说,这种政策当时是成功的,他要要求政府恢复那种政策。    巴哈杜尔说,奉行了10年之久的同西方国家结盟的政策被公认是失败了。    他提到了另一种办法——    即同共产党人结盟,但是没有讨论它的优缺点。    这位反对党领袖说,对于巴基斯坦陷于完全孤立这一事实是没有不同意见的。    如果政府想改变它的外交政策,它必须在同人民商量之后再确定。他们必须把这个问题当作“国家的危机”来看待。他们的态度应该是:“忘记过去,了解现在,面对将来”。    人民是巴基斯坦的唯一财产,而任何外交政策都应反映人民的团结一致。    巴哈杜尔在谈到同中国的友谊日益增长的说法时问道,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巴基斯坦继续作为主要针对中国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成员这种情况不是荒谬可笑的吗?    他问道,如果他们继续作为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成员,他们怎么能指望中国信赖巴基斯坦呢?    他说,所谓同中国友好的说法和留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事实就像是忽冷忽热一样。

9. 苏加诺在反对马来西亚的群众大会上讲话

【路透社雅加达27日电】苏加诺总统今晚在这里的一次反对马来西亚的群众大会上说,他将于下周参加马尼拉的最高级会议以继续执行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对抗的政策。    他在“朋加诺”运动场向10,000听众讲话时,说马来西亚是“帝国主义者的创造”。    苏加诺总统说,在19世纪人们常说,“不列颠控制着海洋”。    他向听众说:“现在在1963年,那种说法不再有效了”。    他说,他“为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将到马尼拉去,以揭露这个“英国的马来西亚计划”。    “我要求你们为我祝福……请为我祈祷,让我成功。”    苏加诺在讲话中提到英国、美国和一切英联邦国家大使和代表团团长都曾抵制这次群众大会。    “我告诉他们,他们应当前来,以便能够了解全体印度尼西亚人民都反对马来西亚,而不仅仅是苏加诺反对。    “我告诉他们,你们应当看看这种情况,然后向你们的政府报告。”    苏加诺总统说,拉赫曼曾说,最近在伦敦签订的马来西亚协定是一个“程序问题”。    他说,马来西亚问题将在马尼拉最高级会议上讨论。“现在拉赫曼已经向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一些国家发出邀请,要它们参加在8月31日举行的成立马来西亚的仪式。    “现在全世界可以看出,谁是扯谎者,……是拉赫曼而不是苏加诺。”    这位印度尼西亚领袖说:“苏加诺不是孤立的,……有一亿人民支持他。”    苏加诺总统继续说:“让我们前进去挫败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到头来总要垮台。”    苏加诺总统说,马来亚总理是“坐火车”到马来西亚去,但是印度尼西亚却坐着另一列驶向马来西亚毁灭方向的“火车”。    “新兴力量和我们在一起,许多其他国家也坐在我们的火车上和我们在一起。”    他说:“正如我警告的,不要玩火。”他这番话是针对亲马来西亚的国家而言。“一旦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受到破坏,我们就要战斗。……我们不是孤立的。”    【路透社雅加达27日电】驻这里的大多数西方国家大使和外交使团团长都决定抵制今晚举行的反马来西亚群众大会。    据可靠外交人士说,英国大使和美国大使都已向外交部托词不出席。    一位马来亚大使馆人员今天说,马来亚大使已通知官员们说,他将“忙于其他事务”。    据悉,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和新西兰大使和首席代表也提出了不出席大会的理由。    发出的请柬上正式称,这次大会“就此机会显示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新殖民主义”。苏加诺和拉赫曼到达马尼拉    【合众国际社马尼拉29日电】印尼和马来亚两国元首今天到达马尼拉。    苏加诺是在下午午间到达的,他决心破坏拟议中的马来西亚联邦。几小时后,拉赫曼也到达了。他则决心要使马来西亚联邦成立。    苏加诺和拉赫曼都没有发表声明,也没有同记者谈话。他们将在星期二开始同菲律宾总统举行6天会谈来解决分歧。

第 3 版

1. 英法通讯社评经互会首脑会议公报

【法新社莫斯科28日电】(记者:乌尔曼)今天上午发表关于为期两天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会议的公报。    从公报的某些十分模棱两可的段落来看,讨论好像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在某些成员国的坚持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计划中有“空白之处”。    同1962年6月通过的决议相比,今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最后公报中没有什么新东西。当时,以非常一般的方式制定了整个经济互助委员会今后20年的计划。这次,公报重新强调成员国在计划上实行更进一步的协调的必要性,并且强调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管理改变为一个真正的“专门性”组织的必要性,观察家认为,这是对经济互助委员会中比较不发达的成员国作出的另一让步。    会议还通过了建立一个经济互助委员会国际银行,各成员国在这个银行中可以进行多边结算,但是,公报在这个问题上也只简单地重复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去年12月在布加勒斯特全体会议上已经通过的决议。    公报特别强调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中缔结双边或多边协议。但是,现在还无法证实,在面临共同市场的情况下经济互助委员会谋求使它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组织,公报没有谈到这个问题。    相反地,公报再次表示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希望举行一次世界贸易会议。    公报还说,经济互助委员会国家的工业生产在1962年增长了9%。但是今年没有为农业增长提供任何另外的百分比,显然这是因为数字不那么光采。    至于经济互助委员会内的贸易量,它显然几乎是停滞的。    【路透社莫斯科28日电】俄国和它的东方集团盟国今天再次要求召开一个国际会议以便成立一个旨在发展世界贸易的组织。    这里的西方观察家们猜测,除了一般的原则外,在其他的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据信,有几个成员国——    特别是罗马尼亚——在还不能清楚地看出放弃经济独立对它们和对整个经济互助委员会都是有好处之前对于放弃自己的经济独立性仍然是踌躇不决。

2. 《印度时报》报道:苏同意向印提供向导弹等军事装备

【本刊讯】《印度时报》29日以《俄国将供应导弹和雷达装备,并不禁止在什么地区使用。》为题报道说:    据悉,苏联已同意用卢比支付供应印度一些定向导弹、雷达装备和运输飞机。    布塔林加姆使团目前在莫斯科进行关于购买装备的谈判,预料不久将签订必要的协议。    正在讨论供应印度希望从苏联得到的其他一些军事装备项目。    这种买卖的重要特点是,苏联没有为使用这种装备加上任何政治限制。印度将可以为了它的防务随便在边界的任何地方使用。    布塔林加姆使团访问了基辅、列宁格勒,并参观了一些苏联最新雷达设施和定向导弹场,然后在莫斯科进行谈判。    据说,这些印度人对苏联装备的质量印象很深。……布塔林加姆使团的一部分人员将在星期二或星期三启程前往布拉格,探讨为印度陆军得到某种类型捷克装备的可能性。其余的人将直接回到德里。    【印度报业托辣斯莫斯科26日电】来访的印度一行官员和苏联的一行官员就印度购买国防装备问题举行的会谈在这里令人满意地进行着。    可能在7月30日结束会谈。由布塔林加姆率领的印度代表团那时将去布拉格,并在那里停留一个星期。    印度代表团在捷克首都也将讨论与向印度供应国防装备有关的问题。    在布拉格访问之后,印度代表团将返回莫斯科同苏联当局最后确定有关苏联向印度供应国防装备问题的合同。

3. 德新社驻莫斯科记者说:苏正利用一切机会孤立中国

【德新社莫斯科29日电】(记者:海因茨—贡特·    伍泽尔)这里的西方观察家们认为,随着东西方成功地达成了禁止原子试验的协议之后,莫斯科将设法在今后几个月内取得外交政策上的新胜利,暂时不会作出巨大的努力来解决同中国的意识形态分歧。    这些人士认为,赫鲁晓夫总理更为重视得多的是缔结他所建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在今年秋天举行的下届联大会议期间有可能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议。    尽管如此,同中国的意识形态争执对世界共产主义来说仍然存在,预料将仍然是全世界各国共产党谈论最多的问题。    在中苏两党的理论家在莫斯科首次会谈结束时出现的明显的友好气氛决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两个共产党大国之间的冷淡关系在会谈期间已有了改善。    据这里的苏联人士说,在这次中苏意识形态会议上,由于中国官员持顽固态度,而只是各自作了独白。    因此苏联首都的西方观察家倾向于认为,这次会谈实际上已经破裂。    显然苏联党的领导人正利用一切机会孤立中国。

4. 铁托接见一批苏共中央委员

【南通社布里俄尼二十八日电】铁托总统今天接见了一批在南斯拉夫访问的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立陶宛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波尔谢、加里宁格勒区委会书记科诺瓦洛夫·萨拉托夫区委会书记希巴耶夫、伊尔库次克区委会书记以及他们的夫人。    接见时在座的有副总统兰科维奇。

5. 匈外长同拉·库·尼赫鲁会谈

【法新社布达佩斯二十七日电】匈牙利外长彼得今天同来访的印度外交部秘书长拉·库·尼赫鲁进行了一小时的「亲切的」谈话。    事后,尼赫鲁到了布达佩斯的一家丝织厂参观。今天晚些时候他要到国家美术馆去作长时间的参观。今晚,他将宴请驻在匈牙利的几名外交家。

6. 《印度斯坦旗报》报道:印共左派党员在特里普拉邦建立人民武装

【本刊讯】《印度斯坦旗报》25日报道:    特里普拉邦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是在共产党人控制之下,几乎其中所有的人都是亲华的。    为我们提供消息的人说,在特里普拉的印度共产党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红军”志愿军,由五万多人组成。它的骨干是由大约10,000名退伍军人构成,他们懂得使用旧式步枪及其他小型武器。据认为,其中许多人都有武器。据说,有一些地区、尤其是在山里,人们要是不先行个“共产党敬礼”是无法进去的。这些地区中有老阿加尔塔、巴卡塔里·查苏巴查尔、拉达基肖雷普尔、苏巴尔·辛哈帕拉。    据说,像阿马尔普尔、萨布伦、敦布尔普尔和慕汉普尔等地区也在共产党影响之下。    提供消息的人士的话表明,特里普拉是亲华的共产党人最大的根据地,据说在中国进攻印度的时候,他们曾在部族人中宣传说,中国人是部族人的亲人。    由于缺乏公路和交通设施同山地人之间缺乏接触,这样就使得当地的条件成为共产党人建立“红色地区”的理想条件。    据说,正在按照毛泽东的教课书来训练各部队学习游击战。

7. 合众国际社报道:印共西孟加拉邦左派活跃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23日电】印度共产党正在走向瓦解,因为它的内部纷争几乎已经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西孟加拉邦的共产党员遭到大规模的逮捕,这为党的中央提供了解散选举产生的孟加拉邦执行机构的机会,并在2月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来照应党在这个邦的利益。    党的进展很小,因为党的委员会在孟加拉邦得不到支持,在那里党的高级人士都是亲北京的。    孟加拉邦的党员在印度共产党最高的政策制订机构——全国委员会——上要求解散这个特别委员会。    这一要求未予理会,但是在讨论中透露,孟加拉邦的党员正在该邦党的每一个县机构内组织核心来对抗中央的正式政策。    孟加拉邦的党员被指责要建立一个平行的党。一个反对孟加拉邦党组织的人拿出一份传单,并在孟加拉邦党组织的支持者的面前摇晃了几下。    传单要求“忠实的”共产党员不要支持党的正式路线,不要向党的司库交党费或捐钱,并照中国的做法指责党的某些最高领导人为“修正主义者“。    此外还透露,孟加拉邦持不同意见的党员正在“P·C·Z·书记处”的名义下,在他们在该邦建立的“中心”或“组织”中进行活动。这几个字母代表“邦委员会书记处”,而“Z”则表示和正式的党不同。    人们发现,在其他的邦组织,特别是有安得拉邦,喀拉拉邦和旁遮普邦内都有西孟加拉邦持不同意见者的追随者。    全国委员会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左翼说全国委员会在奉行同尼赫鲁政府合作的修正主义政策。    他们把全国执行机构的声明称做蒙骗真正的革命者的一种烟幕。照他们的意思,这些革命者应该努力工作,以便发动一个反对尼赫鲁资产阶级政府的公开起义。这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在等待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一旦他们获得释放而印中关系变得比较正常或者暂时冻结起来,他们就将迫使“修正主义分子”来摊牌。据这里的观察家们认为,这将使印度共产党发生分裂。

8. 印新处报道:苏将额外购买一批印度货物

【印新处新德里24日电】据印度报业托辣斯从莫斯科报道,除了正常的贸易协定以外,苏联已同意购买一批价值1,300万卢比的印度货物。    观察家认为达成这个额外协议是由于苏联欣赏现在在展览会上展出的印度产品。    印度国际贸易部长沙阿23日在对苏贸易专家和印度商人的一次会议上向他们保证,可以改变印度产品的规格以适应苏联的需要。    印度已邀请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和芬兰的工商业界代表参观在莫斯科举行的印度展览会并同他们讨论他们这些国家同印度扩大贸易的可能性问题。    他们将有机会同目前在莫斯科的印度商业和贸易界代表举行会谈。

9. 法《世界报》说:西孟加拉邦80%印共党员支持左派

【本刊讯】法《世界报》16日发表了该报特派记者让·韦茨写的文章,题为《印度共产党的亲中国派重新抬头》,摘要如下:    目前,印度共产党的领导机构其所以热烈地表现出亲赫鲁晓夫,这是因为支持北京论点的许多领袖和积极分子一直在监牢里。    今天局势起了变化。党的官方领导人现在正同经常敌视的干部和尚未打算跟他们走的基层组织进行较量。    派系之间的斗争在印度所有邦内已表面化了。但在加尔各答和西孟加拉邦,亲苏的领导人的活动遭到了最公开地反对。实际上,在这个印度共产主义主要堡垒之一的地区,今天正是非法的党似乎拥有真正的实力。    虽然西孟加拉邦的亲华派领袖们被逮捕入狱,但这个邦的亲华派并不费力地发表了维护他们论点的文章和小册子。他们也轻而易举地散发了这些作品,而且,不仅在他们自己的邦内,也在其他的邦内散发。    事实上,如果人们作最认真的估计,那么,亲华派将会得到西孟加拉邦2万党员的80%以上的支持。

10. 丹吉死心塌地效忠尼赫鲁每次离开新德里时都要先去见尼赫鲁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4日刊登了该报特派记者萨巴瓦拉自新德里发回的一篇电讯,摘要如下:    中苏意识形态争吵的反响浸透了这里的整个印度共产党。    党目前的主席丹吉完全听命于莫斯科。    国大党的若干领导人一直批评所谓尼赫鲁对印度共产党的“错误”战略。    另一方面,总理的内阁同事则认为,他没有把这个党赶入地下,一点也没有“迫害”它,而让它在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发生什么事情的情况下自行垮台,是做了正确的事情。    人们还认为尼赫鲁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是正确的。他处理的方式使得莫斯科没有理由抱怨。譬如,现在前往莫斯科的代表团都由他亲自作出指示。甚至在像主席丹吉这样的共产党人进行定期旅行的时候,他们在动身之前都要先去见尼赫鲁。

第 4 版

1. 英报报道:麦克米伦希望今秋举行最高级会议

【本刊讯】英《观察家报》28日刊登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霍姆勋爵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先生去莫斯科签署禁试条约时将同俄国人就东西方谈判的下一阶段进行简短的讨论。    他们将讨论下一轮会谈的议程,以及会谈是在外长会议上或最高级会议上举行的方式方法。    议程可能包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国家的互不侵犯公约,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以及防止突然袭击的措施。美国说不定还希望在缔结互不侵犯公约的同时采取一些改善东西柏林交通的步骤。    伦敦方面未证实这种消息:赫鲁晓夫先生可能参加9月间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以便举行最高级会议。但不容置疑的是,麦克米伦先生希望今秋举行最高级会议,而白厅并未排斥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可能性。    【美联社纽约29日电】《纽约每日新闻》星期一说,苏联赫鲁晓夫总理之所以愿意同意签订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禁止核试验条约是因为同时达成了一项谅解,即美国将放宽同铁幕国家的贸易。    在华盛顿的可以找到的国务院权威人士说,他们不知道《每日新闻》的那条消息中提到的那种“谅解”。该报说,白宫拒绝证实,同苏联人达成了一项贸易谅解。

2. 史密斯谈一些国家对禁试条约的态度

【合众国际社伦敦28日电】(记者:史密斯)预料今天除了几个显著的例外以外,大多数国家都将表示同意三大核国家要求在最近缔结的部分禁试条约上签字的邀请。    巴黎负责人士今天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对英美要求参加这两国同苏联的协议的建议说个绝对的“不”字而加以拒绝。    日本十年来一直在批评核试验,但是对签署这个条约的邀请表现出拖延不决的迹象。    预料将在这个条约上签字的国家——其中一些国家已正式表示打算这样做——是:加拿大、约旦、印度、西德、挪威、瑞典、丹麦、墨西哥、菲律宾、伊朗、爱尔兰和奥地利。    印度外交部说,“一旦可以签署时”,它就在这项条约上签字。    加拿大宣布了类似的计划。    在安曼,一位政府发言人说,“约旦欢迎最近的东西方禁止核试验协议,并且认为这是走向世界和平的肯定迹象。”    挪威代理外交大臣冈德森在奥斯陆说,“挪威没有也不打算获得核武器,这个国家参加这项禁试条约不应该有什么障碍。”    中立的瑞典很可能不拖延地在这项条约上签字,除非这项条约附加有争论的政治条件。    丹麦外交大臣海克鲁尔说,丹麦正在研究这项条约,并且将在美英苏正式通过这项条约时在条约上签字。    国民党中国对禁试协议的消息表示冷淡。它的领导人警告人们不要相信苏联。    菲律宾总统马卡帕加尔说,他将研究这项条约以便在上面签字。

3. 苏班德里约说他欢迎禁试条约

【美联社雅加达二十九日电】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星期一说,他欢迎美、苏、英三国签订禁试条约。    他说,「印度尼西亚支持大国为了缓和战争威胁而达成的任何谅解」。    他表示希望,这项条约将「构成世界和平的巩固基础」。

4. 锡兰总理发表声明表示欢迎

【新华社科伦坡二十九日电】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发表声明说:    「我代表锡兰政府和人民欢迎英国、苏联和美国最近在莫斯科举行三国会谈后临时签署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消息。确实,这是走向世界和平的第一个重要的步骤。我们真诚地希望,各国政府不久将签订和批准这项条约。」

5. 苏丹新闻部长表示非常满意

【法新社喀土穆二十八日电】苏丹政府新闻部长穆罕默德·纳斯尔·欧斯曼将军星期六宣布:苏丹人民非常满意地欢迎关于禁止核试验的莫斯科协定。他还指出,阿布法主席曾要求实行非洲大陆的「无核化」。

6. 南斯拉夫举行国际现代音乐节

【本刊讯】据《纽约时报》6月6日报道,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于5月8日至16日举行了两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苏、波、捷、美、西德、意等国都有代表参加。出席音乐节的美国代表之一、作曲家肯室·舒勒评论说:“由于南斯拉夫在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中所处的特别的模棱两可的地位,萨格勒布音乐节也许是当代唯一的音乐节,在那里至少从理论上说,敌对的两个阵营能够平等地在艺术上进行较量。”    波兰和苏联的交响乐团获得好评。由马尔柯夫斯基指挥的波兰克拉科夫交响乐团演奏了斯特拉文斯基和奥地利已故作曲家威伯恩的乐曲以及波兰先锋派乐曲。由康特拉申指挥的莫斯科交响乐团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四交响乐和其它乐曲。    南斯拉夫钢琴家朱利卡·姆莱依演奏的节目由美国的罗伯特·克拉夫特担任指挥。    西德汉堡国家歌剧院演出两个歌剧:斯特拉文斯基的《洪水》,由罗伯特·克拉夫特指挥;奥地利已故作曲家贝尔格的《卢卢》。    英国《泰晤士报》5月24日报道了音乐节期间举行的讨论会情况。在六次讨论会上,共有十九人发言,题目是:《现代的音乐倾向》。    波兰作曲家卢托斯拉夫基斯说,创作非常先进的音乐需要勇气。他并且谈了波兰音乐的三个发展方向:“塔歇”(tachistic)、序列音乐(serial)和Open—detail形式。美国作曲家舒勒尔谈了美国在序列音乐和电子音乐上的成就,并且演奏了青年一代作曲家的作品来说明爵土音乐如何被吸收到交响乐和室内乐中去。    瓦斯拉夫·古契拉博士谈到捷克的音乐时说,随着最近结束对个人的迷信,一切流派都可以自由地发展,但捷克多数作曲家不只是为音乐表现而创作,而是致力于创作一种有创造性内容、有人性和社会价值的音乐。

7. 香港《工商日报》报道:英一制片公司将去匈拍片

【本刊讯】香港《工商日报》7月17日报道:    一家英国公司不久将到匈牙利去拍电影,这是二十五年来的第一次。    铁幕似乎扯起了,让英国人与匈牙利人合作拍制一部没有政治意味色彩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根据罗杰·比金格顿的书:《河上的尼波穆克》改编的,将在多瑙河拍摄。片名还未决定。    俄罗斯出生的制片家狄美特里说:“匈牙利人听到我们这个计划,也很喜欢。他们喜欢西方的公司多到那里拍片。在电影中,必须有更多的东西合作,我相信将来总能如此。匈牙利给我们各种方便,代价是他们在这部电影中占一份利益。”

8. 日本计划在苏拍摄电影

【法新社东京六月二十一日电】一家著名的日本电影制片厂计划今年夏天在乌克兰摄制一部大型故事片。    这部七○毫米的影片的片名初步定为《向战场告别》,故事讲的是苏联和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星期中在满洲的冲突。    大映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发言人说,这部片子的目的是要描写战后俄国和日本的友谊,它也许会变成一部日苏联合生产的片子。

9. 比利时到台拍针灸治疗纪录片

【本刊讯】香港《大众日报》七月四日登载泛亚社台北三日电:比利时朝野因仰慕中国针灸医术,特派遣电影制片家谷文来台,拍摄针灸治疗新闻纪录片。

10. 印一影片获「金质月桂树」奖

【德新社柏林六月三十日电】(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判委员会今天把塞耳兹尼克金质月桂树奖授予了印度影片《两个女儿》。    金质月桂树奖每年颁发一次,对象是有助于促进国际谅解的最佳非美国片。    《两个女儿》是萨蒂亚吉特导演,他今天亲自在这里领了奖。他在一九五九年也获得过金质月桂树奖。

11. 日本电影业面临困境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6月30日登载一篇文章,摘要如下:1959年最高峰    日本的故事片产量,1957年度为四百四十三部,1958年五百零四部,在1959年达到最高峰——五百五十四部以后,就急转直下了,1960年减为五百四十七部,1961年跌到五百三十五部,1962年进一步下降到只有三百七十五部。走下坡临困境    这几年来,日本电影业惯于用“斜阳化”这个词儿来形容它所面临的困境。    日本电影业的“斜阳化”——从逐渐走下坡路到目前危机深重,不仅表现在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总量猛跌方面,还在电影观众人数直线下降方面显示出来。    至于日本电影院的数目,近几年来有减无增。据日本电影制作者联盟统计,1961年10月日本电影院的总数是七千二百八十一家到了1962年9月,只剩下了六千四百七十四家。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中,有八百零七家(占总数的11.1%)电影院倒闭。去年,平均每两天日本就有三家电影院“执笠”,被改为修理汽车场,乒乓球场或其他有利可图的场所。    在市场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各大制片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战后十多年间,“松竹”、“东宝”、“东映”、“大映”、“日活”、“新东宝”等六家大制片厂,一直垄断着日本电影市场营业的96%以上。它们从1958年9月起,竞争趋于表面化,在经过激烈鏖战之后,到了1961年夏天,“新东宝”终于败下阵来,宣告解体。五大厂也不妙    可是,剩下的五大制片厂,日子过得也并不怎么美妙。去年1月到9月,它们的配片的总收入是二百一十四亿日元,比前年同期的收入减少了约10%。挤敌手亦无用日本五大电影制片厂的老板,虽则把一个“敌手”挤垮了,可是面对着自己黯淡的前途,也不免发出悲鸣。    造成“日本电影业斜阳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是:大制片厂为了追求利润,粗制滥造;为了迎合观众,影片内容越来越庸俗低级。“太阳族”、“新浪潮”以及模仿美国“牛仔片”所摄制的被日本人民斥为“不是影片的影片”和“无国籍的影片”等等,遭到广大观众的唾弃。    另外,在日本通商产业省的“电影白皮书”中,还提出了以下两个原因:(一)由于电视的盛行,造成了电影观众的减少;(二)贸易和汇兑的“自由化”,给电影制片业带来了不利影响。(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本刊编者注)

12. 南斯拉夫一城市四分之三毁于地震

【本刊讯】南《战斗报》27日报道说:在昨天斯科普里(系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首都——编者注)发生地震以后,截至今天12点,已找到了650具尸体,而在医院里约有2500名受伤者。    在斯科普里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说:“估计死亡的人数大大超过至今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人数。据初步估计,大约有80%的住房不能使用了。然而,斯科普里有20万居民。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管理机构、科学、文化、教育和其他大楼都被毁了,不能使用了。”    铁托今天在巡视了城市被毁的部分以后说,“这个城市的确遭到了我国人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灾难”。    【南通社斯科普里26日电】今晨的地震使这个拥有十七万人口的城市的将近四分之三遭到了破坏,在几秒钟内使十万以上的人无家可归。自废墟打扫队得到的消息说,有一千名以上的人丧命。受伤者超过数千人。    今天早晨5点发生的地震的中心在市中心,市中心所有的建筑物不是部分地就是完全地遭到破坏。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26日电】许多国家的红十字会组织已经向南斯拉夫红十字会提供了医疗和其它援助,以帮助斯科普里受难者。    【德新社贝尔格莱德26日电】欧洲自191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今天早晨使南斯拉夫城市斯科普里的四分之三遭到了破坏,使它的20万居民中的数千人丧了命。    据首批官方消息说,至少有2000人丧命,有数千人受伤。据首批目击者的报告说,这次地震没有超过三十秒钟。    欧洲本世纪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908年,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加拉布里亚和墨西拿,使八万人丧命。1915年,意大利中部发生的一次地震使三万人丧了命。    【美联社贝尔格莱德26日电】在瑞典的乌普萨拉,地震研究所说,据它的仪器记载,斯科普里的地震比1960年3月毁坏了摩洛哥的阿加迪尔,使12,000人丧命的那一次地震还略为强一点。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26日电】今天,当首批重伤者由专机运抵这里时,到达这里的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据担心,在昨晚斯科普里地震中受难的人数将会超过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