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03-17
第 1 版
1. 约旦首相重申反对“艾森豪威尔主义”
【合众社安曼15日电】约旦首相纳布西今天在政府所组织的群众大会上重新表明,他的政府反对关于中东的艾森豪威尔主义。他说:“自从艾森豪威尔的中东政策宣布以来,我的政府就宣布反对这个主义。” 同时,纳布西又说,西方正在对加沙和沙姆沙伊赫地区策划“阴谋”,其目的在于使这些地区国际化。纳布西说:“我们要向西方和西方的宠儿本—古里安明确而坦率地说,阿拉伯各国决不会坐视这种阴谋。谁对我们友好,我们就对谁友好,谁敌视我们,我们也就敌视谁。” 【合众社贝鲁特15日电】最近从约旦归来的一位阿拉伯高级官员今天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说,苏莱曼·纳布西首相的内阁将在历时三天的废除英约(旦)条约的庆典结束以后辞职。 这位人士说,这种行动是由于侯赛因国王施加压力要驱逐至少四位激进的大臣造成的,在这四位大臣中有外交国务大臣里马维。 这些人士又说,虽然纳布西首相希望同侯赛因国王合作,共同欢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中东问题特别助理理查兹的代表团,可是他受到内阁的左冀分子的阻挠。 这些人士说,侯赛因要末可能要纳布西组织一个采取比较温和路线的新内阁,要末可能要一个比较保守的首相组织内阁。 苏丹暂不决定对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态度 【法新社巴黎13日电】苏丹驻巴黎大使馆昨天晚上宣布,苏丹政府已经决定延期作出关于艾森豪威尔中东计划的任何决定。大使馆的一项公报说,内阁将继续研究这个计划。公报表示希望从预定将在下个月访问喀土穆的艾森豪威尔的特使那里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2. 苏维约开始听取各党派的组阁意见/苏加诺说新阁中将有民族委员会
【安塔拉通讯社雅加达15日电】苏加诺总统今晚任命国民党主席苏维约为组阁人,他的任务是组成一个能够采取坚决和正确的行动、并且能够根据总统的主张要求成立一个民族委员会的新内阁。总统要求苏维约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苏维约在向报界解释时说:“我们目前面临着一个非常困难的局势。因此我要求大家支持,以使我能够尽可能好地完成我肩上的严重任务,以利于国家和民族。” 记者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听取各党意见,他回答说:“大概明天”(星期六)。 据悉,在任命苏维约为组阁人以后,印度尼西亚国民党和伊斯兰教师联合会在苏维约寓所举行了联席会议。 【法新社雅加达15日电】苏加诺今天任命苏维约组织新内阁。他说,这个内阁一旦组成后应当成立一个在2月21日宣布的总统主张范围内的民族委员会。 【合众社雅加达15日电】苏加诺任命苏维约组阁前,曾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六名陆军司令举行了秘密会商。 五十三岁的苏维约是他的党所挑选出来的——这同已卸任的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总理是一样的。几乎可以肯定,将尝试组成一个新的联合内阁,但是目前仍然不知道是否会把共产党人包括在内阁内。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苏维约是否能够组成一个由各个有不同意见政党组成的政府。政治观察家们认为,即使新政府组成,苏维约由于身体不好的缘故也可能不会接受总理的职务。共产党对组阁态度 【法新社雅加达15日电】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今晚说,只要国民党和伊斯兰教师联合会组成内阁的核心,它就不要求参加新的印度尼西亚内阁。共产党发言人说,如果伊斯兰马斯友美党被邀请参加内阁的话,共产党就要求参加内阁。 【美联社雅加达15日电】负责人士说,陆军司令们已经重申他们反对总统让共产党人参加新内阁的意见。他们又说,苏加诺似乎愿意接受一项折衷办法,但是有一个条件:在内阁得到批准以后,内阁将有权任命参加民族委员会的代表。传苏加诺将去北苏门答腊 【法新社雅加达15日电】据悉苏加诺总统将在明天离首都前往陆军领袖们去年12月发动了不流血政变的北苏门答腊。 苏加诺预定出席下星期在不拉巴举行的亚洲教会领袖会议,然后在棉兰和拜马丹先达的群众集会上讲话,仍然忠于中央政府的陆军军官们的总部就设在该地。陆军指责外国人 制造混乱 【法新社雅加达15日电】印度尼西亚陆军的一位发言人今天说,苏加诺总统昨天宣布的全国紧急状态将在全国局势恢复正常后立即解除。 发言人皮恩加迪中校说,“显然外国人士”已经加紧了他们的“颠复性”宣传,其目的一般是“以片面的消息来损害印度尼西亚的声誉”。 这位发言人并没有说明这些“人士”的姓名,但是他说他们正在利用印度尼西亚的国内局势制造进一步的混乱,尤其是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混乱。“伊斯兰国运动” 分子将投降 【法新社雅加达15日电】据望加锡电台今天报道,非法的西里伯斯“伊斯兰国运动”的叛乱领袖穆查尔卡最近与陆军少校优素福举行了会谈。 电台说,为了就穆查尔卡和他的人员的可能投降的问题达成初步协议起见,目前正在进行努力。亚齐司令加哈鲁中校今天透露,已与苏门答腊最北端的叛乱分子首领达乌德·贝雷赫进行了非正式的接触。 婆罗洲首府马辰方面今天来电报道,在过去几年中曾率部属在中婆罗洲一带进行恐怖活动的当地匪首辛巴尔,已经通知地方当局说,他准备率领他的两千名人员投诚。
3. 拉蒂夫宣布已接管加沙地带全部权力
【法新社加沙15日电】埃及的加沙行政长官拉蒂夫少将今天暗示:联合国紧急部队应该撤出加沙开往1949年的巴勒斯坦停战线,他说:他将在今后几天内接收加沙的政府大厦。 联合国紧急部队司令伯恩斯将军现在住在政府大厦内,他在政府大厦内设立了加沙地带联合国紧急部队前进司令部。 拉蒂夫将军对记者们说,他已经接管了加沙地带的全部权力,拉蒂夫说,伯恩斯将军和联合国副秘书长本奇“十分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地位和联合国紧急部队的军队应该驻在哪个地方”。 拉蒂夫将军接着宣布:他将在今后几天内迁到政府大厦去。 记者问拉蒂夫:他是否拜访伯恩斯将军,他严厉地回答说:“伯恩斯应该拜访我。”他说:“这是礼节问题” 【国际新闻社开罗15日电】埃及官方人士今晚说,联合国紧急部队将在四十八小时内撤出它目前在加沙的驻地,而驻到埃及—以色列停战线上新的据点去。 这个人士说,联合国副秘书长本奇、联合国紧急部队司令伯恩斯和埃及联络官赫勒米在加沙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讨论了埃及要联合国军队部署在加沙停战线一带的要求。 据说,本奇和伯恩斯还同埃及新任加沙行政长官拉蒂夫会谈了新埃及行政当局的地位和它跟联合国的关系。 埃及报纸指责说,正在酝酿把亚喀巴湾国际化的“阴谋”。它们要求宣布这条狭长的海峡是埃及领水的一部分。人们认为,这些措词尖锐的社论可能是埃及不让以色列船只出入亚喀巴湾的新运动的第一枪。 哈马舍尔德希望美澄清对加沙的态度 【合众社联合国15日电】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今天在有消息说他的埃及之行在对加沙地带前途的态度问题没有澄清以前可能延迟时同以色列大使阿巴·伊班举行了会议。 现在正在辩论的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是以色列是否愿意接受联合国紧急部队分布在加沙地区的分界线两边的做法。哈马舍尔德和美国自从中东危机的早期以来,一直认为这样分布是重要的。埃及已经表示它支持这个计划,但是以色列避免采取肯定的立场。 今天在联合国里有消息说,哈马舍尔德想要澄清这一点,特别是让美国澄清这一点。哈马舍尔德差不多每天都同美国代表们会谈,据说是为了让美国明确说明它对进行安排为普遍解决中东问题的谈判创造条件的态度。以外长赴美 【美联社特拉维夫15日电】以色列外交部长梅厄夫人星期五晚上动身前往美国,就加沙问题同美国政府进行紧急会谈。 当她上飞机时,她对记者说:“现在加沙地带的情况是令我国政府感到万分不安的,已经决定,在政府采取任何决定以前,较好的办法是我们在外交上尽一切力量,以求设法找出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她又说:“我的主要目的是同美国政府联系。目前加沙发生的情况,同所预料的恰恰相反。” 【美联社耶路撒冷15日电】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以色列外交部长梅厄夫人将于星期五晚上乘专机飞往美国,就“一位埃及将军和他的工作人员进入加沙”以后在加沙形成的严重局势向国务院提出警告。 外交部发言人说,使以色列政府感到惊奇的是,联合国官员们竟会这样匆忙地、甚至在哈马舍尔德和纳赛尔预定星期六在开罗会谈之前就同意拉蒂夫少将到达这个地区。哈马舍尔德—纳赛尔会谈自从那个时候以来一直推迟下去。 他说:“看来好像他们想要使哈马舍尔德面对着一个既成事实。” 【国际新闻社纽约联合国15日电】以色列大使伊班在和哈马舍尔德会谈了两小时之后对记者说,以色列正在要求美国重申导致以色列从沿海的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撤军的那些保证。 【路透社耶路撒冷15日电】外交官员透露,梅厄夫人在旅程中将在巴黎停留一下,以同法国政府会谈。梅农携有尼赫鲁信件 再赴开罗 【合众社新德里15日电】消息灵通人士说,印度巡回大使梅农将在今天带着一封尼赫鲁总理给埃及总统纳赛尔的特别信件飞往开罗。
第 2 版
1. 利比亚首相表示:在原则上同意“艾森豪威尔主义”
【美联社的黎波里15日电】利比亚首相哈利姆星期五表示赞成艾森豪威尔的中东计划,这样他就成为最先表示支持这个计划的阿拉伯领袖之一。 当为了欢迎副总统尼克松而举行的正式宴会进行到高潮的时候,利比亚的这位领导人起立发言,他说,他的政府“在原则上欢迎艾森豪威尔主义”。他说:“我们喜欢美国人民,憎恶国际共产主义。它违背我们所信奉的宗教的原则,我们也了解,对于美国人民和我们说来,共产主义是头号公敌,必须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来抵制它。” 【合众社的黎波里15日电】利比亚首相哈利姆今天说,他的国家“在原则上欢迎”艾森豪威尔主义,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利比亚维持独立。 尼克松表示“感谢”他这种声明,并且说,这“表明”对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原则有真正的了解”。。黎外长说要从美国 获得好处 【法新社贝鲁特15日电】黎巴嫩外交部长马利克今天说,欧洲同一切中东国家人民之间的和解“是由历史和经济等方面需要所决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 马利克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叙他最近对开罗、罗马、巴黎和伦敦进行的访问和他在美国进行的七星期的访问的时候说这番话的。他说,“我们应当保持警惕,而欧洲应当采取明智的行动来一同发展一种以平等和互相尊重为基础的新的合作体系,现在这种时候已经到了。” 马利克说,他和埃及总统纳赛尔抱有相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方面。他说,纳赛尔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障”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利益”。马利克说,等待气氛好转使得埃及能够决定其态度,这样埃及同美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才可以获得最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埃及在美国的资产、贸易关系、苏伊士运河和亚喀巴湾的自由航行问题和加沙问题。 马利克说,在巴黎,看来法国当局对于使法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常化和改进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到乐观。 马利克说,在他同美国领导人的会谈中,他能够为黎巴嫩获得了“防务、政治、技术和经济上的好处”,他说,黎巴嫩在今后三年中应当从目前美国政府的态度中谋求最大限度的好处,美国政府是真正设法了解阿拉伯国家问题的第一个国家。 他说,黎巴嫩已经在它的主权和独立范围内接受了艾森豪威尔主义。但是按照它传统的政策,黎巴嫩将不参加任何公约或缔结任何条约。 有记者问:其他阿拉伯国家是否准备同美国合作,马利克说,他想,利比亚、苏丹、摩洛哥、突尼斯、伊拉克大概还有约旦将会这样做。他说,埃及和叙利亚没有断然拒绝研究艾森豪威尔主义。
2. 英国人为什么要远离祖国?
【本刊讯】3月9日“香港时报”刊载一篇伦敦特约通讯,报道英国人纷纷向国外移居的情况:半数英人希望外移 “如果我还年轻,我一定向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移居。”这是目前常挂在英国人咀里的一句话。这种话充满了对英国的悲观之感。 两周前,“新闻纪事报”为国民向国外移居问题所作的民意测验,将近半数英人答称希望外移。这种对外国一心向往的情势,委实使英国起了恐慌。 英国人向外移居的数字向来甚高,据移民局估计,联邦各国向英国征求的移民,每年需要十五万至二十万人。最近数年向外移居的趋势渐趋低落。苏伊士问题发生后,英人希望移居他国的人数又骤增。现在每天到加拿大移民局排队请求移居的英国人,数目可达五千。当天可能完成各种手续,由加拿大接受的移民也有八百人,换言之,每月中约有三十万英国人可能向加拿大迁移。国内没有发展机会 这些请求移居者,大多是教育良好,精强体健,技术高明的英国男女青年。 请求移居的人说:“在英国没有发展的机会,我们的国家太古老了,现在仍旧过着十八世纪的生活。”另一个请求者说:“英国地小人众,没法找到真正的进展,除了极少数出类拔萃有才干的人,大部份人都是不死不活的消磨一生。” 又有一个造车技师说:“我不愿意平平淡淡的做一辈子的工,我们公司的许多技术工人都准备移居了。”有一位刚离开学校的青年,拒绝了他父亲公司的工作职位,决意到加拿大去伐木。这般人不怕辛苦工作,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工作有前途,有发展。 加拿大政府为吸引英国移民,在这里所作的宣传工作也特别大,一个在铁路工作的英国人说:“有一个关于向加拿大移民的电影,电影中告诉人加拿大的昌盛兴隆情形,看到这个电影后,谁不愿移居加拿大?”两个消极原因 英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感觉失望的情绪,由两种基本原因造成:(一)英国人知道自己的国家已赶不上美国和苏联,目前仅是个二等国家。(二)国内各种限制无法从事发展,因而促成消极。 英国向来被视为一个坚强固执,不怕艰难困苦的国家,既知不如人,何以不能改善?目前英国最大的困难是闹穷,补救的唯一办法是增加出口。而近一两年来,实际上英国的出口货在世界市场上日渐降落,去年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仅能占到第六位。 就英国在国外市场对顾客推销货物的态度而言,他们认为顾客们早应该知道英国货“最好”,用不着多加解释,“要就买,不要就算”。 英国汽车的销路现已为西德夺去,原因是英国车不仅外表不美观,而且内部零件设计特异,又不附带的推销零件,所以无人敢冒险买英国车。如果有人批评这种设计不佳,制造法不妥,英国的汽车商就会大怒,不问销路如何减低,他们依旧认为自己的出品“最佳”。 这些情形,都可以看出英国人依旧为他们过去的光荣而自负,他们虽已渡过了二十世纪的一半,但脑海里想的仍旧是1900年时代的昌盛时期。时势不同,思想矛盾 英国人一方面追忆着过去的光荣事迹,一方面又企求个人生活的改变。目前英国人的生活和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生活绝对不同了。最流行的是社会福利。 现在英国人有意无意中都在鼓励推行社会福利,都希望以最少的工作,换取最大的代价。但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政府需要钱,因此英国人所纳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二版)的租税在全世界可谓最高。一个年薪一万二千镑的人,每年须纳八千镑的税,年薪二千镑的人,即须纳附加税,这些附加税的目的在使国人的收入平衡,不致有过富过穷的区别,获利过多似乎是一种罪过,技术好坏,工作供献多寡,所获的报酬无甚差别,因此谁愿意多卖力、多作事?青年有为的工程师、技师等,认为自己留在国内无发展的可能。 英国的各种社会福利,使每个人脑子里都充满了恤金的意识,个人的生存精力就在这些恤金的保障下渐渐消失。 在伦敦马路上绕几个圈,不出二十分钟准可看到修马路的工人,似乎伦敦的马路没有修完的日期。原因是这些修路工人常是五六个一组,一个人在钻进挖土,三个人站在一旁观望,另外两个可能在吸烟聊天。 这些工人每天除去吃饭吃茶所费的时间,实际上的工作时间不过三小时。 这种情形不过是最简单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这是国家的过失致而令国民失望呢?还是国民的精神沮丧道德坠落呢?英国要希望兴隆,必须先解答这个问题。(文内小题是原有的)
3. 亚洲简讯
老挝双方谈判遇到困难 【法新社万象14日电】王国首相府星期四发表公报说,同政府所提出的希望相反,在和寮国运动进行最后政治解决谈判中在寻求互相保证方面遇到了最后一分钟的困难。 公报又说,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使政府丧失迅速获致一个解决办法的希望。公报继续说,联合委员会仍在谅解和善意的气氛里研究如何执行协定以便在王国政府主权的法律范围内重新和好和统一。吴巴瑞说要加紧镇压缅共 【法新社仰光15日电】据政界人士今天说,据悉,缅甸国防部长吴巴瑞昨天向一个议员秘密会议保证,在1958年6月以前,整个缅甸将有和平和安全。 据说,吴巴瑞在当着总理吴努的面讲话时对议员们说,政府已经准备采取有力行动来对付叛乱分子,将使用一切方法,直到叛乱活动减少或完全停止为止。美缅正进行贷款谈判 【美新处华盛顿13日电】国务院发言人今天证实了已经发表的消息:美国应缅甸在几个月以前所提出的要求,现在正在同缅甸政府谈判贷款协定。 国际合作署已经表示愿意给缅甸一笔总数达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这位国务院发言人说,这笔贷款将由华盛顿的进出口银行经手。 这位发言人说,另外,还建议给缅甸一笔相当于一千七百三十万美元的缅甸币贷款。 国务院发言人说,美国正在缅甸谈判一个新的经济合作协定。新协定依照缅甸不接受赠款的政策,只规定给予贷款。日苏贸易活跃 【共同社东京11日电】在日苏两国恢复邦交以后,日苏两国已经迅速而频繁地开始商谈贸易问题,东邦物产公司等已经成为七个钢铁公司的贸易联络机构,谈妥了要从苏联输入三十五万吨库页岛煤和十万立方公尺北洋木材。苏联要输入制造鲑鱼罐头的工厂设备和其他机器的小量交易也接二连三地在进行。 随着谈判的进展,苏联表现出在交易价格上有所让步,日本在结账方面也采取了先输入再输出的换货物资方式,谈判很容易谈妥。预料今后日苏贸易会更加活跃起来。
第 3 版
1. 巴黎“费加罗报”谈法共内部情况
【本刊讯】3月7日巴黎“费加罗报”刊载“法共内部的五个反对派”的文章说,法共内部的几支运动虽然由于或多或少宗派色采的人事关系而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不少的。它们都反对法共目前的领导,主要是反对“多列士夫妇”。 它们所要求的改革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法共民主化;党员有讨论权利;二、各级领导人需经选举;三、纯洁党的财政管理;四、重建同兄弟党——特别是同南斯拉夫党和波兰党的接触;五、公布一部名符其实的法共党史以代替“人民之子”(多列士自传——编者注)的捏造;六、举行特别代表大会,展开完全自由的讨论,来实现党的真正非斯大林化。 主使这一反对斗争的五大派别如下:第一派是海伦娜·巴麦兰所领导的所谓“十人派”;第二派是“火花报”(“火花报”是某些共产党知识分子主办的一个刊物——编者注)。第三派主要是巴黎区的反对者。它是由教育界党员和老党员们组成的,他们不再接受多列士班子的苏联式机会主义;第四派在外省活动。主要成员在阿登省、罗尼省和诺尔省。第五派是历史最长的。它自称为“团结派”,主要是工会工作者组成的。
2. 美国评论员布朗透露:美国想把一些国家同苏联“疏远”起来
【本刊讯】3月8日的华盛顿“明星报”刊载了康斯坦丁·布朗的一篇题目是“‘疏远’计划在拟订中,美国设法使许多国家脱离苏联势力范围的政策看来将要出现。”的文章说:预料在埃及—以色列危机目前得到顺利解决和艾森豪威尔主义被通过以后,会出现一种叫做“疏远”的新的美国外交政策。 这篇文章接着谈到美国正在和将要怎样实施这种“疏远”政策。对尼赫鲁总理的热烈接待就是根据这种政策,尼赫鲁是世界上唯一有特权单独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会谈七小时的人物。政府在提出1958年援外计划的时候将坚持至少给予印度一亿美元的做法,也是根据这个“疏远”政策。 国务院企图邀请铁托访问美国也是根据这个政策。尽管全国各地提出了强烈抗议,这个计划仍然没有放弃。建议上述计划的人们说,铁托是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人,而且,他还是一个独裁者,只有他能决定南斯拉夫今后要走的道路。他们说,我们毫不怀疑:南斯拉夫人民是希望走美国道路的。他们又说,为了能让他们这样做,我们必须迎合铁托的虚荣心。因此,华盛顿准备给予盛大的欢迎。 目前同波兰哥穆尔卡政府代表们举行的要给予他们国家一亿五千多万美元贷款的谈判,也是根据这种新政策。 在那些在白宫和国务院拟订这种政策的人们看来,埃及是穆斯林国家,它不喜欢共产主义。克里姆林宫以大量武器和弹药收买了纳赛尔。如果我们能够在主要是由于我们才迫使以色列撤出它在去年十月所占领的领土以后,使埃及独裁者同莫斯科人“疏远”,那对有关各方面都有好处。 某些美国外交家说,纳赛尔也许会愿意接受在盛大欢迎下访问华盛顿的奉承,并且还会愿意接受经济、财政、甚至可能军事的支援。关于中东的艾森豪威尔主义适用于伊朗、伊拉克或以色列,也适用于埃及和叙利亚。 但是在那些发现他们觉得这是世界问题的一个新的解决办法的人们的飞快的想像中,这个主义甚至适用于共产党中国。政府中一些决策的人认为,今天中国共产党领袖并不比铁托更迷恋于目前的克里姆林宫的领导。因此,他们在动这样的念头:想想办法我们也许能够用蜜来捉住中国共产党这种苍蝇。 北平的那些人最近几个月来对台湾的自由中国的领袖们所提出的建议,在这里被认为“不仅仅有趣而已”。据华盛顿的一些地位很高的观察家说,这些建议不仅仅是宣传,而是包含真诚的核心的;这就有待于华盛顿来发展它了。 至少国务院仍然是决心反对赤色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可是其他人,其中包括某些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私人顾问在内,认为既然我们不可能收集必要数量的票数来阻止共产党中国加入我们应该试图使周恩来脱离莫斯科从而使局势有利于我们,即使这种“疏远”的代价在那些仍然主张坚持原则的政策的人看来也许会很昂贵。
3. 布达佩斯15日平静无事
【法新社布达佩斯15日电】(记者:弗尼埃)今天下午布达佩斯市内平静无事,尽管事先有消息说,曾经计划举行庆祝匈牙利国庆节的反政府示威。布达佩斯的居民甚至没有理会孤立的抵抗部队所发出的要他们在今天当地时间14时到16时呆在家中不要上街的要求。 除了有警察、军队和工人纠察队驻在重要地区以外,这一天看来是完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三版)全正常的。虽然没有得到来自匈牙利农村的消息,但是据信治安措施非常广泛,不可能发生严重的事件。 本记者在布达佩斯工业郊区作了长时间的散步,没有看到居民或者治安部队有紧张的样子。工人们像平常一样来到工厂和其他企业工作。 【法新社巴黎15日电】匈牙利通讯社星期五晚上宣布:匈牙利国务部的一个公报说,在国庆节——1848年3月15日革命一百零九周年纪念——之际,全国没有发生骚扰和有组织的游行示威的任何意外事件。艾森豪威尔发表 煽动声明 【美新处华盛顿15日电】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匈牙利的传统的全民族节日发表声明说,现在“像在科苏特·路斯的时代一样,美国人民深切同情匈牙利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正义要求”。 总统的声明说:“现在当全世界再度看到匈牙利人民为他们长期怀抱的这些理想所作的英勇牺牲的时候,我们表明我们对这个日子在各地的匈牙利人的心中的意义的了解,是极其适宜的。 “争取人类自由的斗争,是文明人类的历史上和前进过程中的一个极关重要的力量。在我们这个高度互相依靠的现代社会中,这种斗争,不管是在那里进行的,都一定会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事情。今天,正像在科苏特·路斯的时候一样,美国人民深切同情匈牙利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正义要求。 “匈牙利人民为了这些原则所遭受的痛苦,已经结成同自由世界社会之间的牢不可破的联系。匈牙利人民用他们的鲜血重新写下了这样的宣告:不能够把一种外来的不受欢迎的思想意识强加在一个富有自由精神的民族身上。只要作这样的尝试,那么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那种思想意识遭到完全拒绝,那些企图强把这种暴政加于别人的人们遭到憎恶。在认识到匈牙利人民所证明的这种真理的同时,我们至少可以表示,我们满怀信心地希望,而且我们深切相信:人类和国际间的觉悟和正义的进程,终于会在匈牙利和所有其他被压迫的国家中取得胜利。”
4. 我国古画珍本流入日本的情况
【本刊讯】日本岩波书店发行的“世界”杂志“中国和日本”2月特辑号中,登载了京都博物馆馆长神田喜一郎的“谈谈中国书”的文章,谈到了我国古书怎样流入日本的情况。专门收购中国古书 文章说,已经死去五六年的田中庆太郎,最近受到共产党中国杂志的尖锐抨击。田中是一个商人,他曾在东京开设一座规模不算小的书铺,差不多有五十年,专门向日本输入中国古书。他向日本输入的中国古书,从明朝和清朝的佳本、刻本、善本数起,到宋朝和元朝的珍贵的古版本为止,真个完全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而且数量之大,多到惊人的地步。这是因为在日本人中间,对中国古书激烈增长的需要,驱使田中进行积极的活动。这也许多少是一个反面的说法,总之,我们日本人曾经热心地收购中国古书,这是个确凿的事实。流入古书难以数计 那末,在明治、大正、昭和这三代,究竟有多少中国古书运进日本了呢?我想这的确是个难以计量的非常可观的数目。其中也有象从上海运回来的陆心源文库那样的巨大珍藏。陆心源是晚清时期被称为江南四大家之一的藏书家,陆心源书库藏书有四万八千本,而且全是经过挑选的善本,其中包含一些稀世珍籍,如北宋版本七部八十本,南宋版本一百十四部二千六百十一本,元代版本一百零九部一千九百九十九本。陆心源文库被运进日本,是由明治时代的天才学者岛田翰,打动了富翁岩崎弥之助,在1906年用十一万八千日元,从陆心源之子手中买来的。买书经过,由岛田翰写了一本书,名为“皕宋楼藏书源流考”。陆心源文库今天已经成为玉川静嘉堂文库。清朝学者大量收回 日本也发生过一件重大事情,一位中国学者来到日本,把古时传来日本的贵重的汉文古书,大量地带回中国。从1880年到1883年,有一位清朝学者扬守敬,湖北省宜都人,以驻东京清国公使馆馆员身份来到日本。他本来是一位精通史地和金石学的学者,当时日本处于欧化时期,他来日本一眼看到古时传到日本的中国古书散布坊间,索价只要二三文,不免为之一惊。于是他便动手收购可能属于善本的古书,遇到就买。日本曾有许许多多古往今来而贵重的汉文古书,如隋朝和唐朝的古抄本,以及与此有过渊源的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的古抄本。当时,输入日本的宋元代古版本也很多,扬守敬还委托古书行家,大批地收买了非常有价值的古书。关于这些详情,他自己留下了一本记录——“日本访书志”。他死后他的藏书都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里,根据当时的编目,数量很大。这位扬守敬把古时传到日本的汉文古书大量带回中国,在日本也常引起纷纷议论。有许多国内绝迹的书 我们日本人几乎远在两千年前,就被中国文化的光辉所照耀,并且从中摄取了养分。我们日本人的祖先,尊崇和敬仰中国的古典书籍,的确十分严肃。传说距今一千几百年前,从朝鲜传来论语和千字文,听说这就是中国古典书籍传来日本的开端;到了西历八世纪前后,我们日本人的祖先,大批地从中国输入了各种古典书籍。这种输入中国书籍的风气,其后愈来愈盛,看一下可能为西历九世纪末叶编纂的“日本见在书目录”,实在令人吃惊。何况“日本见在书目录”中收录的“文馆词林”——初唐时以敕令编辑的诗文集巨著,其数有一千卷之多,这书在中国已经绝迹,而在日本,直到今天还保存着其中的一部分。似这类的佚存书,也就是中国已不存在而只在日本流传的中国书,为数还相当多。江户末期,幕府大学头林述斋,这位学者曾经收集过这些佚存书,编了一部从书,名“佚存从书”。连中国也翻印了这部“佚存从书”,这对日中文化交流有很大贡献。翻印古书取名“和刻汉籍”我们日本人不光从中国输入中国书,并且因为不能满足需要,而竟在日本屡次翻印中国的这些书籍。这就是今天所谓“和刻汉籍”。这个“和刻汉籍”以我国南北朝时代刊刻的所谓正平版论语为开端,其后到江户时代,不知刊印了几百几千种。举例如江户末期,用木版印刷的、可以称为中国的大百科全书“太平御览”,它是根据宋代版本印刷的,都说比中国通行的各种版本为好,因此,凡来日本的中国学者,一时都竞相购买,带回中国,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非常遗憾,目前的情况是,“和刻汉籍”实际上差不多是被放置不管的。我建议由谁负责在日本国内统一收集和保管这些日本翻印的中国古书,再印出一套日本翻印的中国古书的珍本,赠送给中国。
第 4 版
1. 苏联报刊对南斯拉夫的批评
【本刊讯】最近两个月以来,苏联报刊杂志发表了一些文章和报道,对南斯拉夫的各种言论和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现在把这些意见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一)“民族共产主义”问题。“民族共产主义”是“修正马列主义的新企图”,是“用‘共产主义’外衣掩盖起来的精致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逻辑上的无稽之谈”。近来,帝国主义宣传机构日益把所谓南斯拉夫路线宣传为“民族共产主义”,其用意就是“利用这块招牌来打击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之间的兄弟联系和从背后打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的西方各国共产党”。在这方面,“不管南斯拉夫同志们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可是他们却“迎合着反动派袭击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方针”。 (二)“民族复兴”问题。南斯拉夫同志认为匈牙利事件,既不是西方所说的“共产主义的崩溃”,也不是东方所说的“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袭击,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而是一种“民族复兴”的过程。这种看法是“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言论的典型”,是“脱离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典型”。没有人会相信,“匈牙利的白色恐怖和霍尔蒂分子是为社会主义“复兴”铺平了道路”。匈牙利事件是国内外反革命制造的叛乱,苏联的行动维护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主义利益。 (三)社会主义国家和党的关系中是否应当遵循共处原则的问题。南斯拉夫国内有人主张社会主义各国的工人阶级、政党和劳动群众在相互关系中应当遵循的不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而是共处原则。南斯拉夫郭司基尼奇在“大家适用的原则”一文中“宣传必须把国际主义原则同共处原则相‘结合’起来”,并装做不反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可是“他事实上所宣传的是完全放弃国际主义”。列宁提出国际关系中应当采用共处原则,“这是各个拥有不同和对立的社会经济体系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原则”,“把共处原则搬到同类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去,以及搬到具有目标和思想一致的共产党关系中去是极其错误的”。这在客观上将“动摇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分离各国共产党和孤立世界工人运动中的个别支队”。 (四)世界上是否存在着两个阵营的问题。否认两个阵营的存在,就是否认,脱离资本主义的国家,由于利益和目标的一致而彼此自然的向往着”,这“就是指望单独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可是,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一个脱离资本主义的国家是不能单独走这条道路的,它将“不能长期保持独立,建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发展各个必须的生产部门”。否则,它“可能轻易地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牺牲品”。 (五)南斯拉夫企业中的工人委员会问题。南斯拉夫提出的“新道路”,实际上就是工人委员会的问题。有人“把工人委员会宣传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普遍适用的办法”。这种做法是向各人民民主国家提出一个“很坏的主意”,一方面“把自己找到的形式有意无意的当作最好的几乎是唯一的形式”,同时“却避而不谈工人阶级原有的经过考验的工会组织的作用”。 (六)南斯拉夫的农业情况。南农业生产水平很低,目前尚未达到战前水平。现在,南“每年缺少小麦60—65万吨”,“1956年生产比1955年减少了12%”。此外,国内却还有人主张通过个体农民来发展农业生产。这条路线“助长了南斯拉夫农村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并加强了农村上层分子的实力”。 (七)南斯拉夫的经济建设依靠外援。南斯拉夫经济至今还依赖着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美国的援助。从二次大战结束以来,南斯拉夫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援助共达十亿零九千万美元。仅1950年到1956年期间,南所得到的美援就有六亿七千万美元。“这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终究不能认为是最好的和普遍适用的”。
2. “匈牙利”周刊批评波维奇的报告和“战斗报”的文章
【匈牙利通讯社布达佩斯14日电】匈牙利坦契奇俱乐部刊物“匈牙利”周刊,在本周的一期中就南斯拉夫外交国务秘书长波波维奇的报告提出意见。 “匈牙利”周刊写道:在最近,特别是匈牙利反革命事件发生以后,在匈南两国的关系中出现了某些看法上的分歧。工人群众认为应该答复“战斗报”的题为“是真诚的社会主义的讨论,还是无原则的争论?”的文章和外交国务秘书长波波维奇的报告。 “匈牙利”周刊接着说:“我们匈牙利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兄弟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向他们说明了匈牙利反革命的性质和党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结果得出了共同的看法。这显然证明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权利平等和友好密切合作的基础之上的。而前面所提到的南斯拉夫的说法不考虑或者低估了这些分析,采取了表现不尊重匈牙利党和人民的立场。” “匈牙利”周刊指责“战斗报”“没有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匈牙利的见解说明它摈斥了帝国主义者硬说反革命的目的是纠正错误而不是要推翻社会主义这种诬蔑的说法。”周刊写道:“匈牙利的反革命是在我们显然已经在着手纠正错误的时候发动的。南斯拉夫同志们是可以明白这一点的。南斯拉夫的报纸有力地摈弃对于它的看法的任何批评,并且宣称它无意干涉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但是,当南斯拉夫的报纸过问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时,它们对于一个合理的制度的消极态度,在我们看来是不能想象的。” “匈牙利”周刊提醒大家警惕,注意南斯拉夫方面的言论中的一些“极为危险的现象”。首先是把侵略性的帝国主义集团和华沙条约相提并论。另外一个危险的现象,是南斯拉夫的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必要性表示怀疑。周刊说:“如果没有这种力量,那么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在亚洲、非洲甚至在欧洲如此盛行的中立政策都不可能存在。我们还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力量存在,帝国主义者也不会尊重南斯拉夫的外交政策的。” 最后,南斯拉夫的外交国务秘书长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阵营内的错误,无可比拟地对于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比一切帝国主义阴谋加在一起还要大的损害。“匈牙利”周刊认为,这种说法至少是夸大了。“我们能够理解我们的南斯拉夫同志因为过去有人犯了错误而存有戒心。但是这种说法低估了而且甚至抹煞了艾伦·杜勒斯之流的阴谋活动。 “匈牙利”周刊最后表示,相信匈牙利党和南斯拉夫党之间意见上的分歧只不过是暂时的分歧,同时希望匈牙利的立场所依据的事实,将说服南斯拉夫同志们。
3. “纽约邮报”报道:波美经济会谈已在原则上达成协议
【本刊讯】3月7日的“纽约邮报”刊载罗伯特·艾伦从华盛顿的报道说:虽然细节还待拟订,美波秘密会谈已经“在原则上”达成下列重要“协议”: 售给波兰一亿美元的剩余商品,主要是谷物、油脂和棉花。这些产品将以波兰货币兹罗提付款,而美国将在若干年内用各种方式使用这笔钱。允许定期客轮“白桃利号”重新驶到美国各港口。 仍在考虑的问题是波兰提出的一项建议,主张由进出口银行给予一亿美元长期贷款,用以购买美国的农业机器和采矿机器。 负责经济事务的代理助理国务卿卡利贾维促请他们设法从西欧、特别是从德国取得这种贷款。据认为这样做要好一些,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可以建立自由欧洲同波兰之间的经济联系。波兰代表团团长科特利次基强调这样一笔贷款会给美国企业带来的利益。 国务卿杜勒斯将决定这件事怎样处理。他热切关心的原因有二:这是美国同一个苏联卫星国第一次直接进行贸易和援助问题谈判。这次谈判结果可能不仅对哥穆尔卡政权的未来有深远影响,而且对其他卫星国也可能有深远影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杜勒斯拒绝了国务院助理人员提出的在贸易和援助问题谈判中提出波兰参加华沙条约问题。