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03-06
第 1 版
1. 我高举马列主义革命旗帜影响深远
【美联社东京5日电】(新闻分析。作者:罗德里克)赤色中国连续第四天对它的共产党敌手照着凸透火镜。 这面凸透火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红旗》3月4日一期上刊登的一篇中文十万字的不平常的争论文章。 这篇争论文章锐利而细致地探索了苏联同西方共处的一切论点,并逐点地驳倒这些论点,这显然使赤色中国自己感到很满意。 北京政权在嘲笑它在共产党集团中的以前的伙伴们的过程中,把它自己对当今世界的强硬观点公诸于世。西方不能不对它所看到的形象感到严重不安。 下面就是北京所说的:(下略综述我关于战争与和平、和平共处等七个问题的论点——编者)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1日电】(记者:汉森)共产党中国攻击苏联的激烈程度相当清楚地表明了,这两个共产党大国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弥合他们的分歧的。 这是出自美国政府官员的估计。 这里是中国向苏联所说的一段话:“我们敢于全部全文地登载你们的东西。现代修正主义的老爷们,你们敢不敢这样做呢?好样的,就敢,心亏理怯,色厉内荏,表面上气壮如牛,实际上胆小如鼠,那你们就不敢”。 这些都是很重的话,而对像在争夺权力斗争中曾无情地打倒了许多对手的赫鲁晓夫这种政界人物来说,这些话是不大可能轻轻放过或者忘掉的。 现在的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这样激烈地攻击苏联。美国政府中的中国问题专家的看法是: 中国共产党人“知道”他们的意识形态的立场是正确的。 既然如此,同你认为是错了的那些人妥协有什么好处呢?保持一个“虚假的”团结又有什么好处呢? 现在要预言中苏破裂是否包括废除两国的联盟条约和中断外交关系还为时太早,但是这里的人们打赌说,甚至这种激烈措施共产党中国也不会害怕。 在俄国人看来,中国人很可能是提出了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条件作为弥合破裂的代价。这些条件包括:俄国中止同南斯拉夫建立更加密切关系的行动,把铁托总统的国家开除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之外;向北京道歉并承认俄国在争论刚一开始时就是错误的。 满足这些条件,就意味着俄国人彻底投降,那怕是要赫鲁晓夫来考虑一下是否屈服,都是极少可能的。 中国和俄国这场斗争的结果,可能会对世界共产主义产生深刻影响。 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意义的一点是,中国反抗俄国命令一事对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其他地区一些落后国家共产党可能产生的影响。 要是奉行共产党中国的更为激烈的政策,那末试图以暴力推翻各国政府的可能性就将会大得多了。
2. 日本《朝日新闻》评《人民日报》2月27日社论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2月27日晚刊在第二版(国际版)头条地位刊登了该报驻香港分社社长波多野27日自香港发回的一条消息,摘要如下: 据北京电台27日凌晨广播,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27日在以《分歧从何而来?——答多列士等同志》为题的长篇社论中说:(一)为了调整东方阵营的争论而举行的两党或有关党间的会谈,是举行国际共产党会议的必要步骤,中共早在十个月以前就提出过这项建议,并且同一部分党举行了这样的会谈;(二)中国共产党迄今一次也没有拒绝过这种会谈。社论暗暗地抨击说,使“中苏争论”恶化到这种地步,责任在于苏联方面。 从这篇社论和《人民日报》自本月20日起连续发表了苏联、欧洲共产党以及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等关于中苏争论的主张的情况来看,如中苏或有关共产党举行会议恐怕并不意味着中共已经就争论的中心问题表示了让步。 倒是可以认为,中共坚持它的一贯主张。 据说,在中共正式表明这种态度以后,如果苏联和其它迄今一直批评中共的各国共产党效法中共采取的做法,详尽地报道中共的主张,那末,在支持苏联的其它共产党中间支持中共主张的人也不会少,因此,苏联的处境恐怕是微妙的。
3. 美联社报道:香港报纸评《人民日报》27日社论
【美联社香港2月28日电】香港的中文报纸星期四说,莫斯科—北京的裂缝无法弥合。 这些报纸是在评论赤色中国和苏联本周恢复笔战一事时这样说的。 发行量很广的香港《新报》说,莫斯科和北京之间没有谈判的基础。它说,北京坚持谈判应该以1960年莫斯科宣言为基础,而莫斯科则想根据它自己对共产主义在目前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的解释来进行讨论。 反共的《香港时报》说,莫斯科和北京不大会正式分裂,但是它预言两国之间将存在着不时穿插着关于共产党团结的说法的旷日持久的“冷战”。
4. 美联社评述:苏迄今未登《人民日报》社论和《红旗》文章消息
【美联社莫斯科4日电】(记者:格罗弗)苏联报纸、电台及其在公共场合中露面的官员对于中国说苏联在它们关于共产主义政策的争论中胆怯的指责回避作任何答复。 在星期一和在其他日子一样,北京电台广播的中国消息由西方通讯社转播到苏联首都来。但是这些消息连只字都没有得到刊登,向苏联官员和苏联记者提出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只是:“这不是我份内的事。” 赫鲁晓夫在上星期的一次讲话中以及更早些时候的一些讲话中阐述了苏联的立场。《真理报》也发表了一篇长文件,其主要内容是苏联执行的同西方和平共处和容忍南斯拉夫共产主义的许多差异的政策是一个正确的政策。 中国最近几天来的攻击看来既指向赫鲁晓夫,也指向苏联党的总政策。 当然苏联官员们很详细地知道中国在讲些什么,但是他们不把这些消息向公众发表。普通的俄国人当西方人告诉他们中国对赫鲁晓夫和苏联党的政策的攻击的性质时,看来是吃惊的,而且是不相信的。 有很多人怀疑苏联不久会发表中国进行的任何一次攻击。 赫鲁晓夫在发表他自己的见解之后建议不把争论向世界新闻界发表。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提出把争论限于家庭内的建议。这个建议是在苏联共产党于1961年10月在莫斯科举行代表大会时提出的,当时赫鲁晓夫总理首先发动了攻击,指责中国人奉行一种在苏联党的哲学家看来是脱离了真正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针。
5. 陈诚代表蒋介石到南越活动
【中央社西贡4日专电】中国副总统陈诚已于今天下午飞到西贡,开始预定五天的正式访问。 【中央社台北4日电】中华民国副总统兼行政院长陈诚已于4日上午从台北坐专机飞往西贡访问越南共和国。 他说他将代表蒋总统和吴庭艳总统举行会谈。寻求解决亚洲地区各种问题的正确途径。 他对新闻界说,他携有蒋总统致吴庭艳总统的函件。 吴庭艳总统曾于三年前访问中华民国。陈诚副总统这次是应吴总统的邀请代表蒋总统前往越南报聘。 他率领了政府中的外交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的重要官员将在越南访问五天。随行人员十九人中包括外交部长沈昌焕,教育部长黄季陆,副参谋总长赖名汤,陆军副总司令胡琏,另有经济顾问李国鼎和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蒋彦士两人正随经济部长杨继曾访问泰国,将从泰国赶到越南。 他将在本月20日访问菲律宾。 【中央社台北4日电】副总统陈诚在台北飞机场发表书面谈话说:“在访问期间,本人将与吴总统及越南政府其他首长会谈,就当前世界局势特别是亚洲地区情势及有关中越两国共同利益的各项问题交换意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途径。” 【中央社西贡5日专电】中华民国副总统陈诚今晨拜会吴庭艳总统,并于越南总统府会谈一小时半 。 两位政治家曾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越合作以及其他共同有关问题广泛交换意见。
6. 就《人民日报》社论和《红旗》文章《纽约时报》发表弗兰克耳的评论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1日刊登弗兰克耳2月28日发自华盛顿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莫斯科和北京之间最近一个回合的论战使这里的专家们更加相信两大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分裂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大可能缓和。 虽然这种分散共产党力量和目标的情况显然使西方得到好处,这种分裂也为西方战略家带来困难的政策问题。但是官员们说,这里不感到高兴并不意味着对冲突的严重性有任何怀疑。 分析人员认为,赫鲁晓夫总理最近为了掩饰争吵的深度而作的努力现在已由于北京发表的一连串批评和挑战而受到严厉的拒绝。 据说苏联要求结束论战和举行双边会议“解决分歧”只是为了制止中国为了在全世界各国共产党中取得支持而作的努力。 官员们认为,北朝鲜、印尼和日本党以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其他党中的人数可观的党员已经拒绝接受莫斯科的领导。 莫斯科在1960年在企图把它的观点强加于中国人的同时撤走了10,000多名苏联技术人员和数以千计的工业建设的蓝图,而这种撤退是在中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困难的时候进行的。 这里的官员们说,莫斯科与南斯拉夫结盟来反对中国、阿尔巴尼亚,这一事实给和解不仅造成了心理上的障碍,而且造成了实际的障碍。官员们认为,现在妥协是很难想像的。
7. 香港蒋帮报纸鼓吹蒋吴加紧军事勾结
【中央社香港4日电】香港的中文报纸今天刊出社论,评论陈诚副总统访问越南事。《香港时报》说,这次访问,对于中越两国共同的国运和前途将有重大影响。该报希望陈副总统访越将为中越菲三国“进一步的联系”铺下路子。副总统已定于访问越南后,于3月20日赴菲访问。 《工商日报》在一篇社论中,提出了对中越合作的几点意见,在军事方面,该报主张,中越两国除应交换军事情报和游击战经验外,并且应该组成一个“联合军事参谋团”,该报说,这一个联合参谋组织,将奠定中越军事合作的基础。 《香港时报》和《工商日报》都一致表示越南的最大敌人不是越共,而是中共。《香港时报》和《工商日报》异口同声说,越南的确保安全和达成统一的愿望,完全决定于中国的反攻胜利。
8. 南通社诬我《红旗》文章“歪曲”南政策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4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理论刊物《红旗》今天刊登了一篇题为《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的社论。、在这之前不久曾发表了一篇题为《答多列士等同志》的文章。 这文章还详细地提出了中国在战争和和平、和平共处、今天世界上的矛盾、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当前分歧有关的所谓两条战线的斗争等问题上的人所熟知的观点。《红旗》批评了意大利共产党在所有这些问题上的观点,以及意共在意大利国内发展问题上的立场。 文章以南斯拉夫一般公众早就熟悉的惯常手法粗暴地歪曲南斯拉夫政府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政策,诽谤社会主义南斯拉夫。 意共《团结报》驻莫斯科记者在提到《红旗》发表的这篇文章时报道说,中国报刊对其它共产党的全力进行的新攻击在苏联首都引起了深深的不安和惊异。《团结报》记者说,中国党报的这种攻击已经造成不愉快的印象,并写道,在莫斯科,人们很清楚,对法共和意共领导人的这些攻击首先是针对苏联共产党人的。《团结报》指出,中国人再度开始辩护自己在苏共20大提出的立场,并继续要求其它党道歉,承认错误,以及同南斯拉夫彻底断绝关系。《团结报》写道,这是同正常的政治讨论不相容的。 《团结报》记者在其莫斯科消息的结尾表示认为,对中国的攻击不会不予以回答。 比共《红旗报》也对中国最近的攻击作出了反应。比共报纸认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条件和要求不同意它的观点的党道歉是不能允许的。比共报纸还指出了中国共产党重新发起的攻击可能造成的,特别是对苏共可能造成的损害。
第 2 版
1. 哈里曼谈东南亚局势
【美新处华盛顿4日电】美国负责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哈里曼说,越南共和国的人民在对共产党游击队进行斗争中正在取得“真正的进展”。 这位美国官员是在一次预先录音、准备在3月11日向全国广播的广播演说中说这番话的。 有人要求哈里曼对老挝重新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发表意见,他指出,老挝人民目前正遵照去年的日内瓦协议,停止旧的敌对行动。 他指出,亲西方的、中立的和亲共的三派意见有很大分歧,但是他们正试图使这些意见彼此协调一致。他说,自然很难期望那里取得迅速、和谐和和平的解决。 他说,“已取得一些进展,总的来说停火是维持下来了,在使三派团结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发生的困难和大家预见到的相差不多……但是我认为我们要有耐心,固守我们在协议中答应的条件”。 哈里曼说,“不幸的是,北越并没有履行它在协议中答应的条件,但是美国希望苏联将进行合作,使北越今后能这样做”。 哈里曼指出,根据日内瓦协议,苏联有义务保证所有的共产党签字国履行协议。他说,有一些迹象表明苏联总理赫鲁晓夫打算履行这个义务。 有人问及美国对拟议中的马来西亚联邦的看法,哈里曼说,美国认为这是“结束殖民主义的最好计划”。他追述说,肯尼迪总统曾保证美国支持这项计划。 哈里曼在谈到中共对印度的侵略时表示他相信,单是这一行动不会使任何一个不结盟国家改变政策。他说中共对印度的侵略已使“许多人睁开眼睛看到中国共产党不守信义,而且表明他们的诺言是不值钱的”。 哈里曼指出,“谁也没有像尼赫鲁那样力图向中国共产党人表明印度准备同他们和平相处”。
2. 日美矛盾有多少?
日本《每日新闻》说,肯尼迪政府加强对日政治、军事和经济压力,已引起日本朝野广泛不满。该报忿忿不平地说:一旦日本具备“大国”条件,日美关系很可能出现新的局面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2月27日刊载日本《每日新闻》25日谈美日矛盾一文,摘要如下: 最近,由于日美棉纺织品谈判、美国要求日本加强军备等问题,日美关系问题在日本政界上引起了许多波纹。不仅是在野党对美国加以严厉批评,就是最近政府内部也相继认为,“美国的对日政策、对远东政策过于拙劣”,已经可以听到相当多的率直表示批评美国的言论。 日本是由于去年第二届日美贸易经济合作委员会议上的肯尼迪发言,才体会到美国对远东政策比想像中还要苛厉。当时肯尼迪表示,美国在亚洲最注意的就是中共的“威胁”。今年1月19日,日美军事委员会开会时,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吉尔帕特利克来到日本,又特别一再强调这一点。美国因此认为,为了要“封锁”中共,美国、日本、印度应当紧密携手,经常以积极的对战姿势,来做为美国对亚洲政策的骨干。美国热望日韩会谈早日获得协议,并且一再采取行动从后面推动日韩两国,其目的无他,就是要加强对中共的战略体制。 由这一个观点出发,目前美国要求日本:第一,从质上扩充军力;第二,加强对亚洲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为此,它对于日中贸易全力阻挠。尤其令人感到惊异的是,美国在军事上对日本所施加的压力,“比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初期所施加的力量还要沉重”。 但是,日本政府对于美国这一态度反响如何呢?首当其冲的日美双方对于中共的看法大相径庭。日本方面认为,中共并不像美国所说的那样。 日本对于中国的了解,恐怕远远超过美国之上。 日本政府认为,像目前日中贸易那样的日中关系,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有利,就不能予以抹杀,而且应该在可能范围内加以发展。日本外相大平说,“美国到了自认不利的时候,可以从亚洲撤走。日本就办不到。日本一方面是自由主义阵营中的日本,同时也要作为亚洲中的日本,有必要尽可能与共产主义国家保持接触。如果不这样做,日本就不能获得真正安定。” 怎样对待日本增强军力的问题,日美之间也有相当“距离”。美国认为,从日本经济发展率、或军费在国民总收入所占的比率来看,日本军力的增强步伐还嫌太慢。所以强迫要求重新研究有关军事问题的基本看法,以便从质上扩充军力。 在一般的军事问题上,美国还没有像日本这样“问题多端的盟国”。日本非但不希望核武器驻扎,就是原子潜水艇来访问也不像其他国家顺利答应。 美国的对日本压力并不只限于上述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肯尼迪总统还希望日本分担对不开发国家进行援助的工作。 另外还有问题。美国还要求日本实行资本自由化、减低关税,但在另一方面又要求日本自动限制对美输出。日本在国际货币基金委员会上接受了第八条规定,允许元限制进口,而美国又要加强保护美元。看情况,美国今后对日本还会有一系列的经济要求。 但是,日本对于这些要求不可能全盘接受。日本在日美贸易上始终入超。美国的“购买美货运动”、“装运美船运动”正在加强实行。 美国一方面要求日本同意自由贸易,而在棉纺织品问题上,又实行保护本国工业政策。不论这些问题今后怎样调整,日美关系的未来道路上,问题多如山积。 日本外务省官员最近谈到日美关系时说,“肯尼迪总统在古巴事件解决之后,对于世界政策有了自信。美国的对亚洲政策因此过于高高在上”。又说,“东西关系最近正在略有变化,自由主义阵营内也发生了不少问题。法国、加拿大等就是例子,日美关系也不例外。”日本外相大平说,“日美在基本问题上完全一致,在枝节问题上略有出入也不用耽心。”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绝对不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日本具备了被称为“大国”所需的条件之后,日美关系很可能出现新的局面。
3. 日本外务大臣表示日本并不完全赞同美国对中国的想法
【日本广播协会电台4日广播】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今天召开会议。社会党的羽生三七首先质问说,通过去年11月召开的日美贸易经济联合委员会会议、1月召开的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会议、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吉尔帕特里克的访日等,美国在军事上向日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池田首相对此答复如下: “肯尼迪总统在日美贸易经济联合委员会上的关于遏制中国的讲话,只不过是谈出了平时的想法,并不是向日本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日本在东南亚等协助防止共产主义渗透,是理所当然的。这将按日本自己的想法进行。但是,未曾考虑过日本要在军事方面在亚洲成为核心势力,在这一点上也没有接到过美国的要求。” 大平外务大臣答复说:“关于对共产党中国的评价,因为日本和美国在历史关系方面不同,所以日美之间有分歧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尽管美国企图通过遏制共产党中国而使共产党中国从内部崩溃,但是日本并不一定要采取同样的想法。”
4. 拉·库·尼赫鲁返印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3日电】外交部秘书长拉·库 ·尼赫鲁今天对记者们说:“我们通知科伦坡国家说我们完全接受它们的建议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现在该由它们来告诉我们,中国是接受了还是拒绝了这些建议。” 【路透社新德里4日电】拉·库·尼赫鲁今天说,政府希望赫鲁晓夫来访问印度,但是他太忙,目前不能来访问。
5. 美助理国务卿塔波特鼓动印巴共同反华
【路透社华盛顿4日电】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塔波特今天晚上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问题谈判是“他们近几年来在这个长期的和非常难以处理的争执中所举行的最认真的讨论”。 他说,美国的政策是鼓励两国把他们的主要精力用在他们的最重要和最迫切的问题上。 “很清楚,当两国把精力用于它们双方之间的争执的时候,可以用于其它某些问题上的精力就会少一些,而这些问题两国都认识到是深刻的、真正的和长期的。” 塔波特说,从基本上说,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同印巴两国在整个次大陆地区对北方的防御这个意义上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美新处华盛顿4日电】塔波特说,美国“响应了”印度政府的“一系列要求”,主要是军事上的要求。他又说,军事援助计划目前正处在“需要一些时间来完成的阶段”。 他说:“继续对印度提供军事援助的问题要在进行更多的研究和讨论后决定。”
6. 英美想派空军代表团去巴 巴报说巴政府对此不感兴趣
【新华社卡拉奇3日电】《军民报》2日刊登的该报记者自伦敦发回的一则消息说:英美表示愿意派遣英联邦—美国空军代表团的建议并没有为巴基斯坦所接受。 据了解,这两个西方国家几周前曾表示它们准备派遣这样一个代表团以便从中印冲突的角度来确定巴基斯坦的防务需要。 据信,巴基斯坦政府对这个建议表现出不感兴趣。
7. 印度总统定今夏去美
【美新处华盛顿4日电】白宫星期一宣布: “印度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博士已接受肯尼迪总统的邀请,在今年夏季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拉达克里希南博士即将进行的访问反映出两国之间的密切和友好的关系。”
8. 尼赫鲁在中巴之间进行挑拨并接连发表诬蔑我国的言论
【印度报业托辣斯新德里5日电】尼赫鲁总理今天对下院说,如果人们以巴基斯坦测绘局的地图为依据,那么,巴基斯坦在它最近同中国达成的边界协定中显然已把一万三千多平方英里的领土让给中国。 尼赫鲁指出这项协定声称是临时性的,然而在缔结这一协定方面表现得那么仓促;他说,意味深长的是,这一协定不需经过批准。因此,巴基斯坦的国民议会、报纸和公众将没有机会来研究这一协定的规定。 尼赫鲁说,中国签订这一协定是企图利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分歧来推行它自己的扩张主义政策,虽然它自称它从未卷入克什米尔争端。 除了以前的抗议以外,印度已经就这一协定的签订向中国政府提出强烈的抗议。 【本刊讯】印度《闪电》周刊3月2日一期刊载了尼赫鲁对美国《星期六晚邮报》主编罗伯特·谢罗德的谈话,尼赫鲁说:“我看不出会有任何真正的妥协。他们(中国人)心上的想法同我们的想法不同。我们之间没有任何桥梁。我们应该准备好应付四五年的战争。” 尼赫鲁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追求战争的人。俄国的共产主义已经变得比较稳定,希望能和平地发展。俄国是一个‘富有’的国家,希望保护它所有的东西;中国则实际上放弃了和平共处。战争的前景并不能遏制中国人。” 【路透社华盛顿4日电】今天这里发表了对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一篇访问记,尼赫鲁在访问记中说,他并不认为苏中分歧会达到发生军事冲突的地步。 但是,他相信使这两个共产党国家分离的力量大于使它们联合的力量。 尼赫鲁的看法是在新德里接见《华盛顿邮报》首席政治记者罗伯茨时说的。 他援用总理的话说:“我们看到中国人历来认为自己是万物中心的这种态度已经复萌。他们所寻求的不一定是领土扩张,而是指挥其他国家。” 总理说,美国对印度在边境战事中要求军火援助时作出的响应“首先是迅速的,也是良好的”。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4日电】尼赫鲁在被问到印度打算如何抵御中国的入侵时答道:“我们自然要考虑再度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冲突是相当根本的,不论是否以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能以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必须对此作好准备。”
9. 美联社介绍老挝国王瓦达纳
【美联社万象2月22日电】虽然瓦达纳国王三年前已经继任老挝国王,但是他仍然没有加冕。 瓦达纳最初从1916年到1920年在河内读书。后来他又到法国去,于1925年在法国政治科学学院获得法学学位。 他的法语讲得很漂亮。 瓦达纳已经结婚,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去年12月,他宣布他的长子冯·萨旺为老挝的王储。 瓦达纳在1925年从法国回来之后,曾在琅勃拉邦帮助管理这个王国,后来于1946年成为王储。 在他做王储的期间,他曾代表老挝参加了好几次国际会议。他旅行过很多地方,包括加拿大、印度、缅甸、泰国、新加坡和越南。
第 3 版
1. 多列士3日发表讲话
【路透社法国南部塞特3日电】法国共产党领袖多列士今天批评了在古巴事件上“诽谤”赫鲁晓夫的人。 他在这里发表的一篇讲话中说:“一些人在古巴得到拯救、和平得到维护和一场核冲突得以避免之后在古巴问题上激烈地抨击,甚至是诽谤赫鲁晓夫,这是难以理解的。” 【法新社塞特3日电】法国共产党第一书记多列士今天驳斥了中国人说西方共产党人“在帝国主义面前下跪”的指摘。 多列士是在这里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讲话,他并没有提中国共产党人的名字,但是他的话显然是针对他们而发的。他说,“一些人在古巴得到拯救、和平得到维护和一场核冲突得以避免之后在古巴问题上激烈地抨击、甚至是诽谤赫鲁晓夫,这是难以理解的”。 中国共产党《人民日报》批评多列士在赫鲁晓夫在古巴问题上向美国人作让步之前与之后采取了互相矛盾的态度。 多列士今天予以反击,发表了赞成和平共处的激烈讲话。 关于德国问题,这位法共领袖说,应当同东西德两国都签订和约,西柏林应变成自由市。 【合众国际社塞特3日电】多列士在没有提共产党中国领导人的名字的讲话中说,西方在军事上并不是“纸老虎”,而中国决策者们一直是这样说的。
2. 阿朱别伊谈和平共处等问题
【美联社那不勒斯4日电】苏联《消息报》主编阿朱别伊星期一晚上说,尼克松在1960年美国总统竞选中所以落选,是因为他没有听取赫鲁晓夫关于和平共处的意见。阿朱别伊在记者招待会上,追述尼克松在1959年以美国副总统身份访问苏联。尼克松同赫鲁晓夫在那时在莫斯科的一次展览会上详细地谈到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的问题。 阿朱别伊在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剧院对记者们说,“赫鲁晓夫在当时说,尼克松和所有其他政治家都必须学习和懂得什么是和平共处”。 “现在,我们虽然不想干涉别国的事务,但是我们能够肯定,尼克松之所以接连遭到失败是因为他不愿走给他指出的道路”。 阿朱别伊是在谈到共处时提出尼克松的问题的。 阿朱别伊说,“我们苏联人在对外政策方面大力卫护和平共处的原则”。 “人人都需要完全理解这个词。谁不理解它,谁就不能在世界政治中达到卓越的地位”。 【路透社佛罗伦萨2日电】苏联政府报纸《消息报》主编、赫鲁晓夫先生的女婿阿朱别伊先生今天在这里说,共处是原子时代所必需的。 他在市政大厅就苏联外交政策发表的谈话中说,苏联没有把和平共处作为把它的意志强加于人的掩护物。 阿朱别伊先生受到致力于增进东西方谅解的天主教民主党市长乔治·皮拉教授的欢迎。
3. 《纽约时报》评波兰一些工厂试行的制度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2月25日发表了24日从华沙为该报写的一篇专稿,题目是:《波兰正在试验“自由”工业;34家工厂为了增加出口而摆脱了监督》,摘要如下: 波兰共产党政权正在从事于一种可能标志着在波兰经济中结束苏联式的严格计划的开端的试验。 34家专门生产出口物资的工厂已受权或多或少地独立经营,不受中央监督。 对它们说来,办得好的标准不是通常的那种不顾质量或需求的生产数量总数。判断它们的标准主要是看它们能够在海外销售的数量,换句话说,看它们所赚的难得货币而定。 为了刺激工人们的兴趣,工厂受权大力增加用来作红利和奖金的钱的数量。 同样重要的是,工厂不必受政府就业计划的约束。这34家被挑选出来的工厂可以雇佣它们真正需要的数量的工人。在实行这种试验之前,苏联集团的经济学家们对共产党国家计划工作的不周进行过广泛的激烈的辩论。 这项计划去年秋季第一次宣布的时候,本来是要在今年4月实施,但是华沙的《政治周刊》在本周末发表的一篇长文中透露,这项计划在1月17日就实施了,比原计划提前了三个月。 这项计划的加速进行毫无疑问反映出这个国家目前的经济困难以及增加出口的需要,特别是增加机器和其他机制品出口的需要。波兰长期以来在贸易上都出现逆差。 这个问题去年由于农业生产下降而严重起来,农业生产的下降就减少了通过加强食品出口的办法来赚外汇的可能。 这项试验是华沙政权自1956年为刺激经济而试行的各种措施中最大胆的一项。 《政治周刊》评论说:“说这项措施取消了目前存在的计划制度是夸大其词的。旧的制度还保留着,但是在其中搞了个裂口,使挑选出来的工厂有可能为发展出口制造较好的基础”。 《政治周刊》在承认关于这项制度是否起作用方面存在着很多怀疑时说,虽然下最后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但是“不可能否认,这次试验包含着些重大的革新。”
4. 美联社报道:苏美签订文化交流协定
【美联社莫斯科2月26日电】苏联和美国星期二签订了一项在即将到来的年度中文化交流的新协定。 它们显然同意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和科学交流。莫斯科著名的木偶剧团将于10月份到美国去,而芝加哥的木偶剧团将于6月份到莫斯科来。美国某个马戏团将于7月份到苏联来演出几个星期,苏联的马戏团将于9月份到美国去。每当苏联的科学家受到美国的邀请时,俄国人总是愿意让他们到美国去,俄国科学家受邀的次数比美国科学家被邀请到苏联去的次数多得多。1962年俄国人派了科学家参加在美国举行的31个美国科学会议,而他们只请美国人参加了他们自己的4个会议。 美国人打算今年在这个问题上稍许平衡一下。 苏联政府渴望使他们的科学家到美国去研究农业、科学和工业方面的问题,已同意进行一些交换。
5. 日本电台就斯大林逝世十周年发表评论
【日本广播协会电台4日广播】“新闻述评” 3月5日是苏联前总理斯大林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今天请日本广播协会驻莫斯科特派记者吉川荣谈谈他所看到的斯大林逝世以后十年来的苏联情况。 吉川特派记者就苏联在斯大林逝世以后的划时代的发展情况说: 斯大林是在1953年逝世的。在他逝世以后第十年的今天,曾经在苏联国内到处那么多的斯大林的铜像和画像全部都被拆除,有的只是批判斯大林的呼声。于是,苏联就改而变为赫鲁晓夫时代。 赫鲁晓夫路线从这种非斯大林化中出现以后,已经过了六年。 这个赫鲁晓夫路线究竟获得多大实绩,这是斯大林逝世以后第十年在莫斯科出现的一个话题。就是说,从赫鲁晓夫的实绩中最突出的和平共处路线看来,和平大体上被保卫住了,但是,具体地来说,无论是德国、柏林问题或彻底裁军、停止核试验问题都毫无进展,解放殖民地问题也没有获得太大的成果。
6. 苏驻南大使拜会铁托
【法新社布里俄尼4日电】苏联驻南斯拉夫大使普扎诺夫今年一个月来第二次拜会了铁托元帅。 南斯拉夫官方公报说,两人在铁托在布里俄尼岛的别墅会了面。公报没有说他们讨论了什么。 普扎诺夫曾于2月5日拜会过铁托。几天之后的一份公报只是说,南斯拉夫总统和苏联大使讨论了“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这里的观察家们说,两人所讨论的问题中可能有苏联总理赫鲁晓夫春天访问南斯拉夫一事。
7. 美报评赫鲁晓夫的演说
【本刊讯】美《华盛顿明星晚报》2月28日发表一篇社论,摘要如下: 赫鲁晓夫刚刚在莫斯科他的“选区”上发表的“选举”演说中,似乎主要是出于悲哀而不是愤怒,又把他的另一面颊伸过来。他没有直接提到北京的好战,而是重申苏联相信在热核时代“和平共处的政策是唯一明智的政策”。然而,他同时表示如果“帝国主义者攻击古巴、共产党中国或任何其他共产党国土,那么苏联将起来援助它的朋友并给予侵略者以决定性的反击”。 从根本上来看,这是一种毫不新颖的宣传论调。
8. 瑞典外交部发表公报希望赫鲁晓夫到瑞典访问
【法新社斯德哥尔摩2日电】瑞典外交部今天在一项新闻公报中说,瑞典政府希望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能到瑞典作一次正式访问。 这项声明是在获知来自莫斯科的这样的消息以后发表的,消息说,赫鲁晓夫昨晚对瑞典大使索尔曼说,他准备在苏联农业专家进行访问时到瑞典去。外交部说,瑞典几年前向苏联总理发出的邀请仍然有效,但是迄今没有和苏联当局讨论赫鲁晓夫访问的日期。报道赫鲁晓夫向索尔曼的讲话的一些斯德哥尔摩报纸说,这位苏联总理大概想把芬兰之行同对瑞典的访问联结起来。赫鲁晓夫昨天接受了芬兰的在一个“适当时候”到赫尔辛基作一次正式访问的邀请。 这些报纸说,这样一次访问可能在今春进行,同时预料这位苏联总理还可能考虑访问挪威和丹麦。
9. 印驻苏大使谈马利诺夫斯基访印问题
【法新社莫斯科2月28日电】印度驻苏联大使考尔今晚在这里举行的一个外交招待会上说,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下月前往印度尼西亚时将不在印度停留。他说,马利诺夫斯基已经接受了印度政府的访问这个国家的邀请,而且肯定很快就要去访问,但是,他宁愿三月份不在这个国家停留,因为印度三月份的天气特别热。 考尔还说,对于据说赫鲁晓夫总理打算在四月份当他到柬寨埔去进行正式访问的时候去访问印度的计划,他一无所知。
10. 巴西财政部长丹塔斯将赴美要求贷款
【美联社里约热内卢3日电】古拉特总统的“新看守”政府的一个主要成员将于星期一飞往华盛顿寻求美国的财政援助。 财政部长丹塔斯将寻求美国政府的贷款和美国私人投资。 巴西的经济前途将视这次谈判而定。 丹塔斯代表团的一位团员甚至想也不想失败的事情。 他说,“我们甚至不考虑这种可能性。它一定会成功。” 但是,丹塔斯的谈判可能有些棘手。去年12月,肯尼迪总统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的援助一到巴西就被巴西的通货膨胀所吃光。他表示,美国希望巴西的经济事务有所作为,然后才能给予新的援助。 丹塔斯带了一个老练的财政谈判能手代表团。 从1960年12月以来,美国已经给巴西十亿以上的贷款、赠款和延还债务。 仍然存在一些政治障碍,特别是巴西对古巴的态度,还有一个巴西与共产党集团进行贸易的运动。 但是丹塔斯说,他的华盛顿之行的任务将是谈判金钱,而不是政治事务。
11. 墨西哥一个州宣布罢工抗议美国染污河水
【拉美社墨西哥城3日电】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居民宣布举行一系列的罢工,抗议美国继续染污科洛拉多浇灌河水的决定。 尽管抗议,美国仍未采取任何措施来制止美国的农业生产者把含硝的污水倒入科洛拉多河。
12. 香港报纸评赫鲁晓夫在选民大会上的演说
【本刊讯】香港《星岛晚报》2月28日评论说:在《人民日报》强硬的社论发表后,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的演说,不特不作辩解,且表示仍将获致更大的团结,并表示中共如受攻击,苏联必将驰援。这,如果不是另有计划,是说不过去的。大抵赫鲁晓夫之意,必然是借此以加强中共在共党阵营中的孤立。 《大众报》3月1日评论说:毛泽东在猛烈攻击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却在扬言假如中共被“帝国主义者”攻击的话,要支持中共,予以援助,由于赫鲁晓夫的支援诺言往往是宣传成份居多的,而且都是“用不着兑现的支票”,这次大抵也是“口头人情”而已!政治姿态而已!一方面,表示他仍是共党阵营的盟主。另方面,表示泱泱大度,不介意于中共的攻击,因而借此获得其他共党“同情的反应”。
13. 墨西哥大学生举行集会
【法新社墨西哥2月27日电】在距首都西面四百公里的米却肯州的摩勒里亚大学发生的学生骚乱仍未平息的时候,卡斯特罗式的学生运动在距墨西哥城一百三十公里左右的布埃布拉城爆发了新的骚动。 今天到达首都的消息表明,约有两百名布埃布拉的大学生昨天晚上举行了一个非常激昂的集会,他们在会上高呼打倒布埃布拉州现任州长安东尼奥·纳瓦·卡斯蒂略,打倒天主教和打倒联邦政府的口号。所有这些人都参加了具有明显亲共倾向的学生革命指导委员会。 布埃布拉城的整个中心地带都由警察把守,以防具有这种倾向的学生发动任何新的骚乱。 这个学生运动的基本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大学的控制权,而且还要在大学中革除反革命教师。
第 4 版
1. 认为美要推销“多边核力量”计划困难很多
【本刊讯】英《星期日泰晤士报》3月3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英战略研究所所长巴肯谈麦钱特的使命,摘要如下: 美国最园通、最有经验的外交官之一麦钱特,在上周到几个欧洲国家的首都作了逗留,以讨论是否可以成立一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海上核力量。 简言之,关于使欧洲国家在制订盟国的战略和决定时有更多责任的问题,有两个主要的做法。一个做法是给予希望得到这种职权的欧洲国家为一部分战略反击力量提供人员的责任,同时给予一定的控制权来使用这些力量。另一个做法是,在改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政治军事机构,以便给予欧洲伙伴在计划西方整个战略包括美国掌握的武器方面负责的地位,而紧急作战的决定权则掌握在(美国)总统手里。 美国政府已选择了第一个办法。 但是,我认为在欧洲国家政府详细地研究了这一计划之后,麦钱特要使这些国家政府相信这一计划可取时是会有很多困难的。首先,按照目前欧洲的防务开支说来,它要花很多钱。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愿意参加的,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理由是不愿意卷入核决定中去,希腊和土耳其是因为它们太穷了,英国是因为它有它自己的计划。法国则因为它不感兴趣。主要的贡献者就剩下德国和意大利了,而且假使建立多国出人的力量要花费十亿美元,维持费要五亿美元的话,这就可能意味着,即使美国付出这笔费用的很大一部分,也要使它们的国防预算增加5%到10%。 但是欧洲国家政府是很精明的,它们能够认识到,即使是这样的开支,它们也只能在联盟中买来二等核公民的地位。
2. 该刊宣布已邀请苏美英法等首脑参加
【法新社纽约4日电】美国的一家大周刊《时代》今天宣布,它已经邀请了肯尼迪总统、法国总统戴高乐、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和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来纽约参加宴会。 《时代》周刊的一位发言人说,这次宴会将在5月6日举行,纪念这家杂志发行40周年。 这位发言人说,它邀请了将近600名客人,他们都曾经在这家杂志的封面上出现过。 他说,其中有些已经接受了邀请,但是他拒绝宣布他们的名字。 这位发言人说,公布这些接受邀请的人的名单为时尚早,他又说,那些接受邀请的政府和国家首脑应该宣布他们自己的决定。 【美联社波恩4日电】政府星期一报道,阿登纳已初步接受在今年5月访问美国的私人邀请。 这一邀请是《时代》周刊总编辑卢斯为庆祝《时代》周刊创办40周年而发出的。 一位政府发言人说,阿登纳已在原则上接受邀请,但是保留不出席的权利,如果有什么紧急的政府事务要办的话。
3. 范范尼同麦钱特讨论“多边核力量”问题
【美联社罗马4日电】意大利总理范范尼星期一同肯尼迪总统的特使麦钱特详细讨论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多边核打击力量的问题。 一位意大利政府人士说,他们两人没有超过“试探的范围”。 这位人士又说,“不该期望这次会谈对这个问题以及建立一支由北极星装备的潜艇舰队问题取得最后解决办法”。后来发表的一项官方公报还指出,美国和意大利都已表示支持建立核打击力量的主张。 政府人士说,会谈集中讨论了下列四个方面: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多国核力量的控制机构问题;2、这支力量的结构和地位,包括北极星导弹潜艇和装备北极星导弹的轰炸机和海面舰只的具体数字;3、一支打击力量内的各单位的作用问题;4、法律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由诸如法国等任何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不参加所引起的那些问题。
4. 英将改组武装部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
【路透社伦敦4日电】英国政府今天宣布了一些全新的措施,把武装部队置于一个统一的国防部的领导之下以改进它对武装部队的控制。 国防大臣桑尼克罗夫特在下院说,“三军将不再各据一隅——海军部、陆军部和空军部——的这一事实,肯定是向前迈进了一步,从中将得到很大好处。” 桑尼克罗夫特说,现代战争要求机动、灵活和火力,而这些要求反过来又使得三军间建立最紧密的关系成为必要。 他认为把陆军、海军和空军合而为一并不是个解决办法,但是把所有三军的作战所需要的人员集中起来则是实在有必要的。新的部将由海军部、陆军部和空军部的各主要兵团组成,这些兵团将分属于新的国防部的各部门。 桑尼克罗夫特说,新的部现在将有有效的权力使国防预算成为各种防务问题的真正综合,而不是把糕饼瓜分成几份。 他指出,实行目前的制度,在财源受到压力时,各个兵种的利益就妨碍着制定一项真正的中央政策。 【法新社伦敦4日电】桑尼克罗夫特说,政府计划实现一项行政性改组,使五种武装部队和国防部集中成一个单一的中心。这项改组预料将在1964年初实行。 【法新社伦敦2月28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英国政府目前正在考虑根据导致华盛顿五角大楼成立的原则,彻底改组武装部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 新的结构规定把目前由陆、海、空军大臣所行使的权力集中在国防大臣手里,因此陆军、海军和空军三个大臣的职位就将不再存在。而国防大臣将由三名副手协助,每名副手负责武装部队的一个军种。
5. 美白宫宣布哈里曼将继麦吉出任副国务卿
【美新处华盛顿4日电】肯尼迪总统将提名哈里曼为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哈里曼目前是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他将接任麦吉的职务。 总统代理新闻秘书哈奇尔星期一宣布,麦吉将出任“海外一个重要的大使职务”。 哈奇尔又说,可能在以后的三星期内,“一等到与有关政府安排好必要的手续之后”就立即宣布这项新的任命。 麦吉现年51岁,自从1961年11月29日以来他一直是政治事务副国务卿。他曾任驻土耳其大使,他在国务院担任过若干其他职务。 哈里曼现年71岁,以前曾任美国驻英国大使、美国驻苏联大使和商务部长。他还任过纽约州的州长。
6. 日《朝日新闻》载文评各国去年的畅销书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1月6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分别评述我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去年的畅销书的情况。摘要如下: 中国的畅销书《红岩》,不同于一般的革命小说或回忆录。它的故事情节不断转换,并且同当时的历史背景复杂交错,而最主要在于深入分析人的感情。 美国去年的畅销书无论是小说或非小说,都是政治色彩较浓厚。如描写1931年夏天正在横渡大西洋的一艘轮船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小说《蠢人船》自1962年春天起到秋天始终保持了畅销小说的第一位。到了10月末,才由以联合国为背景的政治小说《一色之差》取而代之。最近是政治色彩更为强烈的《万无一失》一直追赶到第三位来。在非小说方面,《1960年的总统的产生》一书从去年初开始一直是最畅销书。 法国的畅销书则以富有异国情调的和幽默的作品为主,而缺乏政治色彩。据法国《快报》11月中旬的统计,当时全法国的最畅销书是《黄色的痛苦》(作者:让·拉尔旦基),不过,自去年3月以来销路最好的要算是一位小学教员写的《懒学生的市场》(作者:让·沙赫勒),作者从自己过去改过的卷子中选出最有趣和出奇的答案,编成了这一本书。其次销路好的是《最长的一天》,这是受了同名电影的影响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的。 另外一部畅销书是《在浴盆后面》(作者:高莱特·奥德里),这部小说主要描写狗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 英国去年的畅销书没有什么突出的倾向,也没有一本特别出色的畅销书。从一般畅销书的名单来看,倒是令人感到英国人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读者的面也广。主要畅销书有:侦探小说《破镜》(作者:阿加沙·克利斯提),描写英国人对狮子的深厚感情的《永远自由》(作者:亚当姆逊)等。在非小说方面,《大饥饿》(作者:萨希尔·斯密兹)的销路占压倒优势,这是一部叙述十九世纪发生在爱尔兰的马铃薯荒年的历史著作。在传记中引起读者注意的有:《我的父亲雷诺阿》(作者:让·雷诺阿)。总的看来,在英国,非小说仍然比小说的销路要好得多。有人认为两者的比例大约是六比一。三年前盛行一时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去年起已经不吃香了。
7. 美“和平队”准备搞西方国家联合计划
【本刊讯】《纽约时报》1962年12月24日报道:和平队正在考虑同其他西方国家进行联合的海外计划。和平队队长施里佛说,大约有十五个国家已经表示兴趣要建立自己的和平队运动,其中有些已经开始进行。他认为,使和平队成为把美国、英国和西德等民主国家在不发达国家中联合在一起的国际计划,将是非常符合美国的想法的,只要这类计划能得到当地国家的同意。年秋天在波多黎各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就已经提出这种建议。但是和平队负责人们指出,他们虽然赞成联合计划,但是并不想把和平队完全合并到某一个国际组织中去。 他强调和平队不是“冷战工具”,同国防部或中央情报局都没有关系。他说和平队为美国的民族利益作出了贡献,因为“和平队是说明民主制度——说明西方民主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8. 美电影音乐指挥杜尔斯病死
【美联社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2月2日电】久享盛名的电影音乐指挥弗兰克·杜尔斯,于星期六因久病逝世于医院中,享年八十五岁。 杜尔斯在百老汇曾为欧文·柏林若干次演出指挥管弦乐队,并领导以范尼·勃莱斯及弗兰克·摩根为台柱的广播表现的音乐演奏。 他昔曾任雷电华电影公司音乐指挥,并曾指挥洛杉矶爱乐交响乐团及洛杉矶希腊戏院的管弦乐队。 (原载2月4日蒋帮《联合报》)
9. 蒋帮报纸谈日本绘画
【本刊讯】蒋帮《中央日报》1月24日刊登一篇谈日本画坛动向的文章,摘要如下: 上年各色各样的美术展览会之中,最具有历史意义与影响力的,是11月初在大阪市著名的《三越画廊》展出的“第一届国际具象展”。这个所谓“具象展”是由当代法国及日本的第一流画家发起的,计法国画家十三名,日本画家十名,展出五十六幅近作。 正如《大阪每日新闻》的美术记者山田一郎氏所说:“这个画展可使那些早想从虚无主义的抽象画回到坚实的具象画;使尚在徬徨中的年轻画家加强了信必,从此二十世纪的现代绘画,可以更着实地向前发展了。” 战后日本,是最喜欢在文化方面与外国竞争世界第一的头衔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五、六年之内,多数青年画家都争先恐后地模仿欧洲的抽象绘画。可是,当他们明白了巴黎的抽象绘画从1955年左右已经开始衰退时,他们便也很快地从“抽象”折回到“具象”来。这个趋势,从1960年起,已经更明显地使日本画界从混淆中走上轨道。不过,少数绘画基础尚差却急功好名的年轻画家,仍然追求着“抽象”的幽灵,在“具象”的边缘上徘徊着。这一次由法国与日本的第一流画家发起的国际具象画展,使他们有“回头是岸”之感。
10. 美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逝世
【美联社波士顿1月29日电】无冕的美国诗王罗伯特·弗罗斯特今日病逝。享年八十八岁。 【本刊讯】蒋帮《联合报》1月30日刊登一篇弗罗斯特生平的文章,摘要如下: 弗罗斯特是一位非常出类拔萃的美国才子,他那通俗而美的诗,使他获得了美国桂冠诗人的声誉。 他所得到的普立兹奖,比任何其他美国诗人都多,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界最崇高的人物之一。 弗罗斯特的著作已用二十二种文字出版。 1894年,他二十岁那年,写成了他第一首诗——《我的蝴蝶》。 1912年到英国后,他立刻把他的第一个诗集——《男儿的意志》卖给一位英国出版商,那年他三十九岁,已有二十年写诗经验。 《男儿的意志》是他的成名之作。他第二个诗集—— 《波士顿以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他携眷返美,他虽无学位,返国后立被邀至哈佛与杜夫特大学讲学,并在艾米斯特大学任教授。弗罗斯特曾获得无数的荣誉学位。他的朋友肯尼迪总统就职后,他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出风头了。肯尼迪总统曾赠给他一座国会通过的特别奖章,以酬其对文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