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12-09
第 1 版
1. 路透社报道:刘长胜在世界工会大会发言
【路透社莫斯科8日电】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刘长胜今天在这里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破坏空前强大和空前团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他对出席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世界工联代表大会的代表们说,帝国主义者一直设法散播谎言和谣言,以便破坏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并进行着“共同斗争和有着共同事业”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当他提到毛泽东时,在克里姆林宫参加世界工联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中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这位中国代表在向会议发表的讲话中还对肯尼迪政府发出了尖锐的攻击。
2. 外电报道:我国民主党派领导人谴责印度反华
【路透社北京8日电】(记者:麦克德默特)在中国政府里同共产党人合作的“民主党派”领导人今天发表谈话,支持中国在印度边界问题上的立场。 这里的报纸今天上午发表的三位领导人的谈话都指责“印度发起新的反华运动”。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沈钧儒被援引说,印度统治集团在这个时候策动反华运动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个运动讨好美帝国主义以便得到更多的援助。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程潜和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黄炎培也发表了相似的谈话。 【合众国际社东京8日电】(记者:史密斯)共产党中国今天发动了一个大规模的反印运动,其猛烈程度看来可以同它过去在国内发起的几次反美运动相比。 北平政权继星期四发表强硬的政府声明,猛烈攻击尼赫鲁和指责印度打算侵略中国之后,发表了好些报纸评论和非政府人士的“声明”。 这次日益猛烈的反印和反尼赫鲁运动的目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反对在印度发起的所谓反华运动。中国人说,尼赫鲁在印度进行反华运动的目的是要“从美帝国主义那里得到更多的‘援助’;在国内镇压人民的力量,转移人民的视线,’以便国大党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骗得一些选票”。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沈钧儒发表谈话,支持政府对尼赫鲁的攻击和对印度的指责。他“对尼赫鲁的蛮不讲理的行为,表示非常愤慨”。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黄炎培谴责印度政府“用毫无根据、一团混乱的虚构说法,对我国进行诬蔑、攻击”。
3. 尼赫鲁叫嚷中印边界问题“至关重要”
【法新社新德里7日电】尼赫鲁总理今天在人民院谈关于印度同人民中国的边界争执时说,“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战争,但是我们必须作好准备以防发生战争。” 在尼赫鲁讲话以后,人民院用口头表决以绝大多数通过了政府的外交政策。 尼赫鲁在外交辩论中回答许多发言者时又强调了印中争执的重要性,他说,“从印度的观点来看,甚至从亚洲的观点来看,没有比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问题了。” “它比果阿问题,甚至比一百个果阿问题还要重要。” 尼赫鲁接着说,中印边界问题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它将关系到亚洲今后几十年的前途。它是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之间的一场冲突。”
4. 美联社评述《人民日报》观察家文章
注意文章指出社会主义国家要支持革命斗争;宣传文章反映了我的“强硬路线”,并攻击我把肯尼迪的话“断章取义”。 【美联社东京8日电】(记者:罗德里克)共产党中国星期五把肯尼迪对苏俄提出的指责说成是“痴心妄想”,肯尼迪指责苏俄打算使全世界共产主义化。它说,共产党集团将继续支持各地的革命运动。 中国是在对总统接见苏联《消息报》总编辑阿朱别伊时的谈话发表的第一个正式评论中说这番话的。 这位苏联总编辑不同意肯尼迪的说法,他说,俄国人曾经说过,他们反对输出革命或反革命。 中国的评论同意这种意见,而且远远超出了这一点,它表明共产主义阵营将支持和同情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革命。 北平《人民日报》公布的北平路线反映了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强硬的亲斯大林主义者的路线,这同赫鲁晓夫力图不谈共产主义对世界的野心的作法形成对照。 这家报纸把肯尼迪的讲话断章取义以符合它自己的目的,它援引肯尼迪的话说,如果你想要和平,你就不要革命,就不许苏联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斗争。 这家报纸说,肯尼迪在这次谈话中提出了两个要点: “一、不许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进行革命,用肯尼迪的话来说,叫做苏联必须放弃‘使全世界共产主义化’的计划。二、要社会主义各国,首先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恢复资本主义制度。用肯尼迪的话来说,叫做为东欧人民提供‘自由选择’。” 它说,革命斗争“是巩固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极重要的因素”,又说,苏联、中国和其它所有共产党国家“对于这些斗争一向都是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积极的支持的”·
5. 联大8日继续辩论我席位问题
【美联社联合国8日电】大会在星期五下午继续辩论中国代表权问题。 【路透社联合国8日电】罗马尼亚代表未辛契斯库要求让共产党中国取得席位。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8日电】加拿大今天宣布,它将投票反对俄国的关于把中国国民党逐出联合国的要求。艾尔弗雷德·布鲁克斯代表加拿大在大会上发言说,加拿大同意美国的看法,即,中国代表权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三分之二多数决定。 加拿大似乎同早些时候发言的某些代表一样,倾向于“两个中国”的解决办法。 布鲁克斯说:“我园代表团坚决认为,必须为福摩萨人民保留自决权”。 【法新社联合国8日电】加拿大今天建议推迟到明年再对中国的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作出决定。 加拿大代表布鲁克斯要求大会指派一个研究委员会来研究中国问题。他说,这个委员会应为下次联大会议准备一项报告。 继加拿大之后发言的是印度尼西亚代表维约普拉诺托。在老挝代表纳占巴塞发言后,大会休会,到星期一格林威治时间20:00复会。 【路透社联合国8日电】印度尼西亚今天警告,如果用“双重标准”来阻挠共产党中国在联合国获得席位的话,将“严重破坏这个组织的威信和有效性”。 维约普拉诺托在联大辩论中国代表权问题时发言拒绝了美国支持的把代表权问题宣布为“重要问题”,因而需要获得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一个提案。 维约普拉诺托说,印度尼西亚并不否认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这“决不损害这个基本事实:这个问题是涉及一个成员国的全权证书的程序问题”。 他说,由得到大多数人民服从的政府代表成员国参加联合国是“一贯的惯例”。
6. 美报夸奖尼赫鲁加快了反华步子说尼赫鲁已表明要以西方的援助为后盾
【本刊讯】12月6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社论,标题为《尼赫鲁看来正在赶上去》。摘要如下: 尼赫鲁先生在他批评中国共产党侵犯印度东北边境地区时更为直率了。 尼赫鲁先生一向落后于那些对共产党中国要比他本人敌视得多的印度舆论。他现在看来正在赶上去。从短期来说,中国人在同印度打交道时使用的一个次要的讹诈武器中得到了好处。 【合众国际社纽约7日电】斯克利浦斯—霍华德系报纸今天发表社论表示希望共产党中国对印度的好战态度将使尼赫鲁总理“认识到某些‘朋友’没有另外一些人友好”。 这篇社论说,“如果能以什么方法使尼赫鲁了解这一点的话,印度也许能更多地帮助它的更友好的西方朋友在联合国建立世界法治和秩序的努力。” 一篇《洛杉矶时报》的社论今天指出,尼赫鲁已经表明,在发生冲突时,印度将要求西方予以援助。这家报纸又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尼鲁赫已经公开承认,印度的中立像一切中立一样到头来有赖于自由世界的军事力量”
7. 蒋帮发言人谈联大讨论中国席位问题
声称“不应对代表权有任何怀疑”;“但同意五国提案论点:如讨论则必须视为重要问题”。 【中央社台北8日电】中国外交部代理发言人魏煜孙本日说,中国政府认为联合国大会正在讨论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必须被视为一个重要问题。 美国、澳国、哥伦比亚、意大利和日本五国,已向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视中国代表权问题为重要问题的议案。魏煜孙在记者招待会中说:“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此项五国提案系针对苏俄企图牵引北平傀儡政权进入联合国的提案而发,虽然我们认为,联合国大会不应对中国代表权有任何疑问,但我们同意五国提案的论点:即,如果此项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则必须视为“重要问题”。任何改变中国代表权的决定,必须依照宪章第十八条的规定需要三分之二多数始能成立。我们深信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国均同意此项主张。”
8. 路透社报道:中坦决定建交
【路透社达累斯萨拉姆8日电】据今晚正式宣布,坦噶尼喀总理尼雷尔已经同意中国在这里设立一个大使馆。 声明说,中国大使黄华同尼雷尔进行了谈话,在会见中,黄华表示他的政府希望同坦噶尼喀建立外交、文化和贸易关系。 他还转达了他的政府对新坦噶尼喀政府的承认。
9. 西方通讯社报道:《人民日报》发表观察家文章和肯尼迪谈话
【法新社北京8日电】(记者:若埃松)人民中国领导人今天第一次公开指责“非斯大林主义化”,并且表示担心苏共22大采取的态度可能导致资本主义在东欧复辟。 这项指责是《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长篇社论提出的。 《人民日报》说,肯尼迪对阿朱别伊谈话时提出了“二十年的和平”的主要条件。 这家报纸说,肯尼迪提出的第一个条件是:“要世界各国人民放弃革命愿望”。这家报纸说,肯尼迫把这一点说成是“要苏联放弃那怕是最小的使全世界共产主义化的希望”。 这家报纸说,他的实现和平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谓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自由选择它们的政权”。《人民日报》说,肯尼迪希望这些国家实行“自由化、非斯大林主义化和欧洲化。一句话,就是放弃无产阶级专政”。 它说,主要的打算就是“使1956年的匈牙利反革命阴谋”重演,“颠复人民政权,使资本主义制度复辟,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拉回反动统治的旧时代去”。 《人民日报》还发表了肯尼迪谈话全文。谈话的全文占了这家报纸整整一版的篇幅。 《人民日报》说,肯尼迪最终的希望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路透社北京8日电】(记者:麦克德默特)北京《人民日报》今天发表了肯尼迪对阿朱别伊的谈话全文。 在发表这篇占了整整一版的讲话的同时,还在头版发表了一篇署名“观察家”的文章,文章说,肯尼迪的讲话“完全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的征服全世界的狂妄野心”。文章说,他的和平建议“就是要全世界人民向美帝国主义投降,要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美帝国主义的完全统治,要使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所有国家瓦解。” 【合众国际社东京8日电】共产党中国官方的北平《人民日报》今天说,美国总统肯尼迪最近同苏联《消息报》主编的谈话是“值得注意的谈话”。 但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这家机关报说,其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完全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的全球侵略计划”。这家报纸说、“肯尼迪打的是如意算盘”。 (本刊编者按:美联社8日全文转播了《人民日报》观察家的文章。)
第 2 版
1. 委内瑞拉首都学生示威抗议肯尼迪将到委内瑞拉活动
【路透社加拉加斯8日电】昨天在这里有十名学生被捕,因为他们想在安德烈斯·贝略中学附近的街上筑工事,阻断交通。 一批极端分子在本市西区烧毁一辆汽车,西区是肯尼迪总统12月16日访问时必经之道。 左翼报纸《时报》今天说,在总统访问时期将采取的治安措施包括禁止三人以上的集会。 《时报》说,肯尼迪总统的访问是不合时的,政府对他的欢迎将不表示人民真正的感情。 反对肯尼迪访问的第一个迹象是昨天学生的示威。在晚上市内主要街道的几处墙上贴上了“要卡斯特罗,不要肯尼迪”的口号。 【拉美社波哥大7日电】据传至这个首都的消息说,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学生在安德烈斯·贝略中学前面烧毁了一辆汽车,并用石头和拳头回击警察的进攻。 这些消息还说,由于贝坦科尔特和古巴革命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而在国内产生的危机,还在继续,尽管贝坦科尔特政府派警察进行野蛮镇压,但是在委内瑞拉首都和其它一些城市还继续爆发无数暴力事件。 在古斯塔沃·埃雷拉中学学生们筑起了工事,以便进行自卫,防止警察的进攻。靠近这所中学的一些商业学院被警察封闭了。警察甚至于要求军队协助来对学生的抗议进行镇压。 为了要求恢复被贝坦科尔特停止的宪法保证而在加拉加斯的一条墨西哥路上举行的示威游行受到警察的攻击。 在监狱里关满了被贝坦科尔特的特务逮捕的进步人士,贝坦科尔特为了平息越来越厉害的人民抗议而做的努力,但是徒然。
2. 《加拿大论坛报》揭露:美正准备再次入侵古巴
【本刊讯】12月11日一期的《加拿大论坛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古巴再次面临入侵》的社论,摘要如下: 美国帝国主义正在准备不久对古巴发动另一次武装进攻,也许在本届联合国联大结束时……美国的报纸和杂志相当公开地在谈论这件事,甚至于指出训练基地的名字。 除了这些事实以外,还可以注意到,一些驻华盛顿记者在他们发的消息中谈到民主党人发现很难“遗忘”前些时候艾伦·杜勒斯和他的中央情报局组织的大失败。 民主党人认为“总得搞点什么名堂”来弥补这次失败带来的政治挫折,免得让共和党人抓住这样一个重要的把柄在竞选中加以利用。
3. 合众国际社叫嚷:美对古巴“采取行动”的时刻即将到来
【合众国际社纽约8日电】肯尼迪总统于4月份在向美国报纸编辑发表的一篇讲话中强调说,美国不会把古巴放弃给共产主义。他又说,如果不干涉政策仅仅成为不采取行动的借口的话,美国将毫不犹豫地单独采取行动。 至少在现在,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只要美国货能够通过墨西哥和巴西流入古巴,经济封锁必然是无效的。 不论怎样,看来肯尼迪总统在4月份预见到的东西即将来到。
4. 多米尼加全国总罢工进入第十一天
【合众国际社圣多明各8日电】今天据说巴拉格总统正在考虑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合法行动来瓦解反对派的十一天的总罢工。 据说,不愿意同政府尽快摊牌的反对派正在研究停止罢工的劝告。 由于昨晚内阁拒绝反对派星期日提出的应该让国务委员会选出该委员会自己的主席的建议,讨论成立一个国务委员会在举行选举之前掌管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谈判至少已暂时陷于停顿。 虽然全国公民联盟的领袖们不愿发表意见,但是看来他们已经拒绝了政府星期二和星期三提出的使巴拉格担任委员会主席的反建议。 该国武装部队部长佩德罗·罗德里格斯·埃切瓦里亚在昨晚的内阁会议之前同巴拉格商谈了将近一小时。 据信,罗德里格斯已经表示再次保证武装部队全力支持他的政策,为内阁出乎意外地坚决反对反对派立场打下了基础。 据说,巴拉格的新代理劳工部长卡特蒂略准备使用法律的全部力量来结束总罢工。
5. 外电报道:多米尼加当局和反对派谈判情况
【美联社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各7日电】消息灵通人士星期四说,在多米尼加的政治危机中已经达成一项协议。 据悉,这项协议要求巴拉格总统在12月31日之前辞职,并成立一个临时国务委员会来管理这个岛屿国家。 提供消息的人士说,已经就主要点达成协议,正在研究的只有一些次要细节。 高级人士说,新的政府方案将在国会解散之后授予这个七人国务委员会以行政权和立法权。 国务委员会将选出它的主席,接着将在8月16日举行立宪会议的选举,在1963年1月26日成立一个新政府。 据说这个方案规定执政党和反对派的所有领袖都不能参加国务委员会。这是遵循了全国公民联盟上星期提出来的总方针。 【合众国际社圣多明各7日电】政府和反对派今天就结束多米尼加共和国激烈的政治危机的协议进行最后的接触。 巴拉格总统在彻夜会谈以后比平时更早到达总统府。据说会谈只剩下一些次要的细节尚待决定,然后正式公布成立一个临时国务委员会。 总的乐观气氛可以从市中心的人行道上的油印口号中反映出来:这个口号是“全国团结的政府万岁”。士兵和警察继续在街上警戒,大部分商店仍然关门,但是有早日结束为时十天的反政府总罢工的迹象。
6. 新老殖民主义者在刚果激烈格斗
【法新社伊利沙伯维尔8日电】联合国发言人昨晚在这里对记者说,“只是当加丹加宪兵队放下武器时”,联合国和加丹加之间的战斗才会停止,同时,双方好像都坚持毫不妥协的态度。 这位发言人说:“这不再是加丹加政府和刚果政府之间的事情。现在是联合国和加丹加政府之间的事了。” 同时,一位加丹加发言人在加丹加电台昨晚广播的一篇激烈的声明中“号召所有加丹加人都武装起来,并要求他们把所有的联合国人员驱逐出去”。 他又说,“在最后一个联合国人员离开加丹加或者被我们用于弹或箭杀死之前,这场战斗不会停止。” 【路透社利奥德德维尔8日电】今天这里宣布,联合国驻刚果军队爱尔兰司令麦基翁已经飞往伊利沙伯维尔以便获得关于加丹加和联合国军之间战斗的第一手材料。 与此同时,根据来自华盛顿的命令今天这里恢复了美国空军对伊利沙伯维尔的空运。 联合国发言人说,空军的《全球霸王式》飞机将从金杜载运二百名联合国军埃塞俄比亚部队前往伊利沙伯维尔,还将进一步载运最近到达这里的二百名联合国军爱尔兰部队前往。 在金杜,飞机还把一批马来亚的装甲侦察车载运前往伊利沙伯维尔。 联合国发言人说,以加米纳为基地的联合国喷气战斗机今天将再度采取行动。 【法新社伊利沙伯维尔8日电】在暂时停息之后,在伊利沙伯维尔当地时间12点30分,又传出了迫击炮声和机关枪声。
7. 利奥波德维尔发生反英法示威
【合众国际社利奥波德维尔8日电】刚果学生今天在一次示威中打碎了英、法和葡萄牙大使馆的窗户,抗议所说的这些国家支持加丹加。 但是,他们在美国大使馆门前喊着:“美国万岁”和“肯尼迪总统万岁”,因为美国支持联合国反对加丹加的行动。 这些学生用切破轮胎和打碎窗户和镜子的办法打坏了英国使馆的七辆汽车。在法国大使馆,他们在这座房子前面打碎了每一个窗户,并撕下了法国国旗。葡萄牙大使馆只有两个窗户被打碎。 学生在英国大使馆门前时没有警察巡逻队在场。 【路透社利奥波德维尔8日电】学生们还冲入英国使馆的楼下一层,并撕下了英国的国徽。 学生们高呼“冲伯的朋友滚回去”。英大使馆提出抗议 大使馆人士说,英国大使立即给阿杜拉写了一封抗议信。 后来学后们又走到法国大使馆,他们“用石头打碎了每一个玻璃”。学生们喊着“打倒戴高乐”和“打倒法国”。
8. 坦噶尼喀今日宣告独立
【美联社达累斯萨拉姆9日电】坦噶尼喀在星期六晨的第一分钟结束45年的英国统治而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这个新国家75年来一直是殖民主义的前哨。 它先是由德国在19世纪加以殖民化,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国联时期,被英国所征服,并成为它委任统治地,以后又成为联合国的托管地,虽然仍归英国托管。 降下英国国旗时,爱丁堡公爵和该领地的最后一任英国总督都立正致敬。 在灯火下,乐队奏“上帝保佑女王”,紧接着奏坦噶尼喀的新国歌“上帝祝福非洲”。 在遥远的乞力马扎罗山的无人的雪坡上,一小队山民向新的国家表示了他们的敬意。他们在拔海二万尺的营地里点燃了非洲团结的火炬。 【法新社达累斯萨拉姆8日电】在今夜午夜(格林威治时间21点正)响起钟声的时候,坦噶尼喀升起国旗庆祝它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而诞生,同时人们发出了胜利的呼声。 七万名群众欣喜若狂,他们哭、笑、跳舞、互相拥抱和握手。 当午夜到来的时候,广大欢欣鼓舞的群众观看了一项军事仪式,其中包括皇家非洲步枪营第六营把它的军旗移交给坦噶尼喀步枪营。到午夜,英国国旗被降下来了,特别为这次庆典而建造的巨大广场没入黑暗中。群众鸦雀无声。几秒钟以后,当坦噶尼喀绿、黑、金的三色国旗升起的时候,灯火重新亮了。礼花把天空照得通明。 【德新社达累斯萨拉姆8日电】在所有其他英联邦国家表示同意以后,坦噶尼喀在明天获得独立时,将正式作为一个英联邦国家加入英国国家大家庭。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今天把这个决定通知了坦噶尼喀总理尼雷尔,尼雷尔在一封回电中已经对麦克米伦表示感谢,他在电报中强调说,“英联邦的理想在我国很受尊敬”。
9. 法新社说:法从未赞成在加丹使用武力的行动
【法新社巴黎7日电】法国外交人士今天在谈论加丹加最近事态发展时说,法国从来没有赞成像现在在加丹加进行的那种使用武力的行动。 他们说,法国政府一向认为,刚果问题应该由刚果的主要领导人通过和平的手段——谈判或是直接接触来予以解决。 目前主要西方国家之间正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协商。比参院要求“联合国军” 不在刚果使用武力 【路透社布鲁塞尔7日电】比利时参议院今天一致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政府尽“一切努力”保护住在加丹加的一万五千左右比利时人。 参议院说,联合国的任务是通过调解和谈判解决使刚果陷于分裂的问题,并且要求联合国领袖放弃使用武力,除非是为了合法自卫。
10. 美联社报道:美一支舰队撤离多米尼加海面
【美联社华盛顿9日电】官员们星期五说,美国已经从多米尼加共和国附近撤离一支舰队。 美国政府人士拒绝谈论这一行动的意义,他们只是说,他们认为这显然是人们认为此刻那个地区不需要这些舰只。 反对派越来越坚持巴拉格总统退出政府。某些人表示美国军舰可能被说成是支持巴拉格永久留在政府中。 官员们说,这些舰只是在星期二和星期三撤离这个国家的。
11. 霍姆谈加丹加问题
【路透社伦敦7日电】英国外交大臣霍姆勋爵今天说,人们有着很大焦虑,担心果刚的行动可能发展成为使联合国卷进去好几年的一个运动。他在上院说,“联合国部队的任务应限于把敌对的部族和派别隔开和保持法律与秩序。” 霍姆勋爵后来在回答问题时说:“我不希望看到这样一种局面,即联合国秘书处由于缺乏耐心,肆意进行各种活动,并且采取了超越警察行动的武力行动。” 霍姆勋爵是谈到加丹加问题时这样说的。 霍姆勋爵说,刚果的两位政治领袖(冲伯和阿杜拉进行会晤是必要的。
第 3 版
1. 英《每日电讯报》报道:阿尔巴尼亚报纸发表阿苏关系声明
英报报道说“苏匈已经废除了它们和阿之间的领事协定”;并猜测苏欧国家的外交使团“可能很快撤消”。 报道还说苏欧国家“已停止了对阿的一切经济援助和信贷”。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8日刊登了该报的共产主义事务的特派记者戴维·弗洛依德所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俄国在阿尔巴尼亚—北京通路上施加限制》。全文如下: 俄国和匈牙利停止了阿尔巴尼亚政府自由使用它通往北京的唯一捷径。阿尔巴尼亚报纸昨天发表的关于霍查同赫鲁晓夫争吵的一篇声明透露,苏联和匈牙利政府已经废除了它们和阿尔巴尼亚之间的领事协定。 根据这些协定,阿尔巴尼亚人可以经过匈牙利和苏联领土,甚至不必申请通行证。这就使阿尔巴尼亚人可以自由使用经过布达佩斯和莫斯科而通往北京的航空线。 今后,他们必须首先从俄国人和匈牙利人那里得到签证,然后才能乘飞机离开地拉那。根据阿尔巴尼亚同其他共产党国家目前所处的关系来看,可能会拖延或拒绝颁发签证。寥寥无几的使团 俄国人和东欧的一些共产党政府仍然保留在地拉那的寥寥无几的外交使团可能很快撤消。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通向地拉那的航空线的必要性便将消失。 为了避免俄国对地拉那和北京之间的来往的控制,阿尔巴尼亚人和中国人已经不得不使用较长的通过“资本主义”世界的海路或空路。而这又因它们同大部分非共产主义国家保持不良关系而变得很麻烦。 地拉那的声明还透露,俄国同其东欧盟国已停止了对阿尔巴尼亚的一切经济援助和信贷。声明说,阿尔巴尼亚正处在“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封锁的痛苦中”。 它第一次提到了俄国政府于4月份给阿尔巴尼亚政府的信件,信件宣布停止提供经济援助。俄国人对阿尔巴尼亚人说,只有“真正的朋友和兄弟”才能期望得到援助。 (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编者注)
2. 突《青年非洲》刊载一读者来信谈对斯大林的看法
【本刊讯】突尼斯《青年非洲》周刊11月29日发表了读者L.B.的一封来信,题为《斯大林万岁》,全文如下:在苏联和全世界的赫鲁晓夫的拥护者应该警惕,人们不可能轻易地搬倒这样一个人的塑像,他对千百万人来说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和有效的解放的希望。在中国像在整个亚洲一样,在非洲像在全南美一样,尽管斯大林有他的“罪行”,但人们敬佩斯大林,是佩服粉碎了纳粹主义的人、是佩服向全世界提出摆脱贫困的可能性的人。即使对他进行诽谤,但人们阻止不了各国人民继续尊敬这个依旧会是斯大林格勒胜利者的人。
3. 南保剧团互访演习
【本刊讯】南《战斗报》11月2日以《南保交换剧团》为题发表了两则消息: 由80人组成的索非亚国立讽刺剧院剧团昨天抵达贝尔格莱德,该团在五天访问期间将在南斯拉夫话剧院演出自己节目中的三出代表性节目。 在南保文化交流协定范围内,南斯拉夫话剧团成员今天抵达了索非亚。
4. 法新社报道福尔采娃情况
【法新社莫斯科8日电】一位可靠的人士今天说,苏联文化部长福尔采娃下周将恢复她的工作。 看来这将排除目前流行的这样的谣传:将由三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管艺术、另一个管文学,第三个管戏剧和电影——来代替文化部。
5. 《纽约时报》谈22大对波兰的影响
【本刊讯】《纽约时报》12月5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波兰酝酿的动荡》。摘要如下: 莫斯科公开供认斯大林所犯的罪行所继续引起的反响,在波兰引起的动荡超过东欧的莫斯科训练下的任何其他国家。波兰人用不着把一个死了的斯大林主义者从他在他们的历史上占据的宝座上推下来——如像捷克斯洛伐克人不得不把哥特瓦尔德推倒一样,——也没有把一个活着的斯大林主义者开除出党并把他从他所潜藏的在幕后操纵大权的黑暗角落里揪出来——像保加利亚人对契尔文科夫所做的那样。相反,波兰人一直在提出一些最根本性的问题,并提出共产党阵营其他地方迄未提出的进行改革的最基本的要求。 不妨考虑一下杰出的波兰人士最近在共产党人的辩论中提出的一些新的和重要的主张。物理学家利奥波德·英费尔德要求在共产党统治下享有真正的自由。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要求他的苏联同志证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在莫斯科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党的领袖哥穆尔卡事实上已经要求苏联历史承认,苏联的数百万农民是斯大林主义三十年前强迫他们实行集体农庄制度时的野蛮行为的第一批受害者。 根据《真理报》对哥穆尔卡讲话所作的仔细的删节来判断,即使像赫鲁晓夫这样一个修正主义者也对波兰的重要的共产党人公开宣扬的这些主张的含意表示有些畏首畏尾。我们不知道现在显然存在于华沙的国土上的这种酝酿中的动荡是否将扩展到苏联集团的其他地方。但是,几乎肯定的是,在苏联的一些更有学识和更了解情况的上层知识分子中间也正在提出类似的一些问题和要求。赫鲁晓夫所打开的潘朵拉宝盒子将不是容易关起来的。(按希腊神话传说潘朵拉宝盒一经打开,一切灾害都将散布世上,只有希望还留在盒内——编者注)
6. 美联社说美将削减对波兰的“援助”
【美联社华沙8日电】消息灵通人士星期五说,美国政府把它明年对共产党波兰的援助计划削减了50%以上。 这种急剧的削减据说是由于肯尼迪政府不满波兰在过去一年中对美国所抱的共产主义态度。 据说直接促使美国对波兰采取较强硬的政策的两个因素是:波兰去年给古巴卡斯特罗政权的经济援助和他们在当前的柏林危机中忠心遵循莫斯科路线。
7. 法报刊载布鲁塞尔的读者来信谈比共在22大后的情况
【本刊讯】《法兰西观察家》11月23日刊载布鲁塞尔读者费雷德里克·罗朗的来信,题为《比利时共产党的重要性》,文如下: 我从加达尔的文章中看到“中国人有亚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比利时党的领导机构的支持”。 假如比利时共产党敢于采取一种与欧洲大部分“兄弟”党不同的独立态度,那实际上倒是比利时共产党这一支派极大的荣誉。只须阅读一下比共的日报就会了解它的领导人的政治态度了。从22大以来,比共是全面陷入混乱。一方面,人们欢迎从列宁墓迁走斯大林的尸体,欢迎斯大林格勒易名,让党员相信,这就是非斯大林化的概况;另一方面,人们又转载——无评论——陶里亚蒂关于更改名城的名字不适当的声明。
8. 英新处评肯尼迪同阿朱别伊谈话
【英新处伦敦7日电】(作者:尤尔)高级磋商的过程正在继续进行。肯尼迪和麦克米伦将在百慕大会晤以及戴高乐和阿登纳将在巴黎会晤应该看作是这种磋商的一部分。 肯尼迪接见《消息报》总编辑也许可以被看作也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毕竟阿朱别伊不仅是苏联政府机关报的一个总编辑。他还是赫鲁晓夫的女婿。这次访见必定是得到莫斯科“最高方面”的批准的。 这在一个方面的确标志着改变。美国政府首脑能够向亿万的苏联读者说出他的思想而不被删节和不加评语,这还是第一次。这是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有一个不那么具有迫切重要性的方面引起了很大的注意。总统在谈话时提到“苏联力图在某种意义上使世界共产主义化。”《消息报》回答说,这种“荒唐无稽的说法,已经搬用了将近四十四年之久了。” 这是一个相当奇怪的说法。从表面上看,这是抛弃列宁主义。因为列宁多次规定,新的苏维埃共和国必须是个“中心”,由此把共产主义散布到全世界,规定这个新共和国的任务必须是,帮助世界革命,“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武力。”肯定的,四十四年来这是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是不必从表面价值来看《消息报》的评论。因为列宁还规定,共产党人在有的情况下必须“装聋作哑”,隐瞒他们的真正目的。他的门徒没有忘记他在这方面的教导。 卡斯特罗刚刚给了我们一个说明这一点的坦率事例。他现在说,他是一个“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
9. 日电台评阿朱别伊访美
【九州朝日广播电台11月29日广播】播讲人:《朝日新闻》社论委员岩崎强平。 苏联《消息报》以整整十个栏的版面刊登了总编辑阿朱别伊会见肯尼迪总统的消息,这则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部分人认为,美苏两国准备造成解冻新气氛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已经获得了成功。谈阿朱别伊的经历 为什么这则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呢?在说明这个问题以前,让我们来介绍一下阿朱别伊这个人吧。这个人是赫鲁晓夫总理的二女婿,不仅是《消息报》的总编辑,而且是赫鲁晓夫的得力的参谋之一,据说也许将成为赫鲁晓夫的继承人。今年三十七岁,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毕业以后,立即参加共产党的青年部机关报的工作,是具有新的感觉的人。苏联政府的机关报大体上像官方的报纸刊登生气活泼的社会问题,使苏联的报纸受到读者的欢迎, 据说,肯尼迪总统认为,消除美苏之间紧张局势的最好办法是,把美国方面的真实心情直接转达给苏联国民,因此,采取了上述办法。对此,苏联采取什么态度呢?可以预料,在党内,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同意肯尼迪总统直接向苏联国民发出呼吁这样做表示反对。阿朱别伊是以新闻记者的身分会见肯尼迪总统,这次会见很容易变成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同肯尼迪总统辩论,不如说是听取肯尼迪总统的意见。苏联方面当然知道这一层。然而,阿朱别伊明知这一点而去美国,这件事情是得到了赫鲁晓夫总理的批准的。
10. 麦克米伦说「这次谈话非常有价值」
【路透社伦敦7日电】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今天说,他认为,苏联《消息报》所刊载的肯尼迪总统的“成功谈话”开辟了“有趣的可能性”。 他是在下院回答保守党议员奥斯本的一个问题时说这句话的。奥斯本建议首相同苏联总理赫鲁晓夫洽商在互惠的基础上让赫鲁晓夫和首相自己向两国作类似的谈话。 麦克米伦说,“(肯尼迪的)这次谈话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本人也朝这个方向作了一些努力。我曾有机会在俄国的电视台上讲话,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寻常的优待”。
11. 法报评法共同意共之间的争论
【本刊讯】《巴黎新闻》12月1日刊载题为《各共产党的战斗》的文章,摘要如下: 22大以两个主要事实为特征:莫斯科和北京在阿尔巴尼亚问题上的争吵;赫鲁晓夫对非斯大林化的新的推动。 北京在这个争吵中得到亚洲的支持。 赫鲁晓夫得到欧洲各共产党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有时出现令人不安的一些方面。一些卫星国家的领导人只限于重复赫鲁晓夫关于阿尔巴尼亚人的讲话,限于批评个人迷信。 意大利共产党内发生的事情则不同。除掉小小的斯大林派而外,整个党的领导机构都承认,仅仅斯大林个人不能解释过去的错误,还必须分析这些错误的真正原因。政治局的以阿门多拉和巴叶塔为首的很大一批人,甚至得出这样的结论:共产主义运动不再能只有一个头,苏联是个好榜样,但不是一个始终是正确的领导国家;共产主义世界应该是多中心的,每个党根据国际环境行动。 然而,陶里亚蒂的领导似乎不会受到严重威胁。尽管他过去是斯大林分子,但他相当灵活,能考虑目前的发展。他会承认发展的目标,但他将坚持分阶段进行。法国共产党则并不考虑这样的发展。 法国共产党认为,非斯大林化既不应该引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结构改革,也不应该引起各党内的结构改革。它谴责意共支持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 而意共则在《团结报》上反击,谴责法共拒绝一切具体分析,同时谴责法共在采取行动方面不够,特别是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上面。 争吵将继续到何时呢?对这两党的影响将有多大呢?无论如何,可以肯定,这个争吵将超出法国和意大利的边界。非斯大林化的第二阶段的影响刚才开始。
第 4 版
1. 施特劳斯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西德内阁通过兵役法修正案
修正案规定把服役期从12个月延长到18个月。说这是美国要西德下令加紧扩军备战的三个措施之一。 【路透社波恩8日电】西德内阁今天通过了兵役法的修正案,把征兵的服役期从12个月增加到18个月。 这是西德国防部长施特劳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这项修正案须经联邦议院批准。 施特劳斯说,这项修正案将使西德的武装部队到1963年中根据目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划达到足额,如果不这样做可能达到的日期提早六个月左右。 计划中的西德陆军的指标是十二个师。 施特劳斯强调说,西德将使它的征兵法与其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一致,其中只有丹麦和挪威的新兵服役不到18个月。他又说,自从8月爆发柏林危机以来,美国已把其部队的人数增加到了战时人数的90%到95%,它期望其盟国也这样做。 西德计划中的这个措施将使联邦国防军的作战兵力从85%增加到90%。 【合众国际社波恩8日电】施特劳斯说,延长基本服役期的作法是美国考虑到柏林危机竭力要求西德下令实行的三个措施之一。 他说,美国要求的其他两个步骤是:增加关于装备的预算开支以提高其武装部队的质量,以及拟定和通过一个复杂的国家紧急法,特别是包括民防法。 【德新社波恩8日电】西德国防部长施特劳斯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在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西德总理阿登纳最近举行的华盛顿会谈中,他们对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第四核力量的问题没有什么意见分歧。 施特劳斯在这方面追述说,美国去年建议由其盟国研究这个问题,肯尼迪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邦迪现在再次强调说,现在必须促进以核武器装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的计划。 施特劳斯说,他认为,即将在巴黎举行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不会讨论这方面的各项明确建议,因为这首先必须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讨论。
2. 传戴高乐致函阿登纳反对东西方目前就柏林问题举行谈判
【法新社波恩7日电】这里据信,阿登纳与戴高乐星期六在巴黎会晤的主要谈话题目将是东西方就柏林问题举行谈判。 据在这里流传但是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说,戴高乐已经给阿登纳一封私人信件,告知他法国不准备在苏联停止它对柏林所施的威胁之前放弃反对东西方就柏林问题举行谈判的态度。 波恩的政界人士认为,因此,戴高乐和阿登纳星期六应努力就应该在什么具体条件下举行东西方谈判协调他们的看法。 这些人士认为,阿登纳将劝说戴高乐同意东西方进行接触。他们说,阿登纳不但被美国人逼到了这种立场上,而且还竭力防止美国和英国决定越过法国,自行决定与苏联开始谈判。 这些人士指出,阿登纳仍在指望法国在柏林问题上支持他,并指出到现在为止,这种支持始终没有动摇。他们说,阿登纳有理由相信,美国人在仍然十分坚决维护盟国在柏林权利的同时,可能准备考虑限制西德和西柏林现有的政治和法律联系。 【美联社纽约7日电】《纽约时报》星期二说,“美国和英国可能认为,需要考虑在没有法国出席会议的情况下同苏联谈判柏林问题。” 《纽约时报》在一条伦敦消息中说“消息灵通人士”谈到了这种做法。它又说: “这些人士说,因为这两国政府打算在一个狭窄的方面和一个较低的外交水平上同苏联谈判,因此进行一次像1949年结束柏林封锁那样的成功的谈判,那是很可能的。 “那次谈判是由美国的耶塞普和苏联的马立克在联合国中进行的。他们两人都是大使级。” 《纽约时报》说,“这种‘空位’的办法对英国来说并不特别有吸引力。 他们希望,美国、英国、法国和西德能在以后的十天中就柏林问题形成外交上的联合阵线,在这十天中,阿登纳总理将访问戴高乐总统,四国的外交部长将在巴黎就柏林问题进行会谈。 “但是如果在这些会谈上没有达成协议的话,据信当肯尼迪总统和麦克米伦首相在圣诞节前在百慕大会晤时,他们可能会重新考虑同苏联接触的方法。
3. 汉森宣布同意成立丹麦一西德联合司令部
【路透社哥本哈根7日电】丹麦国防大臣汉森今天在这里宣布,丹麦已同意在波罗的海地区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合司令部。 汉森在议会发表声明说,他将在今天关于这个司令部问题的辩论结束以后把政府的这个决定通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最高司令诺斯塔德将军。 波罗的海司令部下属四个分部,将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部地区首脑哈罗德·皮曼将军的领导下成立,它在丹麦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有陆、海、空三军。 这个司令部的司令将由丹麦在同诺斯塔德磋商后指派,而各分司令部的职位将由丹麦、德国以及大概是英国、或美国或加拿大或挪威各占三分之一。 汉森说,这个司令部只在万一发生战争和举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演习时才发挥作用,当丹麦部队置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指挥系统之下时丹麦的决定权并不因此而有任何改变。丹麦外交大臣克拉格说:“我们希望保卫自己,而由于我们没有部队来单独这样做,因此我们参加了西方防御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法新社哥本哈根2日电】芬兰共产党领袖库西宁今天说,丹麦方面就成立波罗的海地区德国—丹麦联合军事指挥部作出的任何决定,都将使芬兰处于一个更为困难的“地位”。 她在这里的丹麦学生联合会总会举行的共产党集会的讲话中,驳斥了一切关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仅仅是一个防御联盟的说法。她又说,战争的危机仍然没有消灭。
4. 《纽约时报杂志》刊登文章:谈赫鲁晓夫的个性
【本刊讯】《纽约时报杂志》10月29日刊载詹姆士·比林顿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了解赫鲁晓夫之谜的五个线索。他的个性和行为,以及它们同俄国人民的天性的相互影响,可以使人深入了解克里姆林的政策》。摘要如下: 赫鲁晓夫最近对西方发出的威胁——无论在共产党代表大会上还是在原子试验场上——的语调和时间,说明心理因素可能同比较明显的战略考虑交织在一起。 赫鲁晓夫是——他将会第一个告诉你——一个世界领袖中独一无二的人物:一个靠自己的力量上升的人,他崇拜他的上帝,他的每一个行动都用一大堆话掩盖着,在这些话后面,他几乎像他的那个沉默的和不易接近的前任一样是个谜。他看来时而是一种产生自由主义化的力量,时而是一种恐怖的力量,他一直在有似贝赫斯加登的黑海胜地洋溢着扶轮社员的情趣,而且显然像他保证要埋葬的任何一个资本家那样非常欣赏环球旅行,访客和举行友好招待会。 在赫鲁晓夫的行为中,至少有五个明显的特性:残酷而大胆的作风。这是赫鲁晓夫的第一个特性,在许多方面也是他的主要的特性。如果没有这个特性,他几乎没有机会在斯大林时代的俄国活下去。 他从比较无名的地位大胆地攀登清洗时期的阶梯而成为难驾驭的乌克兰的主宰;接着在斯大林统治的后期青云直上成为共产党的首脑。 他一直有一种癖好,就是对复杂的问题作出简单而概括的回答。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在1955年的微笑像他在1961年的咆哮一样,是那样的突然和冒失,因此有着赫鲁晓夫的明显的商标。看来他把自己看成是一种力大无比的人物:是成功的主宰,愿意承担为达到他的目的所需要做的任何工作。实用主义。赫鲁晓夫很轻易地从一种策略转而采取另一种策略表明了第二个主要的特性。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看来无非是这种简单的信心:他的一班人正在赢得胜利,他必须采取除了自杀以外的任何行动来加速这个胜利。他的唯一的标准是实用的标准:它是否起作用? 他的实用主义不但有精明的因素,而且也有淡薄的因素,因为它主要是一种具有泥土气的农民的本能的产物,而不是用脑筋估量的产物。他一直到共产党在1918年成为当权势力以后才参加共产党;他的无数演说中没有反映一个原来的俄国革命家——或者在其他国家的许多当代革命家——的意识形态热情。在赫鲁晓夫统治下,甚至共产主义的“没有阶级的社会”的目标也成为保证给予消费品福利的平淡的杂烩。 当他在国内采取了一种成功的策略后,他就要把它用于国外。例如,他在不发达国家面前叫叫嚷嚷地装成一个非常反对它们所憎恨的东西(西方殖民主义)的人的那种方法,是他在国内装得像是一个非常反对普通俄国人非常憎恨的东西——效率低下的地方领导人和特权的官僚分子——的人的那种运动的引伸。 他有一种在地方上巡视时使当地领导人丢脸的习惯。对批评敏感。他的著名的用鞋子敲桌子的场面显示了赫鲁晓夫的第三个特性,这种特性最初是在他在1956年4月访问英国时表现出来的。当他在同工党领袖会晤时感到直接的批评的时候,他公开大发脾气。希望人家接受他的意见。同他的敏感有关连的是那种靠自己本事发迹的人特有的一种奇怪的不安的感觉。赫鲁晓夫在访问伯明翰宫时就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在1960年当他访问过所有邀请他访问的国家、再没有人邀请他的时候,他干脆自己邀请自己访问那些不好拒绝他的地方:芬兰、奥地利和联合国。反唯智主义。赫鲁晓夫的第五个特性是怀疑知识分子和对文化和思想漠不关心。毫无问题,赫鲁晓夫本人是一个聪明人,他像任何其他俄国人一样,在听到有人说他缺乏文化时,一定会勃然大怒。但是他对文化的观念是列举俄国出版的书籍的数目,同时自豪地(带有一定程度的傲视胜过自己的人的味道)表示他很少读过一本。 他一向不掩饰他自己过去的卑微的经历,他的演说中点缀着谚语、粗俗的幽默和粗鄙的农民的不能完全被人听懂的宗教名词。谈赫鲁晓夫对美国的态度 他的这一切个性的特征可以在他的那种奇怪的然而是真诚的喜欢美国的态度中看出来。这种令人惊讶的喜爱是由两种很不相同的因素组成的。一种因素是经理人员对美国生产的巨大规模的钦佩,另一种因素是对他认为他的国际对手在政治上表现的幼稚态度的喜爱。 第一种态度的根源是赫鲁晓夫希望找到最有效的办法来完成物质方面的任务。 由于苏联内部的人对美国非常好奇,赫鲁晓夫极力把自己说成是友好关系的促进者的作法表明他在政治上是相当精明的。 要想肯定说明第二种态度要困难得多,这种态度似乎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最得人心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艾森豪威尔——真心赞成对苏联的野心予以一定程度的通融,只是像杜鲁门和尼克松那样大叫大嚷的部下破坏了这样一种政策。赫鲁晓夫显然希望同新的美国政府搞好关系,即使不是继续斯大林同罗斯福有过的关系,至少是继续他本人一度同艾森豪威尔有过的关系:他确信柏林的现状是“不正常的”,西方的某种程度的妥协(解除一些无线电发报机和降低军队水平)也许是可以允许的。 在遇到美国的坚定的态度以后,赫鲁晓夫把讲话的声音提高到可以吓倒邻居和震动客厅里的一些茶杯的程度。他显然对肯尼迪总统的态度中的坚定的语调和明确的表示感到生气。然而同时他说他在维也纳发现总统处于重新估计政策的“痛苦处境”,他可能认为还可以哄骗肯尼迪作出让步。不管赫鲁晓夫对美国的了解如何,他对他自己的人民的恐惧和希望显然有现实的了解。 虽然谈到“民族性”总是危险的,但是有几种具有约束力的使人感兴趣的东西使这种观念在俄国有一定的意义,并且对目前的危机有直接的影响。 第一样东西是一种构成苏维埃国家的核心的无所不包的意识形态,它甚至影响反对它的人的思想。 苏联的第二个具有约束力的力量是共同的苦难。这个力量的深刻影响远远超过建设共产主义的神话——鉴于苏联意识形态方面的热情普遍衰退,这种力量现在可能变得更加重要了。 第三个差不多全体俄国人都普遍感受的密切相关的情绪是要求和平的愿望。 赫鲁晓夫的基本的实用主义的观点使人继续抱有能取得某种和平解决的希望。他似乎理解到一场核战争将意味着什么,他的脾气的发作大半受到政策和理智要求的约束。更加重要的是,苏联内部要求和平的深刻的普遍愿望大概会以某种方式变成对这个政权的严重的内部压力,如果俄国人民感到他的政策可能引导他们走向战争的话。 因此我们西方人不能逃避这个责任:向赫鲁晓夫和他统治下的头脑现实的人民表明,威胁和讹诈是没有好处的。不管人们是否能够打动六十七岁的赫鲁晓夫,我们却可以向不久将继承他的新的一代共产党领导人表明,革命的煽动人心的手法并不是同民主国家打交道的最有效的办法。
5. 厄尔说英对法外长反对同苏谈判感到失望
【路透社伦敦7日电】(记者:厄尔)这里的权威人士今天说一切这样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英国准备考虑由英美就柏林问题同苏联谈判而不要法国参加。 看来法国外长德姆维尔12月5日在参议院发表的讲话在这里引起了很大的失望。他说,任何打算就柏林问题谈判一项东西方协议的企图,都有造成一种比目前更为紧张的局势的危险。 这里认为,这番话证实了麦克米伦在戴高乐将近两星期前访问他时,没有能使戴高乐赞成谈判。 但是,这些人士说,在目前条件下,打算在美英俄三国之间成立一项并不使法国和柏林的法国管区受约束的协议,完全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